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原來法律可以easy go!
本書把法律生活化,猶如告訴你紅燈不能走,
因為,會被綠燈車道行車撞上,
它不隻是違反交通規則而已。
法律是保障懂得法律的人。
作者簡介
林國興
現職:建國科技大學 主任秘書
教授法律常識與生活、應用文
學曆:國立中興大學法學碩士
經曆:實際參與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調解工作十五年
第1章 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與禁治産
第2章 消滅時效
第3章 權利之行使
第4章 債之發生
第5章 侵權行為
第6章 車禍,如何處理
第7章 租賃契約
第8章 僱傭與承攬
第9章 閤夥人提前拆夥,怎麼辦?
第10章 各種之債
第11章 請求權時效與追訴權時效
第12章 動産所有權
第13章 公平交易與消費者權益及著作權
第14章 藉貸與侵佔
第15章 婚約、結婚、離婚、通姦
第16章 夫妻財産製
第17章 扶 養
第18章 財産繼承之法律問題
第19章 遺留債務償還之法律問題
第20章 遺 囑
第21章 勞工安全
第22章 刑事責任
第23章 圖利罪與妨害公務罪
第24章 公共危險罪
第25章 僞造有價證券
第26章 僞造文書罪
第27章 妨害性自主罪
第28章 妨害風化罪
第29章 誣告、僞造文書、公然侮辱、侮辱公署等之探討
第30章 妨害婚姻及傢庭罪
第31章 法律依法及事實論刑
第32章 法律是以因果關係論過失
第33章 殺人罪
第34章 傷害罪
第35章 遺棄罪
第36章 妨害名譽及信用罪
第37章 妨害秘密罪
第38章 竊盜、搶奪與強盜
第39章 侵佔罪
第40章 詐欺背信罪
第41章 妨害自由罪、恐嚇罪、強盜罪
第42章 起訴、不起訴處分與被判刑
第43章 販售仿冒品,何罪?
第44章 保險理賠
第45章 意圖走私毒品闖關,觸犯何罪?
第46章 性侵害與猥褻
我一直覺得,法律離我們普通人其實很遙遠,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的想法完全改變瞭。作者用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把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法律條文,巧妙地融入到瞭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我們日常的購物、租房,到更復雜的婚姻、繼承,這本書都給齣瞭非常實用、易懂的解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那一部分,作者用一個實際的案例,詳細地講解瞭我們在購買商品時,有哪些權利,以及遇到問題時,應該如何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 這讓我覺得,學習法律不再是律師或法官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這本書就像一本“生活百科全書”,不僅教會瞭我“是什麼”,更教會瞭我“怎麼辦”。我甚至開始覺得,瞭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能夠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加自信,不至於輕易被欺騙或誤導。它就像一個隱形的盾牌,保護著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不至於那麼被動。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以一種復古的、帶點藝術感的風格呈現,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與眾不同的氣質。封麵上那個若隱若現的法槌,又巧妙地暗示瞭這本書的主題,既有專業性又不失親和力。打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不是枯燥的法律條文,而是作者用一種非常樸實、生活化的語言講述的案例。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一些社會事件時,並沒有簡單地將它們歸結為“對錯”,而是深入剖析瞭事件背後復雜的社會根源、人性的掙紮,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舉個例子,書中對一個看似簡單的鄰裏糾紛的分析,就讓我看瞭很久。作者沒有直接給齣“誰對誰錯”的結論,而是娓娓道來,從雙方的成長背景、生活習慣,到溝通方式的差異,再到社區環境的影響,一步步地引導讀者去理解事情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分析,讓我看到瞭法律不僅僅是冰冷的條文,更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甚至能夠解釋我們身邊許多看似平常卻又充滿人情味的事情。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有特點,作者像是把我們當成瞭老朋友,用一種非常輕鬆、幽默的語氣來闡述復雜的法律概念。我常常一邊看一邊忍不住笑齣來,因為作者總能找到一些非常貼切的比喻,把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法律術語變得生動形象。比如,在講到“契約精神”的時候,他拿夫妻之間的承諾來做類比,瞬間就讓這個概念變得接地氣,也更能體會到其中包含的信任和責任。 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法律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他坦誠地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法律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他在書中討論的一些案例,往往都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正是這種真實,纔讓這本書顯得尤為可貴。它沒有粉飾太平,而是讓我們看到瞭法律在現實世界中的局限性,以及它在不斷演進、修正的過程中所展現齣的生命力。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作者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法律的世界。從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入手,逐漸深入到更復雜的法律概念。他的講解非常透徹,每一個觀點都有理有據,而且不乏深刻的見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有爭議性的法律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中立和客觀。 他並沒有試圖去說服讀者接受某種觀點,而是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受益。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它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思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在法律的認知上,有瞭一個全新的提升。
评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案例選擇上的獨到之處。作者並沒有選擇那些已經被媒體廣泛報道的、過於戲劇化的案件,而是挑選瞭一些我們普通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看似平凡卻又蘊含法律智慧的事件。比如,關於房東與租客之間關於押金的糾紛,或者鄰居之間因為噪音産生的矛盾,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但作者通過法律的視角,為我們揭示瞭其中的奧秘。 這些案例的真實性和普遍性,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參考價值。它不是一本理論書,而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法律知識的“工具書”。我甚至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觀點運用到我最近遇到的一個實際問題中,結果效果齣奇的好。這讓我覺得,掌握一些法律知識,真的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順暢和有底氣。
评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把一個個法律故事講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我常常沉浸在故事之中,一邊為故事中的人物命運而擔憂,一邊又在作者的引導下,去思考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也非常到位,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理解他們在特定情境下的選擇和掙紮。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看似負麵的案例,作者並沒有簡單地進行批判,而是會從中挖掘齣一些積極的意義,或者指齣法律在糾正錯誤、彌補損失方麵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對法律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它不是萬能的,但也絕不是無能為力的。它就像一把雙刃劍,關鍵在於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去完善它。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把法律當作一種高高在上的學科,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去審視。作者在分析法律條文的時候,常常會追溯到曆史的源頭,或者聯係到當時社會的生活習俗和道德觀念。他會讓我們看到,很多法律的製定,並非是憑空産生的,而是受到當時社會思潮、價值觀的影響,甚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理念,也在悄悄地影響著現代法律的運作。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一些涉及傳統與現代衝突的案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刻的洞察力。他能夠理解不同立場人群的苦衷,並用一種相對客觀的態度去分析法律在其中起到的調和作用。這種超越純粹法律術語的解讀方式,讓我看到瞭法律的溫度,以及它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麵所承擔的重任。它讓我明白,法律的生命力,恰恰在於它與社會現實的緊密聯係。
评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學習經曆。作者的文筆流暢,語言生動,完全沒有普通法學書籍那種讓人望而卻步的晦澀感。他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復雜的法律概念形象化,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比如,在解釋“過錯責任”的時候,他用瞭一個很有趣的比喻,瞬間就讓我明白瞭其中的含義,甚至還因此産生瞭一些共鳴。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弱者方麵的積極作用。作者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現瞭法律如何為受害者伸張正義,如何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讓我對法律産生瞭一種新的敬意,也讓我更加堅信,法律的存在,對於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至關重要。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某些法律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作者在敘述中,經常穿插一些個人感悟或者對社會現象的獨到見解,讓整本書讀起來就像在與一位智者對話。他對於法律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條文本身,更是深入到瞭法律背後所蘊含的倫理道德、社會公正等更深層次的思考。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一些敏感話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和理性。他不會輕易下結論,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斷。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非常有收獲。它不僅增長瞭我的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提升瞭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對社會問題的深度理解。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律並非遙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作者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法律的“冰冷”一麵,轉化成瞭“溫暖”的人文關懷。他講述的每一個故事,都充滿瞭人情味,讓我們能夠看到法律在解決現實問題時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證據”的部分,作者用一個巧妙的推理過程,展示瞭如何從看似零散的綫索中,還原事件的真相。這不僅讓我學到瞭法律的邏輯,更讓我體會到,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仔細觀察,並學會如何去分析和判斷。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法律,其實就是在學習一種更理性、更清晰的思考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