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全世界廣受歡迎的卡通《咪咪流浪記》原著,法文原名《Sans famille》,1893年齣版,英譯本《Nobody's boy》日譯本《傢��兒》與德、意、俄、西文等譯本相繼齣版,暢銷百餘年。
小米是個身世不明的棄兒,被法國一傢農戶收養。他生性善良天真,在慈母的嗬護下,過著雖然貧窮但寜靜的生活。八歲時,兇惡的養父迴傢鄉後,把他賣給瞭品德高尚但身分神秘的流浪老藝人維泰利斯,於是他一路與動物為伍,靠賣藝雜耍謀生。
在一個風雪之夜,維泰利斯慘遭凍幣,藝班的兩隻狗也被惡狼吞噬,他僥倖被一傢花農收養,後來又成瞭煤礦童工,遭遇礦難,九死一生方重見天日。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後,尋親情急,誤入有黑社會嫌疑的假生父之手。最終他在好朋友的援手下,終於找到自己的生母,故事以大團圓結束。
本書深具教育意義,書中無論劇情的麯摺,人物的細膩與對白的生動,在在引人入勝。雷米在吉普賽人的流浪生活裏,藉著音樂、小狗與信仰,讓那那些卑劣的人性與險惡的環境,都立刻微不足道起來。雷米的樂觀善良與勤勉自重,是現代青少年奮鬥嚮上、獨立自主的典範,因而流傳百年、至今不衰。
本書特色
■暢銷百年、讀者上億、經典卡通《咪咪流浪記》原著。
■本書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傢赫剋特.馬羅的名著,1893年一齣版立即轟動,不但榮獲「法蘭西學院奬」,還迅速有瞭英、德、俄、西、日等十餘種不同文字譯本,暢銷百餘年。
■1977年10月2日恰好是本書齣版100周年,東京電影新社特彆製作立體卡通《咪咪流浪記》,作為日本電視颱開播25週年紀念作品,這是日本電視史上第一部需戴立體眼鏡收視的立體卡通。1979年中視首次播齣中文配音版,但隻以一般畫麵處理播齣。後來在三立電視颱等多次重播,收視率始終不衰,是颱灣四五六年級生共同的迴憶。
■本書由名作傢颱大教授張文亮專文導讀,兒童文學作傢管傢琪寫序推薦本書為「充份寓教於樂的小說」。
作者簡介
赫剋特.馬羅(Hector Malot)
(1830 ~ 1907),齣生於法國西北部的小村莊,父親是律師,由於希望兒子繼承事業,便將馬羅送到巴黎讀法律,但馬羅卻愛上瞭文學。不久,他的第一部小說《情人們》齣版,開始在文學界展露頭角。
馬羅的小說多以十九世紀末期,剛經曆工業革命與現代化洗禮的歐洲階級社會為背景,藉故事主人翁的奮鬥經曆為主軸,談到當時資本主義的功利競爭與階級對立、帝國殖民主義、種族歧視等社會陰暗麵;但他的作品並非僅是消極的批判,藉由故事主人翁的努力,也提齣瞭解決之道。因此他的小說是寫實的社會教材,卻也是最經典的勵誌故事。
馬羅一生總共完成瞭七十多部小說,專門寫給青少年看的讀物有《苦兒流浪記》(卡通「咪咪流浪記」原著)、《孤女尋親記》(卡通「小英的故事」原著)及《羅曼.卡布裏斯》等,其中又以《苦兒流浪記》與《孤女尋親記》最受歡迎。
導讀
溫柔的力量是無法想像的
繼《孤女尋親記》之後,文經社又齣版瞭同一作者赫剋特.馬羅(Hector Malot)的另一本經典小說《苦兒流浪記》。
在亞洲各國,由於《孤女尋親記》改編的日本動畫《小英的故事》非常盛行,所以年輕一代的孩子們,對這本書的印象較深。但實際上赫剋特.馬羅是先寫瞭《苦兒流浪記》,廣受歡迎之後,纔寫另一本《孤女尋親記》的。
《苦兒流浪記》的主角小米,是個身世不明的棄兒,被法國一傢農戶收養。他生性善良天真,在慈母的嗬護下,過著貧窮卻寜靜的生活。八歲時,兇惡的養父迴傢鄉後,把他賣給瞭品德高尚但身分神秘的流浪老藝人衛塔,於是他一路與動物為伍,靠賣藝雜耍謀生。
在一個風雪之夜,衛塔慘遭凍斃,他被好心的花農亞根救活收養,亞根破産入獄後,他又成瞭煤礦童工,遭遇礦難,在綽號「老夫子」的礦工幫助下獲救。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後,尋親情急,從法國趕到英國,誤認竊賊傢族首腦為生父,慘遭牢獄之災。幸好在好朋友馬嘉的援助下,終於找到自己的生母,故事以大團圓結束。
《苦兒流浪記》由於故事精采、情節麯摺,在世界各國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童書或繪本。但這本書的內容與情節雖然很容易改編,作者要傳達的理念,卻必須閱讀原著或附有注釋的譯本纔得窺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書中具有宗教情懷的教養觀念。
這部小說是男主角小米的迴憶錄的形式呈現,小米九歲以前,是由山區裏不識字但溫柔善良的養母帶大;十四歲之後找迴生母,富裕的傢庭提供瞭他十年完整的教育。然而書中對於她的生母與養母,所佔的篇幅都不大;作者花最多心力在描寫的,則是小米在五年流浪生涯中所遇見的兩位恩師,也可說是他真正的「養父」。
改編的戲劇或童話,大多著重在小米流浪生活中的「奇遇」;然而書中九成以上的篇幅,卻是利用麯摺的情節,敘述小米溫柔的人格,是如何經由這兩位恩師的苦心栽培而成。
*
對小米一生影響最大,也是全書靈魂人物,就是將小米自山間帶齣,在法國各地奔波的流浪藝人衛塔。衛塔是一個迷你動物劇團的團長,也就是一般人口中「耍猴戲的」。雖然身分卑賤,但衛塔卻有著崇高的人格與知識。
衛塔是小米的啓濛恩師,他教小米識字、義語與英語、歌唱、樂理與竪琴,以及各種生活常識,但更重要的是他以身教告訴小米「溫柔的人有福瞭」,即使是教導猴子與狗這些牲畜錶演,也絕對不用打罵,當然更不可能打罵小米瞭。衛塔是這樣說的:
「你本性聰明,又很專心,如果能用心力學習,就沒有剋服不瞭的睏難。就拿我的狗和猴子比較,猴子比狗敏捷伶俐,但卻不肯聽話,容易忘記;牠又不肯喜歡聽彆人的吩咐,遇到牠不高興時,更要故意違逆,這就是猴子的天性,沒有辦法,我也不會因此生氣。猴子和狗不同,牠不把錶演當成自己的責任,所以猴子永遠比不上狗。小米,你知道嗎?」
我點點頭。老人又說:「把你該做的事做好,這就是負責,負責的人到哪裏都會受人尊重的。」
我說:「我們村裏的人對待禽獸,都沒有像你這樣。」
老人笑著說:「孩子,溫柔的力量是他們無法想像的。如果你溫柔地對待動物,動物也一定肯聽話的。動不動就鞭打,那麼動物見人害怕,當然學不好技藝。我自己的經驗也是這樣,當我一生氣時,性情就完全兩樣。你要知道,我在教的時候,也是自己學習的時候。我教狗兒們學技藝,狗兒們就教我怎樣做人。我使狗兒們負責伶俐,狗兒們使我忍耐溫柔。」
這段話其實蘊含著很深的教育理念,衛塔雖在書中不到一半處就凍斃街頭,然而他「堅持溫柔」的影響力,卻藉著小米的獲救而繼續貫穿全書。衛塔是個固執的老人,他教導小米無論環境如何,都不可當乞丐、僕傭與偷盜。
衛塔為瞭保護小米與警察起瞭衝突,被監禁瞭兩個月,小米在這段時間巧遇生母與弟弟,他們想留下小米;但衛塔齣獄後,卻堅持要將小米帶離舒適的環境,繼續流浪。衛塔是這樣說的:
「假使你撫養他,他會變得安逸,然而那和做奴隸差不多,雖然你或許不是這樣想,不過他的天性,總會自然而然變成那樣的。你或許能教他學問和禮儀,他這樣也會得到一些知識,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但我可不客氣地說,他在你們的身邊,絕不能成就可貴的人格和獨立的意誌。」
衛塔至死都不願說齣自己的身分,即使在最睏頓時,為瞭劇團成員猴子裘利的醫療費而獨自演唱瞭一麯,感動瞭另一位女音樂傢的聽眾,獲得瞭一個金幣的賞金,但他依然不願透漏身分。直到他死後,另一位流浪藝人加洛,纔對負責調查的警察坦承,原來他是當年歐洲知名的聲樂傢「歌神卡羅」。加洛這樣說的:
「唉!他這個人就是這麼固執。他生瞭一場病,康復後嗓子沒從前那麼完美瞭。他是個極度完美主義的人,不願意十年名聲毀於一旦,便毅然和舞颱斷絕關係,隱姓埋名躲瞭起來。」
在書中,負責調查的警察問齣瞭讀者眾人的疑惑:
「以他的名聲,在大舞颱上演配角,或去其他小戲院演齣,甚至教學生演唱都可以維生,為什麼堅持要來耍猴戲?」
衛塔寜可當一個貧睏潦倒、浪跡天涯的耍猴戲藝人,也不願用病癒後與昔日名聲不相稱的音樂來謀生,或許可說是他性格上的偏執,但他悲壯的死亡,卻影響著小米的一生。
*
《聖經》上說:「溫柔的人有福瞭,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苦兒流浪記》裏雖然沒有直接引用這句話,但藉由衛塔與亞根這兩個下階層養父的「身教」,讓小米知道瞭什麼是「抓奪」?什麼是「承受」?
小米的第二個恩師,就是他與衛塔在巴黎市郊的鼕夜受睏時,拯救並收養他的花農亞根。當時亞根死瞭妻子,傢中有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卻堅持要照顧病重的小米。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亞根還為我請瞭醫生,那醫生診察後,說我病太重瞭,不容易就在這傢中醫得好,最好還是送我去濟貧院吧!當然,送我到濟貧院很容易,我留在這忙碌的傢中,還要他們來照料病人,已經是個大麻煩瞭,萬一我死瞭更麻煩。所以我想亞根一定會聽醫生的話,可是他卻不願意這樣做。
「這小孩子不是倒在濟貧院門口,他是倒在我傢門前的,所以我們應該負責照料他的一切。」於是我仍舊留在他們的傢裏,讓他們來照顧瞭。
亞根年輕時曾在巴黎植物園服務,念瞭許多關於植物學的書籍。雖然日後迫於生計,當瞭花農;加上兩個兒子對讀書都沒興趣,許多藏書都束之高閣。但他發現小米受衛塔影響而愛讀書時,竟也願意買書來成全小米。
亞根栽植花卉的溫室,是嚮銀行用十五年貸款買來的;不幸的卻在第十年毀於冰雹,亞根也因破産被判三年徒刑,四個親生兒女被四個分居法國各地的親戚收養,沒有血緣關係的小米被迫又要失去依靠瞭。
小米在這樣的窘境裏沒有抱怨、沒有忌妒。由於衛塔生前的教導,小米不願擔任僕傭,寜可背起竪琴,繼續流浪,並藉機去法國各地探望亞根的四個兒女。他到監獄探望亞根並辭行時,亞根與他是這樣對話的。
「我早聽到孩子們說到你的計畫瞭,可是我不能因為自己的需要,就不顧他人。做人應該先顧到他人,愛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懂得愛的。」
「爸爸。謝謝你,我現在聽瞭你說:『愛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更堅定瞭我的信心。我會幫爸爸爸這句話帶給其他兄弟姊妹的。」
溫柔不是膽怯、溫柔不是退縮、溫柔不是懦弱、溫柔也不是沒有原則的鄉願。亞根在妻子死亡後,自己要獨立撫養四名子女的最艱睏時期,依然搶救並收養瞭小米。他用不自私的愛,給瞭小米最好的身教。
日後小米不但成瞭亞根落難時一傢五口的聯絡人,也成瞭亞根的女婿,使他們一傢五口重新團圓,也為小米自己的流浪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
「溫柔的人有福瞭。」這可以說是《苦兒流浪記》裏最感人的地方,從小米與師父衛塔最後的的對話中就可看齣。
「呀!師父真是個好人!」這是從我的心底叫齣來的聲音。
「不,我不是什麼好人,你纔是一個好人。將來你就會明白,你有一顆善良的心。記住,將來無論遭遇什麼環境,你都要維持這樣的心。這些日子以來,好像是我在照顧你,其實是我在依賴你。你聽我說話的時候,淚水潤濕瞭你的眼睛,這淚珠對我是最大的安慰。你的溫柔,是我晚年最直得誇耀的成果。」
《苦兒流浪記》雖是一本十九世紀時的小說,但作者不僅用細膩的文筆傳情寫意,高潮起伏的情節變化、絲絲入扣的性格刻畫,更讓本書的藝術魅力曆經一百年而不衰。
另外書中的注釋,讓讀者不隻是讀瞭一個感人的故事,還認識瞭十九世紀法國的天文、地理、科技、社會與法律等知識,使得本書的趣味性、知識性與可讀性都發揮到極緻,我也盼望讀者們能藉著閱讀本書,體會作者想傳達的「溫柔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