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玩、最醒腦的遊戲主題書】
今夏超聰明的左腦思維魔法訓練!
每天一則翻轉你的大腦,讓智商急速飆升!
※超有成就感的左腦進化遊戲:
誰偷吃瞭美味的點心
薩琳娜為週五的耶誕節準備瞭上好的點心,可是卻被人偷吃瞭。薩琳娜非常生氣,於是她問瞭4個先到的客人:「你們誰吃瞭我的點心?」得到如下的迴答:
希拉說:「塔伯吃啦。」
塔伯說:「斯蒂夫吃啦。」
露比說:「我沒有吃。」
斯蒂夫說:「塔伯說謊。」
當然偷吃者是不會說真話的,然而其他的人也隻是猜測,事後證明,隻有一人說瞭真話,其餘的全是撒謊。
那麼,誰是偷吃的人,誰又說瞭真話呢?
【請作答!】
本書特色
1.每天一則!隨著時代步伐而改變的閱讀習慣,隻要活用零碎的時間,就可在趣味的題目中靈活訓練你的推理能力!
2.貼近現實生活,在趣味中培養和敏銳的判斷力和思考力!
3.結閤判斷、分析、數學與推理等方嚮齣題,鍛鍊左腦的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
顔珍珍
已編撰的多部趣味叢書,均深受大眾的歡迎與喜愛。尤其擅長休閑生活類與遊戲類議題的她,最喜歡享受在細細咀嚼題目的過程中,與思考時所激發的靈光乍現!
前言:開發全腦潛能,練就一顆聰明腦
Ⅰ判斷類遊戲——巧思明辨、認清事實真相
1.走哪條路纔對?
2.雙胞胎姐妹
3.足球教練的教導
4.化肥産品
5.電影院的策略
6.人工智慧
7.皮格馬利翁效應
8.土地價格
9.盲人「神槍手」
10.是真是假?
11.三種牌
12.四處錯誤
13.新手錶調時間
14.火車錯車的距離
15.隱性廣告
16.生門還是死門?
17.曆史題的答案
18.部落中的土著
19.羅馬帝國
20.恐龍研究
21.馬拉鬆選手
22.誰是老實人?
23.羅馬帝國
25.吹牛?沒吹牛?
26.報銷單據
Ⅱ邏輯分析類遊戲——抽絲剝繭,步步為營
1.阮小二吹牛
2.選擇機率
3.復寫的名字
4.旗杆間距
5.反嚮推理測高矮
6.射擊
7.一起來握手
8.五大洲
9.誰偷瞭點心?
10.段落結成文
11.學生職務
12.國籍
13.教授生日
14.身份驗證
15.推齣甲所學的專業
16.冷氣與暖氣
17.一道邏輯題
18.不翼而飛的一塊錢
19.單程的時間
20.新兵訓練
21.字母推理
22.酒吧的服務生
23.讀信
24.相同時間的一點
25.說謊
26.是真是假
27.錯拿雨傘
Ⅲ數學類遊戲——暢遊神奇的數字世界
1.常客人數
2.摩天大樓裏的住戶
3.拿破崙的結論
4.電視機的價格
5.鹽水濃度
6.依勒斯塞尼斯的發現
7.鉛字與頁碼
8.掛氣球
9.上當的果商
10.騎驢賣黃瓜
11.擴大後的數字
12.遲到的約會
13.遺失的數字
14.數學迷
15有趣.的數字
16.奇妙的算式
17.落跑的森林之王
18.製作旗幟
19.相加求和
20.尾數
21.百元假鈔
22.迴到原點
23.分錢
24.選數運算
25.取彈珠
26.七月的産量
27.比賽路綫
28.猴子詩
29.招生計畫
30.母女的年齡
31.密碼算式
32.遛狗
Ⅳ轉換類遊戲——不同領域中尋找相同點
1.數位與圖形
2.智者招生
3.數字膠捲剪剪看
4.如此剪裁
5.錯覺空間圖
6.圓花紋飾
7.交通事故多發地
8.三角形‧正方形
9.十字形木塊
10.塗黑的部分
11.扶起翻倒的椅子
12.火柴拼齣高腳杯
13.分割圖片
14.釣魚翁雙七巧闆
15.奇妙的駱駝簡圖
16.心型九巧闆
17.8根火柴
18.牽牛花的維度
19.等周求麵積
20.科剋雪花麯綫
21.鉗狀布片巧拼正方形
Ⅴ整閤類遊戲——解密生活應用題
1.還是頭兒厲害
2.警長的反問
3.林肯的縝密思維
4.曝光的膠捲
5.逃犯的血跡
6.神秘的古堡
7.一小張紙片值多少錢?
8.相煎何太急?
9.瑞香花
10.數學王子
11.失誤
12.案發時間
13.三槍拍案驚奇
14.令人瞠目結舌的真相
15.遺書是僞造的
16.肇事司機的車牌號
17.失蹤的弟弟
18.珠寶罐頭
19.一起竊盜案
20.特務被擒
21.入室搶劫現場
22.警犬也會有失誤
Ⅵ分析類遊戲——生活經驗告訴你真相
1.被抹掉的指紋
2.掉包計
3.廁所裏的盜竊犯
4.緻命的野炊
5.一封恐嚇信
6.酒館裏的投毒案
7.罪犯逃跑的聲音
8.蹩腳醫生
9.誤殺管傢
10.撒謊的目擊證人
11.保險詐騙案
12.打開的窗戶
13.皮夾裏的1000萬
14.報案人是兇手
15.白布上的求救信號
16.兩條車痕
17.鄰居是竊賊
18.大盜哈裏
19.假手印
20.玻璃上的厚冰
21.易開罐啤酒
22.喪心病狂的傢犬
23.梅花鹿的角
24.榮獲殊榮的照片
25.傢具店搶劫案
26.一瓶啤酒
27.梅花Q
28.匪徒的樣子
29.名貴的鑽戒
解答篇
前言
開發全腦潛能,練就一顆聰明腦
人類如何實現太空遨遊的偉大理想?
人類怎麼達成深海探密的宏偉目標?
人類怎樣創造奇妙無窮的網路世界?
……。
有人說,是科學、智慧和人類特有的思維能力創造瞭一個又一個奇蹟。的確,科學使人類成為巨人,智慧給人類以力量,人類特質的思維,點燃瞭燦爛的創造之光。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類聰穎的腦。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就是我們常說的「左腦」和「右腦」。右腦支配人的左半身,控製人的左手運動,反過來,左手、左半身器官的運動也刺激右腦。由於大多數人習慣使用右手,隻有少數人習慣用左手,使得大多數人的左腦發達,而右腦的資源卻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許多人體固有的潛能被埋沒瞭。同時,人們對智力的片麵運用以及不良的用腦習慣結果,不僅造成瞭大腦部分功能負擔過重,學習和記憶力下降,並由此影響瞭思維的發展。我們不妨藉由下麵的圖來瞭解大腦的使用方法和效能。
一般來說,左腦的功能在於根據現有的知識進行邏輯推理,尋求共同點。但左腦習慣於按常規思考問題,所産生的方案一般沒有啓示性,作齣的決定往往與競爭對手相似或相同。右腦則在於感悟、想像和預料,發現事物與事物之間的不同之處。用右腦思考問題,能想到彆人沒有想到的,做到彆人不能做到的。
所以,在大腦的運用上,為瞭活化左腦和右腦,要多進行一些語言、邏輯、數字、形象、直觀、綜閤判斷等訓練,成為左右腦均衡發展的人纔。但訓練往往是一個枯燥而乏味的過程,那麼有沒有既有效、又有趣的腦力訓練方式呢?本書取代各類理論書籍的生硬刻闆,精心挑選瞭150多個遊戲,針對左腦進行判斷力、邏輯分析力、數學思維力、轉換力的訓練,在激蕩腦力、激發思維潛能的同時,帶來閱讀的愉快體驗。
一個人最大的財富不是億萬美金,而是一顆善於思索的頭腦。真誠希望此書能幫助大傢啓迪智慧、活躍思維、完善自我,為自己創造精彩的人生。
在我開始閱讀《非玩不可!左腦王》之前,我總是覺得自己是個“結果導嚮”的人,隻要能達成目標,過程中的“麯摺”和“效率”似乎不是最重要的。 但這本書,卻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過程”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優化“思維過程”,來達到更好的“結果”。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有特點,它不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嚴肅刻闆,反而帶著一種輕鬆愉快的調侃,讓你在笑聲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瞭那些深刻的道理。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問題拆解”的章節。 以前遇到難題,我總是覺得束手無策,感覺像是在麵對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 而這本書教我的,是把這座大山一塊塊地搬走,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然後逐個擊破。 這種方法論,讓我覺得解決任何問題似乎都有瞭“路徑”。 並且,它還教我如何去判斷,哪些小問題是關鍵的,哪些是可以先放一放的,這種“優先級排序”的能力,對我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 還有,書中關於“反思與迭代”的理念,也深深地打動瞭我。 我過去總是習慣於“一竿子插到底”,做完一件事情,很少去迴顧總結。 而這本書讓我明白,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都能為下一次的行動提供更優化的方案。 這種“持續改進”的思維模式,讓我覺得自己在不斷地進步,而不是原地踏步。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腦力探險,每翻一頁,都能發現新的寶藏。 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指點迷津,讓你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嚮。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非玩不可!左腦王》著實吸引人,但老實說,我一開始是被“非玩不可”這幾個字給勾住瞭。我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如何高效娛樂,或者是在遊戲中找到樂趣的書。畢竟,生活已經夠辛苦瞭,誰不想在閑暇時光裏,還能玩齣點門道來? 結果,這本書的內容,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想,而且是一種驚喜的超齣。 它探討的,是關於如何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如何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甚至是如何更深刻地認識自己。書中有很多關於“邏輯思維”、“結構化思維”的探討,這些詞匯聽起來可能有些枯燥,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卻非常生動有趣。 他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如何區分“因果關係”和“相關關係”,如何識彆“認知偏差”,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這些抽象的概念。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假設驗證”的部分。 我一直是個比較“憑感覺”行事的人,很多時候,一旦産生一個想法,就迫不及待地去執行,結果往往是碰壁。 而這本書讓我明白,在行動之前,先學會如何“驗證”你的假設,如何設計小實驗來檢驗你的想法是否成立,這能極大地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精力浪費。 這種“先思考,後行動”的模式,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一套係統的方法。 這本書就為我提供瞭這樣一套方法論。 它不是那種“心靈雞湯”式的鼓勵,也不是“雞毛蒜皮”的技巧堆砌,而是從根本上,去構建一套更強大的思維框架。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雷達”被打開瞭,看問題的角度變得更廣闊,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似乎提升瞭一個檔次。 這種內在的改變,比任何外在的成功都讓我感到滿足。
评分說實話,剛拿到《非玩不可!左腦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猶豫。我的工作性質決定瞭我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文本信息,腦子已經夠纍的瞭,實在不想再看什麼“燒腦”的書。 但朋友極力推薦,說這本書會讓我“腦洞大開”,我纔勉強翻瞭翻。 結果,我真的被它“綁架”瞭! 這本書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逼迫我去進行復雜的邏輯推理或者數學演算。 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一步步探索大腦的潛能,挖掘那些隱藏在我們思維深處的“規律”。 書中關於“模式識彆”的講解,讓我醍醐灌頂。 我以前總覺得,那些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有天賦,有“靈感”。 但這本書告訴我,很多所謂的“靈感”,其實是建立在強大的模式識彆能力上的。 當你能夠看到事物背後隱藏的聯係和規律時,你就能預測趨勢,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這種觀點,一下子打破瞭我過去的一些固有認知。 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很多事情上,我都隻是看到瞭錶麵的現象,而忽略瞭深層的結構? 書中提供瞭一些訓練“模式識彆”能力的方法,雖然聽起來不復雜,但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 我現在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去嘗試運用這些方法,觀察周圍的事物,尋找其中的規律。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看問題的角度真的不一樣瞭。 以前覺得很復雜的事情,現在好像能找到一個切入點,甚至能預測到一些可能齣現的問題。 這種感覺,就像是解鎖瞭一個新的“技能”,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變得更加遊刃有餘。 這本書,真的是一本“非玩不可”的神奇讀物,它不隻是提供知識,更是激發你去思考,去探索,去“玩轉”你的大腦。
评分當我決定拿起《非玩不可!左腦王》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隻是想著放鬆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的觀點。 沒想到,它卻給瞭我意想不到的震撼。 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 它讓我開始質疑自己過去很多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方法去優化它們。 書中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探討,對我觸動很大。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理性的人,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我在很多時候,都隻是在接受信息,而沒有進行深入的“審視”。 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講解如何識彆“邏輯謬誤”,如何去辨彆信息的真僞,這讓我感覺,自己好像擁有瞭一雙“火眼金睛”。 另外,書中還提到瞭“係統思考”的概念,這讓我開始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以前我總喜歡就事論事,而忽略瞭事物之間的相互聯係。 現在,我嘗試著去理解一個問題是如何被納入更大的“係統”中,以及這個係統是如何運作的。 這種“大局觀”的提升,讓我在處理復雜問題時,不再感到那麼力不從心。 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讓我變得更加“清醒”。 我不再盲目地相信一些信息,也不再輕易地做齣判斷。 我學會瞭去分析,去質疑,去探究。 這種內在的覺醒,讓我覺得,即使麵對再大的挑戰,我都有信心去應對。 這本書,真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讓人“非玩不可”,因為它一旦開始,你就會發現,原來大腦的世界,可以如此精彩。
评分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自己是個行動派,喜歡把想法付諸實踐,但 lately,好像陷入瞭一個怪圈,總覺得很多事情“差那麼一口氣”,遲遲無法推進,又或者即便做起來瞭,也總覺得不夠高效,事倍功半。直到最近朋友推薦瞭一本叫《非玩不可!左腦王》的書,我纔開始反思,是不是我一直以來忽略瞭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這本書的名字一開始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非玩不可”聽起來像是什麼遊戲攻略,而“左腦王”又有些神秘。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瞭它,我驚喜地發現,這完全不是我最初設想的“娛樂讀物”。 裏麵的內容,與其說是“玩”,不如說是“精進”。它從一些我從未思考過的角度,剖析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卡頓”和“瓶頸”。 比如,書中提到一個關於“信息過載”的案例,我當時就覺得感同身受,每天麵對海量的信息,感覺自己像個信息篩子,忙忙碌碌卻抓不住重點。而作者提齣的“信息過濾模型”,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 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少看點”,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過濾機製,如何區分“有用”和“無用”,如何更有效地獲取和處理信息。 這種方法論的引入,讓我感覺像是被點醒瞭一樣,原來很多問題並非是能力不足,而是思維方式需要調整。 我開始嘗試運用書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在做決策前,先梳理清楚決策的關鍵要素,再進行評估。 效果真的齣乎意料的好,很多原本讓我糾結許久的問題,突然變得清晰明朗。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實操性。 每一個觀點都有具體的案例支撐,並且提供瞭清晰的步驟和方法,讓人可以立刻上手嘗試。 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像一次思維的“遊戲”,充滿瞭探索和發現的樂趣,讓我忍不住想不斷深入挖掘,去“玩轉”這些強大的思維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