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喬治.歐威爾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遠流╳師大譯研所「經典文學新譯計畫」NO.2 計畫主持人師大譯研所長 賴慈芸 計畫顧問台灣翻譯學會執行長 蘇正隆 在一個語言墮落的時代,作家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在抵抗暴力和承擔苦難上做一個永遠的抗議者。 ──喬治.歐威爾 他不怕分離,不怕被出賣,不怕受盡折磨, 他唯一害怕的,是那股讓他不能再愛人的力量。 1945年,歐威爾的《動物農莊》在連續遭到五家出版社拒絕後,終於問世了,立即爆紅成為暢銷書,一輩子幾乎都在過窮苦日子的歐威爾,靠著這本書的版稅,買下了某個偏遠小島的房子,並且在那裡寫出了他更為重要的作品《1984》。 在二十世紀許多重要的文學作品,《一九八四》是難得一見的傑作,因為書中對未來的悲觀假想,隨著時代變得愈來愈真實,也愈來愈讓人無法忘懷。 故事描述在1984年的世界中,大洋國裡每個人都活在「老大哥」的監視下,政府說什麼,人民就得相信什麼,只要言語間透露出一點懷疑或者好奇,就很可能從此人間蒸發。人類生活變成了一個惡夢,而在這惡夢中,有一個可憐蟲試圖尋找個人獨立存在的意義。 溫斯頓.史密斯就是這個可憐蟲。他愛上茱莉亞之後,發現自己的人生不必是如此無聊和死氣沉沉,生命還有各種可能性,包括自由意志。 雖然思想警察能挖出每一個背叛行動,兩人的頭頂上總是有警察監視的眼線盤旋,他們還是開始質疑政府,一步步籌畫計謀,但老大哥無法容忍異議份子,就算只是有念頭也不行,兩個人終究不堪折磨而互相出賣了對方…… 歐威爾可說預知了現代生活的情況──無所不在的電視、語言的扭曲,而且還建構出一個如地獄般的駭人世界。本書自出版以來就是學生的必讀讀物,也名列史上最令人心驚的小說之一。 本書特色 ★真正全新譯本 ★師大翻譯研究所與遠流合作「經典文學新譯」計畫第二本書 ★附師大翻譯研究所所長總序、譯者解析文字 ★英美中學生必讀書目 ★村上春樹為向歐威爾致敬,創作出最新長篇《1Q84》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最喜愛的一部小說 ★本書對英語本身產生重大影響,許多經典詞彙,沿用至今 ★全球累積銷量破5千萬冊、全球超過62種語言譯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

  本名艾瑞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1903年出生於印度, 1907年隨家人搬回英國, 1917年進入伊頓公學,在學期間即經常投稿到許多大學雜誌。1922至1927年,歐威爾在緬甸擔任印度帝國警察,這段經驗啟發了他寫出第一本小說《緬甸歲月》(1934年出版)。然後他過了幾年窮苦的日子,回到英國之前他先在巴黎住了兩年,在那裡陸續當過私人家教、學校老師和書店店員。

  1936年年底,歐威爾加入了西班牙內戰的共和軍,結果受了傷,進入療養院休養,卻再也沒有真正完全康復。二次大戰期間他在英國協助後方備戰工作,並且於1941至1943年間為BBC遠東地區傳播服務工作,後來擔任《論壇報》的文學編輯,同時也為《觀察家》撰稿。1945年,他出版了自己獨樹一格的政治寓言小說《動物農莊》,而這本小說及後來的《一九八四》讓他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家。

  歐威爾是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小說家,由於在緬甸駐紮的五年期間,親眼目睹共產政權對人民的影響,因此他的創作多半傳達對社會不公不義的不滿、諷刺時政,認為民主社會主義才是解決之道,而令英國知名評論家封他為「歐洲永恆的良心」。英國泰晤士報則封他為「1945年以來50位最偉大英國作家」第二名。

譯者簡介

徐立妍

  師大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譯有《污點》、《以色列:新創企業之國》、《泰絲家的女兒們》,持續翻譯中。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譯者序

老大哥就是你 徐立妍


第一次讀到《一九八四》是大學的時候,也不知道在哪本科普書上讀到這本書的書名,一時興起就跑到圖書館去借閱,那個時候其實還看不太懂,闔上書頁就這樣過去了,只是後來看到「老大哥」這三個字,我可以告訴人家這是從《一九八四》中來的。

再一次接觸到《一九八四》,我從讀者變成了譯者,我對以前那個譯本已經沒什麼印象,但是這次讀起原文,我覺得《一九八四》的語言其實一點也不一九八四,完全沒有年代久遠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歐威爾所建構的世界實在太超乎現實,不但重新劃分國家疆界,在語言上也大膽設計出一套新語(newspeak)系統,所以不管什麼時候讀,都不會顯得老舊。

台灣最早的《一九八四》譯本出現在民國四十一年,譯者是王鶴儀先生,這個譯本目前只有在圖書館才能翻閱,後來的譯本也有如鈕先鍾、萬仞(疑為假名),及彭邦楨的版本,但是民國七十年出現邱素慧翻譯的版本後,其他版本就漸漸消失了,我大學時代讀的版本想必也是邱素慧的譯本,為了寫這篇譯序,我又重新讀了這個譯本,唯一的問題大概就出在語言的時代感,畢竟已經是三十幾年前的譯本,許多用字遣詞現在讀來有些拗口,尤其是人物的對話。

例如溫斯頓和茱莉亞第一次在樹林中幽會,兩人有這樣一段對話:

”I hate purity, I hate goodness. I don’t want any virtue to exist anywhere. I want everyone to be corrupt to the bones.”

”Well, then, I ought to suit you, dear. I’m corrupt to the bones.”

邱素慧的譯文在民國七十年或許聽起來很合適:

「我恨純潔無瑕。我恨完整無缺。我不需要任何道德,更不需要它存在任何處。我只要每人的骨頭都腐蝕掉。」

「我該使你滿足,親愛的。我的骨頭正在腐爛呢。」

不過說真的,現在說到「骨頭都腐蝕掉」,可能只有CSI影集才會出現了,所以我的處理方式就選擇貼近現代口語:

「我討厭純潔,我討厭善良!我不希望這個世界上有美德。我希望每個人都爛到骨子裡。」

「喔,這樣的話,我應該很適合你,親愛的。我就是爛到骨子裡了。」

我在翻譯每句對話的時候都會自己唸唸看,如果唸起來感覺很彆扭,就會改變譯法,甚至有時候會幻想某個演員來唸這段對話,自己想像如果電視上播出這段戲的話,我會不會覺得台詞寫得很爛。(是的,我想很多,不過這招對我很有效。)
其實翻譯《一九八四》最大的挑戰是要先理解溫斯頓的思考邏輯,還有大洋國英社黨的統治概念,否則有許多獨白或宣傳口令都很難抓到語氣。

翻譯接近完稿階段時,正好遇上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逝世的新聞熱潮,新聞媒體無所不用其極挖掘消息,盡量「深入」報導北韓國內情況,很多報導內容之荒謬會讓人很難想像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國家,但是比對《一九八四》的內容,就讓人不得不佩服歐威爾的真知灼見,他居然能在一九四八年就塑造出一個這麼荒謬又寫實的極權國家,這是多麼震撼的一記警告,他創造出「老大哥」這樣的人物,現在也成為極權政治的代名詞,還記得今年三月爆發的台北市士林文林苑都更案爭議,王家的房子遭到強行拆除後,周圍圍起了鐵板圍欄,有人在鐵板上用噴漆畫了一顆大眼睛,旁邊寫著: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老大哥在看著你。)抗議政府一意孤行的行動,看著稍早警察驅逐抗議民眾的畫面,不免讓人心底發毛,在老大哥所統治的大洋國內,黨就是一切,老大哥「看顧」著所有人,他的命令沒有轉圜的餘地。

不過歐威爾大概沒有想到網路會在短短六十幾年間迅速發展,他寫《一九八四》的時候還是用打字機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現代的作家在電腦上寫稿,要刪要改都容易多了,而且網路的力量也是另一種「老大哥」的體現,《一九八四》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接觸不多,也沒有其他管道得知別人的消息,溫斯頓從頭到尾都不知道茱莉亞的姓氏,只有黨和老大哥才能夠知道所有人的一切細節。現在有了網路的力量,要「人肉搜索」一點也不難,上傳一張照片或一段影片,幾小時後就能收到回覆,知道影中人的身分;你以為在網路上可以隱匿身分,其實透過IP或其他管道還是可以追蹤到本人,歐威爾在《一九八四》中把監視工具叫做「電屏」(telescreen),在現代我們稱之為「網路」。

每翻譯一個字,我都能感覺到「老大哥」真實的存在。歐威爾抨擊極權政府壓迫人民,實行高壓統治,人民只能依循老大哥認可的規範生活行事,老大哥的眼睛隨時隨地監視著每一個人;而我,雖然不是生在極權統治的國家,但是仍然感受到無數雙眼睛透過網路監視著我,當我翻譯到這句:「老大哥正在看著你。」我看著電腦上開著網路瀏覽器視窗,想著:「不,老大哥就是你。」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