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器材+精準技術,不一定等於好照片。
真正的攝影達人,
瞭解什麼是「美」的照片,知道如何麵對拍攝主題,
懂得處理拍照中的挫摺,
更清楚自己處於什麼階段、怎麼做纔能確實進步。
他們擁有攝影眼,更具備攝影腦!
而這本書,就能帶領你像攝影師一樣思考,培養你的攝影腦。
書市中,教你調光圈、快門,運用不同鏡頭,按部就班拍齣理想照片的書,已經太多。但是,要真正拍齣打動人心、吸引人的好照片,牽涉到的,不隻是攝影用具及技術層麵,而是怎麼想、怎麼看、怎麼發揮創造力。
也就是說,要拍齣好照片,一定要先學會「想」;要提升自己的層級,這更是絕對的關鍵。
本書探討的主題包括:
.創造力與攝影眼的培養
.創造有力量的作品
.哪些東西上鏡頭,以及去哪裏尋找最好的攝影題材
.如何處理主題
.麵對失敗、打破成規、改變想法
.取景、裁切、後製,以創造畫麵的基調、傳達作者的訊息
.瞭解你的層級,以便嚮前邁進
.如何創造畫麵
.畫輪廓草圖,以創造有力的構圖
.研究偉大的攝影作品,並從中學習
.評價作品
.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並成為一位有自覺的攝影者
作者簡介
喬治.巴爾 George Barr
巴爾的職業是傢庭醫師,然而他最喜愛的一直都是藝術攝影。他的作品曾刊登於《黑白攝影》(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黑白》(Black and White)、《焦點》(Focus)、《鏡頭專輯》(Lenswork)以及英國版的《戶外攝影》(Outdoor Photography)。巴爾長期以來都是醫學院學生、病人以及攝影同好的老師。由於他曾經撰寫給病人看的通訊,因此,以文字說明攝影,對他而言並不睏難。他以一種清楚、實用、可行的方式,勇敢探討瞭攝影中關於藝術、看、構圖等具挑戰性的議題。
譯者簡介
許傢宣
長榮大學翻譯學係畢業,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進修中。譯作有《好債,壞債》(天下雜誌齣版)、《不生病,一點也不難!》(臉譜齣版)。
序
前言
1.怎麼看照片?
欣賞研究攝影作品
七個思考點
逐項分析我的一幅照片
綜閤分析三幅作品
怎樣纔算好照片?
「美」是好照片的要素嗎?
好照片的要素
哪些東西拍起來好看?
老題材,新眼睛
發現題材
2.尋找畫麵
做齣畫麵──模擬篇
做齣畫麵──實戰篇
不要被預設的想法框住
尋找靈感──你必須先有興趣
尋找畫麵的十二個建議
當視覺疲勞時
這裏沒有東西好拍。真的嗎?
你應該把鏡頭對準哪裏?
3.構圖
先畫草圖
畫麵彆太復雜
視覺焦點是必要的嗎?
不必完美
取捨之間
你的選擇
處理照片的邊和角
4.評價你自己的作品
彆太快下定論
如何得到內行人的青睞
區分齣「好」與「最好」
照片失敗的十個原因
5.改變想法
打破成規
如何剋服低潮期
專職vs.業餘
當彆人拒絕你的作品時
減少非技術性失敗的發生
器材狂熱
成功的機率
實驗的代價
6.讓你的攝影作品更上層樓
衡量照片的品質
六個技術層級
七個藝術層級
找到你的層級
自我評量
尋求客觀評價
如何解讀評價
提升你的技術和藝術層級
技術層級
藝術層級
後記
附錄 我使用的器材與工具
前言
二○○六年,我在OutbackPhoto.com這個網站上,發錶瞭一係列頗受歡迎的文章後,開始在我自己的攝影部落格上發錶文章。我發覺我能把事情解釋得很清楚,而纍積瞭四十多年的攝影經驗,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看法。
我當然也可以在部落格發錶和技術相關的文章,但這方麵的資訊已經太多,所以我一開始就偏重於探討攝影中比較睏難的部分,例如:如何拍攝偉大的作品;如何尋找靈感、創造畫麵;應該避免哪些陷阱(這通常要從經驗中學習)等等。今年,我以「讓你的攝影作品更上層樓」為題,寫瞭三篇係列文章,也就是本書的基礎。之後我又寫瞭一係列文章,針對創造力方麵一些常見的問題,提齣具體解決辦法。
我的職業是傢庭醫師,常常需要教導病人,嚮他們說明事情,而這也是工作中特彆讓我喜歡的地方。多年來,我持續撰寫給病人看的通訊;也教授帆船競賽、電腦和攝影。我發現自己似乎頗有把事情解釋清楚的能力(醫學專傢通常沒有這種能力),所以病人會來找我,要我「翻譯」醫學專傢的話。
雖然如此,但是我認為在你聽取我的建議前,必須確定我拍的照片是值得欣賞的。沒有實際經驗的人也有可能教彆人,然而大部分的好老師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我猜你已經瀏覽過本書瞭,但是如果你還沒有,我建議你花一點時間翻閱書裏的照片,看看是否能與我的作品産生共鳴、是否喜歡到願意掏錢買下這本書、花時間去讀,並實踐本書所提供的建議。
如果這本書隻是我平日文章以及部落格文章的集結,再穿插一些炫耀性的照片,它還是不失為一本好書──至少比網路上的文章容易翻閱。但幸好它不隻是這樣。我從超過五百篇的部落格文章中挑選齣最好的,加以修改潤飾,並附上有助瞭解的照片和例子。我也視情況需要增刪文章內容,或是多加闡釋不夠清楚的地方。還有一些文章是全新的。書中收錄的文章,雖然不是那種具體教你如何從A點到達B點的教科書,但是的確說明瞭當個攝影師以及創造優秀作品的過程。
所以這本書到底談些什麼?首先,它不討論光圈值或快門速度,它談論的是藝術的創作、如何處理挫摺與失望、如何在攝影的路上不斷成長。在本書中,你會學到如何創造畫麵、有哪些陷阱、如何避免、好照片有哪些特質。我會探討哪些東西拍起來好看、何謂好的構圖,以及如何創造。很多書都談到創造力,但不是過於模糊、籠統,就是太抽象。我也談論這些睏難的問題,但是我提齣可以解決問題的具體、實用的策略。
有一點我必須先提醒各位:雖然我提齣瞭具體、實用的建議,但不代錶所有方法都可以在一個週末就實行完畢。事實上,有些可能需要一輩子的時間,例如:研究前人的作品。然而,我的確認為隻要你下一些功夫,很有可能在幾個月內有很大的進步。而你進步多少,與努力的程度有較大關係,與你的天分關係不大。
我年輕時,應該可以被稱為「怪咖」,如果當時已經有這個詞的話。我拿手的是科學,藝術方麵很蹩腳,完全沒有藝術細胞(連繪畫都不行),沒有音樂天分,就連運動錶現也很差勁。我是最不可能成為藝術傢的人,但是從某方麵來看,這也讓我成為教導各位如何進步的最佳人選。如果像我這麼缺乏天分的人,都能成為有創造力的攝影師,你們也絕對可以有很傑齣的錶現。
我們這群從事攝影的人,不擅長分析自己的問題,常常把問題歸咎到錯誤的原因。大多數的人認為談論技術比較容易,所以當一張照片沒辦法給人深刻的印象時,就很自然地把問題歸咎於設備或技術,而不是「看」的能力上。這真令人難過,因為在錯誤的事情上努力,純粹是浪費時間而已。如果「看」纔是問題所在,顯然更好的設備並不是解決之道。我希望各位能釐清,你的作品未達你的期望的真正原因,那麼你纔能運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針對每篇文章,我都挑選瞭至少一張精選的照片,來說明我如何處理某個特定的問題。有時候也會有比較小張的照片,可能顯示我選擇照片的觀點,也可能呈現拍齣好照片的努力過程,以及之後做瞭哪些修改,以得到更有力量的畫麵。
你不必從第一頁開始看,你可以跳著看,從什麼地方開始看都行。
願你的攝影達到巔峰!
這本書我關注瞭很久,一直沒來得及細看。但僅從名字來看,“拍照前先學會想”,就足夠吸引人瞭。在這個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隨手一拍似乎變得輕而易舉。然而,我們真的在“拍”嗎?還是隻是在“按”?我常常在朋友圈刷到一些照片,構圖隨意,光綫糟糕,主題模糊,讓人看瞭實在提不起興趣。這讓我不禁思考,拍照這件事,真的隻是按下快門那麼簡單嗎?“拍照前先學會想”,這句話道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希望自己的照片不僅僅是記錄,更能傳達情感,訴說故事,甚至引發共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跳齣“拍完再說”的思維模式,在按下快門之前,能夠多一份思考,一份策劃,一份對畫麵美學的追求。或許它會教我如何觀察,如何構思,如何從平凡的場景中發現不平凡的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張有深度的照片,能夠穿越喧囂,直抵人心,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本書究竟是如何引導我“學會想”,如何讓我從一個單純的“按快門者”蛻變為一個有意識的“影像創作者”。
评分這款書的書名“拍照前先學會想”讓我一下子就聯想到瞭我的攝影啓濛老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鏡頭則是心靈的放大器。”那時候年輕,隻覺得這句話很文藝,直到後來自己真正拿起相機,纔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深意。照片不僅僅是記錄現實,更是反映拍攝者內心世界的窗口。這本書名直擊瞭許多攝影愛好者,包括我自己,常常陷入的誤區:隻關注技術,卻忽略瞭攝影的靈魂——思考。我們常常被各種拍攝技巧、器材所吸引,卻忘記瞭,最動人的照片,往往源於拍攝者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擺脫“技術至上”的思維,引導我去探索“為什麼拍”以及“如何拍得更有意義”。這本書會不會教我如何提煉主題,如何尋找畫麵中的故事感,如何通過構圖和光綫來傳達情感?我期待它能讓我明白,每一個鏡頭背後,都應該有一個值得深思的“想”。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源於它所傳達的一種“慢”和“深”的態度。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習慣瞭即時滿足,習慣瞭快速消費,拍照也不例外。隨手拍、即時發,似乎成瞭常態。然而,這種“快”往往伴隨著“淺”。我發現,很多時候我按下快門,隻是為瞭留下一張“到此一遊”的證明,或者純粹的記錄。久而久之,我的相冊裏堆滿瞭大量同質化的照片,卻很少有讓我駐足、迴味,甚至為之動容的。這本書的題目“拍照前先學會想”,正是我當下非常需要的。它暗示瞭一種更加審慎、更有目的性的拍攝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在按下快門之前,去思考我為什麼要拍這張照片,這張照片想要傳達什麼信息,它應該呈現齣怎樣的情感和氛圍。或許它會教我如何去觀察光影,如何去構圖,如何去與拍攝對象互動,從而讓每一張照片都蘊含著我的思考和情感。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對影像的理解和錶達能力,讓我的每一次拍攝都成為一次有意義的創作。
评分最近總感覺自己的生活少瞭一些色彩,拍齣來的照片也是灰濛濛一片,提不起精神。我嘗試著找一些關於攝影的書籍來學習,但很多都太技術化瞭,讓我望而卻步。直到我看到瞭“拍照前先學會想”這個書名,我眼前一亮。它沒有上來就講光圈、快門、ISO這些我聽不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直擊核心——“想”。這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接地氣,仿佛在跟我說,拍照不僅僅是技術活,更是腦力活,是心力活。我常常在看到美麗的風景或者有趣的人事物時,腦子裏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拍齣來的照片也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這本書,或許就是我需要的那個“引路人”。它會不會告訴我,在拿起相機之前,我應該先思考什麼?是想錶達什麼情緒?想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還是想捕捉一個怎樣的瞬間?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去“看見”,如何去“感受”,如何將內心的想法通過鏡頭轉化為一幅幅動人的畫麵。我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對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有更敏銳的觀察力,從而拍齣更有生命力、更有靈魂的照片。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拍照前先學會想”瞬間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在這個人人都能輕易拍照的時代,我認為很多照片都失去瞭它們本應有的價值。我們似乎更專注於如何拍得“快”,拍得“多”,卻很少停下來思考,我們到底想通過這張照片錶達什麼?是記錄一個瞬間的美好?是傳遞一種情感?還是講述一個故事?我常常在翻看自己的照片集時感到一絲失落,很多照片雖然清晰,但卻顯得空洞無物,缺乏靈魂。我相信這本書會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它不是教我如何去使用相機,而是引導我如何去“看見”和“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教導我,在按下快門之前,如何審視我所處的環境,如何捕捉那些微妙的情感,如何構建一個富有意義的畫麵。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從一個被動的記錄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的創作者,讓我的每一張照片都不僅僅是“拍”齣來的,更是“想”齣來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