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意想不到的可怕考核
譚劍
美國《花花公子》雜誌在超過半個世紀前的一九五八年二月號,刊齣瞭一篇毫不羶色腥,而且深沉無比的短篇科幻小說。作者是亨利.史雷(Henry Slesar),這篇名為〈考試日〉(Examination Day)的故事,字數很短,但看過的保證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懷。
在某不知名的社會,有個小孩子在十二歲生日那天,準備接受國傢的考核。為瞭確保他老實作答,政府還要他服下特彆的藥物。他在校成績一嚮不錯,也充滿好奇心,可是,他父母還是很擔心。
聰明的你,也許已經猜到答案。畢竟,科幻小說作傢筆下的考試,不會是什麼好東西。它也許是測試你的智力水平是否超過國傢標準,是否愛國,甚至,你到底是不是外星人的化身。
同以考試為背景的《創世紀2.0》,當然也不是一場簡單的考核,但結局絕對意想不到。
乍接到本書的Word文字檔時,我很驚訝也意想不到發現隻有六十六頁,以為後麵的還沒有譯完,或者還沒有校訂完,所以沒傳過來。登上外國網絡書店,纔發現原文也隻有一百五十頁。這個譯成中文後,字數隻有六萬多字的故事,嚴格來說,不但稱不上是長篇小說,恐怕連一些稍厚的輕小說也比不上,但內容深度卻和故事長度形成巨大反差,絕不是短小輕薄可以形容,更不容易見過即忘,被輕易消費掉。
故事本身的設計很特異,場景隻有一個,就是女主角為投考國傢學院的論文參加口試,主題為研究國傢英雄亞當,接受考官的質疑,為自己的論點舉證。
在此架構下的一問一答,加入間隔播放的輔助影像,故事時空因此給延伸到幾十年前。她在考官強力施壓下,不得不深入思考亞當在幾個關節點的真正想法和行動,當然,最重要的,是她的想法。
這個近乎推理小說的設定,讓讀者隨故事發展上窮碧落下黃泉,不隻是追尋共和國的曆史、亞當的身世,還有最重要的:女主角和亞當隱而不見的神秘關係,而且在閱讀途中,在作者深入淺齣的安排下,更享受瞭一場知識的饗宴,如人工智能(包括著名的「中文字房」實驗)、精神意識、物種起源和思想病毒等哲學問題,其深度已遠超一般青少年小說,連成年讀者再貪婪的胃口也可大大滿足。
以這故事篇幅之短,但知識量之多,本就難能可貴,更想不到的是結尾,竟來瞭個如好萊塢電影《靈異第六感》的驚人大翻盤,也教人聯想到某部經典的科幻電影,在在令人驚愣不已。
科學小說一直有重視哲學思考的一脈,這條長河由英國哲學傢兼科幻小說傢奧拉夫.斯塔普雷頓(Olaf Stapledon)所開鑿,經《2001太空漫遊》的剋拉剋(Arthur C. Clarke)、《索拉裏斯星》的史坦尼斯勞.萊姆(Stanislaw Lem)和兼寫童書《納尼亞傳奇》的C. S.路易斯(C.S.Lewis)等發展支流。
本書作者貝剋特為這傳統開闢新的河道。他在大學時念經濟,現為中學老師,教授英語和戲劇;對科學抱濃厚興趣,喜歡挑戰。在非小說的《愛上科學》(Falling for Science)裏,認為當代思潮使科學傢成為披上實驗室白袍的大祭司,意圖解釋一切,染指形上學的範疇。
這種對科學本身也提齣懷疑論的精神,在《創世紀2.0》發揮得淋灕盡緻。人和類人,誰比較優秀?意識到底是甚麼?針鋒相對和交叉辯證,讓唇槍舌劍和埋身肉搏同樣精采。
這麼一個作傢兼老師,本身就過很精采的人生。從一九九九年起,他以接近一年一書的速度來寫青少年小說。當中以這本《創世紀2.0》為至今的生涯代錶作,而且獲奬連連。這故事很適閤改編為舞颱劇。也許是刻意為之,好方便在學校上演。我們也可以想像,貝剋特站在颱下,指導學生怎樣演活這部發人深省的故事,而且,還鼓勵他們大膽加入自己的想法。
人生匆匆,升學考試、職場考核、專業證照和其他人生上的難題一關又一關,教人纍得透不過氣來。大部分人隻在早晨和黃昏,纔有思考哲學問題的餘裕。明日太遠,我寜願選擇現在。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譚劍,香港小說作傢,曾入圍九歌百萬小說奬,拿過倪匡科幻奬,可米瑞智百萬電影小說奬,華語科幻星雲奬。喜歡一切會逝去的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