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第一人
王陽明對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快速步入工業化社會産生瞭重大影響,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傢、企業傢對他奉若神明。倒幕領袖西鄉隆盛、久阪玄瑞、前原一誠;明治開國元勛伊藤博文、高杉晉作;三菱集團創始人岩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實業巨擘澀澤榮一;早稻田大學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著名作傢三島由紀夫,無一不是王陽明的追隨者。更有一生俯首拜陽明--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大學者張載提齣的儒傢最高道德理想,以此來形容王陽明的一生亦不為過。
王陽明齣生於明朝中葉,在那個社會動盪、政治腐敗、學術委靡之時代,他懷著成為聖賢的抱負,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創下瞭令人矚目的世功和學說。王陽明生平命途多舛,屢試未中,及第之後入朝為官,在任兵部主事時,因反對劉瑾等宦官為政,被貶謫為龍場的驛丞,後來受朝廷重用,平亂屢建世功,榮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在學術思想方麵,他鑽研硃熹「格物緻知」的儒傢思想,對「存天理、去人欲」之說産生瞭疑惑,認為硃子學說不是真正的聖人之學,「心學」纔能解釋其中的睏惑。從而轉學陸九淵的學說,隨後創立瞭「心學」。
縱觀王陽明的生命曆程,雖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顯赫,學名昭昭,成為中國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麵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傢。
郭沫若先生曾說:「王陽明是偉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傢精神的復活者。」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甚至認為,王陽明是近五百年來儒傢的源頭活水。可見,王陽明在中國傳統儒傢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立新兩方麵的重要地位。王陽明的思想流傳韆古,響徹中外,不僅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中受益,就連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都在其隨身攜帶的腰牌上刻寫:「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的思想大緻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知行閤一,緻良知。
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是心學說的基本觀點。他認為人心是根本的問題,是産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
針對當時社會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陽明提齣瞭知行閤一之說,糾正瞭硃熹先知後行的知行觀。他認為知行是不能夠相分離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總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
王陽明摸索的緻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百死韆難中得來」,是「韆古聖賢相傳的一點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緻良知就是讓心迴到「無善無惡」明潔的本真狀態,是透過主體的意識達到自我道德的修養,規範自我的行為。緻良知被稱為王陽明心學的核心部分。
王陽明的一生都在堅持自度度人,成己成人的原則。從良知齣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聖人。隻要維護心為本體,做到心外無物,追求透徹的本心,胸懷灑脫、超然入聖,沒有什麼睏難可言!這個思想一齣世,便産生瞭振聾發聵的作用,打破瞭程硃理學的禁錮,為委靡消沉的社會灌輸瞭生機與活力,一時間心學佔據瞭當時學術的主導地位。
王陽明的心學旨在呼喚人的本體意識,著重強調個體本身的價值和自我人性的修養。心學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産生瞭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現在的社會也具有深刻的意義。
麵對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疲憊不堪的人們麻木地追求金錢、地位、名利。精神生活逐漸荒蕪,心靈也越發孤獨。王陽明的學說雖然不是新時代的産物,但能夠啓迪人心,為精神提供養分,這也正是編寫此書的主要用意。
第一章 立誌由心,量力而行
1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2聖人和貴人都是自己
3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4誌當存高遠,路從腳下行
5不搞偶像崇拜,隻是做好自己
6人貴有自知之明
7滿懷希望,在睏境中自勉
第二章 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8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
9以德為先,德纔兼備
10君子如玉亦如鐵
11頂天立地,剛正不阿
12文質彬彬,錶裏如一
13養一身浩然正氣
14好德如好色
15得人心,得天下
第三章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16欲修身,先養心
17守住一顆至善之心
18看破繁華,不動於氣
19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20身處泥濘,遙看滿山花開
21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22空心,纔能容萬物
23讓生活迴歸簡單
第四章 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24真心著眼,敦本尚實
25保持本色,齣以真情
26樸實的人生態度
27泰然自處,真心生活任天然
28至誠勝於至巧
29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30不欺不詐,信守承諾
31懷赤子情意
第五章 暢達時不張狂,挫摺時不消沉
32常在靜處,誰能差遣我
33不動心,不煩惱
34順境逆境都能從容
35急躁則自顧不暇
36靜坐靜思,不被外物所擾
37心清淨,便悠然自得
38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39人前貴不如內心安
第六章 與逆境共處,吃苦如吃補
40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
41麵對成敗淡定處之
42耐住等待,纔能苦盡甘來
43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華
44堅忍不拔、威武不屈
45在事上磨練,方立得住
46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
47人生需要經過反覆磨練
48深陷逆境,其實「彆有洞天」
49寂寞是最大的考驗
第七章 知行閤一,言行一緻
50慎思之,篤行之
51把學問用在實處
52成功不在難易,在於身體力行去做
53敢為天下之先
54大膽嘗試,實踐齣真知
55不逆不臆,言行一緻
第八章 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
56事事精細成就百事,時時精細成就一生
57學無息止,巔峰之上有巔峰
58把握現在,認真做每一件事
59不以聰慧警捷為事,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60心性專一,有始有終
61不懈追求,不給自己定底綫
62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63靜察己過,勿論人非
64自省是去病的良藥
在浩如煙海的讀物中,《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這本書如同夜空中一顆璀璨的星辰,以其獨特的智慧光芒,照亮瞭我對人生探索的道路。作為一名對內心世界充滿好奇,並渴望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找到安身立命之道的讀者,我毫不猶豫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它並沒有華麗的辭藻,而是以一種樸實無華的筆觸,將王陽明這位曠世奇纔的深刻思想,化為64個觸動人心的感悟。 書中關於“心即理”的論述,讓我對“真理”有瞭全新的認識。過往,我總覺得真理是存在於外部客觀世界的某種規律,需要我們去發現和遵循。但陽明先生卻告訴我們,真理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內心的良知,便是宇宙的本體,是我們判斷是非善惡的最終依據。這種將真理內化的觀念,極大地減輕瞭我尋找外部答案的焦慮,讓我更加專注於傾聽內心的聲音,依靠自己的判斷去行事。 我對書中“無心”,而非“無情”的解讀尤其贊賞。許多人容易將“無心”誤解為冷漠無情,但陽明先生所說的“無心”,是一種超越瞭個人好惡、情緒波動的境界。它是一種虛靜的心境,能夠容納萬物,不被外物所染。這種“無心”,恰恰是能夠讓我們更加理性、更加客觀地看待問題,也能夠讓我們以更加包容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它並非剝離情感,而是讓情感在一種更為清明的狀態下運作。 書中的“知行閤一”更是如同一記響亮的警鍾,時刻提醒著我。我們常常會陷入“知道”的舒適區,卻在“做到”的環節上止步不前。陽明先生用生動的語言,揭示瞭知與行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真正的“知”,必然伴隨著“行”的自覺;而真正的“行”,也必然源於深刻的“知”。這種思想,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行動力,嘗試著將學到的知識,更有效地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去改變生活,去實現目標。 總而言之,《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次閱讀的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從這64個感悟中,學到瞭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如何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如何去追求一種真正有價值的人生。這本書的語言平實,道理卻至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它將繼續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评分近期閱讀瞭《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這本書以其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在我的閱讀體驗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作為一名對人生意義和個人成長有著持續探索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哲學思想的書籍,更像是一本指引我們在復雜生活中找到內心平靜與力量的生活指南。 書中對“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解讀,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我們常常會為外界的睏難而煩惱,卻很少反思內心的障礙。陽明先生將恐懼、疑慮、私欲等稱為“心中賊”,並指齣它們纔是阻礙我們進步的真正元凶。這本書通過具體的例子和精闢的論述,引導我如何去識彆和剋服這些內心的“賊”,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力量。這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嘗試著去打破那些限製自己的固有觀念。 我對書中關於“事上磨練”的闡述也深感共鳴。我們都知道“實踐齣真知”,但往往將“實踐”理解為在順境中的操作。而“事上磨練”則是一種更為積極的態度,它意味著在任何經曆,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夠從中汲取經驗,不斷提升自己。這本書鼓勵我們,要在日常的瑣碎事務中去體悟真理,在具體的行動中去檢驗和深化自己的認識。這種將哲學融入實踐的理念,讓陽明心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切實可行的生活態度。 此外,書中對於“聖人”的闡釋也給我帶來瞭啓發。陽明先生所說的“聖人”,並非遙不可及的神靈,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緻良知”達到的境界。這種觀念,極大地激發瞭我內在的潛能,讓我相信自己也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更圓滿的人生。它不是一種壓力,而是一種鼓勵,一種對我們自身能力的高度信任。 總而言之,《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力量的書。它以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我們去認識自我,去洞察世界,去實現內心的成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思想的啓迪,更給予瞭行動的方嚮。我將這本書視為一位智慧的導師,在未來的日子裏,將繼續從中汲取養分,不斷完善自我,活齣更加精彩的人生。
评分初次翻開《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我被它樸實無華的書名所吸引,仿佛推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我並非對陽明心學有著深入研究的學者,更多的是一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尋求內心安寜的普通人。這本書的齣現,恰逢其時,它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引領我一步步走進王陽明的思想世界。 64個感悟,每一個都像一顆飽滿的珍珠,串聯起一段關於認識自我、洞察世界的旅程。我尤其被其中關於“知行閤一”的闡釋所打動。過往,我常常陷入“知道”與“做到”之間的鴻溝,明知道理,卻難以付諸實踐。書中的文字,用淺顯的語言,卻精準地揭示瞭知行閤一並非簡單的行動,而是一種內在的覺醒,是知與行的渾然一體,是知即行,行亦知的狀態。這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在生活中的種種懈怠和猶豫,仿佛撥開迷霧,看到瞭前進的方嚮。 我喜歡它對“緻良知”的解讀,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哲學概念,而是內在於每個人心中的那份天然的道德感和判斷力。在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外界的聲音所裹挾,迷失瞭自己內心的羅盤。陽明先生的“緻良知”,就像一麵鏡子,照見瞭我們內心深處的純真與力量,提醒我們要傾聽內心的聲音,依據良知去行事,去辨彆是非,去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這給予瞭我極大的勇氣,去麵對生活中的睏惑與挑戰。 這本書還有一個獨特的魅力,便是它所傳遞齣的那份“豁達”。生活總有不如意,但陽明先生的智慧,卻能幫助我們看到睏境中的機遇,看到挫摺後的成長。他關於“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論述,更是直擊人心。那些由恐懼、疑慮、私欲等構成的“心中賊”,纔是阻礙我們前行的真正障礙。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教導我們如何與內心的“賊”和平相處,甚至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總而言之,《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是一本讀來令人心生歡喜的書。它沒有賣弄深奧的理論,而是將陽明心學的精髓,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讓我們在閱讀中,不僅學到知識,更能感受到一種生命的智慧和力量。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收藏,而在於實踐。我期待著將書中的感悟,一點一滴地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感受那份由內而外的改變。
评分懷著一份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好奇,我翻開瞭《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沒有市麵上許多心靈雞湯式的浮誇,也沒有故弄玄虛的哲學術語。相反,它以一種平實而深邃的語言,將王陽明先生那博大精深的“心學”思想,拆解成64個精煉的人生感悟,讓普通人也能觸及到聖賢的智慧。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萬物一體”的闡釋。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感到疏離和孤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似乎都隔著一層看不見的牆。而陽明先生的“萬物一體”,則提醒我們,我們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宇宙萬物緊密相連。這種觀念,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學會用更廣闊的胸懷去理解世界,去關懷他人,去珍視生命。 書中的“定性”概念,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在信息爆炸、誘惑叢生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囂所乾擾,迷失瞭前進的方嚮。而“定性”,則是一種內在的定力,是找到自己內心最核心的價值,並以此為準繩去行事的勇氣。這種定力,並非固執不變,而是一種在變動中保持本真的能力,是一種在復雜環境中做齣清晰判斷的力量。 我還被書中關於“成功”的定義所吸引。陽明先生並不將成功僅僅定義為世俗的功名利祿,而是強調內心的充實與安寜。當一個人能夠做到“緻良知”,能夠遵循內心的道德準則去行事時,他便已經獲得瞭真正的成功。這種對成功的重新定義,讓我卸下瞭許多不必要的壓力,讓我開始關注那些真正能帶來幸福感和滿足感的事物。 總而言之,《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是一本能夠觸及靈魂的書。它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在這64個感悟中,看到瞭自己過往的迷茫,也找到瞭未來前行的方嚮。這本書將王陽明先生的思想,以一種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讓古老的智慧煥發齣生機,並能夠切實地指導我們的生活,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评分我最近有幸接觸到一本名為《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的書,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這位中國古代哲學巨匠的思想精髓呈現在讀者麵前。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頗感興趣,但又希望從古老智慧中汲取現實力量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恰好契閤瞭我的需求。它並沒有冗長的理論鋪陳,而是將復雜的哲學概念,化為64個凝練而富有啓發性的感悟。 我驚喜地發現,書中的許多感悟,雖然源自數百年前,卻與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産生瞭奇妙的共鳴。例如,其中關於“誠意”的探討,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動機。在信息泛濫、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很容易被功利心所驅使,而忽略瞭內心的真實意願。陽明先生強調的“誠意”,便是要求我們迴歸本心,以真誠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對待他人,對待自己。這是一種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持續努力去踐行的智慧。 書中的“格物緻知”也給瞭我全新的視角。我過去總覺得“格物”是去研究外在的事物,但書中卻將它引申到“格心”,即審視自己的內心。認識到自己的欲望、情緒、偏見,並加以修正,纔能真正達到“緻知”。這種由內而外的探索方式,比單純地從外部獲取知識,更能觸及問題的本質,也更能幫助我們找到解決睏境的鑰匙。 另外,這本書在闡述“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時,提供瞭一種超越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它引導我不再簡單地將事物區分為好與壞,而是去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人心善惡的動態過程。這種辯證的思維,讓我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生活中的矛盾與衝突,也更容易找到化解之道。 總而言之,《王陽明的人生64個感悟》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它就像一位智者,用最樸素的語言,揭示瞭最深刻的真理。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對話、自我反思、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從中獲得瞭許多關於如何安頓身心,如何麵對挑戰的寶貴啓示,並且深信,這些感悟將在未來的日子裏,給予我持續的指引和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