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頂尖設計師的「軟裝潢」風格術!
繼《巴黎女人的時尚聖經》後,又一位引領全球設計風潮的女性、知名建築師India Mahdavi不藏私的居傢布置裝潢寶典。獨到的現代法式風格、世界級的眼光與功力,是所有對傢懷抱嚮往者都該擁有的必備指南,教您不動塵土,也能優雅打造屬於自己的”HOME”。
.200張來自世界各地的居傢風格彩圖。
.實用居傢設計Tips,世界級的品味,給你最有有料的室裝祕技。
.全球各大代錶性都市,總計超過100個大師汲取靈感和補貨的好去處。
.養成良好的法式居住習慣,不再讓一時的方便,變成永久的混亂與屈就。
.超過100條dos and don’ts快速提點,愛窩人的必備指南。
巴黎、倫敦、上海、香港……全世界都想找她做設計!
最經典、巧妙、富有想像力的居傢裝潢指南
──頂尖建築師教你不必大興土木,也能擁有「自己的天堂」
居傢設計就像穿搭,要能展現個人品味,不需花大錢買名牌,隻要靈活的頭腦和懂得欣賞美的眼光,運用簡單手法就能顛覆現況。以「創意混搭」與「時尚風格」引領風潮的India Mahdavi,在這本熱情耀眼的金色書冊中傾囊相授,搭配國際精品旅館與私宅圖例,說明解讀空間的基本原則,與混搭顔色、材質、傢具等實用方案,以及從窗簾、沙發、照明、植物等涵蓋各種細節的獨到布置心法,還有建築師擷取靈感與挖寶的全球推薦造訪城市與網站。法國媒體稱贊:「本書一齣版即成為同類首選……作者擁有過人的纔華,能碰撞不同風格又總是恰到好處……讓讀者也能跟著一起在傢玩創意」。
India Mahdavi被業界公認為當代風格設計的象徵人物,曾被《Time》雜誌選為最有影響力的百大設計師。她奔放饒富異國情調的設計風格,來自於特殊的生命經曆──齣身埃及、波斯裔的英國傢庭,在依朗成長,分彆於英、美、德、法求學。巴黎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 Arts)建築係畢業後,又到紐約攻讀工業設計、平麵設計和傢具設計,後在巴黎開設工作室,成為活躍全球的設計師,作品從私人宅邸到大型旅館無所不包,著名案例如紐約的On Rivington旅館、APT夜店,倫敦Bungalow 8夜店,巴黎Café Français,香港Dragon-I餐廳和摩納哥濛地卡羅海灘酒店等。
Soline Delos是《Elle》和《Elle déco》雜誌的記者,專精現代藝術和室內裝潢設計。
天花闆太低?廁所太小?牆太醜?前人留下來的磁磚太惡心?想要重新粉刷?喜歡的圖畫該怎麼掛?如何挑壁紙、窗簾?大型傢具怎麼擺?如何依自己的生活習慣安排居住動綫?翻新老屋時如何將錢花在刀口上?……超過100條居傢設計Tips,讓居傢生活邁嚮更好的未來。
法國人無法接受「不美」的居傢環境,更討厭墨守陳規、追求名牌和花冤枉錢。若你是美的信徒,也相信培養美的眼光比花大錢買虛榮來得重要,這本書將能幫助你建立自己的「美感良知」,親手開始改造環境,獲得一輩子為自己創造好心情的最高技能!快來update你的空間美學吧!
愛傢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La Vie 》雜誌副總編輯林佳育/朵力設計、林明娥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林明娥/生活設計作傢林桂嵐/近境製作設計總監唐忠漢/陸希傑設計事業有限公司主持人陸希傑/居傢設計生活品味傢 許倩蕓/
《雅砌》雜誌總編輯張義欣/《漂亮傢居》雜誌總編輯張麗寶/《ELLE》雜誌總編輯盧淑芬
※ 好評推薦
「許多人在構思自傢住宅時,因為缺乏設計經驗,往往無法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India Mahdavi的新書剛好解決瞭這個問題,她整理齣一套係統性的方法,透過淺顯易懂的圖文說明,讓讀者能按照書中的步驟與重點,確實將個人創意執行齣來。書中不僅充滿她個人的法式居傢佈置趣味,它更是一本最佳的室內裝修佈置工具書,就連設計師也可以運用本書作為與屋主溝通的最佳checking list。同樣身為女性建築師的我,非常高興見到這本書的誕生,書裏的每個室裝巧思與細節都能真實執行,它讓創作個人空間不再是夢想,不論是設計師或是讀者,都能按圖索驥輕鬆上手。 」──林明娥 (朵力設計、林明娥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
「迷人的空間遊戲,巴黎建築師告訴你空間材質、色彩、尺寸、成立風格的遊戲,空間的設計是需要美感養成。」──林桂嵐 (生活設計作傢)
「設計和生活本是互通;一個設計師如何做齣設計,首先要有自己的生活態度。我們透過India Mahdavi獨特的個性排列,學習、培養個人對空間的態度;製作自己的《home》。」──唐忠漢 (近境製作設計總監)
「這本書就像架上的Beatles黑膠唱片或是電影收藏裏的瑪麗蓮夢露,不會因為時間的演變而不閤時宜,在不同的時候拿齣來閱讀會激起不同的火花跟想法,兼具時尚與實用。」──許倩蕓 (居傢設計生活品味傢)
「若說硬體裝潢是空間的骨架,那軟裝佈置必然是賦空間靈魂的要素,透過巴黎女建築師India Mahdavi不藏私的居傢風格養成術,教會我們找到不同風格的空間個性!」──張麗寶 (《漂亮傢居》雜誌總編輯)
作者簡介
印迪婭‧邁達維India Mahdavi
科班齣身的建築師。她在短短幾年間迅速成為創意風格設計的象徵人物。1999年她在巴黎rue Las Cases開設瞭自己的工作室,之後又於同一條路上接連開設瞭兩個專屬展間。
譯者簡介
張一喬
法國裏昂二大戲劇研究碩士,曾任國際中文版雜誌資深採訪編輯、影展行政統籌等工作,並長年從事法、英文書籍的翻譯審校。譯有卡謬的《異鄉人》以及馬丁佩吉的小說《我就是這樣變笨的》、《紅蜻蜓》等等。著有《開始遊法國說法語》。
第一章 給自己一個新傢
10 到處轉轉,全部檢查一遍!
12 該留還是該丟……
14 有些地方省不得
16 提升色彩品味
18 櫥櫃該放哪?
20 順著視綫開展空間
22 牆上彆亂掛!
第二章 麻雀變鳳凰
32 營造挑高感
34 對抗視野障礙
36 小心欲蓋彌彰
38 拯救難用空間
40 天啊,這是什麼地闆!
第三章 空間布置
44 小心玄關
48 到客廳坐坐吧!
52 開飯囉!
56 臥房,非請勿擾
60 孩子們晚安!
62 廚房裏的事
68 浴室裏什麼都有
72 廁所呢?
第四章 混到最高點
78 風格大混搭
86 男女共聚一堂
90 完美混搭法則
104 平價奢華時尚
第五章 動腦時間
110 茶幾
112 窗簾和捲簾
116 燈具
120 地毯
第六章 試試卸妝術
124 善用網拍、調換位置、盡情挖寶
126 賦予傢具新生命
第七章 拋開成見
134 綠植重現江湖
136 玫瑰人生
138 櫥櫃大復齣
140 粗俗之必要
第八章 全球淘寶指南
144 貝魯特
148 孟買
150 伊斯坦堡
152 開普敦
156 裏斯本
158 倫敦
161 墨西哥
164 洛杉磯
166 米蘭
168 紐約
174 巴黎
186 裏約
190 巴黎建築師的最愛網站
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居傢風格”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詞匯,好像隻有那些設計師或者有錢人纔能擁有。然而,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的看法。作者,一位來自巴黎的建築師,他用一種極其平實而又充滿智慧的語言,嚮我展示瞭“傢”的另一種可能性。他沒有使用艱深的術語,也沒有展示那些讓人望而卻步的奢華設計。相反,他著重於如何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齣發,去構建一個既實用又充滿個性的居住空間。書中對“光”的運用,讓我印象深刻,他不僅僅是講究自然光的引入,更強調瞭人工光綫的氛圍營造,讓傢在不同時間段都散發齣不同的魅力。他還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材質”的重要性,告訴我們如何通過不同材質的搭配,來提升空間的質感和溫度。更重要的是,他鼓勵我們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發現那些真正讓我們感到舒適和快樂的元素。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嚮導,一步步帶領我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然後將這種理解投射到我的傢居空間裏。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真正的居傢風格,不是模仿,而是自我錶達,是把對生活的熱愛,融入到每一個細節之中。
评分我一直以為,要擁有一個“有品味”的傢,需要非常高的經濟基礎和對設計的專業知識。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作者,一位經驗豐富的巴黎建築師,他以一種極其謙遜和貼近生活的方式,分享瞭他對居傢風格的理解。他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炫耀華麗的設計,而是從最基礎的點點滴滴入手,比如空間布局的邏輯,光綫的運用,甚至是如何選擇一件適閤你的椅子。書中大量的圖片,都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樣闆間,而是充滿瞭生活的氣息,你能感受到居住者真實的情感和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關於“留白”的解讀,並非是空無一物,而是為瞭讓重要的事物得以凸顯,讓空間擁有呼吸感。他還強調瞭“重復”的力量,即通過元素的重復,來形成空間的韻律和統一性。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少即是多”,並非是物質上的匱乏,而是對空間和情感的精準把握。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學的朋友聊天,他循循善誘,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瞭自己對美的感知能力。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居傢風格的養成,是一個持續學習和自我探索的過程,它關乎你如何理解生活,如何錶達自我,如何與你所處的空間和諧共處。
评分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傢居風格的書籍實在太多瞭,大多內容韆篇一律,充斥著各種“一看就會”的技巧,但看完之後,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驚喜。它沒有那些花哨的“爆款”設計,也沒有那些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昂貴傢具,而是從一種更深層次的角度,探討瞭“傢”的意義。書中的巴黎建築師,並非簡單地告訴你如何擺放沙發或者選擇窗簾,而是引導你去思考,你的傢,究竟想要傳遞給你一種怎樣的感受?是寜靜的港灣,是充滿活力的工作室,還是記錄生活點滴的博物館?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都不是那種雜誌上精心擺拍的完美空間,而是充滿瞭煙火氣,能夠看到主人生活過的痕跡,每一個物件都仿佛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光綫”的處理,建築師不僅僅關注自然光,更是巧妙地利用燈光,去營造不同的氛圍。書中對於細節的描繪也非常到位,從材質的選擇,到色彩的搭配,再到空間功能的劃分,都充滿瞭智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居傢風格,不是堆砌,而是內心的錶達,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己的關懷。這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居住空間,並開始著手去打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充滿個性和溫度的傢。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充滿生活氣息,又帶著一點點隨性藝術感的空間情有獨鍾,但嘗試自己動手的時候,總感覺差瞭點什麼。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居傢風格的全新認知。作者,一位來自巴黎的建築師,他沒有給我“照搬”的模闆,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方式。他沒有談論潮流趨勢,也沒有羅列昂貴的品牌,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他對空間的理解,是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書中那些看似平常的細節,比如如何通過傢具的擺放來影響情緒,或者如何利用色彩來喚醒沉睡的空間,都讓我耳目一新。他鼓勵我們去擁抱不完美,去接納時間的痕跡,去讓傢成為一個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充滿生命力的存在。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故事感”的論述,他認為每一個物品,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承載著主人的故事,讓傢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空間,更是一個情感的容器。讀完這本書,我不再盲目地追求“網紅款”,而是開始認真地審視自己的需求,去尋找那些真正能觸動我的物品,去打造一個真正能讓我感到安寜和自在的“庇護所”。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傢居讀物,更是一次關於如何更好地生活的啓迪。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對於“居傢風格”這件事,一直處於一種摸索的狀態。看到好看的圖片就想照搬,結果往往是四不像,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耗費瞭不少精力。直到我讀瞭這本書,纔恍然大悟。這本書的作者,一位巴黎的建築師,他看待“傢”的方式,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他不是在教你如何“裝飾”,而是在引導你“生活”。他強調的不是錶麵上的美觀,而是空間的功能性,以及它如何與居住者的生活方式産生共鳴。書中的一些觀點,比如“讓空間為你的生活服務,而不是你為空間而活”,以及“一件物品的價值,在於它承載的迴憶和情感,而非價格”,都讓我受益匪淺。我最欣賞的一點是,書中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自己的個性和喜好。他通過講述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如何在一個小空間裏創造齣多功能性,或者如何利用舊物來增添傢的溫度,讓我看到瞭無限的可能性。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的傢,思考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哪些地方可以保留。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指引方嚮,卻又讓你保持獨立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傢居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哲學的書,它讓我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傢,如何去創造一個真正讓自己感到舒適和愉悅的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