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劫爭」,是指棋子和棋子間相互衝擊造成的火花,含有雙方互相較勁的意味;棋諺亦雲:「低棋怕打劫」,畏懼劫爭者是很難讓棋力更上一層樓的。如怯於爭劫,將不免有所妥協,常因而下齣軟弱退讓之著,導緻形勢受損。
本書所收錄並徹底解說的27局棋,是張栩九段成為繼趙治勛九段之後,日本現代圍棋史上達成「七大棋戰全製霸」大滿貫偉業第二人巔峰期間的對局。熟知並善於運用劫爭的張栩九段,透過自己的實戰,由淺入深地解說劫爭的思考與處理,將令您大開眼界;如能反覆打譜並認真體會,透過本書增進對劫爭的認知,必能更加深入棋理,棋力提升之願亦自能實現。
作者簡介
張栩
1980年1月20日生,颱灣颱北市人,林海峰名譽天元門下,夫人為小林泉美六段;1994年入段,2003年九段,日本棋院東京本院棋士。
2004年成為史上第五位名人本因坊,2005年LG杯世界棋王戰冠軍,2010年獲得棋聖頭銜,同時完成生涯七大頭銜大滿貫。
構成 王唯任
1977年4月6日生,颱灣颱北市人,筒井勝美五段門下;
1997年入段,2000年四段,日本棋院東京本院棋士。
日本櫻美林大學研究所博士前期課程修畢。
日本棋院少年圍棋學校講師。
譯者簡介
黃振華
1952年生,颱灣雲林縣人,曾任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三十年;資深圍棋教師,現任正浩圍棋道場、皓晟兒童棋院指導老師。
前言
第一章序盤的劫
問題01意外之未知定石的新常識
問題02序盤之劫無劫材
問題03輸劫也獲利之劫
問題04輸不得的劫,要有讓對手連下兩手的準備
問題05輸劫之際,減低損失的功夫
問題06無絕對劫材時的處理方法
問題07尚有餘裕之劫爭的下法
問題08挑起劫爭前的準備工作
問題09實戰中可運用的輕妙騰挪
問題10必須熟知的常用騰挪手法
問題11睏擾對手的巧妙劫材
問題12愉快地挑起劫爭
第二章中盤的劫
問題01狙擊瞬間乍現的缺陷
問題02實戰詰棋之劫爭
問題03製造劫材的基本手法
問題04運用豐富劫材的手段
問題05即使同樣成劫,多費心些仍可得利
問題06帶有劫味的強襲
問題07做足萬全準備再發動劫爭
問題08運用帶有劫味手筋掌握主導權
問題09防守前的一件工作
問題10劫材也需功夫
問題11對方退讓過一次的劫爭較輕
問題12關鍵的一局中齣現之實戰詰棋
問題13第三種選擇
第三章終盤的劫
問題01在實空中有劫材
問題02拆除劫爭的未爆彈
問題03展開劫爭前的重要手續
問題04以誘敵的陷阱扭轉勝利
問題05竭盡手段奮力勝劫
問題06抓住半目勝負的勝機
第四章特彆的劫
問題01透過劫材強行騰挪
問題02三手寬氣劫的奇蹟
第五章總譜解說
◎第42期十段戰本戰4迴戰
【黑】張栩 本因坊【白】依田紀基 名人
◎第32期名人戰循環圈
【黑】張栩 □聖【白】山田規三生 九段
◎第63期本因坊戰循環圈
【黑】張栩 □聖【白】山下敬吾 棋聖
◎第31期棋聖戰循環圈
【黑】張栩 名人【白】本田邦久 九段
◎第47期十段戰挑戰手閤五番勝負第3局
【黑】高尾紳路 十段【白】張栩 名人
◎第32期名人戰循環圈
【黑】張栩 □聖【白】黃翊祖 七段
◎第32期名人戰循環圈
【黑】依田紀基 九段【白】張栩 □聖
◎第47期十段戰本戰1迴戰
【黑】張栩 名人【白】黃翊祖 七段
◎第26期NEC盃決勝
【黑】 □聖【白】高尾紳路 名人
◎第31期□聖戰本戰1迴戰
【黑】張栩 名人【白】高木(木羊)一 九段
◎第47期十段戰挑戰者決定戰
【黑】張栩 名人【白】黃翊祖 七段
◎第34期天元戰挑戰手閤五番勝負第1局
【黑】河野臨 天元【白】張栩 名人
◎第61期本因坊戰循環圈
【黑】張栩 名人【白】王立誠 九段
◎第14期阿含.桐山杯全日本快棋公開戰本戰2迴戰
【黑】張栩 桐山杯者【白】林漢傑 六段
◎第45期十段戰本戰1迴戰
【黑】張栩 名人【白】高尾紳路 本因坊
◎第13期阿含.桐山杯全日本快棋公開戰決勝
【黑】羽根直樹 九段【白】張栩 名人
◎第55迴NHK杯戰準決勝
【黑】阪井秀至 七段【白】張栩 名人
◎第64期本因坊戰循環圈
【黑】張栩 名人【白】依田紀基 九段
◎第33期名人戰挑戰手閤七番勝負第7局
【黑】井山裕太 八段【白】張栩 名人
◎第32期名人戰挑戰手閤七番勝負第7局
【黑】張栩 □聖【白】高尾紳路 名人
◎第62期本因坊戰循環圈
【黑】張栩 □聖【白】蘇耀國 八段
◎第33期名人戰挑戰手閤七番勝負第3局
【黑】張栩 名人【白】井山裕太 八段
◎第34期天元戰挑戰者決定戰
【黑】黃翊祖 七段【白】張栩 名人
◎第32期名人戰循環圈
【黑】山下敬吾 棋聖【白】張栩 □聖
◎第57迴NHK杯戰2迴戰
【黑】張栩 名人【白】中小野田智己 九段
◎第59期本因坊戰挑戰手閤七番勝負第6局
【黑】張栩 本因坊【白】依田紀基 名人
◎第34期棋聖戰挑戰手閤七番勝負第3局
【黑】山下敬吾 棋聖【白】張栩 十段
專欄
◆與山下先生的爭劫勝負
◆為求勝戰而銘心之事
◆享受局麵多樣性的樂趣
◆因劫爭而欲哭無淚的一局
◆奇蹟般的逆轉勝
◆半目勝負的劫爭
後記
前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諸如「善於運用劫爭的張栩」這種說法日漸多瞭起來。
我本人對此雖然沒有特彆的感覺,不過每當復盤時重新細審自己的棋局,確實有「常常齣現劫爭」的感受。
想要妥善處理難解的劫爭,的確需要抱頭苦思,但也能享受到解決難題之樂,所以我想,這樣的難解度不也正是圍棋的魅力之一嗎?
所謂的劫爭,可分為許多種類,以韆差萬彆來形容其間差異絕非言過其實。
我自己雖然對處理劫爭頗有心得,但因時常下齣薄棋,為瞭劫材而一籌莫展,甚至為爭劫失敗而後悔不已的時候也多到數不清。
本書中揭示的大緻是我的成功例子,不過絕非無論何時我都能把劫爭處理得萬無一失。
話又說迴來,要是隻從自己棋譜中齣現的劫爭數量來看,似乎我真的很喜好爭劫呢(笑)。
本書若能讓各位訓練齣爭劫不敗的技巧,而和我一樣成為劫爭的愛好者,將感幸甚。
如您真能樂在劫爭,勝率必定可以節節升高!
二○一○年七月
張栩
後記
「各位喜歡爭劫嗎?」業餘棋友麵對這樣的問題時,大概人人都會猛力搖頭。
級位者當然不用說瞭,即使位居高段,恐怕也是避之唯恐不及,抱持「能免則免」態度者居多。為什麼想要避開?或許是因為大傢心裏都認為「劫爭輸不得」之故吧!
事實上,「非得爭勝不可」的劫爭和「即使失敗也行」的劫爭,兩者都是存在的;而究竟要爭劫獲勝來取得利益,或者是輸劫時在他處取得利益?這是必須依據不同狀況,纔能決定如何運用的。
絕對不可一昧地閃避劫爭,而是應視局麵狀況,一麵變換應對方式,一麵尋求最佳的應酬,其理與人際關係的處理幾無不同,我想這樣就不會再對劫爭有所誤認,並能享受其間瞭。
閱讀本書時,若是感覺睏難,請務必再度、三度反覆閱讀,如此應能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劫爭的愛好者。在此,願以各位往後的圍棋人生能樂在劫爭為禱!
最後,在本書執筆期間,承濛諸多先進賢達的大力協助與支持,謹此一併緻上最高敬意,謝謝大傢。
二○一○年七月
王唯任
讀完這本書的目錄和一些試讀章節,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深度。它沒有迴避圍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劫爭,而是選擇瞭正麵迎擊,並通過27局實戰棋譜進行瞭詳盡的講解。這讓我覺得作者和齣版社在內容的編排上花費瞭極大的心思,力求將復雜的劫爭原理化繁為簡,讓更多的棋手能夠從中獲益。尤其是“徹底解說”這四個字,給我一種承諾,一種保證,讓我相信這本書不會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每一個關鍵的轉摺,每一個微妙的計算,都會被清晰地呈現齣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劫爭的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對劫爭望而卻步,而是能夠自信地應對,甚至能夠利用劫爭來創造機會。對於很多像我一樣希望在圍棋水平上有所突破的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讓我眼前一亮,那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配色,以及主標題“從張栩的實戰中學習劫爭”的醒目標識,立刻勾起瞭我對圍棋研究的興趣。我尤其喜歡那種將理論知識與實戰相結閤的學習方式,感覺這樣能更直觀地理解圍棋中的復雜變化。在翻閱的瞬間,我便被那種撲麵而來的專業氣息所吸引,雖然我本人還處於圍棋學習的初級階段,但看到“全27局徹底解說”這樣的字樣,就覺得這本書內容肯定相當紮實,不會是那種泛泛而談的讀物。封麵上張栩老師那嚴肅而專注的目光,也仿佛在無聲地鼓勵我,讓我有信心去挑戰那些看似棘手的劫爭。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突破圍棋學習中的瓶頸,特彆是那些總是讓我頭疼的劫爭纏鬥,能夠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和提升的路徑。
评分作為一個對圍棋有著深厚感情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提升我棋力的書籍,尤其是那些能夠直擊圍棋核心戰術的書籍。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我立刻被“劫爭”這個關鍵詞吸引住瞭。劫爭是圍棋中變化最復雜、也最能體現棋手功力的地方之一。而“張栩”這個名字,更是我一直以來非常敬佩的棋手,他的棋風以嚴謹、細膩著稱,而且在實戰中展現齣的劫爭處理能力更是爐火純青。這本書提供瞭“全27局徹底解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我設想,通過對這些精心挑選的實戰對局的深入剖析,我不僅能學習到張栩老師是如何在復雜的局麵中製定劫爭策略,更能理解他如何運用各種手段來應對對手的劫爭,甚至如何巧妙地製造劫爭優勢。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能夠讓我從一位頂尖棋手的視角去理解圍棋的奧秘,去感受圍棋的魅力。
评分在浩瀚的圍棋書籍海洋中,能遇到這樣一本專注於“劫爭”且由張栩老師傾情講解的書,實屬幸運。我一直以來都對劫爭的變化感到既著迷又畏懼,它如同圍棋中的一道道驚濤駭浪,稍有不慎便會被吞噬。而張栩老師,這位以其精湛的棋藝和對劫爭的深刻理解而聞名的棋手,他的實戰經驗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這本書提供瞭“全27局徹底解說”,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棋譜復盤,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傳授。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劫爭在對局中的關鍵作用,學習如何在復雜的劫爭中保持冷靜,做齣最優的判斷,並且能夠掌握一些張栩老師獨有的劫爭技巧。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提升棋藝,更在於能夠讓我體會到圍棋的博大精深,以及在每一次劫爭中蘊含的無窮智慧。
评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種喜歡鑽研圍棋棋譜的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訊。我一直認為,圍棋的精髓往往蘊藏在實戰之中,而張栩老師的棋局,更是充滿瞭智慧和藝術。特彆是對於“劫爭”這個常常令人頭疼的環節,我總是在實戰中感到力不從心,很多時候即使明知應該爭劫,也無法準確地判斷局勢,最終錯失良機。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27局棋譜的“徹底解說”,意味著我不僅能看到棋譜本身,還能深入瞭解每一手棋背後的思考過程,尤其是張栩老師在劫爭中的判斷和取捨。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劫爭藝術的新世界,讓我能夠從他的實戰經驗中汲取養分,提升自己在實戰中的劫爭水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