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實紀錄百年來影響韓國最重要的現代小說
感動讀者自我淨化的新世代作傢
諾貝爾文學桂冠奬落韓國?!
若說韓國文壇是由一群來自不同齣身的各路英雄,胼手胝足打拚而來的,也不為過,書名「韓客記」即由此而來。本書從影響日後韓國文學發展甚钜的「事件」,以圍繞在「韓國小說文學奬」,諸如新春文藝奬、李箱文學奬、東仁文學奬等等,以通俗易懂、生動有趣,通過韓國文學各領域的代錶人事物──奬項由來、作傢個人及代錶作為基礎,把握韓國文學事件的主要話題。
作者簡介
陳寜寜
1945生,颱灣颱南人。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文學士、文學碩士,韓國建國大學文學博士畢業。現任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係所專任教授。自1970年代起在《聯閤報》、《中國時報》等發錶韓國文學翻譯作品共三十餘篇,齣版《韓國現代小說選》、《當代世界小說傢讀本第32集》、《韓國研究導論》、《悠悠傢園》等。
1998年,榮獲韓國政府頒發寶冠文化勛章。
自序
感謝
Part Ⅰ:文學事件?文學奬
【文學事件】
1.光復後創作概況
2.四.一九學生運動
【文學奬】
1.新春文藝賞
2.東仁文學賞
3.李箱文學賞
4.李孝石文學賞
5.怡山文學賞
6.黃順元文學賞
7.大山文學賞
8.大韓民國文學賞
Part Ⅱ:作傢.代錶作品
1.李禦寜.在這風裏在這土裏
2.樸婉緒.裸木
3.李清俊.你們的樂土
4.李文烈.人子
5.金承鈺.霧津紀行
6.河瑾燦.亂世父子
7.李浩哲.闆門店
8.崔仁勛.廣場
9.黃皙?.韓氏年代記
10.樸景利.土地
11.趙廷來.太白山脈
Part Ⅲ:韓國文化産業
1.暢銷書廣場:70至90年代
2.當紅作傢:崔仁浩、孔枝泳
3.文化大背景
4.産業觀察及願景
陳寜寜翻譯作品目錄
筆者非常贊同颱灣商務印書館的想法:在韓劇持續熱潮之中,齣版這本書。讓國人有機會一窺有彆於錶演藝術的文字藝術,以便更加熟識我們先前忽略的這個鄰邦。
方進入實際作業,纔發現許多窒礙難行的地方。為瞭讓本書的整體能條理分明,故列齣以下要點:
1.隻列齣現今生存的小說作傢;
2.起自大韓民國政府成立之後,以至最新近期文壇發展的動態;
3.各項重大的文學奬及年代暢銷書的特色。
齣版社和筆者自己刪瞭一些部分,難免會有遺珠之憾,例如,資深作傢吳貞姬女士、玄吉彥先生等多位已擔任主要文學奬項的評審作傢,但筆者未能細讀他們的作品,不能寫什麼,隻有心仰慕之瞭!
本書也有筆者選譯的作品,譬如:《翅膀》、《霧津記行》、《白紙糊子》、《機場遇見的人》、《你們的樂土》、《青花魚》等等,都是筆者細讀後所引用的,這幾篇作品雖然沒得過文學奬但公認為諸位作傢的代錶作品,收錄於多傢大學一年級教養國語國文選教材之中。
另一段,迴想彭歌先生曾在《聯閤報》副刊的「兩三草專欄」中,嘉勉當年齣茅廬的筆者多多翻譯和介紹作品,促進兩國文化交流,本書同時也在此感謝彭歌先生的嘉勉。
這本書裏,有一部份紀錄瞭筆者年輕時代的人物和事件。在1966年至1969年,筆者就讀於梨花女子大學韓國語文學係大學部,爾後70年代的研究所時期,同儕間盛行「運動圈」的活動,那個年代,韓國派兵越戰,學校的中午禮拜時間,老師輪值講聖經,並鼓勵學生們寫信慰問參戰的軍人,當時在宿捨走廊,偶爾會有人掩麵哭泣,因為她們收到兄長陣亡的不幸消息。同時,報紙上70年代任意毀謗正競選總統的金大中先生,而80年代後,大傢討論參加越戰的正當性,90年代金大中先生被選為大統領,大學鄰座同學金善珠參加學運活動一路走來,終於當上民意最強的《韓民族報》代錶理事……等。
在《中國時報》「開捲版」第100號〈學生運動──書市的稀客〉中,提及颱灣學運理論貧乏,也同樣反應在其他種社會運動上,學運應該扮演創造者的角色,第三世界中韓國學運傳統最深厚,值得仔細研究和參考。在此我至少提供「廣場」、「悠悠傢園(上/下)」、「青花魚」作品,請讀者自行比較不同年代作者的思考和著墨點。
謹此感謝林老師鞦山促成齣書,及商務李俊男先生的耐心刪減訂正作業。
《韓客記》這個書名,總讓我聯想到那種帶著一絲宿命感的旅程。我總覺得,“韓”不僅僅是一個地域的代稱,它可能更是一種氣質,一種文化,一種曆史的沉澱。而“客”,則意味著一種暫時性,一種流離,一種不確定性。所以,“韓客記”閤在一起,就像是一個關於“身處異鄉,帶著韓國特有的氣質與過往,開始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的敘事。這讓我想到很多韓劇裏常見的橋段,那種男主角可能因為傢族恩怨、商業競爭,或是為瞭尋找某個失散多年的親人,而不得不離開熟悉的故土,前往一個充滿未知的地方。當然,我也知道,這本書不一定就是那樣戲劇化的情節,但“韓客”這兩個字所能引發的聯想,已經足夠豐富瞭。也許,這本書會細膩地描繪齣“韓客”在異鄉的日常生活,他們的飲食習慣、社交方式、甚至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思念和掙紮。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刻畫這種“文化碰撞”的張力,當“韓客”的文化基因與異鄉的文化土壤相遇時,會激蕩齣怎樣的火花?是融閤,是衝突,還是某種全新的創造?光是想想,就覺得這本書充滿瞭可能性。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韓客記》聽起來就有一種奇妙的吸引力,仿佛蘊藏著一個關於遠方、關於異鄉人的故事。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書名深深地勾住瞭,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各種各樣的畫麵:可能是孤身一人踏上異國土地的旅人,在陌生的街頭巷尾踽踽獨行,感受著與故鄉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也可能是懷揣著某種目的,在異鄉展開一段驚心動魄的冒險,與形形色色的人物擦肩而過;又或許,這“韓客”二字,指代的並非狹義上的韓國人,而是泛指一切在異鄉生活、打拼的“外來者”,他們的故事,或許更能引起我們這些身在颱灣、卻常常也感受到“漂泊”之感的讀者們的共鳴。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探尋作者筆下那個名為“韓客”的世界,去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去理解那些可能存在於字裏行間的思念、鄉愁、或是全新的希望。這本書的書名,已經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我相信,裏麵的故事也絕不會讓我失望,它可能會像一杯醇厚的韓國燒酒,初入口時帶著一絲辛辣,但迴味卻悠長而甘甜,讓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评分《韓客記》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非常接地氣的生活氣息。我沒有想到,它會讓我想起很多在颱灣生活的外籍朋友,他們可能來自世界各地,帶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在這裏學習、工作、生活,就像是這裏的“客”。而“韓”字,雖然指嚮韓國,但在我看來,它也可能象徵著一種“他者”的視角,一種從外部審視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些人的目光。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韓客”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一個不同尋常的颱灣,或者說,一個在我們習以為常的風景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麵。也許,“韓客”會以一種新鮮的、甚至略帶批判的眼光,看待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社會現象,我們的文化習俗。這樣的視角,往往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發現一些被我們忽略的東西。《韓客記》,這個書名,已經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自我反思的大門,我期待它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
评分《韓客記》這個書名,有一種淡淡的詩意,讓我聯想到那種在異國他鄉,靜靜地觀察、記錄生活點滴的旅人。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韓客”,他可能不像傳統的遊俠那樣,充滿瞭江湖恩怨,也不像現代的商人那樣,追求功名利祿。他更像是一個文人,一個觀察者,用細膩的筆觸,去記錄他所看到的一切。或許,他身處在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城市,穿梭於古老的巷弄,品味著當地的美食,與形形色色的人們交流。他的“記”,可能不僅僅是文字的記錄,更是他對生活、對文化、對人性的深刻體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寜靜的閱讀感受,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韓客”的眼中,去感受他所感受到的世界。這本書的書名,已經給瞭我一種“慢生活”、“慢閱讀”的期待,我相信,它會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智慧和感悟的閱讀空間。
评分《韓客記》這個書名,總讓我聯想到一種帶著神秘色彩的探險。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個“韓客”,可能在追尋某個古老的傳說,或者是在探索某個未知的領域。他可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帶著一群誌同道閤的夥伴,一同踏上這段充滿未知和危險的旅程。“韓”這個字,或許暗示著這場探險與韓國的某些曆史、文化,甚至是一些傳說中的寶藏有關。“記”,則錶明瞭這是一段被記錄下來的經曆,一段值得被講述的故事。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構建這個“韓客”的探險世界,其中的設定會是怎樣的奇幻,會遇到怎樣的挑戰,又會發現怎樣的驚人秘密?這本書的名字,已經激起瞭我強烈的探索欲望,我想要跟隨這個“韓客”,一同經曆這場充滿驚險與奇遇的旅程,去揭開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謎團。
评分《韓客記》這個書名,讓我想到瞭一個充滿故事性的開端。我常常覺得,每一個“客”的故事,都始於一種離開,一種齣發。而“韓”這個字,又給我一種獨特的地域色彩。所以,我猜測,《韓客記》可能是在講述一位“韓客”的傳奇經曆。他可能是一位藝術傢,在異國他鄉尋找創作靈感;他可能是一位學者,在探尋古老的文化遺跡;又或者,他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在異鄉努力打拼,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他的身份如何,他的故事一定充滿瞭挑戰和機遇,充滿瞭未知和驚喜。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設置情節,讓這個“韓客”的故事引人入勝。是會有驚心動魄的冒險,還是會有感人至深的愛情?抑或是,他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意義?《韓客記》這個書名,就像是一張藏寶圖,我迫不及待地想打開它,去發現裏麵隱藏的精彩故事。
评分《韓客記》這個書名,在我腦海裏構建齣一種彆樣的意境。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那種帶著點古典氣息的“客”。“韓”字,會讓我聯想到一些古老的傳說,或者是一種帶有東方韻味的細膩情感。而“客”,則是一種行者,一種過客,一種不屬於這裏的身份。所以,“韓客記”很可能是一個關於身份認同,關於在異鄉尋找歸屬感的故事。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講述一個“韓客”的故事,他可能因為某種原因,來到瞭一個與韓國截然不同的地方,在那裏,他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份,重新理解自己是誰。這其中的過程,一定充滿瞭挑戰和迷茫,但也可能孕育著深刻的自我發現。我會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繪這個“韓客”的內心世界的,他會如何處理自己與異鄉文化之間的張力,他會如何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裏,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韓客”的故事,更可能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關於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堅定地走下去的故事。
评分《韓客記》這個名字,讓我覺得充滿瞭故事性,而且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感。我想象著,一個“韓客”,可能因為某種原因,離開瞭自己的傢鄉,來到瞭一個陌生的地方。他可能懷揣著對過去的懷念,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對生活的不確定感。在這個新的環境裏,他需要努力地適應,努力地去生活,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韓”可能代錶著他曾經擁有的,而“客”則象徵著他現在的狀態。這本書,或許就是他在這段“客居”生涯中的心路曆程的記錄,他會如何麵對孤獨,如何處理思念,如何在這個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一絲慰藉,甚至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深沉而細膩的情感體驗,讓我能夠深深地理解“韓客”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他所有的喜怒哀樂。
评分《韓客記》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有一種特彆的親切感。雖然我不是韓國人,但作為一個在颱灣的讀者,我們其實也能理解那種“外來者”的心境。很多時候,我們會到不同的國傢去旅遊、去留學、去工作,在異國他鄉,我們就是那個“客”。而“韓”這個字,又會勾起我很多美好的迴憶,比如我曾經去過韓國旅遊,品嘗過地道的泡菜、參雞湯,看到瞭首爾繁華的街景,也感受到瞭釜山海邊的寜靜。所以,《韓客記》這個書名,就像是把我的這些旅行記憶,和一種關於“在異鄉成為‘韓客’的人生故事”結閤在瞭一起。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通過“韓客”的視角,去展現異鄉的風景,去描繪異鄉的人情冷暖。是那種積極樂觀、努力融入的故事?還是那種帶著淡淡憂愁、懷念傢鄉的情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溫暖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也跟隨“韓客”一起,踏上這段充滿故事的旅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分享他們的成長與感悟。
评分《韓客記》這個書名,在我的想象中,勾勒齣一種彆樣的文化交融。我想象中的“韓客”,可能不是簡單的“韓國人”,而是指一個在某個領域,或者某個文化現象中,扮演著“韓式”角色的“客”。比如,他可能是一位在颱灣的韓國料理師傅,用最地道的韓國風味,徵服瞭颱灣人的味蕾;又或者,他是一位研究韓國流行文化的學者,深入淺齣地為我們解讀韓流背後的文化密碼;甚至,他可能是一位將韓國藝術或設計理念,融入颱灣本地創作的藝術傢。這樣的“韓客”,不僅僅是文化的傳播者,更是文化的融閤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這種跨文化交流的魅力,讓我們看到,不同文化如何在碰撞中産生新的火花,如何互相啓發,共同發展。《韓客記》這個書名,為我打開瞭一個關於文化碰撞與創新的想象空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閱讀,去瞭解這些“韓客”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他們獨特的印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