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倫敦上插畫課

去倫敦上插畫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unge、sunni
圖書標籤:
  • 插畫
  • 倫敦
  • 留學
  • 藝術
  • 繪畫
  • 學習
  • 遊學
  • 手繪
  • 設計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學會如何發展創意,學會人生歸零後的瓶頸麵對。
就算到天涯海角,人最終要麵對的還是自己!
這是一本打開你的學習視野,不用去倫敦也可以免費上課的創意實踐書。
教你齣國前的預備,齣國後的自我挑戰,迴國後的現實考驗的真誠分享書!!

  她們決定放手一搏!
  一個是自由工作者,正在思考未來應該怎麼做?
  一個是職場上已經相當有成就的藝術總監,
  因為對插畫以及動畫的瘋狂喜愛,來到倫敦。

  在還沒開始上課就先收到像一首詩的暑假作業:選一個電影片段+一段聲音+一張圖+一段文章,這些片段如果是夾剋的話,你會怎麼錶現?(這是從來沒遇過的習題!)

  學校不用選課,也沒有主修副修必修,不管自己想做什麼都沒關係。(雖然有無限自由的選擇,但卻也讓人有無限的慌張!)

  上素描課老師在畫架背後大喊,不要停下來,再多畫一點!放下你自己,再瘋狂一點!(到底要多瘋狂呢?)

  為什麼每一次看畫展時,畫傢的發想草稿還有研究筆記本特彆被擺齣來?(那不是把自己模仿的軌跡公開讓大傢知道嗎?)

  夢想是偉大的,可是每天花18個小時泡在影印存檔修稿,完成2000張分鏡圖,承諾齣書的齣版社可能三年後纔會履行閤約,畫的黑獅子要改成黃獅子,迴國之後會有工作嗎……

  本書透過兩位作者巨細靡遺紀錄每一次作品的完成,她們真誠坦白的經驗分享,提供寶貴而實用的演練階段,讓我們看到創意發想背後的原貌,更看到挑戰每一項作業的過程,這是一張通往學習國度的登機證,帶上它,可以讓你更勇敢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作者簡介

munge (樸相姬)

  畢業於弘益大學視覺設計係,此後10多年都以「職業」無業遊民的身分過活,為瞭「換水」突然前往英國,在倫敦住瞭1年5個月,同時在金斯頓大學MA課程中專攻動畫。迴到韓國後,將擁有munge自己個性的畫,發揮在單行本封麵、專輯封麵上。她所畫的封麵代錶作有《壁櫥裏的韆代》(荻原浩著)、《俄羅斯咖啡》(金(王卓)桓著)等。因為剋製不住自己豐富的纔能和多元的興趣,現正親自執筆寫書,以作傢的身分活動,著有《Coffee Holic’s Note》、《Photo Holic’s Note》等書。www.munge.co .kr

sunni (李智善)

  長時間擔任藝術總監,因為無法放棄想成為繪本作傢的夢想而遠赴英國金斯頓大學和布賴頓大學,專攻插畫BA課程和插畫MA課程。能夠10分鍾便發揮天生的纔能和天分,在留學中曾依序獲頒2006波隆納兒童圖書節「年度傑齣插畫傢」、2006,2007英國插畫協會(AOI)新人奬、2006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插畫奬、2009 CJ 圖畫書特展插畫部門繪本奬等傑齣的奬項。在金斯頓大學時所創作的繪本《黑獅子》先在日本齣版後,最近也在韓國翻譯後齣版。現正參與各式各樣的展覽,計畫以英國留學時所創作的多個故事為基礎,準備下一個作品。www.jisunlee.kr

譯者簡介

曾晏詩

  政大韓文係畢,因為覺得韓文長相奇特,語言文化豐富且有趣,因此喜歡上韓文。從大學時期便開始接觸韓國戲劇、綜藝節目等翻譯工作,曾參與韓綜《我們結婚瞭》、《人氣歌謠》等,以及韓劇《不像三兄弟》、《風吹的好日子》等翻譯工作,現為兼職譯者。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去倫敦上插畫課》一書的詳細圖書簡介,內容不涉及該書的實際內容,而是從一個想象中的、與該書主題既相關又有所區分的角度構建的。 --- 圖書名稱:城市的低語:城市漫步者的視覺筆記 作者:[虛構作者名] 圖書簡介: 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我們行走、呼吸、觀察,卻常常忽略瞭那些被匆忙腳步所掩蓋的細微紋理。《城市的低語:城市漫步者的視覺筆記》 並非一本關於藝術技法的教程,也不是一本詳盡的地理指南,而是一本深入探索“觀察力”與“城市記憶”之間微妙聯係的圖文隨筆集。 本書作者以其敏銳的目光和細膩的筆觸,帶領讀者重新審視我們日常所處的都市環境。從清晨第一縷陽光如何穿過老舊公寓樓的窗欞,到深夜裏霓虹燈在濕漉漉的街道上投下的迷離倒影,每一個尋常的場景都被賦予瞭新的生命和敘事張力。 全書分為四個主要篇章,每一章都聚焦於城市體驗的不同側麵,並輔以大量精選的、風格獨特的視覺記錄——這些記錄並非傳統的寫實素描,而是融閤瞭速寫、拼貼、攝影剪影與文字片段的“情景備忘錄”。 第一章:光影的語言——捕捉瞬間的建築詩篇 本章探討光綫如何塑造空間感和情緒。作者挑戰讀者放下對完美構圖的執念,轉而關注那些稍縱即逝的光影變化。在城市裏,光綫是時間的指示器,是情緒的放大鏡。一個被遮擋的窗戶,一束穿過密集的電綫杆的光束,都可能成為講述一個故事的起點。本章通過對城市中幾何形態、材料質感(如銹跡斑斑的鐵門、光滑的大理石牆麵)與自然光的互動描寫,引導讀者如何利用環境光而非人工光源來構建畫麵感。這裏沒有嚴格的透視規則,隻有對光影本質的直觀捕捉。 第二章:細節的秘密:被遺忘的邊角料敘事 城市是由無數個微小碎片拼接而成的巨型馬賽剋。本章的重點在於“碎片化敘事”。作者花瞭大量篇幅記錄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不細看的物件:公交站颱上的褪色海報邊緣、被雨水衝刷後的塗鴉痕跡、路邊攤販遺落的零錢、甚至人行道上被車轍碾壓齣的獨特紋理。通過放大和聚焦這些“無用”的細節,作者揭示瞭它們背後蘊含的人類活動痕跡和時間流逝的印記。這些細節是城市無聲的“低語”,記錄著普通人的生活節奏和不易察覺的變遷。 第三章:聲音的色彩——聽覺與視覺的跨界融閤 這是一個極具實驗性的章節。作者試圖將無形的“聲音”轉化為可見的“圖像”。例如,高頻的汽車鳴笛如何被轉化為尖銳的綫條?遠處傳來的爵士樂的律動如何影響瞭筆觸的厚度和節奏?本章引入瞭“聲音地圖”的概念,作者通過在特定地點記錄環境音(如市場叫賣聲、地鐵運行聲、街角咖啡館的低語),並嘗試用抽象或半抽象的視覺語言來轉譯這些聽覺信息。這是一種挑戰傳統觀察模式的練習,鼓勵讀者用耳朵“看”世界。 第四章:人與物的交錯:流動的肖像與靜止的場所精神 城市是人流的劇場。本章關注“人”與“場域”之間的關係。作者描繪瞭那些在特定空間內形成獨特場景的瞬間:在長椅上沉思的老者、行色匆匆的通勤者、在咖啡館裏專注閱讀的讀者。這些“肖像”大多是模糊的、側麵的,因為作者更感興趣的是“人在那一刻與環境的互動狀態”,而非人物的麵部特徵。同時,本章深入探討瞭“場所精神”(Genius Loci)——比如,一座老圖書館散發齣的厚重感,或是現代購物中心裏那種漂浮、缺乏根基的氛圍,是如何通過建築布局、材質選擇以及人們的行為模式共同構建起來的。 本書的獨特價值: 《城市的低語》並非教你如何“畫齣”一個地方,而是教你如何“感知”一個地方。它倡導一種慢速的、沉浸式的城市體驗。全書的圖文排版精心設計,旨在模擬漫步時的思緒跳躍和隨性記錄的狀態。它適閤任何對都市生活抱有好奇心、渴望提升觀察敏銳度,並希望通過自我錶達(無論是繪畫、寫作還是攝影)來記錄生活點滴的讀者。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去”倫敦或任何特定城市學習藝術的書,而是關於如何在任何你身處的城市中,建立起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視覺對話手冊。它鼓勵讀者拿起任何工具——鉛筆、手機、甚至隻是一張餐巾紙——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構成你個人城市記憶的獨特瞬間。通過閱讀本書,你將學會欣賞那些日常風景中的非凡之處,使每一次城市漫步都成為一次深刻的探索之旅。 --- 關鍵詞: 城市漫步、觀察力訓練、視覺日記、環境敘事、光影捕捉、碎片化記錄、場所精神。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munge’s prologue_ 倫敦啊,手下留情!
sunni’s prologue_ 時間很多的都市,倫敦

Stage 1. munge和sunni去倫敦
munge & sunni go to London

munge’s 為瞭改變而去倫敦
class 1 1. 插畫工作營和18計畫
02. 1年,剛好適閤改變的時間
03. Robin麵試munge

sunni’s 倫敦的二次齣發
class 1 01. 說辭職就辭職
02. 前往霧都的機票
03. 決定學校

Stage 2. munge和sunni手繪倫敦
munge & sunni illustrate London

munge’s 第一學期,重新領悟畫畫的魅力
class 2 04. Robin的作業
05. 沒有選課
06. 2D已死?!
07. 和Martina結下的孽緣
08. 不過2D還活著
09. 尋找主題
10. 在Martina麵前哭瞭兩次
11. 站在觀眾麵前

sunni’s 第一年,跳齣窠臼的時間
class 2 4. Yours Truly
05. 沒有正確答案
06. 再瘋狂一點!
07. Research很重要
08. 最後還是取決於成品
09. 第一本繪本Project─Black And White
10. 綜閤禮物組
11. 「隨便做」Project
12. 馬德裏畫畫之旅
13. 落選就重新開始

munge’s 期中,尋找新的突破
class 3 12. 在路易斯.莫裏的攝影集裏尋找答案
13. DO NOT PASS GO!
14. 插畫傢和動畫師的相遇
15. 大衛.休斯來學校
16. 愛上Chap Book
17. 某位圖像小說作傢的短篇電影
18. 見到達夫.麥剋基恩
19. 體驗版畫
20. 免費的裸體速寫課
21. 畫臉

sunni’s 第二年,參加公募展
class 3 14. 『你們是Pro瞭!』
15. 不管是誰都有機會
16. 英國齣版社怎麼樣?
17. 參加公募展
18. 麥美侖公募展
19. 波隆那國際童書展之後

munge’s 最後一學期,造就明天的時間
class 4 22. 倫敦的中心隻剩下我
23. Final Project,開始
24. 為瞭3分鍾要畫2000張的圖
25. 倫敦秀
26. 第一次接插畫的案子
27. 遇見天纔少年湯瑪斯.希剋斯
28. 天纔還是變態?「藝術傢」大衛.施雷格利
29. 我人生的展覽《黛安.阿巴斯:啓示錄》迴顧展
30. 再見,倫敦
31. 全世界有智慧的人,Robin

sunni’s 最後一年,黑獅子遇到瞭小白兔
class 4 20. 最後的project,《黑獅子》
21. 準備展覽也需要練習?
22. 驀然,一群兔子來找我
23. Show, Show, Show
24. 倫敦美術館展覽
25. 成績單,意外的結果
26. 在皇傢阿爾伯特音樂廳辦的畢業典禮

Stage 3. munge和sunni,成為插畫傢
munge & sunni become illustrators

munge’s 體驗插畫傢的現實
class 5 32. 手繪巴黎
33. 受到廣島國際動畫展的邀請
34. 和Damien的緣分
35. Solo VS. Group
36. 年薪韓幣560萬元,這就是現實

sunni’s 準備第一本繪本的時間
class 5 27. 沃剋齣版社的Love call
28. 把黑獅子換成黃獅子?!
29. 來不及準備的東西
30. 簽閤約
31. 參加倫敦藝術書展London Art Book Fair
32. 有經紀公司?沒有經紀公司?
33. 皇傢藝術學院入學考試

munge’s 新的計畫一個接著一個
class 6 37. 去澳洲旅行
38. 工作一個接著一個
39. 告吹的計畫,還有新希望
40. 裝訂是我的興趣
41. YOGIGA美術館辦的《MINIMINI展》
42. 另一個計畫的開始

sunni’s 用一天一張圖得到力量
class 6 34. 5英鎊Project
35. 再創新一點,再有深度一點
36. 布賴頓兒童書展和艾蜜莉.葛拉菲特
37. Mitch,地下藝術傢
38. 遇見約翰.伯寜罕和雷濛.布裏斯
39. 依賴著日記走齣井裏
40. 在巴黎發生的事
41. 忙昏頭的畢業展
42. 《黑獅子》,在這個世界誕生瞭

munge’s epilogue_ 藉口還有變化
sunni’s epilogue_ 我所在的「這裏」的珍貴之處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本書提到的金斯頓大學在整體排名並不漂亮,但是隻要在英國講到插畫係一定會有人推薦這所學校。它位於倫敦西南邊陲地帶,從市區一路到Surbiton的泰晤士河支流是我見過最美的河畔,過去總是喜歡沿著河邊散步。

  插畫係的課程相當活潑多變,每年都會安排學生到不同都市寫生,從日常所見慢慢堆積齣一種屬於個人的錶現風格。在RCA就讀碩士時會遇到許多金斯頓大學畢業的插畫傢,像作者提到的朋友Rose後來也成瞭我在皇傢藝術學院的同學。而插畫係的其中一位老師Brian Love,是位充滿智慧,很懂的啓發學生的老先生。他曾經一語道破我在創作上的問題,讓我永遠記得畫圖要『言之有物』的道理!」

颱灣首位獲得2011年波隆納插畫展新人奬得主 鄒駿昇

自序

munge’s prologue:倫敦,手下留情啊!

  『各位乘客您好,飛往倫敦的班機KE907,請於17號登機口開始登機。』

  沒有想太多就漫無目的地搭上瞭飛往倫敦的飛機,希望能夠在開學前悠哉地抵達,先晃晃社區,確定學校的位置,和參觀倫敦市區內的風景,想說先預留一天熟悉環境,於是便搭上瞭飛機。

  我現在在這裏做什麼呢?

  9月中旬,倫敦淅瀝嘩啦地下著雨,很冷。放假期間,空蕩蕩的宿捨房間連暖氣都不能開。當初隻想著韓國的夏天到瞭尾聲,就隻準備瞭短袖的薄衣服,現在這裏唯一可以用的東西,就隻有一張床套而已,沒有被子也沒有墊子,隻好緊緊裹著一條布,把帶來的衣服全都疊在上麵,就這樣度過瞭倫敦的第一個夜晚。空蕩蕩的宿捨房間,沒有電話,沒有電腦,也沒有一件溫暖的被子,這裏沒有任何可以保護我的東西,我到底是為瞭得到什麼纔來這裏的呢?我就這樣在寒冷中顫抖著身體,迎接翌日的早晨。

  不齣所料,第一天我就感冒瞭,總覺得有種諸事不順,不詳的預感。

  倫敦,手下留情啊!

sunni’s prologue:時間很多的都市,倫敦

  說辭職就辭職瞭。

  終於收到前往愛麗絲國度的門票瞭。我散盡瞭所有的傢産,送給自己一份禮物─「像孩子般玩樂的時間」。我決定在這段時間,不管遇到任何事我都要勇敢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不能賺錢,就算沒有開發有用的纔能,就算隻是不懂事地大玩特玩。搞不好我根本撐不到一個月就纍瞭,那時候可能會再「Come back home」也說不定。「都這把年紀瞭…」這種囉嗦的話,或許以前我會毫不猶豫地打斷,但是搞不好這段時間我會懷念也說不定。現在進入帶領我飛嚮「時間很多的國傢」的航綫就要齣發瞭。

  這份禮物裏,究竟找不找得到寶物?

  哪怕是發現瞭一顆小小的糖果也是一種僥倖嗎?

  這會是我在長時間工作後,甜蜜的安息年嗎?

  或許可能有人聽過,英國的生活步調很慢,為瞭能夠盡情地、隨意地擁有自己的時間,我所的這個地方,時間好像停止瞭一樣。早上睜開眼睛,展開每天我所謂的我想要的時間,眼前所看到的盡是滿滿的新事物。

  但是當過瞭某個瞬間,又會馬上明白特彆的色彩淡瞭。陌生的東西隨著時間流逝,不知不覺變得熟悉,像觀光客一樣瘋狂地亂跑,去看一直想看的音樂劇,發現自己很喜歡的藝術傢的展覽時所産生的喜悅也會愈來愈熟悉。

  那麼從現在起要做什麼呢?停下為瞭尋找陌生事物而徘徊不定的舉動,去尋找我所喜歡的東西。不礙於時間,隻做我喜歡做的事。因此,尋找讓我變幸福的事,纔是我這次旅行的目的。

  現在我在這裏尋找,這個「時間很多的都市,倫敦」。

圖書試讀

munge’s story. 01
插畫工作營和18計畫

2002年二月Damien邀請我去參加在鶴洞附近舉辦的插畫工作營(Workshop),現場看起來足足有四百名想成為插畫傢的人,看著他們排排站的樣子還真陌生。這些人是想聽英國教授的演講纔聚集在這裏的嗎?居然有這麼多人想成為插畫傢?我的心裏除瞭驚訝還是驚訝。

在金斯頓大學教插畫的老教授除瞭在研討會上展示自己的插畫,也把學生們做的作業作品用投影機展示給大傢看。在金斯頓大學教動畫的Damien則是把自己做的動態影像(Moving Image)播給大傢看。在英國,動畫也叫做動態影像,讓圖運動就是從動畫這個字的意思來的。他之所以會在插畫工作營上播動態影像給大傢看,是因為在金斯頓大學,插畫和動畫是閤併在同一係上課的。他告訴我們插畫是如何活用在其他的媒體上,又是如何和動畫接軌。

接著是一連串的發問。雖然研討會結束後,理所當然會有一連串的問題,但是我總覺得問問題的內容,會有種奇怪的感覺。

「要怎麼樣纔能把顔色用得很好呢?」「要怎麼樣纔會有自己的風格呢?」但是附加在這些問題前的形容詞更讓我感到訝異。像是「雖然我在韓國已經當瞭四、五年的插畫傢瞭」這類的,或是「按照前輩們所說,隻要一味地模仿有名的作傢們所創作的畫,這樣就能找到屬於我自己的風格。」這類的話。

這些問題對我來說有點難以理解。難道使用顔色的方法去某個地方問就會得到答案瞭嗎?個性這種東西光用嘴巴說明就能夠獲得嗎?那麼他們這段期間都是怎麼創作的呢?總覺得沒有自己的東西,是指這段期間一直都在抄襲彆人的風格嗎?這些問題讓我感到有些衝擊。雖然這是之後纔産生的想法,但就在我煩惱這些問題的時候,好像又到瞭開始煩惱的時機。就好像有好一陣子發展得不錯,卻遇到瞭自己瓶頸,到瞭渴望學習的時機。

然而,那時候的我卻無法認同他們所提齣的問題,因為當時我最大的煩惱,反而和他們的問題正好相反。

「從畫裏麵可以看得齣來你這個人。」
朋友每次看我畫的漫畫都會講這句話,也就是說我的個性太強烈瞭,強烈到跟「灰褐色」這個單字的存在一樣。到這裏都還好,但問題是因為我的色彩太強烈瞭,所以反而無法擁有更多元的風格。我也跟他們一樣,被睏在「自己」這個瓶頸裏麵。

工作營結束的隔天,我和Damien一行人一起去看瞭仁寺洞某個美術館的展覽。為瞭吃午餐在路上來來迴迴地找餐廳。雖然仁寺洞滿街都是餐廳,但是要不常齣門的我帶著一群外國人去一間還不錯的餐廳吃飯,實在是有些為難。加上「相較之下」較年輕的Damien雖然不怎麼挑,但是老教授卻是個問題。最後我們就糊裏糊塗地走進瞭一間排骨店點瞭冷麵來吃。最後拒絕吃陌生食物的老教授在我們吃飽瞭之後,帶著在麵包店裏買麵包,然後到一間茶館喝茶,簡單地取代瞭他的午餐。

英國有一句諺語,「除非是媽媽做的,不然韆萬不要嘗鮮。Never try NEW, besides mum serves。」意思就是除瞭媽媽做的食物之外,忌諱嘗試新東西的英國人絕對不會輕易碰自己陌生的食物。那時候我隻覺得老教授是個奇怪的老人,但是聽瞭這句諺語之後,總覺得好像可以理解老教授的心理瞭。

和他們見完麵,我自己覺得很興奮,因為受到瞭刺激。尤其是某一主題的照片一直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雖然我不記得那個主題確切的名字,但是大概的內容如下:一整天花十八個小時在學校裏集閤,叮叮咚咚製作一本童話書。雖然不是長時間準備所作齣來的東西,但即使如此,粗糙中卻洋溢著生動感,自由又帶有新鮮感。於是我也想試試看,這個念頭咻──地在腦袋裏一轉,便馬上把朋友們都給找瞭過來。這個Project的名字就叫做18 Project!我把朋友們監禁在工作室裏18個小時,讓每個人都做一本書齣來。

包含我在內總共有四個人參加。而且為瞭不知道怎麼裝訂書的朋友,在製作的途中我還做瞭個裝訂教學。同時我也用網路攝影機實況轉播,雖然應該沒幾個人要看,但是差不多也有幾個無法參加的朋友偶爾會進來看看,留個加油的訊息什麼的。最後實在是太纍瞭,所以就和幾乎差一點就要倒下來的朋友們用泡麵安撫清晨的飢餓感,結束這個Project。

那天,我幫一個以溝通為主題的故事附上瞭圖。這是一個關於溝通的錯誤的故事,故事的開始是「孩子很不幸地帶著好的眼睛齣生瞭⋯⋯」,因為他擁有比彆人好的眼睛、好的耳朵和好的腦袋,所以他可以感受到彆人看不到的、聽不到的和想不到的;然而沒有人能和他一起分享這些,讓他覺得很寂寞。生活在一群對自己所不瞭解的世界漠不關心的人之中,讓孩子無法跟任何人說話,最後他終於遮住瞭自己的眼睛,摀住瞭自己的耳朵,也停止瞭思考。所謂的「好」,雖然是有點過份美化的錶現,但是這個故事的內容還滿符閤我當時迫切的心情。

用户评价

评分

《去倫敦上插畫課》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張通往未知藝術世界的藏寶圖。在颱灣,插畫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視覺語言,但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對插畫的“幕後故事”知之甚少,尤其是在國際化的學習環境中。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在倫敦求學的這段經曆,究竟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她選擇的插畫課程,是否是那種能夠真正激發潛能、培養獨特風格的?書裏是否會詳細描述課程的教學內容,比如,在色彩運用、綫條錶現、構圖創意等方麵,是否有不同於我們熟悉的教學方式?我特彆感興趣的是,作者是如何在異國他鄉,找到自己的創作節奏和靈感的源泉的?倫敦這座城市,本身就充滿瞭藝術氣息,她是如何從中提取養分,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插畫作品中的?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些學習上的指導,更能讓我感受到一種勇於挑戰、敢於夢想的精神。對於我這樣一個渴望在插畫領域有所建樹但又有些迷茫的颱灣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讓我看到瞭更多可能性。

评分

這本書《去倫敦上插畫課》,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的藝術情懷。在颱灣,插畫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但真正想要深入學習,並且獲得專業指導,對我而言,總覺得門檻有些高。所以,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是一份難得的禮物。我非常期待,作者在倫敦的學習經曆,能夠為我帶來哪些全新的視角和啓發。我想知道,她在倫敦的插畫課程,究竟是什麼樣的?是否會包含一些我們從未接觸過的繪畫技法,或者是在創意發想上,有著更獨特的教學模式?我尤其好奇,在倫敦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作者是如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的?她是否會分享一些在學習過程中,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碰撞齣的火花,或者是在藝術創作上,受到哪些意想不到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教會我如何畫畫,更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積極嚮上、勇於探索的精神。這本書,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藝術世界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

《去倫敦上插畫課》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存在。我本身不是插畫科班齣身,但從小就對手繪、插畫有著濃厚的興趣。每次在書店看到精美的插畫繪本,總會忍不住駐足欣賞,心裏也會冒齣“我也想畫齣這樣的作品”的念頭。然而,現實總是讓人有些卻步:從哪裏開始學?要學什麼?有沒有適閤我的課程?這些問題常常睏擾著我。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道曙光,讓我看到瞭一個可能的答案。我非常好奇,作者在倫敦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她是通過什麼途徑找到心儀的插畫課程的?課程的具體內容是否適閤零基礎或是有一定基礎的學習者?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睏難,以及作者是如何剋服的?例如,在錶達自己的想法時,會不會遇到語言障礙?在技法上,會不會覺得難以掌握?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如何培養自己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如何將生活中的點滴感悟轉化為創作靈感的分享。畢竟,插畫不僅僅是技巧,更是心靈的錶達。這本書,我想一定能為我這樣的“準插畫師”們提供一份詳實的“攻略”,讓我們不再迷茫,而是能更有方嚮地去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

评分

終於等到這本《去倫敦上插畫課》瞭!作為一個從小就熱愛畫畫,但一直以來都隻是在自己小天地裏塗塗抹抹的颱灣讀者,我實在太好奇這本書會帶給我怎樣的啓發和驚喜瞭。在颱灣,插畫産業的發展雖然蓬勃,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已經非常成熟的作品,或是商業性的閤作案例,真正能深入剖析學習過程,特彆是遠赴異鄉學習的體驗,這類書籍相對稀少。所以我對作者分享的在倫敦的學習經曆,從課程內容到生活點滴,都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瞭解,國際頂尖的插畫教育體係究竟是怎樣的?學習的重點會放在哪些方麵?是技法訓練,還是概念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書中是否會提到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以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將個人特色融入創作?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剋服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如何在異國他鄉建立自己的創作社群,或者說,她是如何在倫敦這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城市裏,汲取靈感,激發無限可能的。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插畫的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視一個我嚮往已久的生活方式和學習途徑。我希望能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學習建議,甚至是被書中描繪的倫敦插畫生活所吸引,鼓起勇氣,也去追尋自己心中的插畫夢想。這本書的齣版,對我而言,絕對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開始這段充滿藝術氣息的旅程。

评分

這本書《去倫敦上插畫課》,光聽名字就讓人心生嚮往。作為一名在颱灣的插畫愛好者,我一直覺得,能夠有機會在國際藝術氛圍濃厚的城市學習插畫,是一種莫大的榮幸。我非常好奇,作者在倫敦的學習經曆,是否能為我們揭示齣與颱灣截然不同的插畫教學模式和藝術理念?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述她在倫敦的插畫課程究竟是如何進行的,例如,是否會注重寫生訓練?是否會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是否會安排一些與行業內人士的交流機會?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分享作者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突破瓶頸,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創作方嚮的。是否會提到一些她在倫敦結識的藝術傢朋友,或者是在這座城市裏,有哪些特彆的插畫展、畫廊或是書店,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對於我們這些身在颱灣,可能難以親身前往倫敦學習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座橋梁,讓我們能夠通過作者的眼睛,去感受倫敦的藝術氣息,去瞭解最前沿的插畫教學。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不僅僅是插畫技巧上的啓發,更能讓我感受到一種勇於追夢、敢於跨齣舒適圈的精神力量。

评分

《去倫敦上插畫課》這本書,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一直以來都對插畫藝術抱有深深的熱愛,並且渴望能夠深入地學習和探索這個領域。在颱灣,雖然插畫市場蓬勃發展,但很多時候我們接觸到的信息,可能更多是關於商業閤作和市場應用,真正能夠係統性地教授插畫技法和藝術理念的書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因此,當我知道有這樣一本關於“去倫敦上插畫課”的書籍齣版時,我感到非常興奮。我迫切地想要瞭解,作者在倫敦的學習經曆,會是怎樣的?她所參加的插畫課程,究竟會包含哪些內容?是偏重於傳統的繪畫技法,還是更側重於數字插畫的創作?我特彆好奇,倫敦的插畫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創意和個人風格方麵,有什麼獨到之處?書裏會不會分享一些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比如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作者是如何剋服這些睏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規劃插畫學習道路的切實建議,甚至能夠給我一些關於如何在異國他鄉尋找藝術靈感和創作動力的啓示。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插畫的書,更像是一份關於夢想的行動指南。

评分

這本書《去倫敦上插畫課》,簡直就是為我這樣的插畫愛好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以來都對插畫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在颱灣,想要找到一個真正能係統性地學習插畫,並且能夠接觸到國際前沿理念的途徑,是比較睏難的。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無比激動和期待的。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在倫敦學習插畫的具體經曆是怎樣的?她所上的插畫課程,究竟包含瞭哪些內容?是偏重於傳統的繪畫技法,還是更側重於數字插畫的創作?我特彆好奇,倫敦的插畫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創意和個人風格方麵,有什麼獨到之處?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比如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作者是如何剋服這些睏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規劃插畫學習道路的切實建議,甚至能夠給我一些關於如何在異國他鄉尋找藝術靈感和創作動力的啓示。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份關於夢想的行動指南,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前進的方嚮。

评分

拿到《去倫敦上插畫課》這本書,我的心情就跟這封麵一樣,色彩豐富,充滿活力。我一直覺得,插畫不僅僅是“畫得好看”,更是一種透過圖像說故事、錶達情感的藝術。在颱灣,我們有很多優秀的插畫師,他們的作品常常能觸動人心,但要真正踏齣第一步,自己去學習,去創作,那種門檻感是存在的。這本書的齣現,恰恰能填補這個空缺。我特彆想知道,作者在倫敦的插畫課程,具體是怎麼安排的?是像我們傳統美術教育那樣,有嚴格的素描、色彩基礎訓練,還是更側重於創意發想和概念可視化?我很好奇,倫敦的插畫教學,會不會有和颱灣不同的教學理念?例如,是否更強調批判性思維,或是鼓勵學生挑戰常規?書裏會不會分享一些在課程中遇到的有趣或挑戰性的項目,以及作者是如何應對的?我一直有個模糊的夢想,就是有一天也能用自己的畫筆,創作齣能引起共鳴的作品。這本書,我想一定能給我提供一些非常寶貴的經驗和方法論,讓我知道如何去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如何去接觸更廣闊的藝術世界。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如何與老師、同學互動,如何獲得反饋,以及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裏脫穎而齣的具體建議。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本秘密寶典,能揭示通往插畫世界的鑰匙。

评分

這本書《去倫敦上插畫課》,在我眼中,絕對是一本重量級的插畫學習指南。作為一名在颱灣對插畫藝術懷有熱情的普通上班族,我一直夢想著能有機會係統地學習插畫,但往往受限於時間和地理位置,難以實現。所以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寶貴的經驗和實用的建議。我尤其想知道,作者在倫敦的插畫課程,究竟是如何設計的?是像大學的藝術專業課程那樣,有著嚴謹的教學大綱,還是更偏嚮於短期工作坊,注重實際操作?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課程的內容,比如,是否會涉及人體素描、色彩理論、構圖技巧,還是更注重概念的錶達和故事性的敘述?我很好奇,在倫敦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學習插畫,是否會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傢和設計師?作者是否會分享她在課堂上,或者是在課餘時間,與他們交流的經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這樣的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藍圖,讓我知道如何在這個領域裏,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插畫能力。這本書,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從中汲取養分,為自己的插畫夢想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

《去倫敦上插畫課》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插畫教學的書,更像是一場關於藝術探索與自我發現的旅程。身在颱灣,我一直覺得,插畫藝術有著無限的魅力,但要真正踏入這個領域,卻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這本書的名字,就給我帶來瞭一種強烈的畫麵感和行動的召喚。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在倫敦的學習經曆,究竟是如何展開的?她所選擇的插畫課程,是否有彆於我們颱灣傳統的藝術教育模式?是否更強調跨學科的融閤,或者對數字藝術有更深的側重?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介紹她在倫敦的課堂日常,例如,她是如何進行創作練習的?是否會參加一些有趣的戶外寫生,或者是在工作室裏進行嚴謹的技法訓練?更令我好奇的是,作者在倫敦的生活,是如何與她的插畫學習相結閤的?她是如何從這座充滿曆史與現代氣息的城市裏,汲取靈感,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創作元素的?這本書,我想一定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野,讓我看到插畫藝術更廣闊的可能性,並且給我勇氣去追尋自己內心深處的藝術夢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