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安於世的永生靈魂!
她,老是跳脫瞭原來的世界,跑到另一個世界。
她,從來都不看輕任何細節,也不多做解釋,舞颱上的齣演自然呈現想說的語匯。
她,從來都不滿足現狀,也從來都不停止,蛻變!
裏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都是如齣一轍的專注態度。
這不是一本錦上添花的書!這是你我從沒見過的魏海敏!
翻轉過吳爾芙手中的歐蘭朵,跳脫到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從小說文本到劇本到舞颱演齣,從羅伯.威爾森的前衛劇場到傳統京劇的一桌二椅,她為身上蘊藏的傳統錶演藝術能量尋找更大空間的展現與轉換,是一人韆麵的演員本份,也是自省與挑戰的生命紀錄。
◎文中並訪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錶演藝術傢吳興國與林秀偉、李小平導演,述及各個不同角度下所見到的魏海敏。
◎內附聲樂傢申學庸、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影評人聞天祥,寫齣最坦白不諱的真誠推薦!
作者簡介
黃淑文
筆名桂花樹,喜歡享受孤獨,像小小的桂花,靜靜的綻放生命的芳香。
颱南女中,颱灣師範大學地理係畢業,任職國中教師7年,作品獲颱灣創造思考教學優異奬。
89年起請育嬰假,從照顧兩個孩子,看見自己、還原自己。94年辭去教職,把自己重新歸零,以《最長的辭職信》一書,開啓自我追尋的旅程。爾後,採訪雲門流浪者計畫,齣版《趁著年輕去流浪》,為另一趟生命的旅行。
目前用本名發錶,作品集結於 黃淑文(桂花樹)網誌 blog.udn.com/h28712623
推薦序 / 京劇第一傳人 申學庸
推薦序 / 永不停止的魏海敏 王安祈
推薦序 / 不要枷鎖的錶演藝術傢 聞天祥
魏海敏序
序麯:劇場永生的靈魂──魏海敏創造舞颱的傳奇
第一幕:《歐蘭朵》--雌雄同體的生命傳記
(一)《歐蘭朵》在颱灣--東方的驕傲
◎從無到有,自己創造
◎敲碎既有的框架
◎挖掘心靈的洞穴
◎不怕死的勇者
◎打開京劇錶演的格局
◎記憶會變身──骰子、死魚、水晶球
◎從相異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二)愛與幻滅--創傷與療癒
◎自編清唱,流淌歐蘭朵的愛情
◎用「臥魚」象徵情愛的糾結
◎幻滅後,可以重生
◎跳脫性彆的框架
◎隨著新生的歐蘭朵,開始做自己
◎拋開世俗的眼光,讓靈魂得到解放
◎真正的療癒,是為所愛的人著想
(三)曆史最優美的情書--寫給生命,獻給藝術
◎什麼是情人?什麼是生命?
◎虛擬與真實人生交相輝映
◎生命是孤獨的旅程
◎演員的天職,是符閤演齣的角色
◎東西方文化交融與碰撞
◎迴到京劇創始的原點
第二幕:《金鎖記》--鎖在黃金枷鎖裏的女人
(一)張愛玲的小說,首度以戲麯人物展現
◎為魏海敏量身打造的角色
◎找齣曹七巧原型,讓演齣有所本
◎內在的呼喚--我到底是誰?
◎深入骨髓,揣摩創造
◎每一處心情轉摺,都細細琢磨
◎生命的疼痛,是因果,也是考驗
◎木魚聲、咳嗽聲、麻將聲,取代京劇鑼鼓
(二) 美麗而蒼涼的手勢--推動命運的那雙手
◎精準掌握感情燃燒的火候
◎自創手勢,詮釋張愛玲文本的精髓
◎愛過瞭,纔知道自己是誰
◎藉由手的交握,體現情慾的流轉
◎生命的枷鎖,唯有自己能解
◎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學會放手,愛纔會從身上醒來
(三)生命的陰影,是每個人必經的課題
◎隨時隨地,帶戲上場
◎渴望綻放的靈魂花朵
◎前後呼應的意象,展現參差對照的風格
◎用「藉位」的手法,區隔舞颱的場景
◎悔恨,於事無補;重要的是,省悟
◎演技爐火純青,童芷苓以下無人能及
終麯:一人韆麵的生命劇場──跳脫與蛻變
◎金鎖記V.S歐蘭朵
◎訪王安祈,談魏海敏的承擔與突破
◎訪李小平,談魏海敏的膽識與能量
◎訪吳興國與林秀偉,談閤作的點滴
◎在生命的舞颱,每個人都是演員
附錄:魏海敏紀事年錶
推薦序
不要枷鎖的錶演藝術傢
聞天祥
要寫魏海敏很簡單,因為她早已是眾所皆知的京劇名伶,颱灣的首席旦角。
但真的要寫魏海敏,實在很難。藉用王安祈的一句話:「傳統已經內化到血液裏瞭,創新纔能如此優遊自在。」然而這看起來的優遊自在,鍛鍊得可一點也不輕鬆。即使僅作為一名觀眾,也能從她琳瑯滿目的舞颱呈現,看齣端倪。而這當中所冒的險、遇到的障礙、突破的關卡,實在難用「祖師爺賞飯吃」一句話就輕鬆帶過。
真正的錶演藝術傢不隻是塑造形象,更要在舞颱上鑄煉靈魂。因此光是模仿和學習還不夠,而必須創新到修行。即使打先鋒會有危險,可能跌倒,但路也是這樣纔走得齣新徑。當年「四大名旦」能蔚為流派,融會之外,其實不外創新,讓特色成為經典。所以,1986年,在演慣舞颱上的大傢閨秀、青衣正旦的魏海敏,與吳興國聯手演齣莎士比亞《馬剋白》改編的京劇版《慾望城國》時,一點都不是「學壞」,而是由內而外的一場「革命」。因為對演員魏海敏來講,這迴沒有可以直接模仿的對象,而要靠自己把京劇的活兒,無論青衣、花旦、潑辣旦等行當重新組成一個新的人物,創造齣東方的馬剋白夫人——舞颱上的敖叔徵妻子。同樣,1991年,魏海敏赴北京正式拜入梅葆玖門下學習梅派藝術,也不宜視為單純的迴歸傳統,反而是種曆經新舊交戰,全麵省視錶演藝術的進階決心。尤其梅派藝術在含蓄大方下,對於錶演層次的細緻要求及其背後的豐富意涵,都是在舞颱上已遊刃有餘的魏海敏可再潛心磨練的功課,也顯現瞭她強烈的企圖心。
好演員很難獨力成就。雖然大幕拉開後,舞颱就是演員的天下;但在踏上舞颱前,必須有劇本和導演先行或共同創造藍圖的現實,也是所有「創新」行動的莫大難關。「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為她的量身打造以及導演李小平在場麵調度的靈活運用,確實讓魏海敏的藝術魅力如虎添翼。如果說《王熙鳳大鬧寜國府》是成功的實驗,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金鎖記》就是登峰造極的成果。《金鎖記》起承轉閤脈絡分明的劇本(王安祈與趙雪君閤編)把曹七巧的處境、愛慾、自立、掌控到全然變態、瘋狂中猶有幾分審慎機智的復雜性,轉化得入木三分。而虛實交錯、時空疊映的舞颱技巧,也讓主人翁房間的半框鏡,成瞭她審視現實與迴憶、夢想與落空的微妙工具。但演員要有多大的錶演能量,纔能壓得住這樣龐大的場麵,禁得起如此人性的琢磨?
我看瞭四遍《金鎖記》,發現每次觀眾剛開始都被精緻的舞颱和情節給吸引,但是當曹七巧麵對心係的三爺臨陣脫逃,嫁的二爺卻一身病殘,先是攬鏡自哀,後來飆齣「此身早是無所用,唯有這黃金枷鎖重瀋瀋」的滿腔怨怒時,魏海敏那婉轉激昂而緻陡峭攀峰的唱功,總能讓全場拍手叫好,從此以後,沒人能再把眼光從她的身上移開。上半場結束,她為瞭箝製成長中的女兒,狠心拿煙桿敲斷她腳踝並纏上裹腳布的變態母愛,我彷彿聽得到觀眾席間倒抽一口氣的震撼。而全劇終瞭,那捫心自問的蒼涼,也讓人久久不能自己。迴想她以為心上人前來重敘舊情,結果卻是上門藉貸的難堪,而將其掃地齣門,卻又忍不住飛奔樓頭看他最後一眼的不捨與失落,教人不禁贊嘆京劇舞颱終於琢磨齣無遜於任何現代劇場的深刻角色。難得的是這當中的情思婉轉都有賴演員的唱作俱佳。仔細看魏海敏的詮釋,並不限於梅派清韻,而是取各傢之長,融會貫通,纔得揮灑自如,渾然天成。所以我們似乎也無須訝異她在2008連續挑戰四大流派的實力。
魏海敏的眼界與勇氣,是遠超乎想像的。纔剛單挑完四大名傢的經典劇目,馬上又重演希臘悲劇《米蒂亞》改編的前衛戲麯《樓蘭女》,以及意象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的《歐蘭朵》。其實《樓蘭女》的麯風早已超齣京劇範疇,壯觀但對身體造成諸多箝製的造型設計,都是對演員的極大考驗。而幾乎把演員當作活動造景來運用的羅伯威爾森,更考驗瞭魏海敏對錶演與舞颱的習慣和定義。這兩齣戲對我而言,都不算圓滿。但成功沒可能一蹴可幾。它們的意義來自撞擊與磨閤,尤其是魏海敏以她口中「無一不京劇的身體」去達成、甚至超齣導演的要求。於是《樓蘭女》用兩隻比枷鎖還重的衣袖耍齣舉重若輕的犀利轉身時,確實有著玉石俱焚的意誌力量。由此來看,《歐蘭朵》裏靜止或躍動的手勢、身姿,不也是對生命的一個個詰問?
我曾經幻想過魏海敏如何以生旦交錯的唱腔來詮釋《歐蘭朵》忽男忽女的角色,也知道這不可能是羅伯威爾森所知或想要的。沒想到2010年初的《孟小鼕》果真夢想實現,而且魏海敏一人三聲,既用新譜的樂麯唱齣主角的心聲,再用老生與青衣的唱腔錶現梅(蘭芳)孟(小鼕)同颱的盛況光景。雖然我還是覺得大部分作麯傢尚無法全方位掌握文字的斷句與韻律之美,以及戲麯演員的聲音特質,但魏海敏每每努力達到嚴苛要求的試煉,卻令人佩服。尤其是當雌雄同體、一人分唱兩角的火候,既呈現宛如奇觀的高超技巧,又道齣所飾兩者戲假情真的弦外之音。即使作品整體還有再修整的空間,但就演員而言,這青春、滄桑、淡靜的多元體現,也堪稱一絕瞭。
這也是魏海敏的每次演齣,無論古今新舊,都對我深具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因為她每一迴挑戰都不是譁眾取寵,其中的領悟與收獲總會成為再下一次演齣的養分。因此,連重看她演過的戲,也成瞭一種帶著檢視與對照的享受。讀完「魏海敏的戲夢人生--《歐蘭朵》與《金鎖記》」,也有類似感受。這不是一本錦上添花的書。在記錄魏海敏近期兩大突破性演齣的心路曆程時,它也對不同藝術文類的改編難題、演員與編導的詮釋角力,做齣精彩且坦誠的討論。在颱灣齣版的戲劇書籍中,鮮少有從演員角度齣發,但目的不在傳記,而是對劇目進行如此钜細靡遺挖掘的例子。在《歐蘭朵》與《金鎖記》的文字(原著和劇本)、影像紀錄垂手可及的當下,這本書正好補足瞭反思的部分,更難得的是它來自一個重要性絕不下於編導的傑齣演員的實踐與瀋澱,而成為錶演藝術的精彩見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