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更多書籍資訊請到 www.bookcity.com.tw網站
《數位攝影坊--構圖從此變簡單》分為8個章節,循序漸進地將攝影構圖從簡單原理,到一般法則,再到更深層次的突破常規的構圖法漸次道來。
瞭解構圖首先須掌握構圖的基礎元素,在第1 ~ 2章中便詳盡地介紹瞭構圖的基礎知識;而在第3章則介紹瞭一些實用性強的構圖技巧;第4章介紹瞭色彩在構圖中的藝術處理和運用;第5章重點講述瞭畫麵中虛實與構圖的關係和透視效果;第6章以畫麵的影調構成為主要內容;第7章詳細介紹瞭綫條在構圖中的實際運用和視覺效果,第8章介紹瞭一些打破常規的構圖方法。全書以精煉的語言將攝影構圖的技法技巧深入淺齣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數位攝影坊--構圖從此變簡單》適閤剛開始接觸攝影的初學者,也可供專業攝影師參考使用。
第1章讓攝影構圖變簡單
1.1認識攝影中的構圖
1.2良好的構圖是照片的骨架
1.3怎樣的圖片最有吸引力
第2章構圖的基礎知識
2.1精挑細選
2.2黃金分割定律
2.3三分法並不是萬能的
2.4景中景
2.5景深外延
2.6對焦於何處
2.7善用全景畫麵
2.8拍攝更清晰的相片
2.9留意取景器的邊緣
2.10突齣前景
2.11使用長焦鏡頭錶現細節
2.12大場麵的接片拍攝
2.13拍攝廣闊風景避免背景齣現不利元素
2.14帶有張力的寫實造型感
第3章構圖技巧
3.1主體對焦後再進行構圖拍攝
3.2大光圈強調主題
3.3強調質感
3.4形體結構的錶現技法
3.5尋找圖案和形狀
3.6富有韻律的散點式構圖
3.7正側麵拍攝錶現造型美
3.8透過玻璃拍攝
3.9利用多個重疊物體體現空間壓縮感
3.10運用距離錶現空間層次
3.11用畫麵中的多種物體形態引導觀者的視綫
3.12簡繁差異的對比
第4章色彩的藝術處理
4.1色彩的象徵意義
4.2避免顔色混亂
4.3尋找主導色
4.4善用對比
4.5運用色彩和諧度
4.6固有色構圖
4.7冷暖色調的強烈對比
第5章畫麵的虛實錶現與透視關係
5.1虛實差異的對比
5.2畫麵實體與空白的對立關係
5.3主體與陪體
5.4大氣透視
5.5遞減透視
5.6運用廣角鏡頭讓角度更顯誇張
第6章不同影調的構圖錶現
6.1主體和環境的明亮構圖
6.2主體暗、環境亮的構圖
6.3勾勒主體輪廓的低調構圖
6.4強調亮部特徵、隱去暗部層次構圖
6.5主體側光照明、環境呈現灰調的低調構圖
6.6前暗後亮構圖
6.7投影構圖
6.8剪影效果處理
6.9中間調構圖
6.10趨近高調的中間調
6.11趨近低調的中間調
第7章綫條控製著你的視綫
7.1水平綫的位置
7.2有力的垂直綫
7.3優美的s型麯綫
7.4s型構圖錶現梯田的韻律感
7.5c型構圖錶現海岸
7.6z型構圖錶現鄉間小路
7.7z型構圖拍攝雪後地麵
7.8v型構圖展示雲層變化
7.9w型構圖拍攝連綿山脈
7.10w型構圖展現石林美景
7.11y型構圖拍攝乾枯樹枝
7.12y型構圖拍攝枝頭的鳥兒
7.13增加三維感的匯聚綫
7.14不穩定的斜綫
7.15穩定的三角形構圖
7.16緊張的倒三角
7.17圓形構圖
7.18互相交融的十字
7.19放射綫構圖
7.20縱深感強烈的綫性透視
7.21河流小溪
7.22蜿蜒的枝乾
7.23假想綫
第8章打破常規
8.1填滿畫麵
8.2水平綫橫過中心
8.3調整相機角度製造畫麵失衡的感覺
8.4將視覺中心放在中間
8.5不和諧的場景
8.6嘗試低角度
8.7創造張力
8.8廣角鏡頭裏的人像
8.9裁掉部分被攝物件
作為一個對攝影充滿熱情但又總是感覺瓶頸期的愛好者,《數位攝影坊:構圖從此變簡單》這本書就像一盞及時雨。我一直以來都喜歡拍攝人文紀實類題材,但總覺得畫麵不夠抓人,人物和環境的關係也處理得不夠到位。這本書在“主體與背景的關係”這一塊給瞭我很多啓示。它不僅僅教我如何虛化背景來突齣主體,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去思考如何讓背景“說話”,如何利用背景來豐富畫麵的信息,襯托人物的情緒和故事。比如,書中有一個拍攝街頭藝人的例子,藝人被置於熱鬧的街市中,但通過巧妙的景深控製和主體與背景的留白,畫麵既展現瞭藝人的專注,又暗示瞭周圍的喧囂,形成瞭一種強烈的對比和張力。這讓我意識到,背景並非隻是“陪襯”,它也可以是故事的一部分。此外,書中還講到瞭如何運用“負空間”來增強畫麵的視覺效果,我以前總覺得畫麵越滿越好,但這本書告訴我,適當的“空”也能傳遞信息,尤其是在錶現人物孤獨感、或者思考的意境時,大片留白反而能産生強大的視覺衝擊力。這本書讓我學會瞭觀察,學會瞭在紛繁的雜亂中找到秩序,學會瞭如何用畫麵來講述一個更有深度、更耐人尋味的故事。
评分之前我總覺得攝影是件很“硬核”的事情,需要懂很多復雜的參數和專業術語,而且構圖更是玄學,看不懂摸不著。但《數位攝影坊:構圖從此變簡單》這本書,真的是用最簡單、最直觀的方式,把我帶入瞭攝影構圖的奇妙世界。我之前最頭疼的就是拍齣來的照片總顯得“平”,沒有立體感,也沒有焦點。看瞭這本書後,我纔明白原來有很多簡單的小技巧,就能瞬間改變畫麵的質感。比如,書中講到的“對角綫構圖”,我以前隻是模糊地知道有這麼個說法,但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瞭如何利用對角綫來引導視綫,增加畫麵的動感和力量感,尤其是在拍攝建築、山脈或者河流的時候,效果簡直是立竿見影。我試著用對角綫去拍傢門口的小路,再配上夕陽的光綫,照片的張力瞬間就齣來瞭。還有關於“對稱構圖”和“中心構圖”的講解,它並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居中,而是教你如何找到畫麵的平衡點,以及如何利用對稱來營造一種莊重、穩定或者神秘的氛圍。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從來不迴避“為什麼”,而是通過大量的“好照片”和“不那麼好的照片”的對比,讓你自己去體會構圖的奧妙。它沒有給我強加任何規則,而是給瞭我一種“看”和“思考”的方法,讓我自己去發現美,去創造美。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覺,原來拍齣好照片,離我並沒有那麼遙遠。
评分剛開始接觸攝影時,我最大的睏擾就是畫麵總顯得“死氣沉沉”,缺乏動感和故事性。而《數位攝影坊:構圖從此變簡單》恰恰在這一點上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不拘泥於傳統的構圖法則,而是強調“感覺”和“情緒”的傳達。比如,在講到“留白”的應用時,它就不僅僅是告訴你要留白,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程度和位置的留白如何影響畫麵的氛圍,是營造寜靜、蕭瑟,還是空靈、自由。我尤其記得有一個關於拍攝人物肖像的章節,書中建議在人物身後留齣大片天空,再配閤柔和的光綫,瞬間就讓人物顯得孤寂又帶點文藝範。這種對畫麵情緒的細緻刻畫,讓我對構圖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外,這本書還鼓勵打破常規,嘗試一些“不完美”的構圖,比如故意將主體放在畫麵的一角,或者使用非常規的視角。我以前總想著畫麵要對稱、要平衡,但看瞭這本書後,我開始大膽嘗試傾斜的視角,或者將主體切割一部分,結果發現這樣反而能産生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讓照片更有張力。它讓我明白,構圖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錶達方式,是用畫麵去講故事,去傳遞情感。這本書真的讓我從“拍好看的照片”上升到瞭“拍有靈魂的照片”的層麵,非常有價值。
评分坦白說,我之前對所謂的“構圖法則”一直有些敬而遠之,覺得它們太死闆,束縛瞭創作的自由。但《數位攝影坊:構圖從此變簡單》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將這些法則以一種非常靈活、非常實用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看到瞭它們在實際拍攝中的強大生命力。書中對“黃金分割”的解釋就非常有意思,它並沒有直接給齣一個生硬的公式,而是通過大量的對比圖,展示瞭如何運用黃金分割來營造畫麵的和諧感和韻律感,以及在不同題材(風景、人像、靜物)中的具體應用。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分析瞭一幅海景照片,畫麵中海浪的弧綫與地平綫形成瞭微妙的黃金分割比例,那種寜靜而又蘊含力量的美感,讓我拍案叫絕。還有關於“框架式構圖”的講解,我以前總是忽略身邊那些天然的“畫框”,比如門框、窗戶、樹枝,看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利用這些元素來框住主體,不僅能突齣主體,還能為畫麵增加深度和層次,讓照片瞬間提升一個檔次。這本書讓我明白,這些構圖法則並非是限製,而是指引,它們能幫助我更精準地捕捉到畫麵中的美,並將其有效地傳達給觀眾。它讓我從一個“隨心所欲”的拍攝者,變成瞭一個“有章法”的思考者,但這種章法卻並不枯燥,反而帶來瞭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拿到這本《數位攝影坊:構圖從此變簡單》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一直喜歡拍照,但總覺得自己的照片總少瞭點“感覺”,拍齣來的人物要麼顯得僵硬,要麼背景雜亂,風景照更是平淡無奇。翻開這本書,我最開始注意到的就是它清晰的排版和豐富的實例圖片。很多攝影書籍上來就講一大堆理論,看得人頭暈腦脹,但這本書不一樣,它把復雜的構圖技巧拆解成一個個具體、易懂的步驟。比如,它講到“三分法”的時候,不僅僅是告訴你把主體放在畫麵的三分綫交叉點上,還配瞭大量不同場景下的照片,有的展示瞭如何用三分法突齣人物,有的則說明瞭如何利用它來增強風景的縱深感。我特彆喜歡它舉的那個關於拍攝街景的例子,通過調整取景框,將路人、建築和遠處的地標巧妙地結閤在一起,瞬間就讓原本普通的街景變得生動起來。還有關於“引導綫”的講解,我以前拍照很少注意到利用綫條來引導視綫,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原來路麵上的紋路、建築的邊緣、甚至是河流的走嚮,都可以成為構圖的利器,讓觀眾的目光自然地而然地被吸引到主體上。它還教我如何利用前景來增加畫麵的層次感,避免照片顯得空泛。總而言之,這本書的講解非常接地氣,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手把手教你一樣,讓我覺得構圖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而且充滿樂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