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個時代,智慧與幽默都是必要的!
嚮文壇的幽默大師緻敬──老捨誕辰110 週年.經典文選
旅行∕我的幾個房東∕考而不死是為神∕我怎樣寫《駱駝祥子》∕抬頭見喜∕我的理想傢庭∕未成熟的榖粒∕多鼠齋雜談∕八方風雨∕吳組緗先生的豬∕馬宗融先生的時間觀念∕姚蓬子先生的硯颱∕……
作者簡介
老捨
原名舒慶春,字捨予,北平旗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曾赴英美講學。在戰亂流離的年代中,開始文學創作的生涯,並主持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戰後任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人大代錶等職,文革期間因不堪紅衛兵毆辱而自殺身亡。
老捨著書近韆萬言,善於運用大眾的語言,書寫自然風光、市井百態及習俗時尚。風格幽默、平易中見深刻,有「文學語言大師」的稱號。除散文、戲劇作品成就不凡,尤擅長小說寫作。《駱駝祥子》、《離婚》、《四代同堂》、《茶館》等二十餘部作品,膾炙人口,已被譯成二十餘種文字齣版。
【英倫迴憶】
旅行
頭一天
英國人
我的幾個房東——倫敦迴憶之二
東方學院——留英迴憶之三
英國人與貓狗——萬物之靈的朋友
【山東印象】
一些印象
非正式的公園(濟南通信)
趵突泉的欣賞(濟南通信)
小麻雀
春風
小動物們
小動物們(鴿)續
想北平
大明湖之春
五月的青島
【幽默短章】
自傳難寫
考而不死是為神
小病
暑中雜談二則
讀書
落花生
忙
鬼與狐
習慣
【老牛破車】
我怎樣寫《老張的哲學》
我怎樣寫《趙子曰》
我怎樣寫《二馬》
我怎樣寫《小坡的生日》
我怎樣寫《離婚》
我怎樣寫《牛天賜傳》
我怎樣寫《駱駝祥子》
【風雨故園】
抬頭見喜
我的理想傢庭
有瞭小孩以後
文藝副産品——孩子們的事情
無題(因為沒有故事)
小型的復活(自傳之一章)
生日
傢書一封
我的母親
訃告
【國難聲裏】
入會誓詞
歌聲
「五四」之夜
未成熟的榖粒
詩人
在鄉下
母雞
文藝與木匠
舊詩與貧血
多鼠齋雜談
「住」的夢
八方風雨
大智若愚
【師友雜記】
記滌洲
哭白滌洲
何容何許人也
代語堂先生擬赴美宣傳大綱
宗月大師
去年今日
敬悼許地山先生
悼趙玉三司機師
吳組緗先生的豬
馬宗融先生的時間觀念
姚蓬子先生的硯颱
何容先生的戒煙
一點點認識
悼念羅常培先生
敬悼郝壽臣老先生
【暮年隨筆】
北京的春節
養花
賀年
貓
春聯
記憶猶新
【附錄】
擬編輯《鄉土誌》序
編後記
編後記 孫潔◎撰
我一直在想,老捨是靠什麼贏得那麼多讀者的。一部中國現代文學史,思想比他深刻的、學養比他豐厚的、文思比他敏捷的、技巧比他高超的,實在也不乏其人;而老捨雖然很早就得到「人民藝術傢」的美譽,其代錶作中的「人民性」卻是值得分析的。至少,它們中的大多數並不「喜聞樂見」。
然而「人民性」本身難道不更值得分析嗎?真實的「人民」,既不是居廟堂之高的顯貴認為的那麼好揉捏,也不是處江湖之遠的文人想像的那麼無特操。在大多數文學作品裏,有權威話語捏塑的純淨無染的「人民」世界的幻象,有精英話語構擬的醜態百齣的「人民」王國的異景,也有經濟槓桿打造的既熱鬧也鬍鬧的「人民」市場的喧囂,但在這林林總總的「人民文學」裏,有多少是真正在意人民的,又有多少是人民在意的呢?
中國現代文學史時間不長,災患不斷,作品很多,精品很少。時過境遷,青春期特有的衝動、魯莽、狂熱如潮汐般退去,人們最想知道的是,這一場風風火火的文學革命究竟留下來多少讀之齒頰含香,誦之繞梁不絕的東西。或者,不必說得這麼玄吧:這段興也人民、廢也人民、成也人民、敗也人民的文學的曆史,究竟給人民留下瞭些什麼文學遺産呢?
想過瞭這些之後,再迴到這個問題,老捨是靠什麼贏得那麼多讀者的,就有些頭緒瞭。 老捨一生寫過很多東西,既有失敗之作,也有傳世之作,兩相對照,前者多是先驗的、藉助於高蹈的命題的、以人民為工具的;後者則一定是生活的、性情的、和真實的人民同呼吸、共進退的。一九三○年代,老捨蟄居山東,自覺地置身一切黨派、學派、甚至文學流派之外,對於在小說裏動輒高呼口號,或以「血與淚」為標識的「普羅文學」頗有微詞。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為文學史奉獻瞭一係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的掙紮或彷徨在市井中的小人物形象。從這些人物的塑造體現齣老捨作品強烈的親民性。和當時的左翼宣教小說、市民通俗小說完全異趣,老捨對民眾的基本態度既非憐憫,亦不迎閤,決無鄙視。他始終在批判,又始終在同情。有學者考證齣《我這一輩子》裏的巡警是老捨以自己的哥哥為原型塑造的,這很好地證明瞭老捨在市民世界的自我定位——一種緣自親情的水乳交融。老捨就是靠這個贏得瞭無數讀者的熱愛。
老捨的文字俗白而不俗鄙,這首先是因為他不怕俗鄙——對藏汙納垢的市井既不嫌惡亦無禁忌,這就獲得瞭異常寶貴的生命底色和極其開闊的語言空間,在這基礎上再用自己的學養和見識掌控和觀照,在齣和入之間求取上佳的平衡點和釋放源。老捨曾經說:自己「越來越恨『迷惘而蒼涼的沙漠般的故城喲』這種句子」,「有人批評我,說我的文字缺乏書生氣,太俗,太貧,近於車夫走卒的俗鄙;我一點也不以此為恥!」(《我怎樣寫〈小坡的生日〉》,一九三五年)這樣的話非真正紮根和立足於車夫走卒中的人所不能道,無從道。這就是老捨的文章百年傳遞、萬人誦讀、永垂不朽的奧秘所在。
歲月更迭,現在的人民能受用的文學遺産比老捨的時代要豐富得多,寫作的自由度也要大得多。然而,在幾乎可以無限量地充塞頭腦排泄物的新的傳媒空間裏,我們卻越來越少讀到有根柢、有傳承、血肉充盈、精減細裁的文字。「作傢」越來越多,作品卻越來越少,文學的式微似乎已成定局。在這樣的時候,翻開其實並不十分成熟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翻到《野草》,翻到《從文自傳》,翻到《乾校六記》,翻到《正紅旗下》,往往嘿然無語。
承濛瀋建中老師舉薦、汪修榮老師信任、舒濟老師授權,終於編定其中老捨散文一捲,實是幸何如之。
本書分八輯,大緻依作品麵世年代為序排列,或有齣入,以每輯的大旨為準。各輯題意已很顯豁,不再一一說明。但要說明以下幾點:一、附錄的《擬編輯〈鄉土誌〉序》是老捨讀中學時寫的文言散文,遣詞命句固然略顯生澀,亦可見齣少年書生的聰敏、勤奮和熱誠。二、「老牛破車」部分並未將老捨的創作經驗集《老牛破車》照本全錄,這是因為其中部分篇目理論性過強,有違此書編選以「美文」為主的原則;部分篇目涉及的作品(如《劍北篇》、抗戰時期的話劇)略顯生僻,故裁去。三、熟悉老捨的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沒有收《草原》這一盡人皆知的名篇。迴答是:《草原》這篇萬字長文有著非常嚴重的時代缺陷,如果用,隻能刪節;但無論從去僞存真還是欣賞品鑒的角度,我都是排斥刪節本的——無法妥協,於是隻能去掉。四、本書收錄的每篇散文都依照張桂興老師的《〈老捨全集〉補正》(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二○○一年)作瞭校訂,在訂正的過程當中,著實為老捨研究在史料上的闕失驚齣一陣陣冷汗,在此也要深深地嚮張老師緻謝和緻敬。
一九三八年,瀋從文在《談朗誦詩(一點曆史的迴溯)》中談及昔年京派文人群落自組「讀詩會」,品評文章,相與切磋的故實,說道:「記得某一次由清華邀來一位唐寶鑫先生,讀瞭幾首詩,大傢並不覺得如何特彆動人。到後讀老捨先生一篇短短散文時,環轉如珠,流暢如水,真有不可形容的妙處。那次試驗上,讓我們得到另外一個有價值的結論,一個作者若不能處理文字和語言一緻,所寫的散文,看來即或順眼,讀來可不好聽。」「處理文字和語言一緻」,這是瀋從文對老捨某篇散文的評價,也迴應瞭五四以來關於白話散文寫作的重要命題——用鬍適《文學改良芻議》裏的話說,就是「與其用三韆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紀之活字。」今天我們讀老捨,不妨也來體會一下老捨是如何調遣這些「活字」,讓散文也活起來,以臻「環轉如珠,流暢如水」之境的。如果讀過之後,再能想一想,為什麼老捨、瀋從文……他們的散文,少有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數印刷品的白紙黑字帶有的火氣、匠氣、暮氣、臊氣,那麼,編選這本集子的目的,大緻就算達到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