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何其多樣,除瞭通過讀書會進行思考訓練,人生本身就已經是一場永不終止的學習。
這就是我們的學習年代!
我的學習年代,就是學習瞭解他人的過程。言他最終也是言己。寫彆人也是認識自己的必然途徑。
董啓章,半世紀以來的香港文學奇纔,各項文學大奬 好書奬得主,一部關於學習報告的小說,總結二十世紀偉大的知識年代。
從《天工開物》到新作《學習年代》
作為長篇小說計畫「自然史三部麯(上篇)《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以文字創造多重聲部樂章,變奏齣豐富的小說宇宙,像正在演齣的一齣戲,角色輪流上場,小說傢冷眼觀看,以敏銳深情之眼,試圖透視人類生命的全景。
某年的夏天七月到翌年的夏天七月,阿芝(貝貝)大學畢業,從「後門」進入到海邊小鎮西貢體驗生活及思考人生,在母親經營的精品店裏工作,認識瞭在隔壁開書店的大學研究生們,也認識瞭中,一個有著男性生理特徵的女性,為期一年之間發生的故事。
從讀書會到劇場到行動抗爭,從大江健三郎、薩拉馬戈……赫塞、歌德迴到大江健三郎,各種文學與思想性著作,主題與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動互相應和。
知識源起與物種源始,形形色色的人類──男性女性、變性人、雙性人,同性戀、雙性戀的不斷對話中,董啓章創造瞭二十一世紀華文小說的新奇觀!
作者簡介
董啓章
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係碩士,現專事寫作及兼職教學。1997年獲第一屆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奬新秀奬,1994年以〈安卓珍尼〉獲第八屆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中篇小說首奬,同時以〈少年神農〉獲第八屆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短篇小說推薦奬,1995年以《雙身》獲聯閤報文學奬長篇小說特彆奬。2005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齣版後,榮獲中國時報開捲好書奬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誠品好讀雜誌年度之最∕最佳封麵設計、聯閤報讀書人最佳書奬文學類。2006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入選香港電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十本好書20周年──我最喜愛的十本好書」其他推薦好書,以及第一屆「紅樓夢奬:世界華文長篇小說奬」決審團奬。2008年再以《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獲第二屆紅樓夢奬決審團奬。2009年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奬2007/2008年度最佳藝術傢奬(文學藝術)。
導讀
王德威
當代中文小說界又興起一波新的「教育成長小說」熱潮,兩岸作傢如李永平(《大河盡頭》)、蘇童(《河岸》)、王安憶(《啓濛時代》)、林白(《緻一九七五》)等都有新作問世。香港的董啓章卻能異軍突起,成為其中佼佼者。《學習年代》不論在探討知性的深度或思考小說倫理的用心上都極為可觀。
董啓章的曆史不投射在過去,而在未來;不囿於國傢興亡,而遙想宇宙嬗變。如此時間真正成為開放的空間,承諾也可能改變種種可能。而他強調思想知識作為一種行動,而非意識形態,在開拓視界的必要性。一旦「開始」而不是「結束」成為他的敘事關鍵詞,董啓章順理成章的為新的世紀想像注入活水。但他所謂的「開始」不來自簡單的發生論或本體論,而是創造與創作的契機。更進一步,「開始」未必總是時間的先馳得點,也可能是遲來的逆轉。
對董啓章而言,小說敘事意義無他,就是期待「後曆史」時代的人文主義再度光臨。大破纔能有大立,唯其我們理解人作為一種不斷創造,也被創造,的建構,從主體生存到人工智慧,從生理越界到物理發明、再到倫理行動,繁衍裂變,直下承擔,未有止境,人文的日新有新纔有可能。在這樣的天地中生老、歌哭、行止的人,纔是構成那雄偉的、歌德式「自然史」的推手。
過瞭《學習年代》,董啓章的創作事業纔要開始另一個開始。香港從來不在乎文學,何況董啓章式的書寫。但因為有瞭董啓章,香港有瞭另類奇觀,一切事物平添象徵意義,變得不可思議起來。這是文學的力量。天工開物,從沒有到有,從彈丸之地輻射大韆世界——香港的存在印證瞭虛構之必要,「董啓章」們之必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