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曉蘭
中國大陸江蘇省揚州人/生長於颱灣/淡江大學畢業/主修教育資訊管理/選修建築藝術史/曾任東海大學建築係助教/進修匹茲堡大學資訊研究所。
為瞭實踐一場年輕的夢,旅行歐洲多次, 尋找建築和人類文明的足跡。喜愛繪畫、攝影、音樂、旅行,從事建築工作。目前為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傢協會會員、卡內基美隆大學建築科學研究中心(CBPD)榮譽董事。參加過南加州畫會多次畫展及個展。
深信,生命是一場芬芳的祭。
自序
轉角處的春天
經過,不錯過……
…………
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我沿著太平洋海岸綫行駛著,一邊是丘陵起伏,一邊是海水正藍。
這條路,數不清己走過多少次。經過,許多春天,也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想著,想著,就把車轉進路旁休息站,麵對大海停下。
海風徐來,吹的滿地野花紛飛。遠方海天一綫間,有我走過的童年,走遠的父母和朋友。 煩忙的生活中,靈魂,是孤獨的。
我竪起衣領,忘記背後,是如此忙碌的高速公路,滾滾的紅塵。眼前的雲,卻仍像紀元前一樣,潔白。
幾隻鬆鼠從土丘中快速奔過,躲在矮樹間觀望。成群的海鷗在人群中,爭寵,也爭食。有幾隻,駐立山崖,像羅丹的「沉思者」一般。生命,本是莊嚴,隻是常誤將生活當生命。
休息,是為走更遠的路。
孤獨,真是可以找迴自己?
韆帆外,曾有我們年輕的夢。
曾提起一隻行囊,飛走天涯。在浩瀚的天空下,不知道遙遠就竟多遠。我沿著夢的記憶,用足跡,走過歐洲城池,從古代走到現代,去翻閱一本讀過的曆史,去實踐一個年輕的約。走過世界許多路,卻常找不到兒時的路。
當我第一次踩上江南老傢的泥土,當我再走迴童年的傢園,翻閱舊日的書箋時,發現有一種無法取代的感情,己深植在靈魂深處。我懷著米勒拾穗的心,去探望昔日培育我們的師長,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去尋找我們一生中沒見過的親人,去找迴陌生瞭的自己。
韆帆外,父親也曾有過年輕的夢。
最後一次父親來美國,說起許多小時候的故事。一生走過大江南北,徒步韆裏求學的經曆,那世代人情的溫暖,戰火中的顛沛流離。他迴老傢嚮母親告彆時,從未料到──故鄉,終竟成天涯。那一生師錶的嚴肅,在鄉愁裏,竟也化成一道春天溫暖的溪水。他,不時用手背輕拭眼角的淚水。
繪畫,建築是我年少的愛。寫作,是我錯過的愛。
我用一束清冷的月光,劄起一碟在異鄉大海中飄浮的思絮。寫詩,因為畫不齣,也說不白。幾年前,很高興認識我仰慕多年的詩人葉維廉教授和洛夫老師學長夫婦。從和他們的談天中,對生命文學的熱誠,讓我更深的體會詩人的世界。感謝葉教授,給我中肯的指導。感謝洛夫老師學長這些年來對我的愛護。也感謝周愚大哥引見我參加北美洛城作協,有幸認識《花鼓歌》作者黎錦揚前輩,《滾滾遼河》作傢紀剛前輩,蓬丹、維敏、古鼕、小郎、國仁等前輩,及多纔多藝著名畫傢作傢念丹和作協朋友們,也感謝遠方的朋友,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等著我,把天上飛過的雲和雨印成鉛字。
有些感情,可留在畫裏,
有些感情,可留在文字裏,
有些感情,可留在詩裏,
真正的愛,卻是不留痕跡……
人世上聚散因緣,誰又能真正擁有?朋友說,帶不走的要知足,帶得走的要追求。
想起同學給過我的一封信,他說:「我們都希望追求完美,唯有不斷發現不完美,纔能繼續追求完美。」「多讀書,多畫畫」,是我們臨彆的贈言。那年我們二十歲,什麼都沒有,卻擁有整個世界。 旅居海外多年,夢裏,依舊常是「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的嘉南風景。 窗外,依舊是清輝窗前的淡水明月。隻是「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迴首,一路芒草己深。
隔,一水,我用春雨寫首簾外的詩,用年華寫一幅塵煙中淡去的畫,用感恩和祝福的心, 在案首寫一首歲月的歌。
轉角處
仍是一季繽紛的 春天
韆帆外
濤聲 依舊
王曉蘭
如約
我來
赴一個連時間都遺忘的 約
延著那年後山 小徑
來到遙遠 塞納河邊
我攀越過一座座古橋的記憶
找到那束你留在書中 的
玫瑰
你是否來過
隻有風知道
鍾聲再起
你我 仍是渡口錯身而過的 旅者
我把你的字 鎖進深遠的穹蒼
摺成一束清冷
星光
我延著那年山下 小河
駛進韆裏外 陽光閃爍的蔚藍海岸
風 輕拂過 一頁斑駁的 窗紗
寫成一室 如歌行闆
露天的花市 明媚多情
滲著淡淡橄欖醬的 清香
飄過莎岡還未被遺忘的 夏曰
山城 石階外
馬蒂斯 夏卡兒和詩人們 吟風飲月
笑語聲彼起彼落
我在寜靜中躡著腳 拾級而上
卻隻拾得
一股 韆年清泉的 沁心
一段沉寂瞭的 曆史
一袋薰衣草加橘子的 芬芳
啊! 原來 那年
你我在遙遠山中栽種的 夢
早已在這天涯高低處
長大成蔭
記得
那年 我從你眼底的一場夢裏走來
把課堂上的幻燈
撚成一室飛舞的 蝶
你悄悄 坐過來
閃爍的眼底
搖曳成一湖金色 波光盪漾
告訴我
以後 我們也得去那看看纔行
我們相視而笑
夢 在風中 燃燒
我 犂過歲月的 雲彩
把自己走成
一幅相約的 風景
許多 許多年後
在這遙遠 夢裏
與你 相遇
如約
我來
讀《韆帆外:曉蘭詩劄》的過程,就像是在品味一壺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韻味。我被書中對“光陰”的描繪所打動,它並非是時間的流逝,而是生命中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是構成我們生命底色的點點滴滴。作者用一種詩意的語言,將這些瞬間捕捉下來,讓我看到瞭時間的厚重與溫暖。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心緒”的描寫,它並非是直白的傾訴,而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襯托,來 subtly 地傳達內心的波瀾。這種含蓄而雋永的錶達方式,反而更能觸動人心深處,引發讀者強烈的共鳴。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航海傢,它不提供地圖,但它能讓你看到星辰大海,指引你找到內心的方嚮。
评分《韆帆外:曉蘭詩劄》是一本充滿驚喜的書,它總能在你不經意間觸動你的內心。我被書中對“羈絆”的理解所深深吸引,它並非是束縛,而是生命中情感的牽引,是彼此連接的紐帶。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這種情感的微妙之處,讓你在閱讀中體會到,愛與被愛的力量,是多麼的珍貴。我喜歡書中對“告彆”的處理,它並非是絕望的斷離,而是帶著一種對過往的釋然,以及對未來的祝福。這種對生命無常的通透理解,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引導者,它不強迫你接受任何既定的觀念,而是讓你在自己的節奏中,去感受,去思考,去領悟。它是一本能夠陪伴你成長的書,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
评分這本《韆帆外:曉蘭詩劄》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與思考。作者的文字並非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返璞歸真,在最樸素的語言中展現最動人的力量。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時間和記憶”的探討,它並非是時間流逝的簡單記錄,而是通過對某些瞬間的定格,勾勒齣記憶的脈絡,以及時間在生命中留下的痕跡。那些關於過往的碎片,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機,讓我看到瞭時間的厚重與溫度。我常常會在閱讀的時候,想起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片段,那些曾經被遺忘的場景,在書中的文字觸動下,又鮮活地浮現齣來。作者的視角是獨特的,她能夠看到彆人看不到的細節,捕捉到常人忽略的情感。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的某些角落,讓我對自我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提問,去探索,去發現屬於自己的意義。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豐盈,也對生活有瞭更多的敬畏。
评分我必須承認,《韆帆外:曉蘭詩劄》是一本能夠觸及靈魂的書。它沒有冗長的敘述,也沒有刻意的煽情,而是用最簡潔、最真摯的語言,講述著關於生命中最深刻的感悟。我被書中對“歸屬”的描繪所打動,它並非是物質的占有,而是心靈的安寜,是找到內心真正棲息之地。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引導你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傢”,什麼是真正的“依靠”。我喜歡書中對“希望”的處理,它並非是盲目的樂觀,而是帶著一種堅定的信念,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到微弱的光芒。這種對生命韌性的贊美,給瞭我很大的鼓舞。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它不提供速成的秘訣,但它能讓你懂得,如何去培育內心的花園,讓生命之花綻放。
评分我必須說,《韆帆外:曉蘭詩劄》是一本非常“耐讀”的書。它的每一句話,都仿佛經過瞭精心的打磨,蘊含著深厚的意蘊。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變化”的描繪,它並非僅僅是錶麵的風景變遷,而是深入到生命內在的成長與蛻變。書中對“河流”的描寫,讓我看到瞭生命力的不息,即使遇到阻礙,也能找到前行的方嚮。作者的文字有一種治愈的力量,它能夠撫平你內心的焦慮,帶給你一種安詳平和的感受。我常常會在感到迷茫的時候翻開它,然後仿佛置身於一片寜靜的港灣,重新找迴內心的力量。這本書不提供任何心靈雞湯式的口號,而是通過最真切的文字,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與美好。它像一位老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靜靜地陪伴著你,給予你無聲的支持。
评分《韆帆外:曉蘭詩劄》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佳作。它的文字風格與眾不同,沒有刻意的賣弄,也沒有故作深沉,而是以一種真摯而細膩的筆觸,描繪齣生命中最本質的美好與感悟。我尤其被書中對“孤獨”的理解所吸引,它並非是孤苦伶仃的淒涼,而是一種與自我對話的寜靜,一種獨立而強大的精神狀態。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巧妙地傳遞瞭這種情感,讓你在閱讀中體會到,孤獨也可以是一種力量,一種成長的契機。我反復閱讀瞭書中關於“等待花開”的章節,那種對生命萌動的期盼,對美好事物降臨的虔誠,深深地打動瞭我。它讓我明白,生活中的許多美好,都需要耐心去等待,去耕耘,去澆灌。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用最溫和的方式,啓迪著我內心的思考。它不強製你接受任何觀點,而是讓你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産生感悟,形成自己的理解。
评分這本《韆帆外:曉蘭詩劄》真是意外的驚喜,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感覺頗有幾分古韻,又帶著一絲對未知世界的嚮往。拿到書後,迫不及待地翻開,那種撲麵而來的文字氣息,瞬間就將我帶入瞭一個全然不同的空間。書中描繪的景象,無論是宏大的山河壯麗,還是細微的草木生靈,都仿佛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栩栩如生。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總能在平凡的景物中捕捉到最動人的細節,讓你在一瞬間感受到生命力的勃發,或是某種深沉的情感湧動。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光影的描繪,清晨的薄霧如何輕柔地籠罩大地,夕陽的金輝又如何將遠山染成一片輝煌,這些畫麵感極強的文字,極大地豐富瞭我的閱讀體驗。更重要的是,在這些詩意的文字背後,我似乎能感受到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對自然的敬畏,以及一種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風景描摹,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尋找內心的寜靜。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婉的朋友,在你疲憊的時候,靜靜地遞上一杯茶,與你分享那些不為人知的美好。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世界。
评分《韆帆外:曉蘭詩劄》是一本能夠喚醒你內心深處美好的書。我被書中對“遇見”的描繪所深深吸引,它並非是偶然的巧閤,而是生命中那些命中注定的緣分,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契機。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這種遇見的美好,讓你在閱讀中感受到,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的相遇,是多麼的珍貴。我喜歡書中對“思念”的處理,它並非是無盡的憂傷,而是帶著一種溫暖的迴憶,一種對遠方親人的牽掛。這種對情感的細膩捕捉,讓我更加體會到,愛是跨越時空的。這本書就像一位充滿智慧的藝術傢,它不提供明確的創作公式,但它能讓你看到藝術的無限可能,激發你內心的創作靈感。
评分《韆帆外:曉蘭詩劄》給我的感受,可以用“洗滌心靈”來形容。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裹挾,忽視瞭內心的聲音,也失去瞭對生活的熱情。而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泉,緩緩流淌過我的心靈,帶走瞭疲憊和塵埃,留下瞭寜靜與澄澈。我喜歡作者對情感的描繪,她不直接抒情,而是通過景物的變化、人物的微小動作,來 subtly 地傳達內心的波瀾。這種含蓄而雋永的錶達方式,反而更能觸動人心深處,引發讀者強烈的共鳴。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等待”這個主題的探討,它並非是消極的沉淪,而是帶著一種堅韌與希望,在靜默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這種對生命韌性的贊美,給瞭我很大的鼓舞。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品味某些句子,仿佛在品味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滋味。這本書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完的讀物,它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去體會,去與作者一同沉思。它像一個睿智的長者,用平和的語言,講述著關於生命、關於自然、關於情感的深刻道理。
评分讀《韆帆外:曉蘭詩劄》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沉浸式的體驗。作者的文字仿佛有著一種魔力,能夠輕易地將讀者剝離現實的喧囂,帶入一個充滿詩意與哲思的境界。我常常會被一些零散的意象所打動,比如一句關於風吹過麥浪的描寫,或是對一隻倦鳥歸巢的細膩刻畫。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筆觸,卻蘊含著深邃的生命哲理,讓人在咀嚼迴味中,逐漸領悟到存在的意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對四季更迭的描繪,它並非機械地羅列季節的特徵,而是通過對自然細微變化的捕捉,展現瞭生命輪迴的壯闊與靜謐。從春日的生機勃勃,到夏日的繁茂熾熱,再到鞦日的蕭瑟成熟,最後是鼕日的沉寂孕育,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生命的張力,也摺射齣人生不同的階段和心境。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她能夠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將宏大的敘事融於細微的觀察。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它引導我去關注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感受那些被遺忘的情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充盈,看待世界的方式也隨之變得更加開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