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傷時代

無傷時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青春疼痛
  • 成長
  • 校園
  • 愛情
  • 治愈
  • 現實
  • 無傷
  • 小說
  • 細膩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因為他的微小,因為他的枯槁,他終於能夠棄時間如遺。

  他會驕傲地說:他知道各處遠方確切的名稱,他於是與世上第一個行使農耕的人類,有著小小的不同。

  小小的不同,一代一代,曆史想必就是這樣不斷前進,或者倒退的。

  亙古以來,時間想必就是這樣顢頇瞭小小幾步的。

  童偉格首部長篇小說
  特彆收錄短篇小說〈活〉

作者簡介

童偉格

  1977年生,颱北縣人。颱大外文係畢業。颱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現就讀颱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博士班。

  作品〈王考〉獲2002年聯閤報文學奬短篇小說大奬,〈暗影〉獲2000年全國大專學生文學奬短篇小說參奬,〈躲〉獲2000年颱灣省文學奬短篇小說優選,〈我〉獲1999年颱北文學奬短篇小說評審奬。

  著有短篇小說集《王考》,長篇小說《無傷時代》,舞颱劇本《小事》。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楊照序   「廢人」存有論

序章〈入境〉
第一章〈新生活〉
第二章〈母親〉
第三章〈不在場〉
第四章〈大於等待的〉
第五章〈與貓演習〉
第六章〈去海邊〉
末章〈最後與最初〉

附  錄(短篇小說)  〈活〉

圖書序言

〈楊照序〉「廢人」存有論──讀童偉格的《無傷時代》

  其實,我們還是可以察知童偉格與前行代曾經轟轟烈烈過的「鄉土文學」之間的關係,一種逆轉、顛倒瞭的係譜關係。

  從《王考》到《無傷時代》,童偉格一貫選擇海濱的荒村作為故事進行(或停滯)的背景,跳來跳去的敘述述說的也都是荒村裏成長(或拒絕成長)的小人物們。他的小說裏,使用大量鄉土形象,反覆召喚鄉土記憶與祭儀、信仰,而且他的小說裏,城市幾乎總是毫無例外,以陌生的、敵對的、飄浮混亂的性質齣現。這些特色,無疑是傳襲來自「鄉土文學」的。

  不隻如此浮麵、錶層的相似而已,從《王考》到《無傷時代》,童偉格小說裏齣現的人物,在性格上,也都和「鄉土文學」裏的典型角色高度親和。他們都活在自己建構、想像的世界裏。他們無能理解、更無法詮釋,生活小世界以外,快速翻攪變動中的外界社會。

  黃春明、王禎和筆下的人物,都努力、掙紮著,用自己有限的知識、與更有限的能力,去跟龐大的社會變化力量周鏇。〈嫁妝一牛車〉或〈鑼〉的喜劇氣氛,來自於他們如此筆拙、自以為是地企圖掌握自己的生活遭遇;而〈嫁?一牛車〉或〈鑼〉的悲劇性,也來自於他們永遠對操縱命運的外界力量,無能為力。

  童偉格小說的角色,也是如此。然而在《王考》和《無傷時代》裏,藉由這樣無知無能而封閉在狹小荒村環境裏的人,童偉格卻寫齣瞭完全異於王禎和與黃春明,既非喜劇亦無強烈悲劇的情境。

  閱讀童偉格的小說,讓人一方麵接近「鄉土文學」,一方麵卻又快速遠離。最關鍵的差彆,在於童偉格既不像王禎和那樣無情地嘲弄這些小人物,也不像黃春明那樣多情地為這些小人物悲嘆、義憤。悲嘆與義憤,是「鄉土文學」最核心的價值,寫這些小人物的慌張、焦慮、茫然、抓瞎、像無頭蒼蠅般鬍竄亂撞,為瞭要控訴害他們如此適應不良的那個時代變遷巨輪,也為瞭要喚起大傢同情他們、幫助他們。

  王禎和常常寫一寫,過度著迷於這些鄉人無知舉措所製造的荒謬場景,忍不住跨越瞭悲嘆與義憤的道德界綫走到瞭戲謔作弄的那一邊,其實是「鄉土文學」的異數,也因而讓他的傑作,如〈小林在颱北〉、《玫瑰玫瑰我愛妳》長期被忽略或被誤讀。

  然而不管是黃春明或王禎和,以及二十多年前熱情投入「鄉土文學」書寫的眾多作傢們他們看待「鄉土」的眼光,畢竟是有著認識論上的絕對距離的。不管要同情、或要嘲諷,都必須預設著一個立場:作者比他筆下的鄉土角色掌握更多的、不同的知識,所以作者纔能迴頭用同情或嘲諷的態度,看這些在小圈圈、小籠子或甚至小黏蠅紙上奮力手忙腳亂的角色。

  像是人與捕蠅紙上被黏住的蒼蠅之間的關係。蒼蠅感受到自己的危險處境,卻感受不到危險處境的來龍去脈,更感受不到自己掙紮的徒勞。隻有掌握瞭整個狀況的人,纔能選擇或淚或笑的錶情,來看待蒼蠅。

  童偉格卻選擇和他筆下的這些人物,一起活在無知與無能的手忙腳亂裏。在隻有一條柏油馬路,隻有不斷脫班遲到的一班公車的海濱荒村裏,人們不隻沒有辦法與現代社會一起發展演化,他們甚至沒有辦法分辨真與假、生與死、貧與富、過去與現在等最基本的區彆。他們的無知與無能,使得他們接受不到現代生活理性的感染,進而使得他們超越瞭真與假、生與死、貧與富、過去與現在的界限。

  他們的存在,一塌糊塗。他們被荒村鄉土的條件,隔絕在整理存在秩序所需的現代知識與現代概念之外。因而他們弔詭地取得瞭一種自由,活在一塌糊塗,超越真假、生死、貧富、過去與現在界限的存在中的自由。

  是瞭,童偉格最特殊的文學視野,就是把「鄉土文學」當中應該被同情、被嘲諷、被解救的封閉、荒謬的「鄉人存在」,逆轉改寫成瞭自由。在那個理性滲透不到的空間裏,人們大剌剌地,既無奈又驕傲地活在既真又假、生死無彆,完全可以無視於時間存在、無視於時間綫性淌流的世界裏。

  《無傷時代》書寫的,正就是荒村荒人無傷的自由。從現代理性角度看,小說裏的每一個角色,都過著虛無敗壞的生活,整本小說簡直就是對於種種敗壞(decay)的執迷探索。村子在敗壞、人在敗壞、記憶在敗壞。祖母的故事是敗壞的故事、大母親的故事是敗壞的故事,整個傢族每一個人的故事,都環繞著同樣的敗壞主題。

  乍看下,童偉格似乎是用那座海濱荒村當作絕對敗壞的象徵,然後恣意地實驗、嘗試書寫生命的種種敗壞可能。從物質的敗壞到肉體的敗壞到行為的敗壞到記憶的敗壞到想像的敗壞,而貫串其間的,又是一種意義的敗壞,敗壞的高度傳染性甚至如癌細胞般自體反噬敗壞掉敗壞的意義。

  如果敗壞全然不帶任何意義,那童偉格為什麼要堆砌、開發那麼多敗壞的情節?讓整本小說成為某種「敗壞的壯觀展示」呢?藏在背後的,我們懷疑,是作者的耽溺,還是作者扭麯的炫耀?是童偉格無法自拔於反覆書寫種種可能的敗壞、種種敗壞的可能;還是童偉格沾沾自喜地彷彿在說:「看,你們還有誰能夠想像,書寫這麼多敗壞情節呢?」

  還好童偉格的書名,以及齣現「無傷」的那一段話:「那一刻,他明白自己已經成功說服母親瞭──在她眼裏,他已經是個無傷無礙的廢人瞭。他已經被原諒瞭。」(頁二一一)提供瞭我們不一樣的綫索。原來,童偉格透過小說建構的,是一種「廢人」的邏輯、一種「廢人」的倫理學。

  就像駱以軍到目前為止所有作品,都在摸索著一套「人渣倫理學」或「人渣存有論」一般,童偉格也以「廢人倫理學」、「廢人存有論」作為統閤小說敘述的根本策略。駱以軍的「人渣存有論」低調卻堅持地要說服讀者,一種永遠無法融入社會主流,隻能遠遠欣羨嫉妒、詛咒社會主流,並且在每次與社會主流相遇時就倒楣帶衰的「人渣」,有他們自己的「人渣觀點」,而「人渣觀點」其實飽含著自創一個光怪陸離世界的巨大能量。

  相對地,童偉格的「廢人存有論」,用滾滾滔滔的「敗壞描寫」,舖陳著一套價值--「廢人」是「無傷無礙」的,「廢人」不可能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傷害、什麼妨礙,因為他們根本不活在這個世界裏。他們的「廢人」身分,是以在自我想像世界裏的自由決定的。

  「廢人」活在循環的敗壞裏,他們的敗壞甚至不帶一點頹廢(decadence),單純隻是敗壞(decay),敗壞到底,連頹廢或虛無那樣文明的範疇都消失時,「廢人」就自由瞭,他們不再需要在意真假、生死、時間、空間,那是一種空洞卻新鮮的自由,惟有透過「廢人」、穿越敗壞,我們纔能看到、呼吸到的空洞卻新鮮的自由。

  童偉格放棄瞭對於鄉土人物的關懷、同情如實地接受他們作為與現實脫節的「廢人」存在、如實地接受「廢人」存在中一切荒謬無常,他打破瞭「鄉土文學」的核心人道立場,從這點上看,他無疑是「鄉土文學」的叛徒。然而背叛「鄉土文學」的人道溫情,走自己的「廢人」路綫,童偉格讓作為敘述者的自我也一併「廢人化」,彌閤瞭「鄉土文學」中作者與角色的知識論落差,最終卻賦予瞭這些荒村鄉人們,一種史無前例的自由。

  他們的生老病死,他們漫長的等車與怪誕的雜貨店,於是超脫瞭可憐可鄙的地位,成為獨立獨特的、自由的存在。從這個角度看那童偉格似乎又迴到瞭「鄉土文學」的路子上,繞瞭路給與鄉土與鄉土人物,更高的尊嚴與尊重,他不再像其他鄉土作傢般,希冀透過文學來幫鄉土爭取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他直截瞭當地,就在文學裏,隻在文學裏,給瞭鄉土詩學正義(poetic justice)。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