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花甲之年的詩語──我讀王羅蜜多詩集《問路 用一首詩》的感悟
在歲末寒鼕突然接到高中同學王永成來電要我為他的新詩集寫序,一時讓我感到訝異,四十多年前的高中同學居然寫起詩來,還要齣詩集,為瞭要一窺王永成到底寫什麼新詩,因此,允諾要為他的詩集講幾句話,想不到詩集寄來,纔發現這位王羅蜜多擁有一顆全新的詩心,潛伏數十年,在花甲之年,短短的二、三年之間,竟然寫下二百多首的新詩,而且精挑細選齣一○○首結集齣版。
初讀這本《問路 用一首詩》詩集,發現作者雖是一位作畫四十多年的畫傢,又邁入花甲之年,寫詩手法卻是當今網路詩人最時興的新招,有些作品雖流於文字遊戲,但也有些作品充滿機智禪思,讓人深思不已。
細讀這些作品,發現作品具有幾點特色:第一充滿抒情性,像在〈不知情的圖像〉詩中,描繪瞭男女之間的情愫衍繹,成就瞭詩人另一方麵纔能畫畫:
我悲愴的靈魂從此騰飛在黑暗中,並巡梭於妳無邊際的舒展。…………
我發射瞭全部的發射,最後發射自己∕成為空虛的物件。………………
妳也隻有承受我的發射,最終妳我都將進入發射,成就一種不知情的∕圖像。
另外,在〈緻親愛的雪白〉詩中,作者以異性的肌膚為紙的意象,呈現齣詩人作畫時情欲的馳騁:
在妳之上,是否該畫些什麼
無意義的連續圖案,或者
在我之下,是否可寫些什麼
聲稱失去激情的喟嘆
橫直妳我相加,已耕耘瞭多年
這一大片的俗語,說情談愛
有些誠然可以懸掛,販售
其餘的,就隨意丟棄吧
然而,親愛的雪白妳
也毋庸過於憂慮,雖然生命已移動
不管往上下或左右
最後作者竟然以女人仰臥之姿來具現男女之間的歡愉情境:
我們
之
間 依 然
的 皴擦 柔
順
而
且 美麗
而在〈今夜,就在這裏〉詩中,詩人敘說男女之間,在今夜交錯相處的感受:今夜 我攤開瞭妳的嘆息∕在這裏∕雖然有些陳舊的痕跡∕對於愛∕仍是美好的質地∕∕今夜 就在這裏∕我用靈魂裝置瞭細膩∕溫柔地撫弄妳的雪白∕不偏不倚 精準的∕進入妳的肌理∕喚起 百般的嫵媚情意 ……今夜 就在這個約會裏∕我直直的走過 妳麯摺的離去∕我們始終舔著寂寞 輕輕嘆息
如此抒情書寫,讓人以為這是年輕新世代的感情世界,想不到卻是花甲之人的詩語,可見王羅蜜多心境還年輕。尤其在〈一眉仔月光 〉詩作,卻是如此書寫寂寞男人的情境:
午時三刻,男人就將啓程瞭,被暗戀的女人隔窗嘹著。她幽幽的臉龐上亮開瞭一眉仔月光。
「一起擁有我們的清幽吧!」男人抱起黑陰,抬頭揚走瞭寂寞。
第二、意象鮮明而貼切,例如〈蓋飯與味噌湯〉,詩中充滿意象,文字錶現運用圖像詩的技巧,巧妙地用文字組成兩個蓋碗的形式,在蓋碗內的文字張顯齣詩人的心靈感受,同時呼應瞭飯與湯的對照,最後神來之筆說:走過一片生氣,勃勃《 》遇見妳,披著白紗,清純欲滴,天啊,怎捨得吃呢,這麼有機 從日常飲食「蓋飯與味噌湯」可以彰顯到「食色性也」的思考展現,實在是一篇傑作;同樣地,在〈爪來爪去,入非非之地〉詩中,作者以男女兩人身體的圖像,一人以手開始寫起,另一人以腳著地敘說,短短兩行詩,卻寫盡人生:單手懸掛整個人生 剩下一支可以爪妳 單腳撐住一個世界還有一支可以爪你 意象派最主要詩人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說:「意象可以有兩種。一種是主觀的……一種是客觀的……。在兩種情況中,意象都不僅僅是思想,它是漩渦一般的或集結在一起的熔化瞭的思想,而且充滿瞭能量。」1因此,從《問路 用一首詩》詩集中,還可以發現作者在創作的剎那,客觀的事物的敘述轉化為內嚮和主觀的事務。尤其〈天霧紀事〉,可說最典型的具現。
第三、人生的哲思:例如〈自我淹滅 〉詩中,充滿人生的感喟:
夢境被佔領瞭∕思念隻好去流浪∕白晝漂移,黑夜棲息∕憂傷依然佇留∕無光無影無聲無覺不增不減不可言喻的空虛
就讓歲月刪去,不停刪去又刪去再棄絕自己∕終於我彷彿,淹滅瞭所有∕瘡痍,以及∕意識浮現的能力∕恍惚,狂喜
另外,在〈墨竹〉、〈騷人三部麯〉、〈唉〉、〈這一夜〉………等詩作,可說不勝枚舉,都述說著人生的感悟,也彰顯瞭生命哲理。
讀完《問路 用一首詩》詩集之後,我要說:網路詩人王羅蜜多啊!我已經為你按下十幾個「贊」!
羊子喬
2012.1.20於國立颱灣文學館
我對《問路》這本書的喜愛,源於它所傳達的那種溫和的力量。它不是那種能讓你瞬間振奮、熱血沸騰的書,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在你迷茫的時候,輕輕地拍著你的肩膀,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告訴你,人生總會有起伏,重要的不是停留在原地,而是繼續前行。我喜歡作者的文字,它有一種治愈人心的力量,能夠撫平我內心深處的焦慮和不安。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找到“終極答案”,但我找到瞭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评分許多人追求的是故事的跌宕起伏,情節的扣人心弦。然而,《問路》卻以一種彆樣的姿態,徵服瞭我。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橋段,沒有反轉再反轉的情節,但它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常常在夜晚,點一盞昏黃的燈,捧著這本書,感受著那份寜靜而深刻的氛圍。作者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仿佛活生生地站在我的眼前,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迷茫與堅持,都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內心。我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將自己的影子投射到書中的人物身上,與他們一同經曆著人生的種種挑戰。
评分我一直覺得,一本真正的好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思想的碰撞。而《問路》,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一個場景、某一句描寫而停下筆來,陷入沉思。它不像那種速食的娛樂讀物,讀完後便如風過耳,而是會留下深深的印記,讓你在日後的生活中,時不時地迴想起其中的某個片段,並在現實中找到與之呼應的影子。我特彆欣賞作者的敘事方式,他/她並不急於給齣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描寫,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種“留白”的處理,反而讓書的意境更加深遠,讓讀者在閤上書本後,依然能感受到餘音繞梁般的思考。
评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一個能夠啓發我們思考的契機。《問路》這本書,恰恰起到瞭這樣的作用。它並沒有給你一個明確的“路標”,而是通過一係列的場景和人物的互動,讓你自己去發現前行的方嚮。我喜歡這種“授人以漁”的方式,它讓我感覺到,自己在這場閱讀中,是主動的探索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每一次翻開書頁,都像是踏上一段新的旅程,充滿瞭未知和驚喜。
评分這本書,名為《問路》,初見時,隻覺這書名簡潔而富有禪意,仿佛藏著一份人生行走的智慧。我並非那種急於翻遍全書、窺探結局的讀者,我更享受的是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與作者一同踏上那未知的旅程。拿到《問路》的當下,便被它素雅的封麵吸引,那是一種低調的質感,沒有絲毫的浮誇,仿佛在邀請你一同坐下來,靜靜地品味。翻開扉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沉靜的氣息,字裏行間流淌的,不是那種激揚的文字,而是細水長流的敘述,如同蜿蜒的小溪,在心田裏緩緩流淌。我喜歡這樣的閱讀體驗,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上來就拋給你一堆令人眼花繚亂的概念,而是讓你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地被它吸引,被它的節奏所裹挾。
评分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很容易被文字的情感所打動。《問路》這本書,恰好觸碰到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它沒有煽情的橋段,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生活的細膩觀察,對人性深處的挖掘,都讓我情不自禁地為之動容。我常常在讀到某些章節時,眼眶會濕潤,並非因為悲傷,而是一種被理解、被觸動的情感湧動。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原來我並非孤身一人在經曆著人生的種種,在書中,我找到瞭共鳴,找到瞭慰藉。
评分讀《問路》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內心的對話。我並非在尋找某個具體的答案,而是在通過文字,與自己的內心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描繪各種情境,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我該如何麵對”。這種閱讀方式,非常符閤我個人的習慣,它鼓勵我獨立思考,去探索屬於自己的解決之道。我發現,每讀完一章,我都會停下來,在腦海中勾勒齣書中描繪的畫麵,並從中汲取力量,去麵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問路》,本身就帶著一種追尋的意味。而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確實感受到瞭一種追尋的樂趣。我並非在尋找一條既定的道路,而是在享受探索未知、發現自我的過程。作者的文字,就像是夜空中閃爍的星辰,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嚮,但最終的路,還需要我自己去踏足、去丈量。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描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場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會。
评分我喜歡《問路》的節奏,它不像很多書那樣,上來就迫不及待地拋齣“料”,而是緩緩展開,如同泡一杯陳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敘事,不疾不徐,帶著一種歲月的沉澱感。我常常會在讀完某個章節後,放下書本,靜靜地迴味。那些人物的對話,那些場景的描寫,都在我的腦海中反復播放,並引發我更深的思考。我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用書中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周圍的世界。
评分對於一本名為《問路》的書,我原本以為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指引,甚至是一些人生哲理的直接灌輸。然而,這本書卻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料。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的是讀者自身內心的風景。我並沒有從中找到“標準答案”,但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卻更清晰地認識瞭自己。作者巧妙地將那些人生中的睏惑與迷茫,化為一個個引人深思的場景,讓我們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的引導下,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比那些直白的教誨,更能深入人心,更能引發長久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