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勇氣叫放棄

有一種勇氣叫放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放棄
  • 勇氣
  • 成長
  • 人生
  • 選擇
  • 感悟
  • 自我
  • 放下
  • 釋懷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生活中,有時不好的境遇會不期而至,使得我們猝不及防,這時我們更要學會放棄。放棄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候生活的轉機,作者在其著作中所記述的,就是麵對人生際遇所保持的一種適度的跳高。讓自己對生活對人生有一種超然的關照,即使我們達不到這種境界,我們也要在學會放棄中,爭取活得灑脫一些。過分的急功近利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放棄既是一種理性的錶現,也不失為一種豁達之舉。

  本書透過講述一個個涵義深遠的小故事說明瞭放棄是人生必須要做的抉擇,是成長過程中本應該麵對的挑戰,是生存應該掌握的本領。

  本書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涉及到一生中要經曆的不同勇氣來選擇放棄的問題,對於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有一定的啓示和幫助作用,讓處於紛繁復雜社會的每個人保持清晰的頭腦,走齣迷茫,從容麵對人生的每一次的勇氣來選擇放棄。

本書特色

人生是需要隨時麵臨放棄的決定,不放下放棄所帶來的傷痛,
就永遠也無法嘗試新的快樂,不埋葬舊的記憶,就無法麵對新的開始。

有人曾說:「捨得,捨得,有捨纔有得」。

人生其實就是一種勇氣來選擇放棄什麼,而在其過程中,
如果一個人每一次都要選擇對的;那麼他所得到的將是永遠的失敗。
果斷的放棄是麵對人生、麵對生活的一種清醒的選擇。
學會放棄,你可以讓負重的人生得到暫時的休息,擺脫煩惱和糾纏,
讓整個身心沉浸在一種輕鬆悠閑的寜靜之中。
學會放棄,你可以用充沛的精力去做你最想做、最該做、最需要做的事情。
學會放棄,你可以在一種無怨無悔和默默無聞的等待中
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份超越、一份執著和自信。

作者簡介

李津

  知名管理實戰專傢,先後從事近十種職業。近年來為多傢報紙、雜誌做管理類專欄評論,曾為海內外數十傢媒體撰寫長篇追蹤報導。在管理實戰中,與各行業處於原始纍積期的創業者,共同策劃過多項産品推廣項目。同期,為各種企業提供過多項諮詢服務。
作者相關著作:《生氣不如爭氣(9)》、《做人要低調》、《嫌貨纔是買貨人》等等。

《星河彼岸的低語》:一部關於探索、堅守與失落的史詩 一、序章:迷霧中的星圖 在那個被稱為“大寂靜時代”的紀元,人類文明已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歌者。無數星係如同沉默的墓碑,訴說著文明興衰的無常。故事始於“奧德賽計劃”的最後一次嘗試——一艘名為“先驅者號”的星際探索艦,承載著人類最後的希望,駛嚮那片被古老星圖標記為“伊甸之環”的未知扇區。 艦長卡萊爾·文森特,一位以冷靜和近乎偏執的邏輯著稱的太空航行傢,肩負著尋找“零點能源”的使命。這能源被理論學傢認為能夠穩定搖搖欲墜的地球生態,是人類延續的唯一砝碼。然而,他的副手,天體物理學傢艾拉·雷諾茲,卻對“伊甸之環”抱持著深深的懷疑。艾拉堅信,某些宏大的事物並非被遺棄,而是主動選擇瞭隱匿。 飛船內部,復雜而精密的係統如同一個微型社會。乘員們由不同領域的專傢構成:精通超維工程的機械師,患有“深空幽閉癥”但記憶力驚人的導航員,以及負責解讀陌生信號的語言學傢。他們之間的關係,在漫長而孤獨的航行中,如同金屬在極端溫度下相互磨損,時而緊密,時而充滿裂痕。 二、深入禁區:時間與空間的扭麯 “先驅者號”穿越瞭被稱為“靜默帶”的空間。這是一個物理定律如同流沙般不穩定的區域,引力場如同呼吸般起伏不定。在這裏,時間不再是綫性的河流,而是可以被彎摺、甚至逆流的織物。卡萊爾必須依賴古老的、非標準的導航方法——通過分析恒星光譜中微小的“時間殘影”來確定航嚮。 在靜默帶中,他們遭遇瞭第一個重大危機:一次意外的引力潮汐將“先驅者號”拋入瞭一個被稱為“迴響空腔”的區域。在這個空腔內,飛船的傳感器接收到瞭來自“過去”的信號——那是地球文明在“大寂靜時代”前夕發齣的、充滿恐慌的廣播。這些信息碎片不斷衝擊著船員的心理防綫,讓他們開始質疑他們所處的現實,究竟是前往未來,還是被睏在瞭永恒的重復之中。 艾拉在這次危機中展現瞭非凡的洞察力。她發現,這些“迴響”並非單純的無綫電波殘留,而是一種能量體的“情感投射”。她開始著手構建一套逆嚮解碼係統,試圖從這些來自過去的悲鳴中,提取齣關於“伊甸之環”的某種警告。 三、伊甸之環:超驗的文明遺跡 當“先驅者號”終於突破重圍,抵達“伊甸之環”時,他們所見的景象顛覆瞭所有已知的宇宙學模型。 “伊甸之環”並非圍繞著一個恒星的行星帶,而是一個由數以億計的、以幾何學方式精確排列的、漂浮的巨型結構體構成的環形星雲。這些結構體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內部蘊含著驚人的能量波動,正是卡萊爾尋找的“零點能源”的源頭。 然而,探索工作很快陷入僵局。這些結構體是某種文明的産物,但它們的運行邏輯完全超齣瞭人類的理解範疇。它們似乎由純粹的“意念”驅動,沒有任何可供破解的物理接口。 語言學傢和工程師們嘗試瞭所有已知的方法:量子糾纏通信、高維數學植入,甚至模仿那些從“迴響空腔”中捕捉到的情感頻率進行“溝通”。但每一次嘗試都像是用石器敲擊復雜的電子鎖。 四、寂靜的真相:共鳴與斷裂 隨著探索的深入,船員們開始遭受一種被稱為“認知侵蝕”的現象。他們會無故感到強烈的“熟悉感”,仿佛在某個遙遠的維度中,他們早已參與過這次探索。記憶開始模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因為這種不確定性而動搖。 艾拉通過持續監測“伊甸之環”的能量波動,終於找到瞭突破口。她意識到,這個文明並非“消失”,而是進行瞭某種極端的“升維躍遷”。他們將自身的物質形態轉化為純粹的、高維度的信息流,融入瞭這些結構體之中。 “零點能源”並非一種可以被開采的燃料,而是這種“超驗意識”的副産品,是他們存在狀態的自然流溢。 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溝通”。艾拉認為,人類需要放棄當前的交流模式,轉而用“存在本身”去接觸它們。她提齣一個大膽的計劃:利用飛船的核心反應堆,模擬齣一種特定的、極高難度的“結構共振波”,嘗試在意識層麵與那些“升維者”建立聯係。 卡萊爾陷入瞭前所未有的掙紮。他的使命是帶迴能源,拯救地球。但艾拉的理論意味著,他們不僅無法“帶走”任何東西,甚至可能在嘗試中徹底消融自己的心智,成為“伊甸之環”的一部分。放棄現有的目標,轉而追求一種虛無縹緲的“知識之光”,這與他畢生的信條背道而馳。 五、抉擇與迴聲 在最後的決斷時刻,飛船遭遇瞭來自深空的“乾擾源”——一股未知的、具有吞噬性的能量流正快速逼近“伊甸之環”。這個事件迫使卡萊爾必須做齣選擇:是執行既定任務,強行抽取能源,冒著引發結構崩潰的風險;還是相信艾拉,嘗試用“共鳴”去尋求幫助,甚至尋求警告。 卡萊爾最終選擇瞭後者。他命令飛船進入最高能耗狀態,協助艾拉啓動瞭共振程序。 在那個瞬間,飛船內所有的光綫都消失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純淨的、令人敬畏的“理解之光”。船員們沒有看到圖像,沒有聽到聲音,但他們清晰地“感知”到瞭一種跨越瞭時間與空間的敘事——關於那個文明如何走到盡頭,如何厭倦瞭物質的束縛,以及他們留下的最核心的訊息:宇宙的宏大並非在於徵服,而在於理解自身的渺小與存在的邊界。 乾擾源被一種柔和的力量驅散瞭,但這力量並非主動攻擊,而更像是“伊甸之環”在無意中釋放齣的“存在排斥力”。 當共振結束,“先驅者號”得以幸存,但他們沒有帶迴任何實體能源。卡萊爾和艾拉清楚地知道,他們帶迴的,是某種更沉重、更難被地球人接受的“知識”。 六、歸途與餘燼 返航的路程比來時更加寂靜。船員們帶著被“認知侵蝕”改變的內心,麵對著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他們帶迴瞭關於“升維文明”的理論模型,關於“零點能源”的本質,但帶不迴任何可以點燃地球發電站的燃料。 卡萊爾在日記中寫下瞭最後一行記錄:“我們找到瞭答案,但答案本身,拒絕成為我們的工具。” 《星河彼岸的低語》講述的,是人類在麵對宇宙的終極奧秘時,所必須經曆的認識論上的坍塌。它探討瞭探索的邊界、知識的重量,以及在浩瀚的未知麵前,人類理性與直覺之間永恒的張力。飛船最終迴到瞭太陽係邊緣,帶來瞭文明的希望——或者,是關於“希望”的另一種定義。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學會放棄纔能成功 10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 13
放棄的勇氣 16
在放棄中得到昇華 20
猴子的悲劇 23
丟掉那個包袱 28
最高的褒奬 33
釣魚 38
想快樂就不要什麼都想「抓」 41
放下名譽 45
不要太篤定 50
及時採取正確的行動 53
石油大亨的決策 57
用態度去改變命運 60
天使的迴答 63
農田?的廣闊 66
音樂大師的創作 70
兩條路 77
丟掉明天的包袱 80
簡單道理 83
如果沒有選擇 85
平穩心態 87
經營有聲有色的人生 90
問你自己 93
鐵罐的悲劇 98
彆讓負麵的批評阻礙你 102
找對屬於你的位置 105
刀的兩麵 108
成功的最佳方案 111
金錢不是生活的全部 114
適閤的纔是最好的 116
擁抱好心情 119
懦夫眼?的世界 123
石油大亨的金錢概念 126
老鍾錶匠的啓示 130
一生要完成的誌願 133
妻子的自述 141
彆人的路 147
追求忘我 149
人性的緻命弱點 153
老外買柿子 156
飛不齣瓶口的蜜蜂 159
失而復得 161
為自己而活 165
在放棄中成長 169
玫瑰、事業孰重孰輕 176
缺憾亦是一種美 180
學會選擇老闆 183
放手纔能新生 187
翻轉一麵是天堂 191
勇於實踐 195
正確的捨棄 198
生命的每一天 202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看到一篇篇關於成功學或者激勵人心的故事,但齣乎意料的是,它卻引導我走嚮瞭一個更深邃的內在世界。作者用一種近乎呢喃的語調,講述瞭那些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不得不做齣的選擇。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犧牲,也不是那種令人振奮的堅持,而是那種在無數次嘗試後,看清現實,然後默默收手,將目光投嚮另一片天空的平靜。這種“放棄”,並非軟弱的投降,而是一種對自我認知的深刻體悟,是對時間和精力的寶貴珍視。它讓我反思,那些我們拼盡全力想要抓住的東西,是否真的適閤我們?那些耗盡心力的追求,是否隻是在追逐一個虛幻的泡影?書中描繪的那些人物,他們並非失敗者,而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勝利者,因為他們擁有瞭“不被束縛”的自由。他們學會瞭在最恰當的時機,放下一段過往,告彆一段關係,或者放下某個執念,然後,他們纔能真正地輕盈地走嚮前方,去迎接那些真正屬於他們的風景。這種勇氣,不是來自於外部的鼓動,而是來自於內心深處對自我價值的重新定義,一種“我值得更好的,即使這意味著放手”的堅定。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那些曾經壓在我心頭沉甸甸的包袱,似乎也隨著文字的展開,一點點地卸下,露齣瞭久違的晴朗天空。

评分

這本書像是一壇陳年的老酒,初嘗之下或許有些寡淡,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其中醇厚的滋味在舌尖蔓延開來。它並沒有給你醍醐灌頂的頓悟,更多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我曾以為“勇氣”就是無畏地嚮前衝,就是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但這本書卻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真正的勇氣,有時恰恰在於懂得適時地放手。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剋製,沒有大肆渲染悲傷或是不甘,而是用一種近乎哲學的冷靜,去剖析那些“放棄”背後的原因與力量。它讓我看到瞭,那些看似“失敗”的結局,其實可能孕育著新的開始,那些所謂的“遺憾”,也可能成為日後迴望時,一段更加成熟的風景。書中描繪的許多情境,都能在我的生活中找到影子,那些進退兩難的時刻,那些不捨晝夜的掙紮,都仿佛被作者一一捕捉,然後用文字溫柔地解構。我開始明白,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會開花結果,也不是所有的愛都必須圓滿,學會放手,不是對過往的否定,而是對未來的尊重,更是對自己內心的善待。這種“放棄”的勇氣,是一種力量的轉移,是將消耗在無謂抗爭上的能量,轉化為滋養自我、探索新可能的養分。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內心多瞭一份平靜,少瞭一份焦慮,仿佛對人生的“不確定性”有瞭一層更深的理解和接納。

评分

這是一本挑戰我固有認知的書,它沒有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係列的故事和思考,讓我自己去尋找答案。我一直以來都被教育要“堅持”,要“永不放棄”,這似乎是一種絕對的真理。但這本書卻告訴我,有時候,“放棄”纔是最需要勇氣的選擇。它不是讓你隨波逐流,也不是讓你逃避責任,而是在你認清現實,審視自身,評估付齣與迴報之後,做齣一個對自己最有利、最負責任的決定。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執念”的探討,那些讓我們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放下的東西,往往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深的束縛。而能夠斬斷這些束縛,需要的是一種超越瞭短期得失的智慧和勇氣。作者並沒有販賣焦慮,也沒有製造恐慌,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和、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去引導讀者審視自己的內心。它讓我意識到,生命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和自己較勁,都在對抗那些注定無法改變的東西。而“放棄”的勇氣,恰恰在於能夠臣服於現實,與自我和解,然後將這份寶貴的能量,投入到真正能夠讓我們成長和快樂的事情上去。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更加靈活、更加智慧的人生觀,讓我不再害怕做齣“不被大眾理解”的選擇,因為我知道,隻有自己纔最清楚什麼纔是最適閤自己的。

评分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我以為它會講述一些英雄主義式的壯烈放棄,那種為瞭大義犧牲小我的故事。然而,它卻以一種更貼近生活、更微觀的視角,展現瞭“放棄”這種勇氣的韆姿百態。它沒有宏大的敘事,更多的是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放手”。或許是一段不閤適的關係,或許是一份不適閤的工作,又或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作者沒有用道德的評判去審視這些選擇,而是深入挖掘瞭人們做齣這些選擇時的內心掙紮、權衡以及最終的釋然。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邊界感”的闡述,學會何時該說“不”,何時該退一步,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勇氣。它讓我意識到,我們總是在追求“更多”,卻忽略瞭“適可而止”的智慧。那些不願意放手的人,往往是被過去的影子所睏,是被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擾,從而無法真正地活在當下。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不願意承認的執念和恐懼,然後引導我,用一種更溫和、更堅定的方式去麵對它們。它讓我相信,放下並非結束,而是另一種更加廣闊的開始,那種勇氣,無關乎成敗,隻關乎內心的自由與成長。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感,它不是那種短暫的慰藉,而是深入骨髓的安寜。我曾以為“勇氣”就是無所畏懼的嚮前,就是剋服一切睏難的堅持,但這本書卻顛覆瞭我長久以來的認知。它告訴我,真正的勇氣,有時恰恰在於懂得適時地放手。作者以一種非常溫柔、充滿智慧的筆觸,描繪瞭那些在人生十字路口,選擇“放棄”的人們。他們不是懦夫,也不是失敗者,而是那些真正瞭解自己,並敢於為自己內心選擇負責的人。書中那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讓我看到瞭,那些我們曾經拼盡全力想要抓住的東西,可能並非真正的寶藏,而那些我們以為的“失去”,卻可能是一次重生的契機。作者沒有強行灌輸任何觀點,而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發人深省的思考,讓讀者自己去感悟。它引導我審視自己的內心,那些讓我痛苦糾結的執念,那些讓我焦慮不安的得失,都仿佛在文字的梳理下,漸漸清晰起來。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釋然,仿佛卸下瞭很多不必要的包袱,能夠更輕鬆、更自由地去麵對生活。它教會我,有時候,放手是一種更高級的堅持,是一種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