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茶馬古道,古道靜靜地延伸。它不因為人的注意而存在;不因為人的忽視而消失。翻山越嶺後,發現一處處迷人茶鄉。
中國西部的「絲綢之路」早已名滿天下。而在中國的大西南,有著一條可同「絲綢之路」相媲美的「茶馬古道」。專傢認為,「茶馬古道」的商路網絡比「絲綢之路」更為繁密,是目前已知亞洲大陸曆史上最為龐大復雜的商業道路。
作者王緝東帶著自己的茶馬古道之夢來到滇藏地區,試圖用自己的腳闆與過去的趕馬人應和,去感受那份久遠的、幾乎已經逝去的古意。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古道路途艱難危險,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理稱謂,是一條自然風光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探索綫路,它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産。
茶馬古道産生於中國唐代漢族産茶區的茶和吐蕃良馬的交易,史稱茶馬互易或茶馬互市。在官方指定的交易地點,茶和馬相互交易,時間久瞭,就有瞭相對固定的茶馬互易通道,就像古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等幾條著名的古道一樣。
任何曆史深厚的古道都具有相同特點:運載物資,傳遞文化,民族融閤,血脈傳承。
非凡雄偉的地域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養育著非凡的民族。中華民族大傢庭多元、絢麗的人文畫廊在這裏展開──屬於氐羌、百越、百濮、漢族和土著等文化類型的29個民族風情各異,淵源久遠,文化豐厚;儒傢文化、道傢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民族本土宗教文化等信仰和意識形態共存,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各民族建築、服飾、藝術、飲食、茶飲等民俗多姿多彩,美不勝收。茶馬古道是這個展示畫廊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播和交流的意義。它運載和傳遞的不僅僅是茶葉,更豐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
茶馬古道是多元文化交融的通道,是名副其實的海拔最高的文化交流之路。
作者簡介
王緝東
1970年生於廣西博白
從小酷愛美術
十二歲開始學習攝影
擅長拍攝風光 民俗 靜物
作品曾多次在國際國內攝影大賽獲奬
齣版過個人攝影集
現為中國民俗攝影傢協會會士
關注各種人文現象 嗜茶
從1991年起二十多次深入西部地區
其中十幾次走訪茶馬古道
用圖片和文字描繪風土人情
記錄身邊的故事
1茶馬古道
10茶馬古道
運載物資,傳遞文化,民族融閤,血脈傳承。茶和馬,是茶馬古道上的主角,還有傳奇的趕馬人。
16世界茶源
中國雲南是世界茶的原産地,說起雲南,首先讓人想到的是有名的普洱茶……
24古道艱難
茶馬古道所輻射地區的路比蜀道艱難危險不知多少倍。
多樣的艱難使古道有多樣的走法。
30傳奇馬幫
馬幫就是傳奇。馬幫也許有一天會徹底消失,但馬幫的傳奇會流傳下去。
2茶馬重鎮
36倚邦
倚邦,瀾滄江東岸曾一度輝煌的普洱茶重鎮,是著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
42易武
「普洱茶聖地」易武茶事正濃。曆史上茶馬起運點,傳統普洱茶産區,現在的易武仍舊欣欣嚮榮。
52思茅
思茅是現代的普洱茶城,由於政府的推動,茶的商貿和文化氣息濃鬱,充滿活力。
54大理
南詔國,大理國,西南「文獻名邦」的風花雪月。
大理是滇茶走齣産區第一大站,多重意義上的「樞紐地帶」。
60麗江
沒有圍牆的麗江令不同的人喜愛嚮往。
麗江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茶馬交易造就的富庶安逸之地。
64香格裏拉
香格裏拉,香巴拉,舊稱中甸,世外桃源,
永不消失的地平綫,嚮藏區延展的茶馬古道。
70貢山
貢山,活著的茶馬古道。迪麻洛山榖裏桃花爛漫,
?僳族同心酒熱烈,獨龍族女子臉上蝴蝶翻飛。
74昌都
昌都曾經是藏東商貿中心,居住著康巴人,傳說康巴人是兩韆多年前亞曆山大大帝軍隊裏掉隊的雅利安人。
80雅安
雅安齣産從唐天寶元年起一韆多年每年入貢的「濛山頂上茶」,是邊茶基地,茶馬古道的另一個起運點。
82拉薩
迴到拉薩,迴到布達拉宮。這就是拉薩的印象──虔誠的人,色彩飽和艷麗的岩畫、唐卡,布達拉宮和雪山。
88日喀則
日喀則是中國境內藏區最後的茶馬集市,洶湧的雅魯藏布江貫穿日喀則,班禪駐錫地──紮什倫布寺宛如一座城池。
90蘭州
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的交會點,伏羲故裏的罐罐茶像西北人一樣濃情奔放。
3茶香意濃
94哈尼族
南糯山有八百年人工栽培型茶樹王,龍巴門帶我們進入愛尼人的山寨、夜訪寨裏的大最瑪。
106布朗族
布朗族是瀾滄江邊最古老的種茶土著民族,酸茶、青竹茶、巴達茶樹王、旱螞蟥令人難忘。
112基諾族
基諾族有太陽鼓和阿嫫夭白的傳說,穿砍刀布衣服,飲菜包茶和涼拌茶,居室裏每個角落都供著神鬼……
116拉祜族
與拉祜族人語言難以溝通,但鐵觀音的香卻可以消除距離,茶是共通的語言。
120傣族
傣族獨特的民族文化與佛教信仰密切相關。無論僧傢、俗傢還是過去的王室,傣族人現在飲茶上已無大的區彆。
132彝族
彝族廣泛地分佈在茶馬古道沿綫,産茶區彝族的野外青竹茶彆具一格。
138白族
白族受漢族文化影響很深,寓意深刻的三道茶就是一個例子。
144納西族
雖地處邊遠地區,卻因納西文化、麗江古鎮的原因,納西族被全世界關注。
146?僳族
?僳族日常喜歡油鹽茶,?僳族同心酒更能體現他們古道熱腸的民族性格。
150獨龍族
民族人口隻有六韆人左右的獨龍族嗜飲漆油茶,婦女紋麵最具特色。
152苗族
苗族經曆三次大遷徙,對東方的故地有深厚的依戀。苗族多飲打油茶。
156瑤族
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男孩必須齣傢,瑤族男子則必須入道。瑤族與苗族、侗族一樣,喜歡打油茶。
160藏族
從7世紀初鬆贊乾布迎娶文成公主起,藏族與漢族交往密切。酥油茶是藏族最喜歡的茶飲。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莫過於作者對“茶”的細膩刻畫。在我的印象中,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更是文化,是生活,是情感的寄托。作者在書中,將茶文化與茶馬古道的曆史緊密結閤,從茶葉的種植、采摘、製作,到茶葉在不同地域的流通和演變,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介紹。我仿佛能聞到書中飄散齣的淡淡茶香,感受到茶馬古道上,那些背負著沉重茶葉的馬匹,以及一路辛勞的茶商們。
评分每次讀完一章,我都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能夠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微觀的個人故事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喜歡他筆下的人物,他們鮮活而真實,仿佛就生活在我身邊。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和智慧。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多的是一種情感上的觸動。作者用真摯的筆觸,描繪瞭茶馬古道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那些茶農的辛勤耕耘,茶商的誠信經營,以及沿途居民的熱情好客,都讓我感受到瞭人性的光輝。我尤其感動於書中關於那些默默無聞的勞動者,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書寫著茶馬古道的曆史。
评分在閱讀《茶馬古道茶意濃》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許多觀點,都發人深省。我開始思考,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是否應該放慢腳步,去關注那些被遺忘的傳統和文化?茶馬古道的故事,不僅是曆史,更是對我們當下生活的一種啓示。
评分初次翻開《茶馬古道茶意濃》這本書,腦海中便浮現齣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常常在想,那些古老的路途,承載著多少故事,又孕育齣多少風情?作者似乎也跟我有著同樣的疑問,他筆下的茶馬古道,不再是曆史書上冰冷的數據,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沿途風土人情的描繪,那些淳樸的少數民族,他們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都讓我深深著迷。
评分這本書讓我對“古道”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條路,更是曆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茶馬古道,這條蜿蜒麯摺的山路,承載瞭多少人的夢想和希望,又見證瞭多少次的離彆和重逢。作者用他的文字,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
评分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旅行。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畫麵感,他能夠將遙遠的曆史場景,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讀到關於茶馬古道上,那些商隊的艱辛跋涉,那些古老驛站的興衰變遷,那些因為茶葉而結緣的友誼和衝突,都仿佛觸手可及。尤其是在描述茶馬古道上的風雪交加,或是烈日炎炎的場景時,我都能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震撼。
评分《茶馬古道茶意濃》這本書,讓我對“茶”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之前總以為,喝茶隻是一種習慣,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茶背後蘊藏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作者通過對茶馬古道上,茶葉貿易的詳細講述,讓我看到瞭茶葉如何連接著不同的地域,促進著文化的交流,甚至改變著曆史的進程。
评分總而言之,《茶馬古道茶意濃》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它讓我不僅瞭解瞭茶馬古道的曆史,更讓我感受到瞭茶文化的魅力,以及人性的溫暖。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文化和生活充滿好奇心的讀者。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細節的把握。他不僅關注宏觀的曆史變遷,更注重對那些細微之處的描繪。無論是茶馬古道上的一草一木,還是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他都描繪得栩栩如生。這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的時代,親身體驗著茶馬古道上的風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