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年,時值鬍適先生(以下敬稱省略)一百二十歲誕辰紀念,翌年則為鬍適逝世五十周年紀念。瞻前顧往,鬍適的生命旅程與思想世界,在二十世紀中國∕颱灣的曆史脈絡裏都有獨特的貢獻;與鬍適相關的思想理論遺産,無論成敗得失,更是我們可以汲取無盡的「思想資源」。
為瞭紀念與闡揚鬍適象徵的意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於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至十七日,召開瞭「鬍適與自由主義:紀念鬍適先生120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內外「鬍適研究」的第一綫學者,以寬廣的視野,迴顧闡釋鬍適畢生追尋的理想、價值和意蘊。本書集結瞭與會學者的智慧心得,既展現瞭「鬍適研究」的最新成果,也為我們追索探究鬍適遺留的豐富精神遺産,提供瞭無窮的思想動力。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2012年「鬍適與自由主義:紀念鬍適先生120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發錶之論文,邀請海內外「鬍適研究」的第一綫學者,以寬廣的視野,迴顧闡釋鬍適畢生追尋的理想、價值和意蘊。
主編者簡介
潘光哲
颱灣大學曆史係博士。曆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約聘研究助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國際日本文化研究□□□□「外國人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訪問學者、鬍適紀念館主任、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業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颱灣史。
著有《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天方夜譚」中研院:現代學術社群史話》等專書及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另主編《殷海光全集》(新版)、《容忍與自由:鬍適思想精選》、《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等史料匯編。
作者群簡介
汪榮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陳三井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黎漢基
廣州中山大學政治科學係副教授
江勇振
美國.德堡大學(DePauw University)曆史係教授
江燦騰
颱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雷頤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萬昌華
泰山學院曆史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陸發春
安徽大學曆史係教授、安徽大學鬍適研究中心秘書長
潘光哲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周質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教授
水羽信男
日本.廣島大學大學院綜閤科學研究科教授
吳炳守
韓國.東北亞曆史財團研究員
陳儀深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剋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呂實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序
導論
[ 鬍適的人際世界 ]
當鬍適遇到蔣介石:論自由主義的挫摺∕汪榮祖
乘桴浮於海:論1949 年鬍適的抉擇∕陳三井
徐復觀與鬍適∕黎漢基
[ 鬍適與現代學術思想的建構 ]
鬍適詮釋杜威的自由主義—以新發現的杜威在中國演講殘稿為案例∕江勇振
溯源與開展:再探自由主義者鬍適的初期禪學史研究問題∕江燦騰
名同實異:鬍適的「整理國故」與大陸當代「國學熱」比較∕雷頤
[ 鬍適與理想政治社會秩序的追求 ]
關於鬍適國傢政治體製思想的考察—為紀念適之先生誕生120 周年而作∕萬昌華
新生活的觀念及實現:以五四時期鬍適及《新生活》雜誌為討論中心∕陸發春
鬍適對「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迴應(1949-1952)∕潘光哲
[ 鬍適與自由主義傳統 ]
鬍適光焰不熄∕周質平
中國自由主義者的分岐:1930 年代的鬍適和羅隆基∕水羽信男
冷戰時期鬍適的反共自由主義路綫的形成(1941-53)∕吳炳守
[ 鬍適與颱灣 ]
鬍適晚年在颱灣∕陳儀深
一位「保守的自由主義者」:鬍適與《文星》雜誌∕黃剋武
[ 附錄 ]
淺論鬍適的自由思想∕呂實強
序∕黃剋武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鬍適先生集學者、思想傢、政論傢、外交傢等多重身分於一身,他對中國現代學術的建立,以及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堅持闡揚,尤為後世傳頌不已;鬍適先生的生命旅程與思想遺産,在二十世紀世界曆史脈絡中,有其獨特的貢獻與深遠的影響。2011 年12 月17 日為鬍適先生120 歲誕辰紀念日,為紀念鬍故院長120 歲誕辰,海峽兩岸曾舉辦瞭兩次學術會議。第一次是2011 年4 月中旬,由北京社科院近史所耿雲誌先生主持的鬍適研究會、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以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單位聯閤籌辦,在南京大學舉行。該次會議後來由北京的社科文獻齣版社齣版瞭《紀念鬍適先生誕辰12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2012),留下曆史見證。
該次研討會的籌辦頗為麯摺,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雖舉辦過多次有關鬍適的研討會,然不曾以慶祝鬍適先生誕辰的名義開過會。因此籌辦單位最後仍決定不提誕辰一事,而以「鬍適的學術與思想」作為會議名稱。據雲這是因為大陸高層仍覺得鬍適先生不是一位適閤為慶祝其誕辰而召開會議的曆史人物。
有趣的是當天開幕緻辭之時,多位領導都因故未能齣席。由此可以顯示中國大陸在麵對鬍適之曆史議題時所呈現的尷尬場麵:一方麵隨著「改革開放的環境」,大陸對鬍適的評價已有由負到正的改變,肯定他在白話文推廣、教育與學術獨立、個性追求、自由民主之信仰等方麵的看法,另一方麵仍有些人覺得不宜公開慶祝其誕辰。
這種疑慮其實從五○年代「批鬍」運動開始就一直存在,當時曾以舉國之力,來清算其思想,改革開放之後方漸改觀。其中較重要的一個轉變是2003 年由安徽教育齣版社齣版《鬍適全集》,此書為鬍適研究推進一大步,也為重新認識鬍適帶來契機。不過很可惜的是該套「全集」卻刪除瞭大量鬍適的政論文字與反共言論。該社曾允諾要齣版一個內部刊行之補遺,然一直未能問世。這樣一來,鬍適可謂評估大陸改革開放之尺度的一個指標(這是耿雲誌先生的話)。我想我們要等到大陸能坦率、真誠地麵對鬍適之時,方能認定改革開放已開始從經濟走嚮政治。
為瞭彌補大陸力圖掩蓋鬍適全貌的缺憾,颱灣(與海外其他地方)學界一直希望能「還原一個真實的鬍適」。在這方麵中研院近史所鬍適紀念館曾做過許多努力,最近又擬訂瞭一係列的齣版計畫,希望能彌補此一缺陷。其中最近將齣版者包括《鬍適政論集》、《鬍適與蔣介石史料長編》等。再者,中央研究院更計畫於五年之內與聯經齣版公司閤作,齣版一個更全的《鬍適全集》。
相較於在南京舉辦的想要慶祝、又不能慶祝的「鬍適的學術與思想」研討會,中研院近史所於2011 年12 月16、17 二日,舉辦瞭「鬍適與自由主義:紀念鬍適先生120 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的參與者除瞭有全世界各地的鬍適研究專傢之外,鬍適先生長媳曾淑昭女士亦專程從美國返颱與會。
這一本論文集經過兩年左右的醞釀、審查、修改等過程,集結為《鬍適與近代中國的理想追尋》一書。本書藉著各學者專傢寬廣的研究視野,從政治、思想、文化等層麵探討鬍適先生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之發展的多重影響和貢獻、反省此一過程之成就與限製,並思索其現實意涵。此書使鬍適先生象徵的意義及其思想遺産,得以更進一步發揚光大。我們期待,經由本書的齣版與鬍適紀念館及學界友人所做的各種努力,能打破大陸學術與思想禁忌,而平心靜氣地思索鬍適與近代中國曆史命運的各種議題。
對於我而言,一本好的學術著作,不應隻是對過去的陳列,更應是對未來的啓迪。這本書的題目,《鬍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就包含瞭這樣一種麵嚮未來的指嚮。鬍適先生的思想,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而“理想追尋”則賦予瞭這本書一種動態的精神。我希望能夠從這本書中,看到學者們如何超越簡單的史料梳理,而是深入地剖析鬍適先生的思想體係,探討他關於國傢發展、社會進步、個人解放等方麵的論述,並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語境中進行審視。我尤其期待的是,能夠看到不同的學術觀點碰撞,通過對鬍適先生思想的多元解讀,來反思“現代中國”的建設曆程,以及在當下,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創新那些寶貴的思想遺産,從而更好地指引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嚮。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曆史畫捲:從新文化運動的激昂慷慨,到民國時期學術的百傢爭鳴,再到抗日戰爭的民族危難。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一場關於中國走嚮何方的集體追問。我個人對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命運尤其感興趣,他們中的許多人,經曆瞭時代的洪流,有的堅守,有的妥協,有的甚至犧牲。鬍適先生作為其中一位重要的代錶人物,他的一生,無疑是那個復雜時代的一個縮影。我想通過這本書,瞭解不同學者是如何解讀鬍適先生的立場,他的選擇,以及他在那個動蕩年代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當我們將目光投嚮“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在今日的中國語境下,這些過往的探索,究竟還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值得藉鑒的經驗,又有哪些需要警醒的地方。這本書,或許能夠幫助我理清那些曆史的脈絡,理解當下。
评分我一直對“理想”這個詞有著特彆的情感。在快速變化的當下,我們常常被現實的瑣碎淹沒,而忘記瞭那些曾經照亮過一代人的遠大理想。《鬍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這個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不僅僅是關於一位曆史人物的紀念,更是一種對時代精神的探尋。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思想的殿堂,在那裏,我可以聆聽來自不同學者的聲音,他們對鬍適先生的思想進行多角度的解讀,或許有贊同,或許有質疑,但都是基於對曆史和思想的深入研究。我想瞭解,在鬍適先生的時代,他們是如何構想“現代中國”的,他們所追求的“理想”究竟是什麼樣的形態。在閱讀過程中,我期待能看到作者們如何將鬍適先生的理念與當下的中國社會進行對話,思考這些曆史的“理想”在今天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展它們。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古樸而又不失現代感,黑白影調勾勒齣的鬍適先生肖像,仿佛穿越時空,凝視著當代。讀這本書,並非為瞭探究某一個具體的曆史事件,而是想追隨先賢的腳步,去感受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去理解他們心中“現代中國”的模樣。我常常在想,在那個舊的秩序崩塌,新的理想尚未建立的時代,知識分子們是如何在迷茫中摸索前行,他們對於科學、民主、自由的渴求,究竟是何其強烈,又承載瞭多少時代的重負。這本書名中的“理想追尋”四個字,精準地捕捉到瞭我想探究的核心。我希望能從這些來自不同學者的視角中,看到他們對鬍適先生思想的解讀,對他所倡導的理性主義、自由精神的傳承,以及在當下社會語境下,這些思想的現實意義。我期待的不是對曆史人物的簡單贊頌,而是對其思想遺産的深度挖掘和批判性反思,去看看在現代中國麵臨的新挑戰時,鬍適先生的智慧還能給予我們怎樣的啓示。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瞭一群在曆史的長河中,懷揣著改變中國命運的信念,而不斷探索前行的人們。鬍適先生的名字,自不必說,他是那個時代思想的巨擘。而“理想追尋”這四個字,更是點亮瞭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知識分子們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構建他們心中的“現代中國”。我想瞭解,他們對民主、科學、法治、教育的理解,以及為實現這些理想所付齣的努力和遇到的睏境。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次集體的反思,來自不同背景的學者們,用他們的學術研究,來迴溯那段崢嶸歲月,探討鬍適先生的思想遺産。我渴望從中找到一些關於“進步”和“發展”的答案,理解那些曾經的“理想”是如何影響瞭中國走嚮,又如何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中産生新的迴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