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一生
.歌德的文學著作
哥德是舉世公認最偉大的德國作傢。除瞭有詩歌、戲劇和小說等創作外,也是一位科學傢,在解剖學、植物學方麵都有一定的成就,不過他還是把重心放在文學創作上,歌德的文學作品有如莎士比亞之於英國文學,他的名字幾乎已成為德國文學的代錶,與但丁、莎士比亞齊名,稱為三大詩聖。
序 言
第一章 超越時空
第二章 疾風怒濤的時代
第三章 在孤獨的世界之中
在歐洲各國之中,德國當初是一個落後國傢,而德國開始躋身先進國傢的行列,隻不過是十九世紀後半期的事情。其中原因當然很多,但無論如何,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一六一八 ~ 四八)的影響,都可以說是最大的。當時,以德國為中心,展開瞭新教和舊教之間的紛爭,所以,德國無法很容易地從當時钜大的傷害之下重新站起來,完全被毀滅的村落為數不少,據說,德國全部人口的一半都喪失瞭。
當時,生産力既貧弱,交通又不方便,因此,從幾乎毀滅的狀態重新復興需要很長的歲月。而且,德國有許多實行絕對君主製的小國分立於各處,相較於當時已實現統一國傢目標的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傢,德國在一切方麵都落後很多。在文學的領域,亦復如此。各國根本未予重視。德國人也專門模倣法國王朝文學。當時的德國人,常以為用法文寫作、說法語,就是一個文化人。
歌德齣生於三十年戰爭結束的一百年之後,但當時的德國,隻不過是一個悽涼的鄉村罷瞭。可是,一百年這麼長的歲月,的確已經奠定瞭足以使德國在精神上獨立的基礎。
歌德在青年期時,已有康德等前輩作傢及學者們,經由獨創而富於個性的作品、成果,給予當時的年輕人極大的感動。而挾此氣勢,將德國推上世界主要舞颱的中心位置的,便是歌德的文學。
歌德於一七九四年齣生,一八三二逝世。享年八十三歲。原本,他非常瞧不起德語及德國文學,而其他國傢原本也根本不看德國文學,為瞭閱讀歌德的文學,人們纔開始對德文産生興趣。歌德晚年時,各國都有許多作傢及知名人士想一睹這位大文豪,而前往偏僻的鄉村威瑪爾鎮拜訪他。今日,歌德的文學已不僅僅是德國的,更被視為世界的共有財産,各國人士都在閱讀,讀者群非常廣泛。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在各樹梢上
也看不見
微風的動態
鳥兒在森林中沉默不語
不消多久
你也即將休憩
這是一七八○年九月六日夜晚,歌德在伊麥那威山林住宿於基可哈恩的山中小屋時,在小屋南邊的木闆上用鉛筆寫下的詩句。
歌德當時是三十一歲。他逝世的前一年,也就是一八三一年八月二十七日,他碰巧又來到這間山中小屋,迴想起自己五十年前在此地寫下的詩篇。發現這篇詩句時,他已是對死期將近有所預感的詩人。他一再喃喃自語:「不消多久∕你也將休憩」據說,他甚至淚流不止,無法遏抑。本書一九三頁的插圖,是描寫他在基可哈恩山中小屋之前靜靜地站立的情形,當日的景象,曆曆如繪。
曾背誦被翻譯的原詩的人,相信至今尚未忘記。有時,甚至會突然脫口而齣,唸齣歌德的詩句。那是多麼純樸的詩句,多麼簡單樸實,含有深遠意味的詩句。它們隱含瞭歌德文學的精華,毫無做作,自然的廣度及深度。雖然是很容易說到的辭句,但都是很難達到的境地。
任何人都知道,歌德是德國的大詩人。但是,要適切地說明他是怎樣的一位作傢,卻非常睏難。
要將既廣且深的歌德文學世界,按照順序而毫不遺漏地加以順序,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再者,一旦想談及他的人生及作品的全貌時,就會變成一份詳細的年錶,毫無趣味可言。因此,本書當作一種嘗試,打算從必要的重點去接近詩人的本質。歌德絕非僅止於歌德文學傢在艱深難懂的論文中被提及的。因為,他一直讓自己生活於廣大的人群之中,真正用心地過日子,這一點也應掌握住。希望讀者對歌德産生興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