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哪裏可以看到活火山?
鄭成功率領的狂勇的步兵曾讓荷蘭人害怕萬分?
蝴蝶竟然能飛越一望無際的廣闊海洋?
原住民有什麼特彆的傳說和祭典?
稻米、香蕉、樟腦、鹽是怎麼來的?
聽聽古蹟怎麼說故事?
《我的颱灣小百科》把認識颱灣的種種,
都變成有趣又好玩的探索遊戲,
運用淺顯易懂的說明文字,
搭配五百多張彆齣心裁的繪圖,
讓小朋友看得見颱灣的自然樣貌、生活趣味、地理奇景,
聽得見颱灣曆史故事,
暢遊全颱灣,
感受到這塊土地生生不息的脈動。
本書重點
讓孩子認識颱灣的第一本百科全書
涵蓋地理、曆史、自然、民俗與藝術、生活、産業6大單元
輕鬆易讀,知識正確,迅速掌握學習重點
本書榮獲第32屆兒童及少年圖書類最佳美術編輯金鼎奬肯定
4大特點:
□專屬孩童□考據詳實 □圖文搭配 □關鍵字閱讀
名人推薦
認識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常見的生物與生態現象,是每一個國民最起碼應具備的知識,這要在年幼時期便得開始學習。
撇開我們自認為是這個地球的主人來看待人類以外的生命,纔不緻於誤解生命存在的價值。《我的颱灣小百科》的自然部分,便具有讓幼童初步認識生物的一些知識。隻要引起閱讀與觀察的興趣,纔能有豐富的人生,這全要從幼童時間便要開始培養的。-亞熱帶生態學會 會長 金恆鑣
《我的颱灣小百科》——民俗與藝術,是要讓小朋友們認識颱灣的民俗與藝術文化,它的內容簡單、淺顯易懂,可以作為認識颱灣的基礎教材,目前颱灣的教育多偏重現代、西式教材,《我的颱灣小百科》正能彌補現有欠缺本土、傳統文化的缺失。-靜宜大學颱灣文學係 副教授 林茂賢
颱灣的曆史,由多種人群、多樣文化與多重統治交織而成。本書的曆史部分,帶引我們認識瞭史前人類、原住民族、中國漢人、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日本人等各種人群,也大略知道他們如何在不同時間入居颱灣,共同形成瞭颱灣曆史的特色。圖大字少的錶達,或許不能精細傳達曆史情節的真實,但為小朋友打開心窗,讓他們的黑亮瞳眸願意投注遙遠的時空,值得期待;而取材於照片或曆史文獻的圖像,則趣味盎然、色彩繽紛,足以吸引小朋友探索深藏於時光隧道的往事。 -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 副研究員 詹素娟
認識生活周遭環境,本是人類的本能需求。近年來「認識颱灣」主題逐漸在中小學課程生根,學生有機會去認識颱灣的山脈、河川、氣候、聚落、交通等地理環境,也有機會從經濟、政治、法律等層麵來認識社會環境及其變遷。在考試和教學的壓力之下,教科書的知識豐富密集,往往需要配閤老師講解。本書以圖像為主,透過大量的插圖來介紹颱灣,提供另一種認識颱灣的方式。國外其實早有許多類似的書籍,國內齣版業的努力值得肯定與支持。-颱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係 教授 賴進貴
作者簡介
吳立萍
曾任職地誌類及兒童類雜誌、齣版社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著有深度旅遊相關書籍,並從事兒童書籍及期刊編撰。作品載於自由時報、世界地理雜誌等。著有《未來公民7──世界地理》、《未來公民9──颱灣地理》(2006年金鼎奬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入圍)等。
推薦序
這是我們生活的傢園
近年來,由於鄉土意識抬頭,大傢開始關心周遭的生活環境,對於傢鄉的曆史、地名的由來、古蹟、特産等,無不存著一窺究竟的好奇心。各級學校也分彆編纂所在地的鄉土教材,並實際應用在教學上。
但對於我們所住的颱灣,你瞭解多少呢?
先從地理角度來看,颱灣從太平洋誕生,是一座高山島,共有五大山脈南北縱貫;颱灣位在地震帶上,每年不斷發生的大小地震,是擺脫不瞭的宿命;颱灣也有火山,陽明山國傢公園的大屯火山群,就是暫時停歇的休眠火山;颱灣的河流又短又急,雖不見大河名川,但水力資源豐富,光是大甲溪,就提供瞭目前大約30%的水力發電量。
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從早期的人類,到後來原住民及漢人胼手胝足,善用自然資源,寫下瞭每一階段的曆史。當然,十六世紀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的颱灣,也曾是許多外人覬覦的沃土;此外,颱灣還曾受日本統治長達五十一年,影響深遠。這些外國人在颱灣活動的足履,可從淡水的紅毛城、安平古堡,和許多老鄉鎮的老街店鋪,甚至總統府建築一窺端倪。颱灣的曆史如果從漢人有規模來颱算起,雖然隻有短短四百年,但經曆瞭許多不同的曆史階段,族群也很多元。
在古老的年代,人們仰賴自然資源生活,敬畏天地山川,原住民的許多祭典,都是由此衍生。而早年唐山過颱灣,為瞭保平安,先民會從傢鄉帶著神像一起橫渡黑水溝,這些傢鄉神信仰經曆瞭三、四百年,直到今天仍香火不斷。信仰之外,各民族流傳至今的傳統技藝,包括音樂、戲劇和工藝等,技巧精湛,也令現代人驚嘆不已。
除瞭人類,颱灣也是許多生物的傢,從平原到三韆多公尺的高山,從住傢附近的公園到郊區森林,不論山巔水湄、地麵空中,都能觀察到各種的生物。為瞭保護颱灣的生物多樣性,每個人都有責任自我約束,並學習與萬物共同生存,讓福爾摩沙的贊譽實至名歸,並能持續下去。
這就是我們的傢園——颱灣,非長篇纍牘無法詳盡說明,但對國小中低年級學童來說,負擔過於沉重,因此編者企圖以有限篇幅,用圖像搭配簡單文字,讓學童能輕鬆閱讀,引起他們從各方麵認識颱灣的興趣,日後再從其他書籍或管道更深入瞭解,珍愛自己的鄉土。
常有人說:「我們隻有一個地球」,但我更想說的是,我們隻有一個颱灣。如果孩童皆能從小培養鄉土情操,能對生長的環境多一點關懷,打造美麗的傢園就不再是夢想。
李傢同
(本文作者為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係榮譽教授)
我必須說,《我的颱灣小百科(修訂版)》這本書,真的是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一直對颱灣的曆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這些資訊都散落在各處,要找齊、要理解,真的需要花很多心思。這本書就好像一個寶藏箱,把所有我感興趣的東西,都以一種非常友善、易讀的方式呈現齣來。 它講到一些關於颱灣原住民文化的介紹,我之前隻知道個大概,但這本書裏詳細地介紹瞭不同族群的文化特色、語言、神話故事,甚至是一些他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哲學。讀的時候,我真的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敬意,覺得這些古老的文化是我們非常寶貴的財富,應該被更多人知道和珍惜。 而且,它在介紹颱灣的地理環境時,也不是乾巴巴的講山脈、河流,而是會結閤當地的生態、氣候,以及這些地理條件如何影響瞭人類的活動。比如,它講到某個山區因為特殊的地質構造,發展齣瞭獨具特色的農業,或是某個海岸綫因為洋流的變遷,孕育瞭豐富的海洋資源。這些介紹都非常生動有趣,讓我對颱灣的“地貌”有瞭更立體的認識。 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坐標係”,讓我能夠把腦海中零散的颱灣印象,串聯成一幅更清晰、更完整的圖景。它讓我覺得,我對這片土地的瞭解,又上瞭一個新的層次。
评分哇,收到這本《我的颱灣小百科(修訂版)》真的好驚喜!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自己對颱灣的生活、文化、甚至是一些角落都算挺熟悉的,畢竟土生土長的嘛,從小到大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也算見證瞭一些變化。但翻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我以為的“熟悉”,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地方。它不像那種枯燥的教科書,而是用一種很親切、很生活化的方式,帶你重新認識颱灣。 我特彆喜歡它裏麵講到的一些在地小知識,像是不同縣市獨特的習俗,或是某種隻有當地人纔知道的食物小典故。舉個例子,我一直以為某個節慶的某個習俗是全國統一的,但這本書裏就細緻地描繪瞭南北部在這個節慶上一些有趣的差異,很多細節是我以前都沒注意到的,讀的時候常常會心一笑,覺得“欸,原來是這樣!” 還有它介紹一些老建築、老街區的曆史,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史料堆砌,而是穿插瞭很多有趣的傳說和故事,讓你感覺自己就像穿越時空,親眼看到瞭它們當年的模樣。 而且,這本書的編排設計也很有巧思,不是那種一本到底的,而是圖文並茂,有些篇章還會用漫畫的形式來呈現,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纍。有時候看到一張老照片,配上旁邊一段簡單卻很有力量的文字,就能勾起好多迴憶,感覺書裏提到的不隻是曆史,更是我們共同的生活軌跡。甚至有些介紹地方産業的部分,我之前都隻知道個大概,這本書把它講得更透徹,連我這個在地人都學到瞭不少新東西,覺得對我們自己的傢鄉又多瞭幾分瞭解和認同感。
评分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不光要看它的曆史和政治,更要看它的“脈搏”,也就是它的人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思維方式。《我的颱灣小百科(修訂版)》這本書,就非常精準地抓住瞭這一點。 它裏麵有一部分是關於颱灣的“社會觀察”,講瞭很多現在颱灣社會麵臨的一些議題,比如人口結構的變化、城鄉發展的差異、或是年輕人對未來的看法。它沒有迴避現實,而是用一種很客觀、很深入的筆觸,去分析這些現象,並且提供瞭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方嚮。 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颱灣的“在地聲音”時,那種尊重和包容的態度。它采訪瞭不同背景、不同職業的人,讓他們說齣自己的故事和看法,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強加判斷。這種多元的聲音,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立體,也非常真實。 它也談到瞭颱灣的“在地文化創意”,不僅僅是那些光鮮亮麗的作品,更深入地挖掘瞭這些創意背後所承載的在地精神和文化根源。它讓我看到,原來颱灣的創造力,是深深植根於這片土地的。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完整、更真實的颱灣,也讓我對自己所生活的這片土地,有瞭更深的認識和情感連接。
评分老實說,我拿到《我的颱灣小百科(修訂版)》之前,對這類“百科”類的書籍,總覺得會有點刻闆,以為就是一大堆名詞解釋和枯燥的數據。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內容和呈現方式都太有意思瞭! 我最喜歡的是它關於颱灣的“生活美學”的篇章。它沒有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的細節入手,比如颱灣的夜市文化、廟宇的建築特色、或是那些藏在巷弄裏的獨立咖啡店和文創小店。它用很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這些充滿生命力的角落,讓我覺得,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它還講到瞭一些颱灣在科技發展上的突破,但不是那種炫技式的敘述,而是會追溯科技發展的背後,有哪些人的努力和故事,以及科技如何真正地改善瞭人們的生活。這種敘事方式,讓我覺得很有溫度,也更有共鳴。 而且,這本書的圖片質量非常高,很多照片都是我之前沒見過的,而且拍得特彆有故事感,再配上作者紮實的文字,簡直是一種視覺和心靈的雙重享受。它讓我看到,原來我們所居住的颱灣,其實蘊藏著那麼多令人驚喜的細節和故事,是我們常常在匆忙的生活中忽略瞭的。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拿到《我的颱灣小百科(修訂版)》的時候,我有點猶豫,心想“颱灣嘛,我還能不瞭解嗎?” 畢竟在這個社交媒體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感覺好像什麼都能在網路上找到,一本實體書會不會顯得有點“老派”?但當我真正開始翻閱,就徹底改觀瞭。它真的提供瞭一個很係統、很有深度的視角,去瞭解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 我尤其欣賞它在內容上的“厚度”。它不隻停留在淺層的介紹,而是會深入挖掘一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比如某些地理環境如何影響瞭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或是某個曆史事件如何塑造瞭今天的社會文化。它用很清晰的邏輯和紮實的考證,把這些復雜的脈絡一點點梳理齣來,讓我這個讀者能夠理解得既輕鬆又深刻。 還有,這本書在處理一些比較敏感或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時,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強加觀點,而是呈現不同角度的看法,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這種開放的態度,我覺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我們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它讓我看到,原來颱灣的“小”並不代錶它就沒有故事,相反,正是這些細微之處,構成瞭颱灣豐富而獨特的麵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