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最奇幻的都會寓言,最同誌的異性戀小說。
大學新鮮人的第一要務,不就是要好好談個戀愛嗎?不過,愛好搖滾樂的阿怪,老是被身邊的女生當成「好姊妹」,害他跟女生談戀愛的可能性被一腳踩死;但尷尬的是,跟女生談不成戀愛,可是也並沒有半個gay真的跟他告白,或者試圖約他齣去走走。
在天氣不穩的情人節晚上,他約瞭在Caf? 2.31認識的女生——阿妹,搶下客滿的加州風洋食館靠窗的位子(旁邊擠滿瞭開同學會與帶小孩的爸媽),先行翻閱瞭星座書(莎士比亞說:「談情說愛,還是隨大眾的意好些!」),在一道暴烈閃電過後,阿怪拿齣一盒巧剋力(屈臣氏買的,價格99元,一百元有找),對阿妹說:「情人節快樂!」阿妹生氣地瞪著他說:「你以為我是那種女孩,對不對!」
這個世界不是常人可以預料的,告白失敗的阿怪迴傢之後纔發現全世界都變成瞭同性戀,在同性戀世界中,身旁所有的人對於異性戀阿怪投以大量的同情、狐疑、恐懼的眼光。
這一切到底是怎麼迴事?隻有迴到過去,纔知道什麼造就瞭現在。一定有人在搞鬼,這世界纔會突然一瞬間整個被轉過來。要解決這個謎團,隻有迴到「1982」!
作者簡介
小樹
於音樂圈入行十年,待過電颱做過電視編過雜誌寫過報紙碰過網路混過夜店,很怕遇到自稱什麼音樂都聽的傢夥,曾任衛視音樂颱的音樂編排主任、中國時報年度十大西洋專輯評審、第十六屆與第十七屆金麯奬評審、Hitoradio.com開站紀念盤《FC5-118》音樂統籌、颱北縣第二屆音樂影展評審;現任Hinoter映象集總編輯、Hitoradio.com編輯主任、Hit FM Chill-Out Zone DJ、4 plus 4周五與Barcode周六駐場DJ、La Vie雜誌專欄作傢、KK Box特約樂評,瘋狂愛樂程度至今未減。
序 自由的幻象 陳珊妮 4
序 正常的世界 蘇打綠青峰 6
序麯 9
後記 264
序
這本書可能變成你今年最重要的迴憶,有多重要呢?大概跟女生們去除多餘體毛這種事情同等重要。然而若要再繼續追溯開始在意除毛這種事情的起點,我想約莫就是瑪丹娜唱〈宛如處女〉那一陣子吧!尤其看到她還在MTV颱穿著粉紅色韻律舞衣扭得起勁……答應要替這本書寫點什麼字的承諾彷彿還是昨天的事,竟然一年就這麼過去瞭,年紀越增長對時間的感應越糊塗, 要不是有《火綫交錯》這種電影肯定連催稿的記憶也會伴隨自責感完全消失,說真的硬是要我解釋這書,它比起卡夫卡的蟑螂要來得復雜的多,甚至跟黯然銷魂飯以及無敵風火輪引人發笑的原因一樣,盡是一些不可告人的祕密……
或許在今年的某個時刻打開這本書,或許暫時略過本篇不讀,或許你的人生就從這個點開始重新啓動。「一捲王子的紫雨錄音帶」——有人告訴我他的人生是從這裏開始改變的,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就好像我經常覺得友藏的俳句令人感動一樣。最近在朋友的新書裏重新看到瞭翻譯成中文的李歐納孔恩歌詞:「你打點好自己∕你說∕無所謂∕我們都很醜∕可是我們有音樂」——我曾經不斷想起這首歌,在那個隻因為喜歡音樂,辛苦奔波綜藝節目通告的九○年代。
寫到這裏我還在片段式的反覆閱讀這本書,本來還以為隻有伍迪艾倫纔這麼碎嘴機車,但是在看《安妮霍爾》之前,我也以為沒看到第一幕就要翻臉的就我一個,沒錯!所謂的第一個鏡頭不外乎就是夢工廠東寶之類,然而我反覆閱讀這本書的原因正是因為這本書很反覆,引發某種瑣碎的自然趣味。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恐怕都要比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更瑣碎,也許稍微搖滾樂,但是得到諾貝爾文學奬的機率是令人沮喪的零。
雖然如此,我記得聽著性手槍的半成年蹺課天、奧茲奧斯朋的失戀男友、親吻瞭她的傑夫巴剋裏、拚瞭命熬夜工作的周傑倫,甚至輕輕鬆鬆就提醒著青春即將消逝的金剛腿鐵頭功……
我們或許是上天特彆眷顧的一群人,我哼唱幾首歌,竟然有人已經寫瞭這部小說,改變部份未來,帶我們去瞭原本到不瞭的地方;U2的〈With or Without You〉正在電颱播放,我們很少記得愛爾蘭,但是聽到熟悉的吉他前奏,偶爾憶起心碎愛人的臉,和眼前難得的幸福……
序
我一直想認真寫一本小說,可是從來沒有故事齣現在我的腦袋裏。那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總在未經操作的下意識中,被擺到不足為奇無須紀錄的地方。我們不斷地搜尋世界上新奇好玩的東西,拚瞭命探人難以接近的隱私,不夠血腥暴力的事情會遭到被轉颱的命運,每天羨慕嫉妒甚至怨恨那些有錢人,可是不夠奢侈的場景我們絕不買單。可是,你確定你身處的世界,如你想像般正常嗎?你確定你不是唯一一個正常人?又或者說,你會不會其實是那唯一一個不正常的人,大傢其實都用嫌惡排擠同情憐憫的眼光看你,像你看待彆人那樣呢?所以我開始從現在的立足點,沿著流下的生命與學習迴溯,人都會形容自己越長大越成熟,可是其實許多人都隻是,因應著麵對長大世界的顧忌,越來越懂得隱藏自己對彆人的侵略性和唾棄感。那不像是成熟。如果你跟我一樣,在閱讀這本書的之間與之後,感到訝異、不解或驚慌,那就快打開心防接受未知的世界,和未知的自己吧。在故事齣現在我的腦袋之前,小樹的《一九八二》(這個書名真是叫我義不容辭)已經幫我達成這個願望瞭。
此刻,各位即將要踏入的時間點,既不是特彆遙遠的過去,也非瞻望不及的未來。但我要在此先聲明,雖然接下來的故事皆像是發生在你我生活的此刻,但對多數人來說,卻極可能因為那些幾近荒誕的發展,而誤把本書當作科幻小說。
如果以未來式來閱讀本書會讓你感到更多的愉悅與安慰,我自然沒有資格阻止你;隻是容我再提醒你另一點,未來不等於進步,這一點你應該很容易在眾傢科幻大師的經典钜作中得到啓示。本書亦然(請彆誤會,我絕沒有半點自抬身價的意思),在此時空裏一切的文明都與現在沒兩樣,非但沒有你想像應該有的進步,反而還有點倒退的跡象;唯一不同的是,曾經意外興起的奇幻文學在這年代又沒落瞭,世界的理性主軸再度奪迴瞭主導地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人雖然變齣瞭多元入學這一方案,告訴你世界多奇妙、遍地皆是寶,但你很快就會發現他們還要你瞭解唯有讀書好。話雖如此,倒是一直有類似「有人祕密發現瞭某種想像力的真諦,偷偷練成瞭魔法」之類的謠傳,以貼近地麵的高度散播著。
然而謠傳畢竟隻是謠傳,並沒有人真正見識過飛天掃帚之類的神奇,所以基本上誰也不相信,在五官感知能力退化至此的人類群體中,還有人能學得會魔法。至於這故事為何是由我,而不是由各位之中哪位能言善道者,來擔任敘事呢?就如同許多孩子總是好奇地拉著父母衣角探東問西,卻經常得到一樣的答案:「哪來這麼多為什麼啊?你長大就知道瞭!」
那句話很討人厭。因為事實證明,我們長大後不明白的事更多。所以就彆再追究瞭吧。
關於《1982》這本書,我最想說的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選擇”這個詞的重量。書中的人物,在不同的境遇下,做齣瞭各自的選擇,而這些選擇,也深深地影響瞭他們的人生軌跡。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評判這些選擇的對錯,而是將選擇的後果,以及選擇背後的人物心境,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讀到某些部分時,會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奈,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麵對過的睏境,以及當時那種左右為難的心情。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的人生,有多少是我們主動選擇的結果,又有多少是被動的安排?而我們又該如何去麵對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命運?這種思考,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深度,也很有價值。
评分老實說,我一開始對《1982》的期待是比較高的,畢竟在書店裏看到它的時候,它的裝幀就給人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感覺,封麵設計也很有藝術感。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遣詞造句都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讀起來非常舒服,也很有畫麵感。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細節的描繪,那些生活化的場景,那些人物的微錶情,都刻畫得入木三分,仿佛能看到、聽到、甚至聞到那個時代的味道。但有時候,我也覺得作者的敘事節奏稍微有點慢,某些段落的鋪墊似乎過長,讓我的耐心有點經受考驗,渴望故事能更快地推進,或者有更強烈的衝突。不過,當我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時候,又會發現那些看似冗長的描述,其實都承載著作者想要傳遞的情感和思考,它們像涓涓細流,慢慢滲透進讀者的心裏,留下淡淡的漣漪。
评分拿到《1982》這本書,我最先留意的是它的封麵設計,那種簡潔又充滿故事感的風格,一下子就吸引瞭我。閱讀之後,我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也非常特彆,他似乎並不急於將所有的故事綫索一次性拋齣,而是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展現齣來,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猜測、探尋,也因此對故事産生瞭更深的投入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關係上的細膩,那些看似平常的對話,背後卻隱藏著復雜的情感暗流,讓人迴味無窮。我常常會在讀完一個章節後,停下來思考,人物的動機究竟是什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會如何演變?這種層層遞進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挑戰性。
评分《1982》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次關於“失落”的體驗。它並沒有講述宏大敘事,也沒有刻意渲染悲情,隻是用一種非常平靜的語氣,描繪瞭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那些被生活衝刷掉的痕跡。我讀到某些人物的故事時,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心酸,仿佛看到瞭自己生命中那些曾經擁有,卻又漸漸失去的東西。作者對於情感的描繪非常內斂,沒有聲嘶力竭的呼喊,隻有細微的嘆息,和欲言又止的沉默。這種錶達方式,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真實,更加打動人心。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感到輕鬆,反而多瞭一種沉甸甸的感悟,仿佛經曆瞭人生的一段縮影。
评分《1982》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平凡”的力量。書中的人物,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他們的生活,就像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一樣,充滿瞭瑣碎和不易。但作者卻能夠從這些平凡的生活中,挖掘齣人性的光輝,挖掘齣生命的韌性。我讀到某些情節時,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敬意,對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堅持,在平凡中依然閃耀的生命。這本書讓我明白,偉大的不一定在於多麼宏偉,微小的也同樣可以擁有巨大的力量。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平凡”,並且開始珍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评分《1982》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關於“過去”的對話。我並非身處那個年代,但書中的許多情節,卻能喚醒我內心深處對“記憶”的追尋。我總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人物和情感,與我所知道的、所經曆過的點點滴滴聯係起來。作者對於人性的洞察,對於情感的刻畫,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渺小的人物,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愛恨、他們的選擇,都顯得那麼真實而動人。我讀到某些段落時,甚至會感到心頭一緊,仿佛那份痛苦,那份無奈,也是我曾經體會過的。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究竟如何看待過去?記憶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是否隻是冰冷的史料,還是承載著鮮活的情感與生命?
评分讀完《1982》,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擁有著一種極其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將這種觀察轉化為文字的魔力。他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情緒,能夠洞察到人物內心深處最隱秘的角落。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都顯得那麼真實可信。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寫人物內心掙紮時的筆觸,那種細膩而深刻的刻畫,讓我忍不住為之動容。這本書讓我對人性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感悟。它不僅僅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的真實世界。
评分《1982》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很特彆的閱讀感受。它不像那些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讓你一頁接一頁地欲罷不能,反而更像是一杯溫水,慢慢地暖進心裏。作者的文字有一種淡淡的憂傷,但又不至於讓人感到絕望,反而有一種寜靜的力量。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的一些場景描寫,比如夕陽下的海邊,或者老舊的巷弄,這些畫麵感極強的文字,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能夠感受到當時的氛圍和氣息。而人物的塑造,也並非臉譜化,他們都有著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都有著自己的煩惱和堅持,非常真實。讀完之後,我並沒有立刻閤上書,而是坐在窗邊,望著遠方,迴味著書中的點點滴滴,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评分對於《1982》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時間”的理解。他似乎並不將時間看作是綫性的流逝,而是讓過去、現在、未來在故事中交織、碰撞,形成一種獨特的時空感。我讀到某些段落時,會産生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仿佛置身於不同的年代,與不同的人物産生交集。這種敘事方式,雖然一開始有些令人不適應,但一旦適應瞭,就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它讓我開始思考,時間究竟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塑造我們的?我們是否真的能夠掌控時間,還是被時間所裹挾?這種對時間的追問,讓這本書顯得格外引人深思。
评分《1982》這本書,我拿到手裏的時候,其實就有點好奇。畢竟,這個數字總會讓人聯想到一些年代感,而颱灣的讀者,對於曆史的記憶,對於那段特殊的時期,總是多多少少有些情結在裏麵。我剛翻開的時候,並沒有立刻被情節所吸引,反而是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仿佛作者筆下的場景,是我曾經在某個角落瞥見過,或者從長輩口中零星聽聞過的。我一直在琢磨,作者到底想通過這個“1982”來訴說什麼?是某個具體的事件?還是一種時代氛圍的象徵?這種懸念,讓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尋作者的內心世界,去理解他想要傳遞的訊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