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者之微笑,全凝結在本書128座菩薩殊秘的衣帶、低眉與嘴角
◎《覺者的微笑》籌劃數十年之久,佛像年代橫亙中國北朝至明朝,以「鎏金」、「石雕」及「木雕」華嚴逸美圖片,加上精湛錘鍊的文字解說,融閤美學、文學、佛學、鑑定學等之精彩钜著。
◎〈探索思惟菩薩之美〉、〈高古佛雕真僞鑑定略說〉等專文,可搭配本書P48〈思惟綠度母〉、P218〈思惟自在菩薩〉等圖做對照,賞心悅目。
◎採高端多角度攝影,進口韓國平光映畫紙印刷。
透過古佛雕,以古董美學為齣發點喚起大傢對中國古佛雕美學的認識,進而達到淨化人心、提升美育的作用。
本書特色
1. 薑一涵美學大師、晆澔平資深文化史專傢、裕隆木雕金質奬李宗霖、嘉義市文化局長賴萬鎮聯閤推薦之優良書籍。
2. 每尊佛雕皆為韆挑萬選之精品,並涵蓋鎏金佛、石雕、木雕三大類,集閤中國精品古佛雕共128尊之多,種類完整、數量眾多之真品古佛雕選粹。
3. 內容豐富包融:古佛雕、佛雕史、佛教故事、文學、鑑定學、美學、高端攝影、精美設計、高級印刷之經典精裝書籍。(紙張採用140磅不反光進口凝雪映畫紙,德國裝禎技術成冊〉。
4. 本書兼容佛學、美學、文學、古董學等精華,是該類書籍中目前最專業、最具質量水平的钜著。
作者簡介
蔡奇勛
筆名一如,畫室一廬,波羅海古文物學苑創辦人及收藏傢、書法傢、畫傢、美食傢等,收藏古董已有30年之久,對於美學、文學、古文物等涉略廣博,尤以古佛雕研究頗有心得。蔡奇勛更首創「古董推理學」與「古董美學」,在真僞爭議的古董圈裏,收藏傢以推理方式鑑定古董,更極力推動「古董美學」的復興,有感於精美古董,蘊含豐富的美學,值得大力的推廣!精美古董不僅可以提升個人品味,更能保值、增值,隻要精確掌握住真、精、稀絕竅,必能為您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者序
遺世獨立--綻放的古佛雕之美 作者∕蔡奇勛
對我來說收藏古佛雕是一次意外。1991 年在颱灣某古董店的陳列架上,忽然間瞥見一顆古佛首,頓時被它懾人的神情吸引,離開後久久不能忘懷。佛首秀朗端莊的五官,意態從容的神祕微笑把我拉到韆年之前的北朝佛國。想那大漠下敦煌莫高窟勝景、鮮卑族大同雲岡石窟佛雕群、洛陽南方130 公裏伊水旁龍門石窟巍巍佛雕钜作、精雕細琢的大足石窟佛雕……真不知道它該歸屬於那一個區域呀!朝思暮想過瞭兩天,決定將這顆佛首買下來,就這麼上瞭古佛雕的癮,也開啓瞭我對古佛雕相關藝術的收藏研究。二十年來跌跌撞撞起起伏伏,竟也收藏瞭許多精美的佛雕,真可謂「緣起不滅,佛法無邊」呀!在經過漫長的收集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古佛雕之美。古佛雕雖然一時被世人遺忘,但它偉大的藝術魅力,終將以更驚艷的方式覺醒,再次呈現在世人的贊嘆裏!
其實說得透徹點,古佛雕是中國藝術最重要的一環也不為過。佛像錶現不外乎捏塑成型、範模鑄造、石頭雕鑿或木頭雕刻等。高古木雕佛像因材質易腐,大多殘佚不存。存世高古鎏金佛精品極為稀少,唯獨石雕佛像因材質堅硬的特性,經得起歲月風霜,纔能有幸保存到現在。而雕鑿石佛時,一刀一斧都須精準,不似泥塑、夾紵、範模鑄造皆可修改。創作石雕時需全神貫注、刀意連綿。由於石雕工藝的「不可失手性」高難度使然,更讓人生起敬仰之情。南北朝佛雕藝匠世襲相傳,創作者有可能都是三寶弟子,心懷恭敬嚴謹的態度,從事此項神聖工作的師傅並沒在作品上刻上大名,但也因此更能擺脫名聞利養的誘惑,盡情揮灑創作。在南北朝至盛唐之間的佛雕藝術可說是爭奇鬥妍,在汲取秦漢以來的陶塑泥俑藝術後,做瞭一次完美的統閤錶現,藝匠們競相比技,無不極盡所能貢獻心力於佛事,一時佛雕藝術如百花齊放,達到曠古絕今的藝術境界,也為中國藝術史畫下一個巨大的驚嘆號!
古佛雕在經曆瞭所謂「三武一宗」法難毀佛事件的大量破壞後,從齣土古佛雕與流傳各地的古佛雕觀察,能夠留存下來閤乎「品相優美」、「雕工精湛」、「獨特稀有」的委實如鳳毛麟趾般珍貴,其藝術價值極為值得重視。本專輯本著「真、精、稀」三大標準,將集錄的佛雕共分成三類以饗讀者。第一類:「鎏金佛」金光內斂,錶現佛像堅緻的美感。第二類:「石雕佛」古逸齣塵,流露獨有的質樸神韻。第三類:「木雕佛」敦厚閑靜,一窺古佛非凡的神蘊。每一類的佛雕都有它特有的藝術價值,值得我們再三欣賞。以藝術角度審視,殘缺也是一種美,喜歡它就該懂得欣賞它,沒有殘缺的佛雕更該珍惜它的完美,在曆史的傳承裏古文物並非永遠屬於誰的,目前我隻是一個守護者或是傳遞者罷瞭,何時它又將歸嚮何處?一切隨緣,冥冥中自有安排……。
集錄這批古佛雕著實不易,從古佛雕的選件、考據、整理、攝影、文字撰寫、圖冊編輯、印刷等耗費數十年之久,集閤眾多專傢學者共同完成此書,還好佛菩薩們保佑,無形中給瞭我很多靈感,方能順利完成此書。
在此要特彆感謝我的媽媽蘇素月女士鼎力相助,還有許多好友們的幫忙,讓我能順利完成此書付梓問世。已故香港徐展堂前輩生前也常鼓勵我,要竭力完成此書。值此齣書之際,誠望此書對於古佛雕美學能有「補遺」作用,進而拋磚引玉,在中國古典藝術史激起一道絕美的漣漪!
看到《覺者的微笑:古佛雕選粹》這個書名,我immediately聯想到一種寜靜而充滿智慧的意境。我一直覺得,佛教藝術,尤其是那些古老的佛像雕塑,有一種超越時空的魅力,它們不僅僅是宗教的象徵,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這本書聽起來像是精選瞭一些代錶性的古佛雕作品,並且著重於展現佛陀“覺悟”之後那份超然的“微笑”。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些曆經風雨、卻依然散發著光輝的藝術品背後。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選這些“選粹”的?是基於藝術價值、曆史意義,還是在佛教哲學上的代錶性?我期待書中能有對這些作品的詳細介紹,包括它們的發現地、材質、年代、雕塑技法,以及最重要的,它們在藝術史和佛教史上的地位。如果能有關於佛教造像發展脈絡的梳理,比如早期佛教造像的特點,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風格的演變,以及這些演變背後的文化交流和融閤,那將是對我非常有益的知識補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慈悲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走進古佛雕的世界,讓我體會到那種超越物質的、內心的平和與喜悅。
评分說實話,第一次看到《覺者的微笑:古佛雕選粹》這個書名,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我一直覺得,佛像的麵部錶情是最能打動人的地方,特彆是那種“微笑”,不是簡單的嘴角上揚,而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看透世間一切的平和與瞭然。書名裏的“覺者”二字,更是點明瞭佛陀的本質,而“微笑”則是一種最直接的感受。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選取的這些“古佛雕”?它們的年代跨度有多大?是集中在某個朝代,還是涵蓋瞭從犍陀羅到唐宋,甚至是更遠古時期的作品?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一些鮮為人知的、具有代錶性的作品,而不僅僅是大傢耳熟能詳的那幾尊。瞭解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佛雕風格演變,比如印度、中國、泰國、緬甸等地的佛像有什麼不同之處,以及這些差異是如何形成的,這對我來說會非常有意義。而且,如果書中能探討佛雕藝術在不同宗教傳播過程中的演變和融閤,以及它們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和宗教信仰,那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就大大提升瞭。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既學術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來解讀這些藝術品,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古佛雕的獨特魅力。
评分這本《覺者的微笑:古佛雕選粹》的書名一聽就很有禪意,而且“古佛雕”這三個字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本身對佛教藝術就很有興趣,尤其喜歡那些承載著韆年曆史的造像。常常覺得,那些古老的佛雕不隻是石頭或木頭雕刻而成,更是凝聚瞭古人的智慧、虔誠與對美的極緻追求。每次看到博物館裏的佛像,我都忍不住會想,在那個時代,雕塑傢是如何揣摩佛陀的麵部錶情,如何將慈悲、莊嚴、智慧融於一爐的?這本書既然是“選粹”,想必收錄的都是精品,希望能從中看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佛雕代錶作,瞭解它們各自的時代背景、藝術風格和工藝特色。我特彆期待能看到那些細節的處理,比如佛陀袈裟的褶皺、蓮花座的層次、以及佛像身上那種曆經滄桑卻依然散發齣的寜靜和力量。如果書中能配上高清精美的圖片,並附帶一些關於佛雕曆史、材質、修復等方麵的深入講解,那簡直是太棒瞭。對我來說,閱讀這樣的書,就像與曆史對話,與古人的匠心交流,從中獲得心靈的滋養和美的享受。
评分《覺者的微笑:古佛雕選粹》的書名,給我一種非常溫暖且引人深思的感覺。我一直認為,佛陀的形象,尤其是那種“微笑”,是最高智慧和最深慈悲的體現。這本書的“選粹”二字,讓我期待能看到一係列精挑細選的古佛雕作品。我比較關注的是,書中對於這些佛雕的解讀角度。是偏嚮於純粹的藝術鑒賞,還是會深入到佛教的教義和哲學層麵?我更希望它能兼顧兩者,既能讓我欣賞到佛雕的藝術之美,也能從中領悟到佛法的智慧。比如,書中能否探討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佛雕如何在造型和神韻上體現佛教的特定教義?或者,某些佛雕的麵部錶情是如何被匠心獨運地處理,以傳達齣“覺者”的超然與寜靜?此外,我很好奇“古佛雕”具體涵蓋瞭哪些時期的作品?是從印度早期開始,還是以中國佛教雕塑為主?如果書中能涉及到一些地域性的特色,比如中國北方與南方、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佛雕風格差異,那將非常有意思。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古佛雕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並且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獲得心靈上的啓發和淨化。
评分最近在書店裏偶然翻到瞭《覺者的微笑:古佛雕選粹》的宣傳頁,書名很吸引人,但我對“古佛雕”這部分稍微有點概念上的模糊。我一直對宗教藝術比較感興趣,但我的知識主要集中在繪畫和建築方麵,雕塑,尤其是佛像雕塑,接觸得相對較少。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能是一次很好的入門機會。我希望它能從最基礎的層麵開始介紹,比如佛像的基本形製、常見的佛教造像題材(比如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彌勒佛等),以及不同時期佛像在造型、姿態、服飾、手勢(印相)等方麵的區彆和演變。這本書如果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清晰的佛雕藝術認知框架,那就太有價值瞭。另外,我很好奇“覺者的微笑”這個標題,它是不是暗示瞭書中選取的佛雕都有某種特彆的錶情,或者說,作者對佛像的麵部錶情有獨到的見解?如果是這樣,我非常期待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分析和解讀這些“微笑”背後所蘊含的哲學和藝術意義的。希望能有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分析,讓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古老的藝術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