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滋養瞭人民,人民終歸於土地。
鄉村裏萬物的聲音,生生不息。
李健的文字紮實深沉,地域特色濃鬱,對萬物的觀察深刻入微。在他筆下,樂天知命的底層人民得以發聲,人性中溫和善良、貪婪不堪的各種性格皆被突顯,小說中描寫的動植物則隨著故事的演進與人類分享悲歡喜苦,萬物本無區彆。
生活雖具各個麵嚮,鄉村都市更有不同特色,但人與土地共生共榮,善惡最後皆迴歸自然,天意順行,冥冥中自有道理。
本書特色
李健將自然、動物與人類融為一體,故事深具高潮起伏,每篇皆令人感嘆不已。
作者簡介
李健
湖南新化人,居長沙,現任《芙蓉》雜誌社編輯。作品散見於《上海文學》、《鍾山》、《山花》、《文學界》、《芳草》、《天津文學》、《作品》、《安徽文學》、《山東文學》、《廣州文藝》等文學期刊。
後記
野果 小說 情人
梅山這方山地,盛産野果。
隨便走進哪一域山林,展眼就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野果子。當然,並不是說這片寬闊的山林每一棵樹都可以結齣果子,有些努力到百年枯死,始終結不齣果子來,但有些樹一齣土就註定是要結齣果子的。
這些果子長齣來就在野外,和風霜雨雪做伴。不是特地刻意栽種,也沒人著意打理。牠們生長在或高或矮的各類樹上,甚至叫不上名字,在地上匍匐著,以自己的方式存在,或醒目,或被忽略,都無所謂。自生自沒。
小時候,我們那一撥孩子喜歡去清晨的山裏,採摘野果,趁露水還沒退盡,既新鮮又乾淨,放進嘴裏嚼起來,以為至美,彷彿撿到瞭金元寶。那些果子因為生長的土地肥瘦,地域不同,形狀有大有小,色澤有紅有紫,至於味道,有的乾瘦苦澀,有的肥碩甘美,有的又斷腸劇毒……個中狀況,不是一下就可道來。
我們班上的一個小學同學,可能是因為飢餓,也可能隻是貪嘴,上學途中採吃瞭一樹水菖蒲果籽,腹痛,來不及送醫院就倒在路上。那蒼白,那在草地上大汗如雨的痛苦掙紮,至今記憶猶新。所以,盡管我們無拘無束在山林裏到處亂躥,望著熟悉的陌生的果子,既敬且畏,總是小心翼翼的。當然,運氣好的話,碰巧,偶爾也採到甘美的野果,彌猴桃,野薔薇……這些果子一般生在冷僻難摘的地方,比如高聳的樹冠上,懸崖絕壁間,幽深的洞穴或韆纏百結的刺縫裏。一旦僥倖採到瞭,我就當寶一樣藏到兜裏,孤芳自賞一陣,然後再展現給彆人看,見到人傢羨慕贊賞的眼神,心裏就像吃瞭七八分的蜜。
我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寫。
我寫的東西不論是初坯,還是青青果,一般多收藏在電腦裏,或發錶在紙媒上,或貼在網站博客裏,不計多少,總會有人在小說之林裏遇到,或喜歡,或厭棄,這均是自然界的法律,及正常的。捧人場的朋友們說我寫的東西叫小說,我卻不知小說到底是什麼。這時候,我就會想起山林中的野果,自然,原始,欲齣還羞,以神秘的姿態,齣現在我眼前。
曾經,我把小說又比做我的情人,以為至好。
沒有愛情的人,因為嚮往,常常在夢裏至情至性,展開想像,滋生俱般完美。而現實生活給的又多是苦難孤獨,鬱悶煩惱,沒地方發洩,就在電腦上敲打像小說的文字。小說成瞭我最理想的傾訴、發洩對象,日子久瞭,不知不覺,像情人一樣深深愛上瞭她,癡迷。一日不見,如隔三鞦。大部分業餘時間,我的精神和靈魂與她廝磨相守在一起,嗬護她,注視她,想和她對話,她卻濛娜麗莎一般,若即若離,忽遠忽近,蓋著神秘的麵紗,讓我始終看不清她的模樣。
於是,我也像蟲子一樣,鑽進書堆中尋找,希望找到一個圓滿的輪廓形象。名著啦什麼的,翻來翻去,讀不盡。眾說紛紜,越讀越深奧,愈加迷茫,就醒悟,答案在書中是找不周全的,還有大部分在生活裏潛藏著。隻有把生活當成我小時候光顧的那一域山林,利用在書中得到的閱讀經驗,捕捉野果的目光就會更加敏銳。修煉的境界愈高,獲得那些至好至美的野果子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多,甚至瓜熟蒂落。這些都是放在自然中完成的。
有時候,我的情人,她去瞭遠方,不能相見,就很思念。一旦迴來,就會産生「久彆當新婚」的發洩愉悅,有一種深深的滿足感。小說也是一樣。一個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