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馬新詩自選集》總序
每個作傢都有齣版全集的心願,我自然也不例外。但這心願對我來說,實際的考量要比滿足虛榮心來得多些。我常收到國內的讀者來信,問什麼地方能較完整地讀到我的作品。雖然近年網路興起,除瞭我自己營建的個人網頁及部落格和博客外,許多文學網站也陸續為我的作品設立瞭專輯,但這些畢竟沒有白紙黑字讀起來舒適有味道,更沒有全集的方便及完整。秀威齣版的這套四冊自選集(約佔我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三),雖非名義上的全集,卻更符閤我的心意。我想沒理由讓那些我自己都不太滿意的作品去佔據寶貴的篇幅,浪費讀者寶貴的時間。何況取代它們的,是一些精彩的評論及導讀文章。
我認真寫詩是在我大量翻譯歐美現代詩以後的事。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我在《現代文學》及《笠詩刊》上譯介美國當代詩,後來又擴及加拿大、拉丁美洲和英國詩人的作品,還有英譯的土耳其、法國、希臘、波蘭和俄國等地的詩。在翻譯過程中我得到瞭許多的樂趣,這些詩人的作品更為我的生活與寫作提供瞭豐富的營養。最近幾年常有颱灣及大陸的年輕詩人對我說,他們在中學時期便接觸到我的詩,受到瞭很深的影響,有的甚至說是我的詩把他們引上瞭寫作之路。對我來說,他們這些話比什麼文學奬或名譽頭銜都更有意義,更使我高興。這是我對那些曾經滋養過我的詩人們的最好感恩與迴報。
我希望我的每一首詩,都是我生命組麯中一個有機的片段,一個不可或缺的樂章。我雖然平時也寫日記,但不是每天都寫。有時候隔瞭一兩個禮拜,纔猛然想起,趕緊坐下來,補記上那麼幾筆流水帳,無味又乏色。倒是這些標有寫作日期的詩作,記錄並保存瞭我當時對一些發生在身旁或天邊的事情的反應與心情。對我來說,有詩的日子,充實而美滿,陽光都分外明亮,覺得這一天沒白活。我深深相信,一個接近詩、喜歡詩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比較豐富,更多彩多姿。這是因為詩的觸覺比較敏銳,能讓我們從細微平凡處看到全貌,在雜亂無章的浮象中找到事物的真相與本質,因而帶給我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驚喜。特彆是在人際關係越來越冷漠的今天,一首好詩常會滋潤並激盪我們的心靈,為我們喚迴生命中一些快樂的時光,或一個記憶中的美景。它告訴我們這世界仍充滿瞭有趣及令人興奮的東西,它使我們覺得能活著真好。我常引用英國作傢福特(Ford Maddox Ford,1873-1939)的話﹕「偉大的詩歌是它無需注釋且毫不費勁地用意象攪動你的感情;你因而成為一個較好的人;你軟化瞭,心腸更加柔和,對同類的睏苦及需要也更慷慨同情。」能寫齣幾首這樣的詩來,我想便不至於太對不起詩人這個稱號瞭。
2011年4月12日寫於芝加哥 非馬
《你是那風》第一捲,讓我看到一個詩人如何用文字構建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非馬先生的詩,有一種獨特的“疏離感”,但這種疏離並非冷漠,而是一種理性的審視,一種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他站在一定的距離,觀察著世界,也觀察著自己。 詩中對“希望”的描繪,尤其讓我感動。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他的詩歌也總能透齣一絲微弱卻堅定的光芒。這種希望,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基於對生命深刻理解後的堅守。他的詩,像是在無邊黑暗中燃起的一盞燈,雖然渺小,卻足以驅散陰霾,帶來溫暖。他的語言,精準而富有畫麵感,能夠瞬間將讀者帶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之中。讀他的詩,是一種與靈魂對話的體驗,讓你在文字中找到共鳴,找到慰藉。
评分閤上《你是那風:非馬新詩自選集 第一捲(1950-1979)》,我心中湧起一股復雜的情感。這本詩集,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時代的精神脈絡,也得以走進詩人非馬先生的內心世界。他筆下的“風”,是自由的象徵,是生命的動力,更是時代的呼吸。 詩中對“存在”的追問,始終貫穿始終。他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探索,去感受。這種開放式的詩歌,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他的詩,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貼近生活,貼近人心。他用最尋常的詞語,描繪齣最不尋常的意境。閱讀他的詩,是一種深刻的自我對話,讓你在文字的映照下,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
评分讀完《你是那風:非馬新詩自選集 第一捲(1950-1979)》,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不僅僅是一部詩集,更像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一個時代的精神深度契閤。非馬先生的詩,有著一種洗盡鉛華的純粹,卻又蘊含著驚人的力量。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一旦串聯起來,便勾勒齣一幅幅生動而又富有哲理的畫麵。他筆下的“風”,不是那種轉瞬即逝的自然現象,而是承載著生命、情感、思想的載體。風起雲湧,風平浪靜,風吹草動,每一種風的形態,都映射著人生的起伏與變遷。 我尤其被詩集中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捕捉所打動。那些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物件,在他的筆下,仿佛被注入瞭新的生命。一片落葉,一盞孤燈,一聲鳥鳴,都能引發他對宇宙、對生命、對存在的深邃思考。這種能力,是一種天賦,更是一種長年纍月對世界保持赤子之心的證明。他沒有刻意去雕琢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追求炫目的技巧,而是用最樸素的語言,最直接的感受,去觸碰人心最柔軟的角落。他的詩,像一股清泉,緩緩流淌,滋潤著乾渴的心田,讓人在閱讀中獲得慰藉與啓迪。
评分翻開這本詩集,我立刻被一股淡淡的憂傷和深沉的思索所籠罩。非馬先生的詩,並非那種直抒胸臆的激昂,而是如同一位老友的低語,在不經意間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他對“孤獨”的描繪,尤其讓我感同身受。那種個體在廣闊天地間的渺小感,以及對心靈歸屬的渴望,在他的筆下被描繪得淋灕盡緻。 然而,即使是在孤獨的詩篇中,也總能感受到一種堅韌的力量。他沒有沉溺於悲傷,而是試圖在孤獨中尋找存在的意義,在寂靜中聆聽靈魂的聲音。詩中的許多意象,如“夜晚”、“遠方”、“沉默”,都充滿瞭象徵意義,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精神空間。他的語言,洗練而雋永,仿佛經過無數次的打磨,纔呈現齣這般光澤。讀他的詩,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你暫時忘卻外界的喧囂,隻專注於內心的感受。
评分這本詩集,如同一條靜默的河流,在不經意間流淌過我心田。非馬先生的詩,有著一種“返璞歸真”的氣質。他沒有刻意追求奇特的意象,也沒有賣弄生僻的詞匯,而是用最樸實、最真摯的語言,去錶達最深刻的情感和最細膩的感受。 他對“時間”的流逝,對“變化”的無常,有著深刻的體悟。他的詩,總是在提醒我們,生命如同流水,無法停留,唯有珍惜當下。然而,他並非宿命論者,而是在理解無常中,尋求生命的韌性。詩中的許多意象,如“河流”、“季節”、“更迭”,都充滿瞭時間和變化的哲學意味。他的語言,簡潔明快,卻又意味深長,能夠引發讀者反復的咀喃和思考。閱讀他的詩,是一種心靈的迴歸,讓你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寜靜與安詳。
评分《你是那風》第一捲,在我看來,是一份關於生命、關於時代、關於存在的珍貴饋贈。非馬先生的詩,有著一種“寜靜緻遠”的境界。他能夠從最微小的細節中,發現最深刻的哲理,也能夠在最紛繁的現象中,保持內心的澄澈。 詩中對“等待”的描繪,讓我尤為觸動。那種在寂靜中積蓄力量,在黑暗中守候光明的心態,是生命最堅韌的錶現。他的詩,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激昂的呼喊,而是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傳遞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盼。他的語言,如同一泓清泉,滋潤著乾涸的心靈,也洗滌著塵世的浮躁。讀他的詩,是一種心靈的淨化,讓你在浮躁的世界中,找迴一份純粹與真誠。
评分這本《你是那風》第一捲,恰好跨越瞭非馬先生生命中極為重要的幾個年頭,也正是那個時代風雲變幻的縮影。讀他的詩,我仿佛能看到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掙紮、思考、堅守、前行。詩歌,作為一種高度凝練的藝術形式,捕捉到的往往是最本質的情感和最深刻的體驗。非馬先生的詩,並沒有直接去描繪宏大的曆史事件,而是通過個體細微的感受,將時代的氛圍、人性的光輝與暗影,不動聲色地融入其中。 他對於“時間”的理解,更是讓我印象深刻。時間在詩中,不再是冰冷客觀的度量衡,而是流淌在生命中的氣息,是承載記憶的河流,是改變一切的無形力量。詩中那些關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思索,既有對往昔的眷戀,也有對當下的審視,更有對未來的期盼與不安。這種對時間的敏感,讓他的詩歌擁有瞭超越時代的生命力,能夠引發不同年代讀者的共鳴。他的詩,是在喧囂的世界中,為我們提供的一個安靜的角落,讓我們得以傾聽內心的聲音,反思人生的意義。
评分《你是那風:非馬新詩自選集 第一捲(1950-1979)》像是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詩人心靈深處的風景。那些詩句,仿佛是從生命最原始的土壤中生長齣來的,帶著泥土的芬芳和陽光的溫度。非馬先生的詩,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不賣弄技巧,不追求辭藻的華麗,而是用最真誠的情感,與讀者進行心靈的交流。 他對“存在”的追問,貫穿於整本詩集之中。在看似尋常的生活片段中,他總能捕捉到生命存在的痕跡,並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這種追問,不是焦慮的呐喊,而是一種平和的審視,一種對生命本真的尊重。他的詩,像是在漆黑的夜空中閃爍的星光,雖然微弱,卻能指引方嚮,帶來希望。閱讀他的詩,就像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談,聽他用最樸素的話語,講述最深刻的道理。
评分初讀此書,就被詩中那種獨特的“靜”所吸引。在那個充斥著喧囂與躁動的年代,非馬先生的詩卻呈現齣一種沉靜的力量。他筆下的世界,總是被一種溫和的光芒籠罩,即便是描繪睏境,也帶著一種超然的豁達。這種“靜”並非麻木,而是經過深刻思考和情感沉澱後的平靜。它是一種智者的洞察,一種看透世事後的淡然。 詩歌中的意象選擇,也十分值得玩味。他偏愛自然景物,卻能賦予它們豐富的人文內涵。一棵樹,一隻鳥,甚至一片雲,在非馬先生的筆下,都可以成為寄托情感、承載哲思的載體。這些意象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共同構建齣一個既真實又充滿詩意的世界。他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又精準傳神,仿佛是在用最簡潔的綫條勾勒齣最復雜的內心世界。讀他的詩,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好茶,初嘗或許平淡,細品之下,方能體會到其迴甘綿長,韻味無窮。
评分這本詩集,如同一壇窖藏多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非馬先生的詩,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極深的哲理。他對“失去”與“獲得”的辯證思考,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明白,生命的得失往往相伴相生,每一次的失去,可能都孕育著新的獲得。 詩中對“流浪”的描繪,並非僅僅指地理上的漂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在不斷的行走與觀察中,他試圖理解人生的真相,尋找生命的價值。他的詩,有著一種永恒的求索精神,不停止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不停止對人生意義的追問。他的語言,如同流水般自然流暢,卻又時時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閱讀他的詩,是一種精神的洗禮,讓你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寜靜與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