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劉伯溫總被定位在預言傢與謀略傢,其實他的應酬文章也文情並茂、纔華洋溢,甚為可觀。所謂「應酬文章」是指應他人的要求而寫,基本上在說好話、記美事。
例如寫「序」、「跋」以推介某篇文章及其作者,
「記」則包括遊記與紀事本末;「銘」即「墓誌銘」及「碑頌」,主要在鑑往知來、永誌不忘。其他的「說」、「對」、「箴」等文體,如今已極為罕見。
有道是「他傳即自傳」,稱道彆人等於彰顯自己。書中所選文章展現瞭劉基的豐厚知識與寫景、敘事功力,文情並茂,文體又近乎失傳,值得細細品味,更值得欣賞、保存。
作者簡介
劉厚祿
中文係、曆史研究所畢;寫過多本曆史與傳奇故事,半生崇拜劉伯溫之謎樣色彩。
序:他傳即自傳—誠意伯藉應酬文章顯纔情、錶心跡…劉厚祿
前言與導讀:細細品賞即可體會無窮滋味…
「記」包括遊記與紀事本末 序:他序亦為自序的一種
銘與頌:即墓誌銘與碑文
第一篇 「記」能見景生情、意在言外…
季氏湖山義塾記、友梅軒記、飲泉亭記、活水源記、自靈峰適深居過普濟寺清遠樓記、發普濟過明覺寺至深居記、深居精捨記、鬆風閣記(上、下)、橫碧樓記、白雲山捨記、怡怡山堂記、棣萼軒記、魚樂軒記、裕軒記、尚節亭記、 苦齋記
第二篇「序」為應酬文章典型----序、跋、說、對、箴及其他
序:
雙清詩序、《郭子明詩集》序 贈弈棋相子先序 送月忽難明德江浙府總管謝病去官序 章秀纔《觀海集》序 送柯上人遠遊詩序 全嬰堂序 鄭士亨《東遊集》序 照玄上人詩集序 送熊文彥歸江西序 茂堂詩序 牡丹會詩序 醫學錄江仲謙序 王原章詩集序 送餘希賢歸江東序 項伯高詩序 《呂周臣詩集》序 《蘇平仲文集》序 送錢士能之建昌知州序 《唱和集》序 《宋景濂學士文集》序 梅頌並序 伐寄生賦並序
跋:
書劉禹疇《行孝傳》後 題醫者王養濛詩捲後 書《為善堂捲》後 61
說:
天說(上、下) 雷說(上、下) 《醫說》贈馬復初
對:
樵漁子對
箴及其他:
守口如瓶箴 官箴(上、中、下)
擬連珠六十八選九 賣柑者言
第三篇「銘」可鑑往知來、永誌不忘----以「墓誌銘」、「碑頌」為主
碑頌:
北嶺將軍廟碑、嘉興路重脩陸宣公書院碑銘、處州分元帥府同知副都元帥石末公德政碑頌…
墓誌銘:
劉顯仁、海寜應和卿、紫虛觀道士吳梅澗、吳孟思、王子明、處州路教授吳府君夫人梁氏、陳處士、陳司戶…
賦:弔諸葛武侯賦…
序:他傳即自傳
—誠意伯藉應酬文章顯纔情、錶心跡 劉厚祿
如果兩岸三地要票選古往今來最富傳奇色彩的知名人物,那麼劉伯溫應該可以躋身前五名。尤其是最近幾年,兩岸競播大明王朝電視劇,每一齣大概都從硃元璋講起,或以硃元璋為主角;但一提到明朝的開國元勛,就不能不提到一手擘畫明朝典章製度,且以「燒餅歌」預示自明朝以後一韆年國運的劉伯溫。不久前國內甚至以「神機妙算劉伯溫傳奇」連續劇,穩坐同時段電視節目收視率前幾名,若以「傢喻戶曉」來形容其知名度之高,應該也不為過。如今,劉基的七百歲冥誕將屆(西元二O一一年),屆時又將逢總統大選,而兩岸風雲詭譎,究竟局勢的變化會如他的預言,或者齣現曆史重演呢?這也是劉伯溫成為當代風雲人物、在在引人好奇的原因之一。(關於兩岸局勢的預言,請看《神機妙算劉伯溫傳奇之一:燒餅歌與靈棋經》)。
以讀史的眼光來看待劉基,更可以感受到他的偉大與無奈。當時他既要迎閤多疑善變的硃元璋之需要,又得避免多言賈禍,有時不得不委麯求全,隻能講一半真話。但洞見現實、預知未來的滿腔纔情要如何發抒呢?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執筆為文,藉遊山玩水、覽勝寄情,或詩文往來唱和、寫序聊錶一些看法;甚至利用替當代知名人物寫墓誌銘來臧否時局,錶達憂國憂民之心。這是一代先知的苦楚,也是他的高明之處。有道是「他傳即自傳」,我們要瞭解劉伯溫、學習他的為人處世之道,就要從他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章著手。當他寫情寫景、以遊記呈現時,發抒的何嘗不是對大好河山變化的憂心?為人寫序難道不是藉機錶達一下他對時局的定見?至於執筆寫他人墓誌銘之際,想的何嘗不是他的「下颱姿勢」與曆史評價?這些看似應酬文章,其實都蘊含深意。
因此,當我們陸續齣版瞭三本「神機妙算劉伯溫傳奇」:之一《燒餅歌與靈棋經》、之二《鬱離子》、之三《百戰奇略》之後,決定再以一本誠意伯的《應酬文章真性情》作結。所不同的是,前三本的體例都是:原文、注釋與白話解釋,本書則隻引原文和注解,有些甚至連注解也省略瞭,為的是讓大傢欣賞誠意伯文章的古樸之美,並設法從字裏行間中體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不要受到編者或前人的意見所左右。如果對文中所引述的深奧典故或用語無法完全理解,建議重讀前麵三書即可豁然開朗。
當然劉基的精彩文章不隻這四本而已,收錄在《四庫全書》中的還有很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細細品味。所謂「文章韆古事,得失寸心知」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