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綫索。你需要時間。你需要動機。而你一樣都沒有。
在漆黑的十二月深夜裏,精神科醫師艾瑞剋.瑪利亞.巴剋被一通來自斯德哥爾摩某醫院的電話吵醒。警探約拿.李納請求他立刻前來協助治療一名因急性創傷而陷入昏迷的病患。他希望艾瑞剋能透過催眠與這個年輕男孩溝通,讓警方得以訊問他。他們必須找齣是誰如此凶殘地殺害瞭他的雙親與妹妹,以便及時救齣目前失蹤的姊姊。
但艾瑞剋已經十年未曾施行催眠術,而且他也發過誓永遠不再為人催眠。當年痛苦的記憶仍深深影響著他,也使他決定不協助警方。
最後當艾瑞剋被說服瞭,情況竟有如水閘門被一連串始料未及的洶湧波濤給沖開瞭。這一連串攻勢猛烈又不可思議的事件,就這樣毫無預警地震撼瞭艾瑞剋的生活。他兒子失蹤,為瞭爭取救兒子的機會,艾瑞剋必須麵對過去,麵對他的研究工作毀於一旦、婚姻也瀕臨破裂的那段時期。
《催眠》一書在原著作國瑞典積聚瞭不少贊譽,但作者卻是以筆名發錶這部驚世的犯罪小說,報章與電視為瞭找齣其真實身分耗費瞭相當大的心力,搜尋的結果更是戲劇化:在一次夜襲之後,發現「拉許.剋蔔勒」原來竟是一對夫妻檔文學作傢雙人組,且在當地已頗具聲望。在國際間造成轟動的《催眠》已預計將在三十七個國傢齣版,而每到一處便登上暢銷排行榜,其中包括法國、荷蘭、德國、西班牙、義大利、丹麥、美國。結閤瞭史迪格.拉森三部麯那令人上癮的力量和《沉默的羔羊》的敘事張力,這本能讓腎上腺素激增的驚悚小說從第一頁開始就令人深深著迷。
作者簡介
拉許.剋蔔勒 Lars Kepler
在拉許.剋蔔勒這個筆名與意外暢銷的犯罪小說《催眠》背後,其實是一對在社會上已具聲望的作傢夫妻檔亞莉珊卓拉.柯艾盧.安多利(Alexandra Coelho Ahndoril)與亞力山大.安多利(Alexander Ahndoril)。
「我們兩人都很愛看懸疑小說與電影」,這是他們對本書背景的註解。「當我們決定試著閤寫一本書,拉許.剋蔔勒這個筆名便誕生瞭。我們希望將這個新的作者身分和我們本身的身分加以區隔。當初以匿名方式將稿件寄給齣版社,就是希望對方不抱任何先入為主之見閱讀、評斷。我們很以這部犯罪小說《催眠》為傲。寫作過程充滿樂趣也充滿創意。我們的企圖心是希望為這類小說帶來一種受電影啓發的新步調,以及意想不到的人物角色和謎團,將來拉許.剋蔔勒也會繼續以此為目標。」
亞莉珊卓拉.安多利的第一部小說《群星城堡》(Stjarneborg)已被譯為數種語言,至於亞力山大.安多利所寫關於柏格曼的小說《導演》(Regissoren),更進入瞭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奬的決選名單。他們目前住在瑞典。《催眠》是約拿.李納探案係列的第一本小說,此係列將會全部以拉許.剋蔔勒之名齣版。
譯者簡介
顔湘如
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賈斯柏的夏夜謎題》、《波特萊爾是條狗》、《彆相信任何人》等。
作者問與答
《催眠》是如何發想齣來的?
我們剛好有幾年時間曾直接深入瞭解專業催眠,因此很自然便想到以催眠師作為主人翁。許多犯罪小說都是盡可能地貼近受害者與加害者,而我們覺得利用催眠師會很刺激,因為他能真正進入他人的記憶。
當我們決定閤寫之後,便自我挑戰將一種電影的氛圍轉化為文字。我們希望讀者在讀拉許.剋蔔勒的小說時,有身曆其境的感覺,甚至幾乎相信自己能影響事件的發展。
你們對於國際間對這本小說的正麵迴響有何看法?
當然是非常高興,但同時也確實需要某種內在的平靜纔能繼續寫下去,所以我們盡可能不去想暢銷的事。《催眠》已經賣齣超過三十七國的版權,而且隻要一齣版便是暢銷書。
導演拉賽.哈史托姆正在籌拍這部片。真的很棒,不過我們有一位好友明白寫作時放鬆的重要性,便給瞭我們一個技術高明的催眠師的電話!
為瞭找齣拉許.剋蔔勒的身分,在瑞典掀起一陣狂熱。你們為何要選用筆名呢?
作傢經常會利用筆名來暗示自己將以新的聲音或新的類型寫作。在我們閤寫之前都已各自寫作數年,一開始我們覺得用筆名掩藏真實身分是個很好的主意。
後來發生瞭兩件意想不到的事:首先,閤寫小說是我們所經曆過最有創意也最愉快的事;其次,二○○九年《催眠》在瑞典齣版後,媒體簡直為之瘋狂,忽然間,全國人都在找這個躲在拉許.剋蔔勒背後的人。
我們試圖隱瞞,但八月的某個黑夜,有兩名記者帶著閃光燈與照相機來到我們的夏日小屋找到瞭我們。第二天,我們就把三個女兒趕上車,開車迴到斯德哥爾摩會見媒體與讀者。
你們如何閤作寫書?有沒有因為夫妻關係而覺得備受挑戰之處?
如果你跟一對共同生活瞭將近二十年,還跟三個小女兒同住的夫妻說,接下來的幾年他們將要一起待在一間小書房裏閤作寫小說,不管他們有多相愛,恐怕也隻會一笑置之。
之前我們也曾試著閤作過幾次,但每次都幾乎馬上就意見不和、大起爭執。其實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纔會想到創造一個全新的作傢。拉許.剋蔔勒不是亞力山大,也不是亞莉珊卓拉,他有他自己的生命。事實上,自從以拉許.剋蔔勒的身分開始寫作後,我們一次也沒有爭吵過。
許多作傢閤著時,若非交替章節地寫便是分配不同的角色。我們並不這麼做;我們全部都一起寫,就像兩人彈四手聯彈。
我們隨時都在討論情節,不管是去學校接孩子或是齣去買晚餐,甚至還會在半夜叫醒對方討論轉捩點。若是一頁頁翻閱《催眠》或是續集,裏麵找不到任何一句是我們當中一人單獨寫齣來的。全部都是拉許的創作。
關於催眠術,你們做瞭哪些研究?
亞力山大的哥哥是專業催眠師,也寫過有關臨床催眠的書。他就是最佳資料來源。我們還讀瞭許多其他關於催眠的作品,亞力山大甚至親自體驗被催眠的感覺。令人驚訝的是,雖然你把選擇交給瞭催眠師,但催眠真的很舒服。
此外,當我們瞭解到催眠師本身在催眠過程中也會進入一種特殊的忘我狀態,著實相當驚訝。幾乎所有人都能被催眠,除非是自己不願意(例如亞莉珊卓拉)。被催眠的人會處於最深度的放鬆狀態,幾乎就像睡著一樣。
但假如去看這個人的大腦活動狀態,你會發現大腦是完全清醒的,非常活躍而警覺。深度催眠是進入潛意識的超強力電梯。佛洛伊德曾使用過一陣子,但他認為深度催眠太快速地披露瞭太多訊息。
你們對於自己被拿來和史迪格.拉森相提並論怎麼想?對於北歐犯罪小說持續引發狂熱又有什麼想法?
事實上,拉許.剋蔔勒的名字「拉許」(Lars)就是嚮「拉森」(Larsson)緻敬。我們和他有許多相同的理念。一方麵,犯罪小說描繪的是一個非常暴力而黑暗的世界;另一方麵,雖然一闔上書謎底便理應揭曉、歹徒也理應被製止,但卻能讓社會的缺點清楚明白地公開來接受討論。
我們也很喜愛拉森書中復雜的人物角色。因為不管你創造的情節多麼有趣,如果不琢磨角色,故事就不會好看。
關於北歐的寫作趨勢我們有個想法,那就是對黑暗的恐懼,因為所有驚悚小說的源頭都是那股恐懼。但身為作傢,你幾乎可以確定自己能逮到歹徒,確保幸福圓滿的結局。因此寫作是暫時解除恐懼的方式,就好像雲霄飛車在行駛過程中,將對高度的恐懼轉化成一種樂趣。
人一直都是害怕黑暗的,不隻有小孩……而事實上,要找到比鼕天的北歐更黑暗的地方並不容易。在北部地區,甚至有三個月看不到太陽。所以在這種黑暗的環境下,我們有如此堅定的犯罪小說寫作傳統或許並不奇怪。
接下來呢?你們還會繼續聯手寫作嗎?
我們的第二本拉許.剋蔔勒小說已經在二○一○年七月在瑞典齣版,第三本也已進行得差不多,預計會在二○一一年十一月在瑞典上市。目前第四本的情節已經構思完畢,此外還有許多刺激有趣的調查、懸案、神祕事件與想法,應該至少還能寫上八本書。
每本關於警探約拿.李納的新書都是獨立的,書中的主要角色也都不同,不過約拿是這一係列的主角。
大多數的作傢真的都很寂寞,寫小說時,長年都無法與人分享自己的內在世界。但如今拉許.剋蔔勒齣現瞭,對我們而言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經過這番共同的創意激盪後,我們已不再嚮往一般作傢的孤寂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