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剋萊,一個世界一流大學學府座落在此,光是這三個字就已經讓人滿溢嚮往、贊譽、敬畏之情,似乎再也容不下更多的好奇。
一個八○年代在柏剋萊求學的女子,帶著柏剋萊的印記迴到颱灣,為挽救自然生態而奔走。二十年後重返柏剋萊,發現潛藏於在地生活的多樣風貌,也發現瞭柏剋萊跟每個人都不遠……
在生活的許多角落,都隱藏著柏剋萊的精神──
柏剋萊作為美國西岸的文化與學術重鎮,在過去的半世紀以來,始終引領風騷,無役不與,影響力可說是無遠弗屆。在風起雲湧的1960年代,柏剋萊是反戰、示威、嬉皮的大本營,自由開放的風氣吸引瞭許多想法不一樣的人來到此地,盡情揮灑。
咖啡風潮,從柏剋萊開始──1960年代開張的「畢特咖啡.茶」(Peet's Coffee & Tea)掀起咖啡革命,星巴剋創辦人也曾在店裏打工,星巴剋的綠色商標也有著畢特咖啡的風格。
有機.慢食.柏剋萊──被譽為「加州料理」飲食鼻祖的華特斯(Alice Waters)女士早在四十年前就堅持使用有機方式栽種新鮮的在地食材入菜,在輕鬆自在的氣氛下細心品味。時至今日,「有機」與「慢食」已經成為全世界的主流飲食概念。
草根環保運動發軔在此──早在1960年,柏剋萊居民就自發組織,抗議市政當局以垃圾填海造陸的計畫,曆經二十多年的持續努力,並引起周邊城市的共鳴,遏止瞭舊金山灣區的填海狂潮,為環保運動立下典範。
你所不知道的柏剋萊──
.柏剋萊乃是巨岩林立之地,現代攀岩之父雷能得(Dick Leonard)就是在此練就一身驚人技藝,因此柏剋萊堪稱攀岩運動的孕育地。
.1969年,反戰與言論自由運動方酣之際,在柏剋萊的校地「人民公園」上爆發校方與居民的流血衝突,造成一名學生喪命,數十人受傷的悲劇。其後大小衝突與糾紛仍然不斷,一直到1996年由當時的校長田長霖齣麵斡鏇解決。
作者簡介
程孝民
五年級女生。柏剋萊加州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碩士、景觀建築碩士。擔任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人期間,以規劃設計專業挽救自然生態環境,不遺餘力:颱北關渡自然公園、新竹市十七公裏海岸、高雄鳥鬆濕地、宜蘭雙連埤生態保護區……。
盡管不是街頭環保鬥士,卻成瞭兒子口中的"Environmental freak"(環保瘋子)。後來兒子在選擇大學時,因為認定柏剋萊都是一群瘋子,竟然並不考慮成為她的校友。
後來也成為柏剋萊大學學生的兒子,成瞭她重新認識柏剋萊的頭號情報員。重返柏剋萊的她,弄清瞭百年校園軼事,發現瞭石頭城的故事,看見海上樂活的居民,也見識瞭柏剋萊人的奇思異想……。
柏剋萊是一個奇特的地方,世界上很多的第一次都在這裏發生,許多風潮也在此孕育、萌芽。她想把它介紹給你,所以寫瞭這本書。
自序 2
特彆緻謝 6
I 生活革命傢
披薩過街 12
畢特咖啡老店 15
愛麗絲的飲食花園 19
鮮花和牡蠣 26
美食街區 30
女人和小孩的街 36
柏剋萊堡 44
詩道 48
Halloween 53
II 山居歲月篇
石頭記 60
最崎嶇不平的住傢 65
石頭的傢 69
蜘蛛人 76
小熊噴泉再現蹤影 81
柏剋萊美人 85
鵪鶉榖裏的天使 90
波西米亞聚落 94
魔術空間 99
III 濱海樂活篇
凸字形碼頭 110
水上長廊 114
海上樂活 119
賽龍舟 124
冒險遊戲場 129
綠的童話小屋 133
選「怪」行動 137
前衛鳳凰 142
看不見的藝術花園 148
IV 小城傳奇篇
嬉皮不死 160
牟,這個人 169
寇帝書店謝幕 176
莎士比亞與富士山 182
電報街的瘋子 188
人民公園四十年 197
你讀詩瞭沒? 203
梅白剋的巧思 211
纔女摩根 219
尋找貓頭鷹 225
V 百年校園篇
如畫般的大學校園 232
校園地標的故事 243
Go, Bears! 255
史丹佛來的斧頭 265
吝嗇鬼的豪華包廂 273
科學「玩」童在這裏 278
從山巔墜落的琴音 283
校園租界區 291
達爾文200歲 297
人外有人? 306
自序
一所大學如果大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成瞭一個奇異的時空隧道。
在這處奇異的時空隧道裏,人彷彿永遠不會老去。因為無論你何時走進它,你見到的永遠是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學生,還有總是四、五十歲左右壯年族的教授在當傢作主。年華花樣的時候進來,不等風華讓位就離開,持續的週期變動,造就齣一種不變的永恆。於是你離開校園,又重返校園,不管五年、十年或二十年,眼前所見,幾乎一模一樣。
隻要學校夠大,大到你不容易撞見過去教過你的教授,你就不必在他們明顯的佝僂和皺紋裏斟酌歲月的流逝。少瞭熟悉的人可以對照比較、甚至證實時光帶走瞭青春,你轉身離開校園的十年、二十幾年光陰也就此一筆勾銷,倏乎歸零。因為在人群熙來攘往的偌大校園裏,不會有人突然叫住你,或是從你身後突然拍你一下,你不必迴頭張看背後的呼喚,這一刻,你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陌生人。
因為是陌生人,所以彆人「看」不見你,你從這部動畫世界裏迅速隱退,退齣到螢幕之外,像在看一齣戲,戲裏有你熟悉的一景一木、一屋一瓦,承載著年齡不變的一群人,在知識裏追逐,在和學問賽跑。
你像隱形人一樣自在的呼吸,又像是飄盪在空氣裏的精靈,在熟悉的校園裏四處遊走。你昂首挺胸、步履輕盈,因為肩頭不再有讓人沉重的書包。在課堂裏輕鬆的翹著二郎腿用一種閑情聽講,因為你無須再繳交作業。你稱心如意的選課,越是聽不懂的,越要齣席,越是陌生的領域,越要鑽研。你優哉遊哉,你勇者無懼。因為你清楚明白自己和這所大學之間絲絲縷縷的牽絆,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過去是學生,後來成瞭校友。現在的身分,是學生傢長。
兒子在颱灣念完瞭高中,在幾個入選的大學名單裏,決定到柏剋萊加州大學展開他的大學生活,對於他願意和我成為校友的明智之舉,著實讓我高興瞭一番。於是帶著滿心歡喜,在大學開學的八月天,我再度現身柏剋萊。
第一次跨進柏剋萊大學校園是在一九八○年代,一九九○年代又來瞭第二次。第三個十年,跨入二十一世紀,再度走進柏剋萊,這迴不再是學生,而是學生傢長的身分,柏剋萊與我果真結下瞭不解之緣。這樣每個十年都迴柏剋萊一次,來來去去也看瞭柏剋萊近二十多個年頭。如今這份不解之緣又送瞭我一張柏剋萊的入場捲,想去追逐知識?想和學問賽跑?都想,但不再修習學位。這迴,我想寫一本書——一本關於柏剋萊的書。
離開柏剋萊已經好一段時光,再要提筆重提「舊識」原本就不容易,何況當初認識的時候,對它的瞭解也不夠深入。這樣說來實在有點見外,不過事實就和大多數就讀過柏剋萊的研究生一樣,求學期間除瞭自己的專業領域外,鮮少有時間涉足課業以外的校園生活。這裏有交不完的報告,連番轟炸的考試,規定的修習學分,等你忙完這一切,終於可以喘一口氣瞭,離開校園的時候也到瞭。
於是有人可能在初齣報到時參加過校園導覽外,此後一頭栽進自己的研究領域,除瞭往返於課室係所和住處外,校園裏曾經到過的第三地,大概隻有「赫斯特希臘劇場」——這裏是舉行畢業典禮、頒發學位證書的地方。認識的朋友裏,大多數人都屬於這類的「勤學派」。
你很少看見柏剋萊的學生描寫柏剋萊的文章,因為這裏的人實在太忙瞭。雖然我跨足過兩大學院,修習的專業又和環境有關,原比彆人有更多戶外見習的課程去體認校園、走訪柏剋萊小城,但要說到描繪柏剋萊的完整圖像,還是有好大一片空白。
如今一個解不開的緣分又把我拉迴二十啷當歲時初齣遇見的柏剋萊,人生像倒轉的影帶,重新迴到原點。這迴該有的道具佈景、舞颱燈光,還有襯底的配樂,都要張羅齊備。這一次,我要看清山影的迷離,我想感受海的動盪,我要注目億萬光年外的星河,我想和聰明的腦袋交遊,我要弄明白柏剋萊人的奇思異想,我更要在這座百年學術殿堂挖掘知識的寶藏。是的,我是以補修學分的心情重新投入柏剋萊的懷抱。
朋友聽說我在寫一本關於柏剋萊的書,齣其不意的問我是「旅遊書」嗎?我認真思索瞭一下,迴答說,「不,不是旅遊書,是一本故事書」。沒錯,我是以寫故事的心情寫我過去知道的柏剋萊,也寫我現在重新認識的柏剋萊。
雖然這不是一本旅遊書,但字裏行間仍不難找到旅遊指南的綫索。尤其現代網路資訊發達,隻要幾個關鍵字,就能為你呈現所有可能的資料。因此文章裏齣現的專有名詞也都標示瞭英文,希望無限延伸的網路世界,能為有興趣探知更多情報的朋友攫取更多柏剋萊的不同麵貌。
如果你還年輕,到柏剋萊求學的機會來日方長。如果你已經過瞭求學的階段,那更何妨放下學位的計較,到柏剋萊體驗一段不同的遊學人生。在這裏,你可以隨時進齣任何一間課堂,也可以參與任何一場討論會,不必擔心有人質疑你的身分,更不會有人盤查你的來曆。這正是柏剋萊這座自由開放的百年學術殿堂最精彩迷人的地方。
這本書能夠順利完成,當然有特彆要感謝的人。
首先要謝謝我姊姊。筆下荒廢多年,要重拾寫作,一開頭總是陌生。是老姊提醒我,她曾經是我的忠實讀者,讓我迴想起過去自己是寫過一些好看的東西。有瞭伯樂的加持,馬兒果然蹄噠蹄噠越跑越順暢。
再要謝謝兒子。他是我的頭號情報員,是我校園內幕消息的深喉嚨。有些事情就隻有大學生纔會知道,外人是不得其門而入的。有瞭一雙年輕的眼睛在幫我張看世界,真是天大的祝福。時常我們同在校園裏上課,有迴弄瞭半天纔發現原來各自上課的教室就緊鄰在隔壁,彼此還大大驚喜瞭一番。
還要感謝齣版總監——傢恆。超過十年的舊識,除瞭最初的因緣際會——接受瞭當年任職於《天下雜誌》的傢恆的一場訪問,此後因為專業領域不同,幾乎從未再聯係。誰能料到,因為這本書,再次連結起彼此的緣分。也謝謝主編淑正,因為她的投入,使作品更臻完善。讓我藉由這本著作,永遠牽係起和柏剋萊的不解之緣。
這本書希望能為有興趣探索柏剋萊的人,提供一些私人綫索。也許你到過柏剋萊,也知道柏剋萊,記憶的深鎖已經為你開啓,其他的就留給你自己慢慢品嘗。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氛圍營造簡直是一絕。從字裏行間,我能感受到那種屬於“柏剋萊”的獨特氣息,是陽光明媚的街景,是古老建築的沉靜,是年輕學子們充滿活力的身影,還是那些隱藏在咖啡館角落裏的低語?作者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將這個城市仿佛活生生地搬到瞭我的麵前。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一次細緻入微的旅行,我跟著主人公的腳步,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穿梭,感受著這個地方的溫度和脈搏。而“不解之緣”的主題,在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背景下,顯得更加真實動人。那些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那些命運的巧閤,都在這個舞颱上輪番上演,讓我深思人生的無常和情感的羈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故事,更是關於情感的共鳴,關於對生活細節的感悟。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沉靜又帶著一絲神秘的色調,仿佛預示著一個故事的展開,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書名“不解之緣”更是直擊人心,我一直對那些看似偶然卻又冥冥中注定的聯係感到好奇,人生中的很多相遇,很多羈絆,都像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而“柏剋萊”這個地名,又賦予瞭它一種特定的地域色彩,讓我想象著那裏是否隱藏著一段怎樣的故事,或許是青春的萌動,或許是人生的轉摺,又或許是久遠的記憶。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期待著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去感受那些“不解之緣”的脈絡,去理解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甚至人與一座城市之間,那些無法言說的深刻連接。我喜歡這種帶點宿命感又不失人文氣息的書名,它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對人生哲思的探索,是對情感細膩描摹的邀約。
评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置身於一個緩緩展開的畫捲,每一筆每一劃都充滿瞭故事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仿佛能捕捉到空氣中微小的塵埃,又能洞察人心最隱秘的角落。我尤其欣賞她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那些鮮活的角色,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成長,都如此真實地呈現在我眼前,讓我仿佛成瞭他們中的一員,一同經曆他們的悲歡離閤。故事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它不總是綫性發展的,有時會像潮水一樣,層層疊疊地湧上來,又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將所有的綫索巧妙地串聯起來。這種敘事方式讓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專注,總是在猜想下一個轉摺,總是在期待那些尚未揭示的秘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細節,原來在每一個微小的瞬間,都可能蘊含著改變命運的力量,都可能成為一段“不解之緣”的開端。
评分初讀這本書,我可能被它的故事吸引,但越是深入,越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傳遞齣的那種淡淡的憂傷和對生命的熱愛。故事中的人物,他們或許都曾經曆過不如意的時刻,或許都曾被命運捉弄,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那種“不解之緣”,有時候帶來的並不全是甜蜜,也可能伴隨著痛苦和無奈,但正是這些經曆,讓他們的生命更加豐富,讓他們更加懂得珍惜。而“柏剋萊”這個充滿青春氣息和學術氛圍的背景,又給這種人生況味增添瞭一層特殊的色彩。它讓我想象,或許那些“不解之緣”,都發生在某個充滿希望的年紀,發生在某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即使結局不盡如人意,也曾有過耀眼的光芒。這本書讓我體會到,即使人生充滿瞭未知和挑戰,但隻要心中有愛,有對生活的熱情,就能在“不解之緣”的牽引下,走齣屬於自己的風景。
评分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人性深度的挖掘。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塑造好人或壞人,而是將每個人物都描繪得復雜而立體。他們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們在麵對睏境時會迷茫,會痛苦,但也會在不經意間流露齣善良和堅韌。這種真實性讓我覺得,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可能是我身邊的人,甚至就是我自己。而“不解之緣”的綫索,正是通過這些復雜的人性衝突和情感交織而展開的。它讓我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在無數次的偶然與必然中,逐漸形成,又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塑造著彼此的命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思考,遠遠超齣瞭故事本身,它讓我對人性的善惡,對緣分的玄妙,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