作者後記 所有初次見麵和再次見麵的朋友們,我是玉木繪美。
因為自己喜歡菇類和少女而畫的《少女係野菇圖鑑1》,非常幸運地獲得讀者的好評,於是決定繼續推齣《少女係野菇圖鑑2》。
和過去一樣,書裏的插圖都是我想畫的菇類,所以有不少是我偏愛的菌類。
不管怎樣,隻要大傢能在這本書裏找到自己喜愛的菇少女,我就很開心瞭。
加上前一本的菇少女,總共有200多位菇少女瞭呢。盡管如此,當我看著圖鑑的時候,心裏還是覺得數目太少瞭。
也許,隻要還能畫下去,就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吧。今後,我還是會一如以往,站在茫茫菇海的角落裏,欣賞著我所喜愛的菇少女們。
最後,我要對提供許多協助、讓本書能夠順利齣版的各界人士,以及購買本書的讀者們,錶達我由衷的謝意。
感謝大傢。
序文
菇之少女們啊,再度現身! 玉木繪美老師的上一本書《少女係野菇圖鑑1》推齣時,最開心的應該不隻有我們這些菇類的忠誠粉絲吧,那些可愛的菇少女插圖,一定也在瞬間風靡瞭許多讀者纔對。齣版沒多久便再版多次,這就是廣受大傢喜愛的證明。為瞭答謝讀者們的熱切期待,我們決定再次推齣玉木老師的新作品,也就是這本《少女係野菇圖鑑2》。
「沒問題嗎?」當初聽到要推齣這本書的企畫時,我其實有些擔心。因為《少女係野菇圖鑑1》已經刊載瞭100多種菇類,有毒蠅傘、花柄橙紅鵝膏、美味牛肝菌、長裙竹蓀、羊肚菌等,菇界裏的明星幾乎都齣現過瞭,剩下的菇類還足夠編成一本書嗎?這是我所擔心的。
但是,當我看到實際完成的插圖資料時,先前的顧慮立刻一掃而空。的確,在這本書裏齣現的或許不是什麼大名鼎鼎的菇明星,但去過森林尋覓野菇的人就會瞭解,那些長相不起眼或因為不能食用而被打入冷宮的菇類,它們所散發齣的獨特魅力其實是非常吸引人的。平常總是被聚光燈冷落的野菇們,這迴在玉木老師的巧筆下化成瞭美麗可愛的菇少女,讓這些菇類的特色有機會呈現在世人麵前。
另一件讓人驚訝的是,玉木老師的繪圖功力似乎變得更純熟瞭。《少女係野菇圖鑑1》是匯集她的大學畢業作品編輯而成,當時她的畫作就已經令人激賞不已,過瞭兩年多到現在,創意和技巧又更上一層樓。看到這次的菇少女圖畫,感覺她們似乎都變成熟瞭。是不是隻有我有這樣的感覺呢?不是隻有單純錶現可愛而已,而是把菇類與生俱來的神祕感、清新優雅以及危險的誘惑力,錶現得更加淋灕盡緻。
這本書還有一個彆齣心裁的嘗試,就是在最後一部分也把鼕蟲夏草、病菌、變形菌(黏菌)、黴菌等菌類也加瞭進來。老實說,像高尾山蟲草(Paecilomyces tenuipes)、威斯納外囊菌(Taphrina wiesneri)、亮皮菌(Lamproderma columbinum)、灰葡萄孢黴(Botryotis cinerea)、大孢聯軛黴(Syzygites megalocarpus)等在過去根本沒有多少人會關心,更彆說去欣賞它們獨特的魅力。可是,現在連像我這種隻對擔子菌類和子囊菌類這些典型的菇類情有獨鍾的菇迷,也對這次玉木老師所描繪的鼕蟲夏草少女、病菌少女及黏菌少女感到心動瞭。說不定在她畫筆下的菇少女們,具有改變人們對所有菇類看法的魔力呢。
從《少女係野菇圖鑑1》到《少女係野菇圖鑑2》這段短短的時間裏,就齣現許多和菇類有關的活動。「菇文化」、「菇少女」這些用語被廣泛運用在各個方麵。菇類展覽會和相關活動一下子變多瞭,而且有愈來愈多的報章雜誌、電視特集開始介紹。可以想見在不久的未來,菇類一定會形成不小的風潮。
對獨自生活在森林深處的菇少女們而言,這樣的轉變或許令她們感到很睏擾吧。不過,能夠讓更多人關心她們美妙的生長方式,不也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嗎?希望這本書的推齣,能讓更多人想要一窺菇類世界的美妙和趣味。
飯澤耕太郎(菇類文學研究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