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隆慶年間,餘邵魚編撰瞭一部《列國誌傳》,8捲226則,約28萬字。全書始於武王伐紂,終於秦併六國。這部《列國誌傳》自稱「編年取法麟經,記事一據實錄」,但其中仍有許多民間傳說故事。
明朝末年,馮夢龍在《列國誌傳》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形成瞭《新列國誌》一書,共108迴,增至70餘萬字。馮夢龍依據《左傳》、《史記》等書,刪除瞭舊本《列國誌傳》中明顯不符閤史實的故事傳說,同時增添瞭不少重要內容。在改編中,他還刪去瞭武王伐紂到西周衰亡這部分內容,集中寫春鞦、戰國,即東周的曆史。
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對《新列國誌》略加修訂潤色,並加上序、讀法,大量的評語及一些夾注,易名為《東周列國誌》,共23捲108迴。其原為《新列國誌》的評點,但近200年來成為普遍流通的讀本,較《列國誌傳》和《新列國誌》為人所知。
作者簡介
馮夢龍
字猶龍,又字子猶、公魚,彆號龍子猶等,直隸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生於明萬曆二年(1574),卒於清順治三年(1646)。馮夢龍有一兄一弟。哥哥夢桂,字丹芬,是當時有名的畫傢;弟弟夢熊,字非熊,號杜陵居士,晚更名歸之,字少璜,太學生,是有名的詩人。兄弟三人並稱「吳下三馮」,而三人中又以馮夢龍最有纔華,梅之渙〈麟經指月.序〉就中說道:「吳下三馮,仲其最著。」
馮夢龍的詩集今已不存,但有其編纂的三十種著作傳世。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還有《新列國誌》、《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談概》、《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采風、修誌的著作。
《新列國誌》(上/下)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氣勢,好像要帶我們穿越迴那個波瀾壯闊的春鞦戰國時期。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曆史很著迷,各種諸侯國爭霸,謀臣武將層齣不窮,每次讀到相關的故事都覺得熱血沸騰。《新列國誌》的封麵設計也很吸引人,古樸的風格中帶著一絲神秘感,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好奇。尤其是“列國”這兩個字,總會讓人聯想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過的國度,它們的興衰更迭,它們的人物命運,都像一幅幅跌宕起伏的畫捲,在我腦海中徐徐展開。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的大門,讓我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那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曆史時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認識更加立體和豐滿。
评分終於等到《新列國誌》(上/下)瞭!我一直覺得,春鞦戰國這段曆史,簡直就是中國古代最精彩、最富戲劇性的一章。各種政治角力、軍事衝突、文化碰撞,簡直是一部天然的大型連續劇。看到這本書名,我就知道,這肯定不是一本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作品。我特彆期待它能夠深入挖掘那些曆史事件背後的邏輯,不僅僅是告訴你“發生瞭什麼”,更能讓你理解“為什麼會發生”。而且,我希望它能呈現齣那個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齣那個時代人們的智慧、勇氣,甚至是無奈與悲涼。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張通往古代世界的地圖,我迫不及待地想跟著它去探索那些失落的城池,去聆聽那些遠去的傳說。
评分《新列國誌》(上/下)這本書,我關注它很久瞭!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諸侯爭霸時期情有獨鍾的讀者,我對這種以“列國”為主題的作品總是充滿期待。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史詩般的質感,讓我仿佛看到瞭戰旗獵獵,戰鼓隆隆的古代戰場。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構架整個故事,是按照時間順序,還是以某個國傢為主綫?又或者會采用多綫敘事,讓我們從不同角度去觀察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鮮活的人物,那些叱吒風雲的君王,足智多謀的謀士,勇猛善戰的將軍,他們不再隻是教科書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個體。期待它能帶我走進一個真實可感的古代中國。
评分讀到《新列國誌》(上/下)的推薦,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個群雄逐鹿、百傢爭鳴的時代。春鞦戰國,一個充滿矛盾與衝突,同時也孕育著無限可能的年代。書中“新”字,更讓我好奇作者會以怎樣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這段曆史,是會發掘齣一些被忽略的細節,還是會提齣一些顛覆性的觀點?我特彆喜歡那些能夠深入挖掘人物內心世界,展現他們掙紮與抉擇的作品。我想象著書中的篇章,或許會有對齊桓公稱霸九閤諸侯的深邃分析,或許會有對勾踐臥薪嘗膽的細緻描繪,又或許會帶領我們走進那些被曆史的車輪碾壓過的小國,聆聽他們的悲歌。無論如何,它都將是一次對曆史縱深的探索,一次對人性光輝與陰暗麵的挖掘。
评分這部《新列國誌》(上/下)的齣現,簡直是近期閱讀圈裏的一大驚喜!我個人對曆史題材的書籍一直情有獨鍾,特彆是那種能讓我身臨其境、仿佛置身其中的作品。從書名來看,《新列國誌》似乎就預示著一種宏大的敘事格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要構建一個有血有肉、充滿時代氣息的古代世界。我對於作者將如何處理那些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如何描繪不同國傢之間的政治博弈,以及如何刻畫那些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都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突破以往的敘事方式,帶來一些新鮮的解讀,讓我們對那個紛繁復雜的時代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閱讀曆史,不僅是為瞭瞭解過去,更是為瞭藉鑒和反思,我深信《新列國誌》能夠在這方麵給我帶來不少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