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迴失落的美感

尋迴失落的美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美學
  • 藝術史
  • 文化批評
  • 審美
  • 失落與追尋
  • 現代性
  • 傳統
  • 文化反思
  • 視覺文化
  • 感性體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當東方與西方並非遙遙相對而是近在咫尺、當文化的深層肌理並非擦肩而過而是正在互相融閤之時,會産生的文化激蕩已然是全球性的課題。置身於這鏇風中心的韓秀,以其寬廣的視野與襟懷,透過人際交錯的動人故事,以多方位角度深入剖析文明在擦撞之中齣現的諸般可能性。親切、簡潔、溫潤、睿智,深入多元文化的神髓,與讀者共同尋迴失落的美感。

本書特色

★在世界中心看颱灣,作者以美國作傢身分,多層次的文化觀點,談論電影、繪畫、文學,緊扣時代脈動,有知識有趣味。

作者簡介

韓秀

  生於紐約,成長於中國大陸,是熱愛颱灣的美籍華文作傢。也是一個在颱海兩岸與美國、歐洲有著豐沛經曆的紐約人,曾任教於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與約翰.霍普金斯國際關係研究院。

  曾獲第四屆萬人傑文化奬(紐約)、第四十二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奬章(颱北)。著有長篇小說 《摺射》與《團扇》,短篇小說《濤聲》、《一個半小時》等,散文集《早安!颱灣》、《雪落哈德遜河》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些許悲壯∕薄佐齊 009
輯一 彆有天地
「訂」個可人兒,好過年 017
牙關不可咬緊 021
在小鎮上 025
虹彩飛揚 029
好學生 033
彆有天地 037
放 手 041
我們不可能心平氣和 045
健身房禮儀 049
錢在這裏,但是不能給妳! 053
Bon App?it! 057
笑迎年華老去 061
根深葉茂傢庭樹 065
因為是自己的 069
六六大順 073
詩意存在的可能性 077
灰 燼 081
尋迴失落的美感 085
輯二 靈魂的居所
不必擁有 091
一份恆久的暖意 095
代爾夫特一景 099
李奧納多迷思與希臘忘憂珠 103
靈魂的居所 108
尋常歲月 113
輝 煌 117
聽,馬老闆那一麯韆古絕唱 121
畫在牆壁上的窗戶 125
來自天堂的眷顧 129
亞曆山大大帝情結 133
輯三 四海為傢
這,纔是好新聞! 139
讀 硯 143
要 好 147
文學與八卦 151
林先生罵人 155
迷思與難題 159
華文的「榖根韆」在哪裏? 163
無 憾 167
真 話 171
崇高的目的 175
期待一張賀歲卡 179
在父母與寫手之間 183
人際之間的遙不可及 187
草蛇灰綫,伏延韆裏 191
麵對喬伊斯 195
四海為傢 199
張恨水的六十二本書 203
媽媽迴來,笑笑想你! 207
輯四 如果有一天……
永遠的殘疾 213
如果有一天…… 217
糧 食 221
不願拔刀相嚮 225
有這樣的三種人 229
動物凶猛 233

圖書序言

  些許悲壯 薄佐齊

  初初聽到消息,九歌齣版社的發行人蔡文甫先生與總編輯陳素芳女士給我機會為TERESA(韓秀)的新書《失落的美感》寫幾句話的時候,首先,感謝著九歌的理解,因為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接著,覺得有很多話要說,總的感覺是有著一些悲壯在裏頭。想想看吧,傢裏有這麼一個人,她竟然用方塊字寫作,在颱灣齣版的書籍已經超過二十五本。新書問世的時候,她的笑容始終燦爛,她安靜地看著這些美麗的書,不說什麼。我卻知道,那是怎樣辛苦而且不屈不撓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開始於二十五年以前,暫時也還不會止歇。

  現在的這一本是從TERESA在美國《世界日報》世界周刊的專欄文章中間精選齣來的。這個專欄寫瞭足足的三十八個月,每個星期天要與讀者見麵的這一韆五百字的文章,一個月要寫四到五篇。換句話說,在這三年多的日子裏她真的沒有任何假期,無論我們在什麼風景秀麗的地方!她也不能請病假,無論她的身體是什麼樣的狀況!她天天寫,隨時在寫,用筆寫題目、摘要,用電腦打字,無論白天還是半夜!有時候,她把早餐端上瞭餐桌,然後微笑著告退,隻是為瞭想到一篇文章中的某一段、某一句或者需要更換一個詞匯、一個標點符號,而完全無視如此這般是否有利於健康!整整的三十八個月,她沒有開過任何「天窗」,編輯度假迴來,抽屜裏還有「存糧」!更不消說在將傢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的同時,她還完成瞭一本短篇小說、一本書信集、兩本傳記。

  她整天笑咪咪的。不知為什麼如此開心﹖其實,她的位置非常的孤獨,她不是颱灣作傢,因為她沒有颱灣的身分證。她不是大陸作傢,因為她在大陸期間沒有發錶過一個字。她是美國人,卻用中文寫作。更何況,她的經曆是任何一個美國人絕對不會有的,真正空前絕後。她的孤獨是背景造成的,但是她卻有著岩漿般的熱度,她以這樣的熱度觀察世界、擁抱人群,每每讓我非常驚訝。岩漿也會在冷冽的空氣裏冰冷的海水裏冷卻,她對文學的熱忱卻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一分一毫。我不能說,她的病痛與最近三年的寫作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我絕對可以說,這樣忘我的書寫絕對會使病痛變本加厲。更何況,她早年在大陸的境遇是那樣悲慘,虧欠瞭身體,現在到瞭還債的時候,連本帶利,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我隻能說她是一個用生命在寫作的人,文學已經是她的信仰,任何摺磨都變成瞭「小菜一碟」。

  但是,我們是夫妻,我們得一起來麵對生命的高峰與低榖。我常常想問她,痛成這樣,傷成這樣,還要繼續嗎﹖她卻在安慰我。她的齣版人的熱情來信在安慰著我,她的讀者甚至寄各種藥品給她,這也安慰瞭我。於是,我用各種辦法來支援她。

  我陪她去許多有趣的地方,看無數展覽、演齣。她買書永遠沒有節製,我就負責把沉重的書箱搬到她的書房裏,為她購置頂天立地的書架。當然,我和我們的兒子更是她的電腦的守護者,盡一切可能保持她的書寫不受到慘重的損失。然而當機的事情還是會齣現。當硬體燒成灰燼的時候,當她正在寫的長篇完全消失在空氣裏的時候,她竟然跟颱北《聯閤報》的朋友們說,小說的DNA在這個災難中發生瞭改變,很可能是一件滿不錯的事情,最後完成的書稿應當更齣色。我對她應當是放心的瞭。當然,我們的生活點滴在很多時候都轉化為她書寫的素材。我的觀點也往往成為她切入某個主題的一個角度。但是,我敢說,那隻是韆奇百怪的許多角度當中的一個,她對世間的事情的觀察是非常細緻而敏銳的,她善於傾聽各種各樣的意見,忠實地反映在這些專欄文章裏,提供給讀者,去瞭解,去分辨,去選擇。

  這本有趣的書將由九歌齣版社來齣版。我是很高興的。在這篇文章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很想說說我對九歌的感想。那是九十年代,我們駐節高雄的時候。九歌齣版《尤利西斯》。蔡先生與陳總編輯陪同這本書的中譯者自颱北來到高雄,在中山大學召開研討會。中山大學林校長與鍾玲教授都非常重視,通知瞭美國在颱協會高雄分處。那一天市議會有事,我沒有辦法趕往中山大學,TERESA去瞭,聽得十分仔細,迴來講給我聽,讓我深受感動。《尤利西斯》地位崇高,卻有名地難讀、難懂,沒有多少人真的能夠讀完它。但是九歌卻拿齣這樣的魄力來翻譯介紹這部書是非常瞭不起的事情!十年之後,九歌齣版但丁的《神麯》中文本。我傢三口都是但丁的忠實讀者,我們的感動很難用文字來說明,這部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成中文的作品,對於世界各地的中文讀者來講,其影響力其重要性恐怕很難計算。對於一個忠誠於文學事業的齣版社來講,這部書是真正的裏程碑。

  這樣的裏程碑,中文作者的,颱灣齣版社的。在TERESA的書房裏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漫步在她的書房裏,無法欣賞中文文學的西方人是會感覺暈眩的,那種數量與質量形成的壓力是很摺磨人的。但是,TERESA悠遊其中,快樂得不得瞭。看到她那麼快樂,我當然是高興的。

  世界真的還是很美麗的,我們大可心平氣和。

  二○○七年八月十五日於北維州維也納

  (本文作者Buczachi,中文名字是薄佐齊為韓秀的夫婿,美國資深外交官,美國在颱協會高雄分處前處長)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尋迴失落的美感》,一下子就戳中瞭我的點。我覺得,我們颱灣人,很多時候都身處在一種“失落”的狀態裏,但又渾然不覺。你看,我們的生活便利,科技發達,但有時候,卻覺得好像少瞭點什麼,少瞭點人情味,少瞭點生活的情趣。我常常在想,小時候,巷口那位賣糖果的老爺爺,他臉上那慈祥的笑容,那種淳樸的招呼,現在去哪裏找?或者,過年時,傢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聊天的場景,是不是也越來越少見瞭?這本書會不會就在講這些,或者提醒我們,我們正在失去什麼?我期待它能帶我們重新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美感”。比如,可能是一片落葉的形狀,一首老歌的鏇律,或者是一個陌生人的微笑。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卻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引路人,帶我們去探索那些被我們遺忘的美好,讓我們重新找迴那種久違的、溫暖的、觸動心靈的“美感”。

评分

讀到《尋迴失落的美感》這個書名,總覺得它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又夾雜著一絲希望。身處颱灣,我感覺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很多過去的美好,在時代的洪流中,顯得有些模糊。例如,以前的颱灣,很多地方都有手工製作的工坊,老師傅們幾十年如一日地打磨技藝,他們做的東西,帶著一種獨特的溫度和生命力。如今,很多都變成瞭流水綫生産,雖然效率高瞭,但那種“人情味”和“匠心”卻似乎消失瞭。這本書會不會就在講述這些,或者提醒我們,我們正在失去的是什麼?我期待它能帶我們去重新發現,那些隱藏在生活中的“美感”。也許,它會帶領我們去探訪那些仍然堅持傳統技藝的手藝人,去感受他們作品中的溫度,去體會那些被時間打磨齣的韻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們重新思考,在追求物質豐富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更加關注精神層麵的富足,去尋找那些能夠真正觸動我們內心深處,讓我們感到寜靜和滿足的“失落美感”。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尋迴失落的美感》,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的一種共鳴。我覺得,我們生活在颱灣,雖然享受著現代化的便利,但有時候,也會覺得好像丟失瞭什麼東西。尤其是一些細微的生活細節,比如,以前鄰裏之間的那種淳樸的交往,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熱情的招呼,現在好像都變得越來越少瞭。或者,以前聽長輩講故事,雖然故事本身並不復雜,但他們講故事時的神態,那種語氣和情感的傳遞,本身就充滿瞭“美感”。這本書會不會就在探討這些,或者提醒我們,我們正在失去的是什麼?我非常期待它能帶我們去重新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也許,它會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美感,並不在於物質的奢華,而在於心靈的感悟,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連接,在於對生活的熱愛和細緻的觀察。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老朋友,溫和地提醒我,去放慢腳步,去留意身邊的美好,去重新拾起那些曾經讓我們心動的“失落美感”。

评分

《尋迴失落的美感》這個書名,讓我想起很多童年時期的記憶,那些現在看來樸實卻美好的畫麵,在當年卻被我忽略瞭。我覺得,颱灣有很多本土的文化符號,都蘊含著深厚的“美感”,隻是我們可能已經太習慣瞭,或者說,太不珍惜瞭。比如說,傳統的廟宇建築,那些飛簷鬥拱,雕梁畫棟,雖然很多是古老的技藝,但它們所展現齣的對稱、和諧和意境,是現代建築難以比擬的。再比如,颱灣的民俗活動,像元宵節的燈會,端午節的龍舟賽,這些不僅是節日,更是一種集體記憶和文化傳承,其中蘊含的喜慶、熱鬧和人情味,也是一種獨特的美感。這本書會不會就深入探討這些,或者引導我們去重新認識我們身邊的“美感”?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是否過於追求新潮和國際化,而忽略瞭我們自身擁有的寶貴財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我們對本土文化的關注,讓我們重新發現並珍視那些曾經讓我們感動過的“失落美感”。

评分

《尋迴失落的美感》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很多關於“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身處颱灣,我感覺我們很多生活習慣和文化傳承,都帶著一種獨特的“美感”。比如,早期的颱灣文學,雖然風格各異,但很多作品都流露齣一種對土地深情、對人性的關懷,這種質樸而真誠的美,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中,似乎變得越來越少。再比如,颱灣的許多手工藝,像捏麵人、剪紙、竹編等,雖然在現代工業化浪流中顯得有些“過時”,但它們背後蘊含的匠心精神和代代相傳的技藝,本身就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美。這本書會不會就在探討,我們如何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去保存和傳承這些“失落的美感”?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現在對“美”的定義,是不是過於狹隘瞭?是不是隻關注錶麵的光鮮,而忽略瞭內涵和深度?這本書,會不會帶我們去重新認識,真正的“美感”是什麼?我希望它能觸及那些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部分的東西,比如,一次不經意的善意,一個溫暖的微笑,或者是一段充滿迴憶的鏇律。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懷舊的情愫,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曾經觸動我們內心深處,卻又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逐漸淡忘的美好事物。《尋迴失落的美感》,這個名字就像一個溫和的邀請,邀請我們暫且放下眼前的喧囂,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時間衝刷得有些模糊的角落,去探尋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碎片中的珍寶。我個人一直覺得,颱灣的土地上,其實埋藏著許多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容易忽視的美。從日治時期留下的古老建築,到廟宇中精雕細琢的龍柱,再到夜市裏攤販阿姨親切的招呼聲,這些細微之處,都承載著一代代人的記憶與情感。這本書會否觸及這些,或者引導我們去發現更多屬於我們自己的“失落美感”?我非常期待。比如,我傢附近有間老字號的糕餅店,那裏的綠豆糕,味道不是那種工業化生産的甜膩,而是帶著一種古樸的香氣,吃進嘴裏,仿佛就能感受到製作糕餅老師傅手心的溫度。這種味道,大概就是一種失落的美感吧?我總覺得,我們對“美”的定義,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視覺上的華麗,更應該包含那種能夠觸動靈魂、引發共鳴的深層體驗。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感受這份“失落的美感”?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讓我們在閱讀中,重新拾起那些被遺忘的柔軟。

评分

《尋迴失落的美感》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我們生活中很多被快餐文化所稀釋掉的東西。尤其是在颱灣,雖然我們有豐富的在地文化,但很多傳統的美學觀念,似乎正在被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所取代。比如,我小時候,爺爺奶奶講的故事,那些充滿寓意的寓言,和現在充斥網絡的快餐式娛樂,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能引人深思,後者卻往往一笑而過。這本書會不會就在探討,我們如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去辨彆和保存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美感”?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對“美”的追求,是不是越來越變得膚淺瞭?是不是隻看重外錶的包裝,而忽略瞭內在的涵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對美的定義,並且能夠在這個充斥著速成和錶象的時代,找到那些真正能夠滋養心靈的“失落美感”。比如,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欣賞一幅有深度的畫作,或者與朋友進行一次有意義的對話,這些都可能是一種“美感”的迴歸。

评分

《尋迴失落的美感》這個書名,讀起來總讓我想起童年時期的許多畫麵,那些現在看來充滿詩意和韻味的點點滴滴,在當年卻是不值一提的尋常。在颱灣,我們從小接觸的很多文化,其實都蘊含著豐富的“美感”。比如,小學課本裏那些描繪鄉野風光、淳樸民情的文章,雖然語言樸實,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寜靜和自然,就是一種美好的體驗。還有,小時候外婆傢那颱老式收音機裏播放的歌仔戲,雖然聽不懂太多情節,但唱腔裏的婉轉和故事裏的情感,卻能輕易觸動心弦。這本書會不會就在講述這些,或者引導我們去重新體驗那些已經被遺忘的感官享受?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們現在會對“美感”有如此模糊的定義?是不是因為太多東西都變得太容易獲得瞭,反而失去瞭那種“尋迴”的珍貴感?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們慢下來,去感受那些需要時間沉澱纔能體會到的美。比如,在某個寜靜的午後,泡一杯茶,看著窗外飄落的葉子,那種平和的心境,本身就是一種美。這本書,有沒有可能幫助我們重新連接起這種內心深處的寜靜和愉悅?我非常期待。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尋迴失落的美感》,書名立刻吸引瞭我,感覺它像是在跟我說話一樣。在這個什麼都追求效率、追求速度的時代,很多東西都變得快速消費,甚至連情感和美感都變得稀薄瞭。我覺得,生活在颱灣,我們其實有很多機會接觸到“美”,隻是我們可能已經習慣瞭,或者說,太忙碌而沒有去留意。就好像颱北街頭那些隨處可見的老屋,它們可能沒有現代建築的宏偉,但那種古樸的磚瓦,爬滿牆壁的藤蔓,還有窗戶透齣的昏黃燈光,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是現代建築難以復製的。這本書會不會就寫到瞭這些,或者帶我們去發掘更多我們身邊被忽略的美麗?我尤其好奇,它會不會探討我們現代人對“美”的理解有沒有發生變化。以前的人,也許會覺得一針一綫縫製的衣服,一磚一瓦砌成的房子,都是美;而現在,可能更多的美感來自於名牌,來自於快速更新的潮流。這種轉變,是進步還是退步?這本書,會不會給我們一些啓示,讓我們重新思考,到底什麼是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美感”?我很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象的例子,讓我能夠對照自己的生活,去發現那些曾經存在,或者正在被遺忘的美。

评分

拿到《尋迴失落的美感》這本書,第一個念頭就是,我們是不是真的“失落”瞭什麼?我覺得,生活在颱灣,我們其實幸運地保留瞭很多傳統的美學元素,但有時候,我們可能太專注於眼前的進步和發展,而忽視瞭那些根植於我們文化中的美好。例如,早期的颱灣電影,雖然畫麵可能粗糙,但裏麵的情節和情感卻非常真摯,很多老歌的鏇律至今仍然讓人感動。再比如,颱灣夜市裏的小吃,它們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文化體驗,攤販老闆熱情招呼的聲音,食物在鐵闆上滋滋作響的聲音,空氣中彌漫的香味,這些都構成瞭一種獨特的美感。這本書會否探討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正在侵蝕這些傳統的美感?我一直在想,現代社會,信息爆炸,生活節奏加快,讓我們很難靜下心來去品味和感受。也許,這本書就是一劑良藥,提醒我們要放慢腳步,去重新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麗。我尤其好奇,它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幫助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迴那些失落的美感,比如,如何去欣賞一首老歌,如何去品嘗一道地道的颱灣菜,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尋找片刻的寜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