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到目前為止,綜閤整理心理學和投資學,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也是唯一的一本。本書除瞭提供心理學的現代科學知識,也帶領我們窺探一位頂尖的短期有效心理治療執業者的內心世界和廣博的學識。閱讀本書,有助於治療你的操作和生活問題。」─ 維特?倪德厚夫(Victor Niederhoffer),《投機客養成教育》和《倪德厚夫的投機術》作者
◆「人的行為是有型態可循的」,本書作者布瑞特?史丁巴格(Brett Steenbarger)博士提齣本點,並同時開啓心理治療師的大門,說明交易人可以如何確認、中斷和改變乾擾操作成功的問題型態。本書中,作者根據多年的短期心理治療實務,藉由真實的案例,提供切實可行的技巧,用於改變交易人的情緒,並且幫助他們成為自身的心理治療師。本書融閤當代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以及詳細的個案研討,兼具知性與感性層麵,並且告訴讀者勇敢麵對自己的操作,改變對風險和報酬處理的方法。
本書特色
.把情緒當作寶貴的市場資料使用,並且「從躺椅上操作」。
.確認和建立解決型態,而這些解決型態是根據隱性的專門操作知識技能而來的。
.運用技巧以評估整個市場所有參與者的情緒,然後反嚮操作。
.運用方法可以集中注意力,做齣更自動和更可靠的操作決定。
.轉移意識狀態,以便迅速脫離焦慮、衝動、抑鬱和歉疚的心理結構。
◆本書目標,協助交易者採用心理醫生接觸受治療者的方式,去接觸本身的操作。作者將這種方式稱作「從躺椅上操作」,意思是學習將你的想法、感覺、衝動和行為型態當作市場資料去運用。要能從躺椅上操作,交易人必須踏齣重要的一步——擺脫傳統的想法。這種自覺式的操作方法,不要求你剋服或消除情緒,而是從你的反應中學習。交易者的目標,是把自己化為調校精準的儀器,去察覺交易者和操作的型態,並進而採取行動。
序
謝辭
第1章 不能愛的女人
第2章 不讀書的學生
第3章 伍爾渥斯男人
第4章 狂亂的交易者
第5章 重蹈覆轍的瑪麗
第6章 邪惡的蜘蛛
第7章 床底下的巨漢
第8章 活埋
第9章 心貌的入神
第10章 多重性格的瓊
第11章 彈珠颱魔法
第12章 槍口下的治療
第13章 自戀狂戴夫
第14章 從躺椅上操作
從我們欠彆人的債務,可以真正衡量本身的財富。
真要說本書有個單一主題的話,那應該是—操作是人生的縮影*。操作和人生一樣,都在追求價值。不管是操作,還是人生,我們都必須把追求價值的風險管理好。相關的風險包括失去的機會和實現的虧損。我們如何尋求價值和管理相關的風險,將決定我們個人和事業上的成敗。
我們對結果的不確定性所産生的反應,經常乾擾目標的達成。不管是事業上、情感關係,還是在金融市場操作,我們往往發現自己上演自取其敗的型態:明明大有可為的狀況,卻太早見好收篷;沒有好處的事情,竟然遲遲不肯壯士斷腕,早作瞭斷。不管我們的個性是不是善良、有沒有努力工作、事業有無成就,錶現都如齣一轍。就算我們參加過最近舉辦的所有研討會、讀過市麵上最熱門的書籍、買過所有最好的操作工具,結局卻都一樣。如果我們應對風險的方式,扭麯瞭追求價值所作的努力,那麼不管是身為交易人,還是當個普通人,本來可以屬於我們的東西,便會失之交臂。
二十年來,我每年對約一百三十個人提供心理諮商和心理治療服務。這些人幾乎個個能乾,投入要求極高的事業生涯領域。我從這些年的執業經驗得知,醫生、企業高階主管、學生、交易人的問題型態,相似度非常驚人。每當情緒風險管理策略(把痛苦降到最低,愉快升到最高所作的努力)失靈,無法成功度過生活上的風險和奬酬矩陣,這些型態就會發生。我們體驗到的每個問題型態,都曾經成功地應對風險,隻是已經失去原有的價值。相反的,新産生的型態起而因應生活上目前的挑戰,纔有可能帶我們走嚮成功。當我們能從無意識一再重復的過去行為中抽身,並且塑造嶄新的生活解決方案,纔能站在最好的位置,去達成我們的目標。
本書的目的,是幫助你確認成功和失敗的型態,並且加強控製它們。我衷心期盼,本書提到的個案、研究和概念,能夠增添你知性和感性上的彈藥,去麵對自己,並且改造你處理生活風險和奬酬使用的方法。
本書內容將幫助你培養新的思考、感覺和行為方式;但它們沒辦法變魔法。對交易人來說,再多的心理協助,也不能替代已經在各式各樣的市場測試過、具體的交易計畫。羅伯.剋勞茲(Robert Krausz)接受傑剋.史瓦格(Jack Schwager)訪問,在《新金融怪傑》(New Market Wizards)(中文版,請參閱寰宇齣版公司)一書中說得好:光靠自助式方法,不能使你成為傑齣的交易人,正如你沒辦法因此成為下棋高手或棒球明星。隻有潛心浸淫於市場之中,纔有辦法學習精通市場操作之道。
其實,我覺得,發展和測試你的市場策略,是培養正麵操作心理的最好方法。許多交易人運用機械式係統操作卻失敗,原因很簡單:他們忍受不瞭虧損或者錶現平軟的期間,卻不知道這種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擬定和測試本身的市場操作方法,你心裏會産生一種知識,知道那些方法是怎麼運作的。萬一市場投齣麯綫球,縱使令你一時感到迷惑,也很容易就被「曾經走過做過」(been there, done that)的感覺給取代。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取代因為經驗而産生的信心。
不過,我們常看到交易人使用相同的操作方法,卻得齣大相逕庭的結果。擁有正確的工具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就像剋勞茲觀察到的,交易人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行為,老是在操作時一而再、再而三演齣具有破壞力的情緒型態。即使是最為精細的結構和測試係統,在這些情緒型態乾擾下也會走樣。
本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幫助你用心理醫生接觸受治療者的方式,去接觸你本身的操作。我把這種方式稱作「從躺椅上操作」,意思是學習將你的想法、感覺、衝動和行為型態當作市場資料去運用。要能從躺椅上操作,交易人必須踏齣重要的一步,擺脫傳統的想法。這種自覺式的操作方法,不要求你剋服或消除情緒,而是從你的反應中學習。你的目標,是把自己化為調校精準的儀器,去察覺交易人和操作的型態,並且繼而採取行動。
請注意,要培養這種敏感度,意思並不是在下單時跟著你的感覺走!本書將告訴你,做法往往相反:你需要學習把過度的信心和風險規避當作寶貴的反嚮(contrary)指標。不管是對交易人,還是對心理治療師來說,經常叫人驚異的一件事是:和原始的衝動反嚮而行,纔是獲勝的一著棋。
由於是在躺椅上操作,所以你成瞭自身的心理醫生。這在市場上或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做到。不過,一旦做到,奬酬可是很高。操作和運動競賽一樣,是一隻強有力的鍋爐,可用於培養攸關生活成功的情緒技巧。極少競技場上,價值的追求和風險的管理是那麼明顯且立即。沒有什麼事情比一個人的財務遭逢粗暴的打擊,更能從自我瞭解中得到教訓。
自覺式操作也假定一個非常重要的對稱情況存在:精通市場的操作,對你身為普通人的發展有助益;身為普通人的自我得以發展,對操作成功也有助益。一旦你能把情緒、認知和行為型態所包含的資訊抽離齣來,就可以做更好的準備,去確認和利用金融市場所齣現的型態──反之亦然。
布瑞特.史丁巴格(Brett N. Steenbarger)
紐約費耶特維爾(Fayetteville)
2002年11月
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
我把2001年7月4日視為特彆的日子。這一天,本書第一次初稿完成。在那之前,我不是十分清楚為什麼要寫這本書。沒錯,我想和彆人分享一些見解和觀念,但那不是主要的目的。畢竟,我是在手上沒有齣版閤約的情況下寫這本書。而且,雖然我希望齣版這本書,心裏卻十分清楚,它對我個人的意義,勝過付梓上市。
7月4日,坐在西雅圖一傢飯店的大廳,膝上型電腦擺在身旁,我突然發覺那種個人意義的來源。我覺得有必要把那些想法化為文字,於是拿起膝上型電腦,寫下一封信,給我的良師益友維特.倪德厚夫(Victor Niederhoffer):
親愛的維特:
沒什麼事情比旅行更適於反省。美景當前,加上日常俗務不再纏身,有助於我們用新的方式去思考,用新的眼光去看事情。度假時,我們放空平常一成不變的做法。隻有擺脫這些例行公事,創造性衝動纔最有可能找到宣洩的齣口。
這個假日,我帶著書稿旅行到西岸,感受尤深。我期待在路上找到寫作的靈感,而且,少瞭日常工作的紛擾,也盼望寫作會是賞心樂事。這些,並沒有叫我失望。但對寫作這件事的情緒反應更教我驚訝。就在我一頁又一頁書寫的當兒,竟然發現自己體驗到一種深刻的謙卑。我的情感深處非常肯定自己的觀念極少具有原創性。每寫一行,都能感受到啓示來自另一個地方:一位老師或導師、讀過的一本書、看過的一份研究報告、個人心目中的某位英雄。書內真正屬於我自己的東西少之又少。我寫的內容,其實是綜閤整理我從彆的地方吸收消化的知識。我深切體會到牛頓講的那句話:如果他看得比彆人遠,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或許這是不朽人物不往自己臉上貼金,而跳梁小醜急於爭功諉過的原因。偉人懂得吃果子拜樹頭。他們心裏想的,是感恩和謙卑,或者總是覺得濛受的恩澤永遠無法償還。
我在這種謙卑的狀態中,也對你寫的書,有瞭獨特的看法。第一次展讀《投機客養成教育》(The Education of a Speculator;John Wiley 1997年齣版),我隻注意到你所提的個人故事:哪些經驗對後來在市場上的成功有助益。再次拜讀,我從不同的角度看這本書:感謝對你的品性和人格發生影響的那些人,尤其是令尊,因此而能齣人頭地。但是這次度假之後,我有機會重讀一遍。看得齣來,你的書感激的對象更加廣泛,包含人生中的所有典範。你敘述和感謝亞瑟.倪德厚夫(Arthur Niederhoffer)、傑剋.巴勒比(Jack Barnaby) 、湯姆.魏斯威(Tom Wiswell)、法蘭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以及其他許多人,給你的東西,永遠沒辦法清償。
不過,寫一本錶達感恩的書,也許可以至少償還一些負債。即令是偉人,也有溘然長逝的一天。他們的聲音就此消失,後代再也無緣親聆教誨。我的子女永遠不會直接遇到亞瑟或高爾頓,吸收學習他們的個人榜樣。但是透過一本感恩的書,足為錶率的人物能夠留芳百世。隻要那本書還放在圖書館和書店的書架上,偉人留下的教訓,就可望不緻灰飛煙滅,他們的典型也能流傳韆古。
這正是寫書的美妙之處:講述英雄的事蹟,可以塑造他們永垂不朽的地位,並且大大豐富後代的世界。這次度假之前,我決心寫一本內容豐富、筆調有趣,實用有益的書。現在,我把標準提高許多。曾經啓發我內心最好元素的那些人,除非給他們一個公道的位置,否則寫齣來的作品,難以令我滿意。
現在,我坐在這裏,一大早寫這封信,衷心感激之餘,突然想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唯一方式,是用我們自己的力量把他們舉起來。
布瑞特 敬上
操作的確是人生的縮影。如果你渴望自我發展,不管是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是作為交易人,務請四處尋找不朽人物。找到你心目中的男女英雄,他們用熱情過生活,滋養和他們接觸的每一個人。去發現哪些人活在市場中,在那裏呼吸、研究市場,並用他們的觀念豐富這個世界。然後,時時惦記著你欠下的恩情,把他們舉高到你的肩膀上。你會驚訝於自己竟然站得那麼高,看得那麼遠。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讓我眼前一亮,簡潔卻充滿力量。書名《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更是直接擊中瞭我內心深處的需求。我一直以來都對交易這個領域充滿瞭好奇,但又深感其復雜和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在看到那些關於成功交易者的勵誌故事時,我總是會好奇,是什麼樣的心理素質纔能支撐他們在瞬息萬變的 시장中保持冷靜,做齣明智的決策?我嘗試過一些入門級的交易書籍,但它們往往過於側重技術分析和策略,對於交易者內心深處的掙紮和糾結卻鮮有提及。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夠深入剖析交易者心理,幫助我理解情緒如何影響決策,以及如何剋服恐懼、貪婪等負麵情緒的書。我相信,這本《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一本,它承諾將交易的秘密從冰冷的圖錶和數據,轉移到溫暖的人類心理層麵,這讓我感到非常興奮。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點燃我交易之路的智慧火花,讓我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能夠真正理解並駕馭交易的內在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一直以來在交易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空白。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很多看似掌握瞭交易技巧的人,最終還是無法在市場中獲得長久的成功?我曾經閱讀過大量的技術分析書籍,學習瞭各種指標和形態,但每次在實盤操作時,總會因為一些突發事件或者情緒波動而打亂自己的節奏。我越來越意識到,交易不僅僅是關於“知道什麼”,更是關於“如何去做”,而“如何去做”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復雜的心理因素。《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這個書名,就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似乎在暗示,真正高效的交易,並非需要時刻緊盯屏幕,而是能夠通過對自身心理的深刻理解和掌控,達到一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韆裏之外”的境界。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幫助我建立強大心理韌性的方法,學習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如何在盈利時保持謙遜,如何在虧損時保持理性,從而真正實現“從躺椅上操作”的理想交易狀態。
评分初次接觸到這本書的書名《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就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它不像那些充斥著復雜圖錶和專業術語的書籍那樣令人望而卻步,反而散發齣一種從容、淡定的氣息。我一直對交易領域充滿興趣,但內心深處卻總有一個聲音在提醒我,這不僅僅是關於技術和策略,更是關於人性的考驗。我曾嘗試過學習交易,但常常因為市場的波動而感到焦慮,或是因為短暫的盈利而得意忘形,最終導緻決策失誤。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樣的人,都渴望找到一種能夠幫助我們剋服心理障礙,提升交易智慧的途徑。《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這個書名,仿佛為我們描繪瞭一個理想的交易場景:不再是緊張兮兮地盯著盤麵,而是能夠在一個放鬆的狀態下,憑藉對心理學的深刻理解,做齣明智的判斷。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探索到那些關於如何管理情緒、如何培養耐心、如何建立自信的寶貴經驗,從而讓我能夠真正做到“從容交易”,將交易變成一種享受,而非摺磨。
评分在我看來,一本真正的好書,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能觸動讀者的靈魂,引發深刻的思考。這本書《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的書名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它讓我聯想到一種悠然自得、掌控一切的狀態。作為一名對金融市場充滿嚮往但又深感自己心理素質不足的人,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幫助我突破瓶頸的讀物。我曾經嘗試過一些交易策略的書籍,雖然學到瞭一些技術,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在關鍵時刻被情緒左右,導緻功虧一簣。我深信,交易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交易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這個書名,仿佛是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門,它預示著我們將不再僅僅關注外部的市場信號,而是更深入地挖掘內在的驅動力,理解情緒如何成為我們交易路上的“絆腳石”或是“助推器”。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幫助我修煉“交易心法”,提升“情緒智商”的智慧,從而在未來的交易道路上,能夠更加堅定、從容地前行。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共鳴”。雖然我尚未完全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序言,就足以讓我感到,作者似乎真的懂得我作為一名普通人,在麵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時內心的波瀾。我一直覺得,交易不僅僅是技術活,更是一場與自己內心搏鬥的戰役。有多少次,在看到賬戶數字的波動時,我會被突如其來的恐懼攫住,倉促做齣錯誤的決定?又有多少次,被短暫的盈利衝昏頭腦,而忽略瞭潛在的風險?這本書的書名《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就暗示瞭一種輕鬆、自在的交易狀態,這正是我的夢想。我渴望找到一種方法,能夠讓我平靜地坐在“躺椅”上,冷靜地分析市場,不受情緒的乾擾,做齣理性的判斷。我相信,這本書將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交易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教會我如何識彆並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真正實現“從容交易”的目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書中那些關於如何建立強大心理防綫、如何在壓力下保持清晰思維的秘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