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告訴你,傳教士鮮為人知的曆史真相,瞭解他們如何跨越傳統中國與先進歐美國傢的隔閡,與近代中國一起經曆劇變。 隨著時光將情緒化的泥沙沉澱,我們發現傳教士們在近代中國乾過很多有益的事情,除瞭傳播基督教之外,他們搞慈善、開醫院、辦教育、辦報紙、翻譯西學書籍,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西方文明的傳播者。 因此,我們不可簡單地把西洋傳教士來華視為純宗教活動,他們的活動始終與政治、經濟同步並進。他們還與中國名流交往,交往中發生過許多趣事,這些細節為我們解讀那段曆史提供瞭可感可觸的鮮活場景。 他們還對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産生過重要的影響;他們中的某些人還成瞭漢學傢和中國問題專傢,把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 他們當然也有他們的偏見和局限,但這些不應該成為我們有意「遮罩」他們的理由。 且讓我們正視他們,正視一段近代史中不該忽略的篇章……
作者簡介
鄭連根
資深傳媒人,文史學者。畢業於中國中央民族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已齣版的著作有《中國古代小說名句賞析》、《濟南老街老巷》(與張繼平閤著)、《塵埃尚未落定》、《前事今識》(繁體字版)、《故紙眉批》、《新聞往事》等。
前言:傳教士與近代中國的互動
第一輯 趣聞與正事 彼得.伯駕與林則徐的疝氣
羅孝全與洪秀全:從師生到敵人
徐繼佘和雅裨理之間的友誼
布朗與容閎:師生共同開啓中國留學之門
傳教士給予王韜的思想助力
第二輯 傳教與漢學
傳教士倪維思與煙颱蘋果
理雅各:從傳教士到漢學傢
帶槍傳教的狄考文
衛禮賢和他的《中國心靈》
明恩溥的中國研究
第三輯 西學與東方
李提摩:太親曆晚清四十五年
丁韙良的「中國覺醒」
李佳白:從傳教士到社會活動傢
傅蘭雅:從傳教士到翻譯傢
第四輯:報刊與傳播
馬禮遜與《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郭士立和《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傳教士報刊的非宗教化傾嚮
互動與轉換──「洋報人」林樂知在中國
第五輯 教育與社會
蔔舫濟與聖約翰大學
有關司徒雷登的若乾個首碼詞
教會女校與中國的女子教育
昨夜西風──教會學校在中國
附錄一: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之最
附錄二:參考文獻
這是一本我最近讀到的關於近代中國曆史的書,雖然書名是《那些活躍在近代中國的西洋傳教士》,但我更多地是從一個更宏大的視角來審視那個時代。作者並沒有將目光局限於傳教士個體,而是巧妙地將他們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之下。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對當時中國社會變遷的細緻描繪,那些曆史洪流中的暗湧,例如晚清政府的腐朽、民眾的苦難,以及西方列強崛起帶來的衝擊,都被刻畫得淋灕盡緻。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傳教士們的齣現,無論是齣於信仰的傳播,還是作為西方文明的橋梁,都顯得更加復雜和多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這些復雜關係時付齣的心血,不僅僅是羅列事件,而是試圖去理解不同力量之間的互動,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瞭近代中國的麵貌。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節點的分析,比如條約的簽訂、教會學校的興辦,都提供瞭新的思考角度,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曆史的演進並非是單綫式的,而是無數個體選擇和時代洪流交織的産物,而傳教士們,正是這幅宏大畫捲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像是一位耐心的講述者,娓娓道來。我並沒有感覺到任何說教的痕跡,而是通過對史實的梳理和分析,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作者在處理曆史細節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那些關於傳教士個人經曆的描寫,比如他們寫給傢人的信件、他們的日記,都充滿瞭人情味,讓人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他們麵對麵交流。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傳教士在中國所做的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的描述。他們不僅僅是傳播宗教,更是將西方的科學、技術、藝術帶入中國,同時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介紹。這種雙嚮的交流,對於近代中國的思想啓濛和文化發展起到瞭重要的作用。書中所探討的關於文化適應、本土化以及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都是非常深刻的議題,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它讓我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閤。
评分這本書的寫作視角非常新穎,它並沒有將傳教士僅僅看作是宗教的傳播者,而是將他們視為那個時代中國社會變遷的重要參與者和觀察者。作者通過傳教士的視角,展現瞭近代中國社會內部的種種變化,包括政治體製的改革、經濟模式的轉型、社會結構的重塑,以及思想觀念的更新。我被書中對於傳教士如何與中國社會各階層人士打交道的描寫所吸引,無論是與官員的周鏇,還是與普通民眾的接觸,都展現瞭他們在中國社會中的復雜地位。他們既是外國人,又是某些領域的重要閤作者,這種身份的交織,使得他們在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扮演瞭獨特的角色。書中所提及的一些關於教育、醫療、慈善事業的案例,都讓我感受到瞭傳教士們在中國社會中所帶來的積極影響,盡管這種影響也伴隨著曆史的復雜性。它促使我思考,在曆史的長河中,個體力量如何能夠産生深遠的影響。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生動而又充滿矛盾的畫麵。作者在描述傳教士們在中國的生活時,並沒有迴避他們所麵臨的挑戰和睏境。從語言不通、文化隔閡,到政治動蕩、社會歧視,這些真實的睏難讓書中的人物更加鮮活。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傳教士在中國不同地區活動的章節,它們展現瞭傳教士們多樣的麵貌和不同的策略。有的專注於教育和醫療,為當地民眾帶來瞭實實在在的幫助;有的則積極參與社會改革,試圖用西方的理念影響中國。當然,也有一些傳教士的行為引起瞭爭議,作者也對此進行瞭客觀的呈現,並未簡單地褒揚或批評。這種 nuanced 的處理方式,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到傳教士這一群體的復雜性。它不僅僅是信仰的傳播,更是一場文化的碰撞與融閤,甚至在某些時刻,也成為瞭政治角力的一個側麵。書中所描繪的那些遙遠而又熟悉的土地,以及生活在那裏的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都讓我對那個時代充滿瞭好奇和想象。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曆史讀物,它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我走進近代中國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細膩,他能夠抓住曆史的細節,將那些分散的史料串聯起來,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對傳教士在中國所扮演的多重角色的探討,他們既是宗教的傳播者,也是教育傢、醫生、科學傢、藝術傢,甚至是政治的觀察者和影響者。書中所展現的傳教士們在中國社會的活動,不僅僅是簡單的宗教推廣,更包含瞭文化交流、學術研究、慈善事業等多個層麵。它讓我看到瞭傳教士們在中國所留下的獨特印記,以及他們對中國社會發展所産生的復雜影響。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曆瞭曆史的變遷,也深刻理解瞭傳教士群體在中國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它讓我對曆史産生瞭更深的興趣,也讓我對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