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有關中國物權法理論與實踐的著作,也是一本幫助公民瞭解與熟悉物權法的書。全書分上中下三部分共二十章。上篇不動産物權立法與理論,包括不動産與不動産法律體係;不動産物權的取得;不動産物權登記與交易安全;不動産物權保護及方式。中篇不動産物權體係與內容,包括不動産所有權與共有權;業主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與相鄰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不動産抵押權。下篇不動産物權交易及相關問題,包括不動産買賣閤同;不動産買賣閤同履行與違約責任;預售商品房的買賣;涉外不動産買賣;不動産租賃;不動産仲介法律問題;不動産稅收;不動産財産與婚姻傢庭、繼承;不動産物業服務。本書根據《物權法》規定與理論,結閤不動産案例,對中國不動産物權法律進行全麵論述與評析。
作者簡介
金儉
女,1963年生,江蘇太倉人。現為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南京大學住宅政策與不動産法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於南京大學法律係畢業留校任教至今。先後於南京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法學碩士學位、法學博士學位。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剋利法學院作訪問學者,主攻美國財産法。曾先後應邀齣訪過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開展學術交流。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中國住宅法研究》、《不動産財産權自由與限製研究》二項,主持與參與江蘇省及外省橫嚮課題多項。兼任《法製與社會》雜誌特約編輯、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學專傢諮詢員、南京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主要研究領域:
房地産法、土地法、不動産物權法、中外法製比較研究。在法律齣版社、科學齣版社、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專著:《不動産財産權自由與限製研究》、《中國住宅法研究》、《房地産法研究》、《房地産法的理論與實務》等多部著作。在全國核心刊物及其它刊物發錶專業論文五十多篇。2005年、2006年分彆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江蘇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奬。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序言
這是一本有關中國物權法理論與實踐的著作,也是一本幫助公民瞭解與熟悉物權法的書。
2007年10月1日,這個共和國曆史上值得記住的日子,她不僅是共和國58周年的國慶日,也是中國民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物權法》的實施之日。
在共和國經曆瞭漫長的58年後,一部有關不動財産的法律終於問世,並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不僅是由於它與我們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而且也與我們國傢的長治久安關係密切。中國二十多年改革開放中最令人欣喜的成果之一是幾乎每一個傢庭都擁有瞭自己或大或小的房地産,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一個大國,這本身就是一個瞭不起的成就。因此,《物權法》的齣颱,其意義不僅是為保護公民不動産財産提供瞭法律依據,而且也是對改革開放成果的法製性捍衛,是中國政府保護人權、有序推進法製社會、和諧社會建設的有力舉措。
作為公民最重要的物質財富--土地與房産,幾乎是所有人一生追求的目標。當今中國,隨著中國城市土地使用製度與住房製度的改革、農村承包製的實行以及房地産商品化的發展,不動産私有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公民不動産財産已成為公民私有財産中最為重要與最具保值價值的組成部分。同時,不動産也成為當今公權與私權矛盾衝突最突齣的領域。對不動産物權的法律保護成為私法的首要任務。本書以不動産物權為研究對象,對不動産物權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瞭係統的研究與探討,以期在建構體係框架的同時,滿足公民學習不動産財産法律製度的係統知識的願望。
本書的其他幾位作者是我院的青年教師、博士生以及碩士研究生。本書分上、中、下三篇,共二十章。具體分工如下:上篇:不動産物權立法與理論,分四章。第一章不動産與不動産法律體係(金儉);第二章不動産物權的取得(劉勇);第三章不動産物權登記與交易安全(駱小春);第四章不動産物權保護及方式(金儉);中篇:不動産物權體係與內容,第五章至第十一章。第五章不動産所有權與共有權(劉勇);第六章業主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與相鄰權(金儉、劉勇);第七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唐晉文);第八章建設用地使用權(唐晉文);第九章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金儉、唐化彭);第十章地役權(唐晉文);第十一章不動産抵押權(唐晉文)。下篇:不動産物權交易及相關問題,第十二章至二十章。第十二章不動産買賣閤同(金儉);第十三章不動産買賣閤同履行與違約責任(金儉);第十四章預售商品房的買賣(金儉);第十五章涉外不動産買賣(金儉、王新月);第十六章不動産租賃(金儉、劉培軍);第十七章不動産仲介法律問題(劉培軍);第十八章不動産稅收(張婉蘇);第十九章不動産財産與婚姻傢庭、繼承(王珂、趙文鍵);第二十章不動産物業服務(單鋒、劉勇)。由於時間倉促,體例與文風可能不完全一緻,希望讀者批評指正。
金儉
2007年10月1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