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的經濟麵嚮

梁啓超的經濟麵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梁啓超
  • 經濟思想
  • 近代史
  • 中國近代史
  • 經濟史
  • 思想史
  • 曆史
  • 文化
  • 學術
  • 清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梁啓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蓋的題材相當寬廣,但有一個麵嚮是至今尚未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經濟論述。在梁的全集裏,經濟論述所佔的比例不高,隻是他議論眾多時事的一環;但他對某些經濟問題曾經下過深入的工夫研究,幣製改革和財政製度尤其是他關懷的重點。梁的文筆犀利活潑,老少鹹宜;他所論述的主題,大都具有時事性與政策建議的意涵,很能抓住當時讀者的關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項特性是負麵的:環境一變、時間一過,這些問題的意義就隨風而逝(「能動人」但「不能留人」)。一世紀之後重讀梁的經濟論述,得到三個觀感:文筆方麵情緒高張,內容方麵動人聽聞,手法方麵自我矛盾。

作者簡介

賴建誠

  (lai@mx.nthu.edu.tw),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現為清華大學經濟係教授,專攻經濟史、經濟思想史。學術著作有:《近代中國的閤作經濟運動:社會經濟史的分析》(1990)、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 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 Oxford UP,主編)、《亞當史密斯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2002)、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啓超的經濟麵嚮》(2006)。譯有雷濛.阿宏(Raymond Aron)《入戲的觀眾》(1987)、西濛.波娃《波娃的告彆:與沙特的對話》(2002)和《波娃的告彆:再見,沙特!》(2002)。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 綜觀概述
  1 論述錶析
  2 研究文獻
  3 綜述與摘要

I 清末民初

2 幣製改革
  1 虛金本位
  2 推行國幣
  3 英雄試劍
  4 結論
  (附論:格裏森法則)

3 財稅與預算
  1 晚清狀況
  2 財政改革
  3 預算論衡
  4 實際狀況
  5 財政總長
  6 局限與評價
  (附論:中國的財政學)

4 外債與內債
  1 背景與結構
  2 外債平議
  3 公債政策
  4 迴顧省思

5 工商實業
  1 基本態度
  2 美國的托拉斯

6 社會主義與土地國有論
  1 時空環境
  2 社會主義經濟路綫
  3 土地國有論
  4 評比與結論
  5 延伸討論

7 散論五則
  1 衰敗驚亂
  2 外資利弊
  3 生計博議
  4 銀行製度
  5 論關稅權

II 古代經濟

8 管子的國傢經濟觀
  1 管子評傳
  2 基本立場
  3 奬勵生産
  4 均節消費
  5 調劑分配
  6 財政策
  7 國際經濟政策
  8 綜閤評論
  (附論:王荊公)

9 古代幣材
  1 貝幣
  2 龜幣
  3 皮幣
  4 帛布幣
  5 禽畜幣
  6 器具幣
  7 珠玉
  8 結語

10 先秦田製
  1 貢
  2 助
  (附論:助與藉)
  3 徹
  4 「初稅畝」與「用田賦」
  5 孟子的井地方案
  (附論:從井字的根源看井田說)
  6 綜述與結語

11 中西經濟學說史
  1 墨子的經濟見解
  2 西洋經濟思想史評介

12 討論與省思
  1 知識來源
  2 經濟見解
  3 與嚴復對比

參考書目

後記

錶格目次
錶1-1 梁啓超的經濟論述(依齣版年排序)
錶1-2 依問題性質分類(共67篇)
錶3-1 11省國用款占總支齣之百分比:1874-1903
錶3-2 曆年歲入預算錶:1911-1916
錶3-3 曆年歲齣預算總錶:1911-1916
錶3-4 1913-1921年各省派款及解撥情況
錶3-5 1913-1925年軍事費和債務費
錶4-1 晚清外債的類彆與分攤狀況:1853-1911
錶7-1 1870-1910年對外貿易值和指數
錶7-2 黃金白銀流入流齣統計: 1888-1912
錶7-3 中國國際收支平衡估計錶: 1894-1913
錶7-4 國際收支各項的比重(%): 1894-1913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梁啓超的經濟麵嚮》這本書,我一翻開,就被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細膩的梳理所吸引。作者顯然下瞭不少功夫,從梁啓超先生浩瀚的著作和文章中,精挑細選齣與經濟相關的論述,並且進行瞭係統性的歸納和分析。他對於梁啓超在不同時期,針對中國經濟發展所提齣的具體建議,例如如何發展實業、如何引進外資、如何建立金融體係等等,都做瞭詳盡的闡述。這讓我對梁啓超先生的經濟思想有瞭更為清晰的認識。然而,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颱灣經濟發展的讀者,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免會將梁啓超先生的時代背景與我們當下所處的環境進行對比。想象一下,在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梁啓超先生是如何懷揣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去思考中國經濟的齣路。他所麵臨的挑戰,是列強的侵略、封建的束縛、技術的落後,這些都與我們今天所麵臨的全球化競爭、産業升級、科技創新等問題,在本質上又有所不同,卻又有著某種相似的邏輯。例如,他對於“師夷長技以製夷”的經濟思路,與我們現在強調的“技術自主”和“創新驅動”之間,似乎可以找到某種思想上的淵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梁啓超先生作為一位思想傢,其超前的經濟洞見,但我也期待,這本書能更深入地探討,這些經濟思想是如何與當時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環境相互作用,又如何影響瞭他更宏觀的改革藍圖。

评分

梁啓超先生的經濟思想,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作者的梳理,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在清末民初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梁啓超是如何以一種兼具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眼光,來審視中國經濟的睏境與齣路。他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與吸收,他對中國傳統經濟模式的批判,以及他對未來經濟發展方嚮的構想,都展現瞭他作為一位思想先驅的獨特魅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梁啓超先生關於“實業救國”理念的深入剖析,他如何強調工業生産的重要性,如何倡導發展交通運輸,以及如何呼籲國民提高商業素養。這些論述,對於當時的中國,無疑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不過,在我看來,梁啓超先生的經濟思想,並不僅僅停留在他提齣的具體經濟政策上,他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於如何通過經濟發展,來塑造一個全新的中國社會,如何培養一批具有現代經濟意識的“新民”。這本書在梳理瞭經濟麵嚮的同時,如果能更進一步地揭示這些經濟理念與他關於政治改革、教育普及、以及文化革新等更宏觀的社會改造方案之間的內在聯係,那樣將更能體現齣梁啓超思想的係統性與整體性。畢竟,經濟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與一個國傢的政治製度、社會結構、以及國民的素質緊密交織在一起。

评分

讀完《梁啓超的經濟麵嚮》,我最大的感受是,梁啓超先生的經濟思想,遠不止於技術層麵的探討,他所關注的,更多的是經濟發展背後的製度建設與社會結構變革。作者細緻地梳理瞭梁啓超在不同時期,對中國經濟製度的改革設想,包括財政體製的近代化、商業法規的健全、以及對壟斷與競爭關係的思考。這些都顯示齣他作為一位極具前瞻性的改革者,對於建立一個公平、高效、有活力的經濟體係的追求。我尤其對梁啓超先生關於“國傢資本主義”的討論印象深刻,他如何在承認市場力量的同時,也看到瞭國傢在引導經濟發展中的必要作用。這在今天的很多發展中國傢,依然是一個值得藉鑒的思路。然而,作為一名身處二十一世紀的颱灣讀者,我在閱讀這些論述時,也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我們自身的發展曆程。颱灣經濟的騰飛,同樣經曆瞭從依賴齣口導嚮到發展高科技産業的轉型,也同樣麵臨著如何平衡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如何應對全球經濟的波動。梁啓超先生當年的思考,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其對於經濟發展內在規律的把握,對於製度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對於如何激發民族經濟活力的探索,在某種程度上,依然具有啓發意義。這本書讓我更加敬佩梁啓超先生,他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一位傑齣人物,他的思想,跨越瞭時空,至今仍能引發我們的深思。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梁啓超先生這位復雜的曆史人物,從“政治傢”或“思想傢”的單一標簽中解放齣來,讓我們看到他作為一位經濟思想的先驅者,其深刻的洞察力。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引證,勾勒齣瞭梁啓超先生對於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經濟問題的多角度思考。他分析瞭梁啓超如何從西方經濟學中汲取養分,並結閤中國國情進行本土化改造,例如他對自由市場經濟的理解,他對國傢乾預的審慎態度,以及他對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強調。這些論述,無疑為我們理解近代中國經濟思想的演變,提供瞭一個重要的窗口。不過,我始終覺得,要真正理解梁啓超的經濟思想,不能孤立地看待。他的經濟觀點,無不與他整體的政治哲學、教育理念以及他對國民性的改造願望緊密相連。例如,他認為發展經濟,最終是為瞭“強國”,而“強國”的根基在於“新民”,即培養具有現代意識和獨立精神的國民。因此,他在談論經濟問題時,往往會融入對國民教育、道德建設、文化革新的思考。如果這本書能在經濟分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揭示這些經濟思想與他更宏觀的社會改造目標之間的內在聯係,那將是對梁啓超先生思想體係更全麵的解讀,也更能讓我們體會到他作為一位思想巨匠的深刻與博大。

评分

梁啓超先生,這位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的巨擘,其光輝足以照耀後世。雖然我此次入手的這本《梁啓超的經濟麵嚮》,正如書名所示,將焦點集中在他對於經濟學的看法與實踐上,但我總覺得,要完全理解一位如此博大精深的學者,單憑一個側麵是遠遠不夠的。梁啓超先生一生涉獵廣泛,從政治改革到文化啓濛,從教育興國到實業救國,他的思考如同奔騰的長江黃河,從未停止過探索與革新。這本書固然能為我們勾勒齣他經濟思想的輪廓,但那些關於他如何在晚清民國動蕩時期,以一己之力推動社會進步的宏大敘事,他對於民族國傢構建的深切關懷,他對西方思想的消化與重塑,以及他個人在曆史洪流中的起伏跌宕,這些更為宏觀、更具人文色彩的麵嚮,如果能在這本書中有所觸及,哪怕是點到為止,相信會極大地豐富我們對梁啓超先生的認知。畢竟,經濟是社會肌體的一部分,而梁啓超先生,他所關注的,是整個社會的健康與發展,是國傢民族的復興與未來。經濟上的遠見,必然與他的政治抱負、教育理念、文化建構緊密相連,彼此呼應,共同構成他“新民”思想的完整圖景。因此,我在閱讀時,總是忍不住會去聯想,在他那些關於財政、工業、商業的論述背後,是否蘊藏著更深層次的社會改造邏輯,是否又與他對國民素質提升的期望息息相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