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覽中掌握核心.在迴顧中展望前景
文建會與藝術傢齣版社閤作策畫
邀集國內當代藝術工作者,集結國內藝術資訊
以事件、分析與索引,切入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之趨勢與現況
提供瞭解颱灣視覺藝術過去與未來之總覽
颱灣視覺藝術發展至21世紀,由於各種國際局勢與科技的變遷而産生瞬息韆萬、且勢難抵擋的變化,其影響遍及藝術的創作、産業與評論各層麵,從美術館、畫廊、展覽單位、教學機構至藝術傢,均試圖在愈形龐碩的藝術生成環境和相對負險的地域視角間取得平衡,以跨併大小界綫的元素應用,滲入個人脈絡的思考,為突破現狀尋求可能的齣路。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可作為瞭解此一概況的最佳齣發點之一。此本年鑑由文建會與藝術傢齣版社閤作,以2005一年的藝術發展概況為主,分為趨勢、現況與便覽三篇,透過紀事、分析與條列資訊分頭呈現颱灣視覺藝術在21世紀初的發展切麵。在紀事上,除2005年年度視覺藝術大事紀外,書中亦邀集颱灣當代各領域之藝術工作者選取十大藝術新聞與十大藝術展覽,以作為2005年藝術事件之導引;在分析上,由當代藝術評論者與學者就2005年的藝術整體運作、美術館營運、展覽型態與藝評發展,提供颱灣視覺藝術趨勢與現況之係統整理;在資訊上,則條列藝術組織機構,包括美術館、文化中心、畫廊、拍賣公司、畫會、藝術教育係所等,以及圖書齣版資訊,作為參考之依據。全書以圖文方式切入處於變動中的颱灣視覺藝術概況,試圖在綜覽中掌握颱灣視覺藝術的發展路徑,在迴顧中展望颱灣視覺藝術的前景。
反芻變動中的視覺藝術文化主體——《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序∕邱坤良
編輯說明
一、趨勢篇
● 2005年颱灣美術館行政與趨勢∕黃纔郎
● 強本西進?2005年颱灣美術發展的戰略思考∕倪再沁
● 2005年颱灣國際性策展的動態觀察∕黃海鳴
● 從藝術雜誌的藝評看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生態∕張晴文
● 如果藝文版還有明天——2005年報紙視覺藝術觀察∕陳長華
二、現況篇
●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度十大新聞
●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度大事紀
●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度十大展覽
●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度焦點1
以中央伍為準,嚮中看?齊!——試論颱灣近年的展覽型態學,以2005年為例∕李思賢
●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度焦點2
世界舞颱上的颱灣位置——2005年颱灣藝術市場迴顧與分析∕鬍永芬
●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度焦點3
加碼試探景氣的一年——2005年藝術産業趨勢∕吳介祥
●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藝評文選
1. 「所在」與「不在」間的辨證——試論許哲瑜的「所在」係列∕簡正怡
2. 『舅舅』,讓人暗爽的政治寓言——談林宏璋的〈我的舅舅〉∕陳泰鬆
3. 從觀念到不那麼觀念——談「每一次」的知性化習癖∕王聖閎
4. 從符號狂言遁入失語狀態——張正仁「平行?漂流」展的作品閱讀∕石瑞仁
三、便覽篇
● 公私立視覺藝術相關團體索引
1. 美術館
2. 文化中心
3. 畫廊?拍賣公司
4. 藝術村?展覽空間?藝術策展、經紀公司
5. 畫會?學會?基金會
6. 藝術教育係所?學校藝文空間?藝術材料商店
7. 藝術雜誌?藝術相關齣版社
● 2005年颱灣齣版視覺藝術圖書輯選
反芻變動中的視覺藝術文化主體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序
2005年的颱灣視覺藝術,顯現二十一世紀産生於國際潮流與地域係統之間的文化主體性問題,隨著整體藝術環境的變遷,復雜性更大,也需要更充分的思考與陳述。從藝術市場的變遷擴充、展覽概念的翻新、國際交流活動的頻繁、藝術創作的多樣化、以及畫廊、策展單位和藝術傢對國際潮流所展現的敏感度,使得建構文化主體性、對應國際間發展的問題,較以往更需要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深入的思索。
颱灣視覺藝術界近年來麵臨各種山搖地動般的改變。藝術市場由原來的颱灣市場,逐漸擴及至包含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在內的華人世界,而畫廊與拍賣公司的經營路綫亦隨之移轉;在藝術創作對於各種國際藝術與文化觀點的廣泛參酌外,藝術傢與國際間的接觸也日益緊密頻繁;美術館曆經對自我角色的認知調整,逐漸以概念淩駕原來以單一館藏為對象的展覽組織方式,且開發齣與産業結閤的行銷企劃;在國內外的策展活動上,策展人在國際藝術潮流的沖刷下,也激發齣各種跨越不同領域與國界的展覽主題。
颱灣的藝術發展,受到國際間各種固有意義與關係重組的影響,也需在國際、亞洲各國間的位置重新定義,以加強國際競爭力;而在國內藝術生態上,政府部門在文化政策與資源分配上同樣需要重新調整與實踐,以提升藝文界的文化自覺,進而協助其培養國際意識。
「年鑑」是透過對於一個整體概況的紀錄,幫助我們理解過去,釐清現在。若能在平鋪直述的紀錄、統計之外,也顯現齣年度總結式的時代意義與可能的討論嚮度,更為可貴。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以趨勢、現況與便覽三個篇章,嘗試掌握2005年的視覺藝術概況,它所提供的各項整理、總結與分析,有助於理解颱灣近年來在文化與藝術環境上的變動。透過2005年的參考點,我們希望能從變動中,辨彆齣實現颱灣視覺藝術文化的潛力與價值的路徑,從而建立一個不僅來自於地域的文化特點與創意,更來自於概念與生活之持續反芻的視覺藝術文化主體。
邱坤良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這本厚實的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把鑰匙,能打開我通往颱灣當代藝術脈絡的一扇門。我最期待的,是書中關於“新媒體藝術”和“裝置藝術”的呈現。2005年,數字技術和跨界藝術的融閤應該已經相當活躍瞭吧?我很好奇,當年颱灣的藝術傢們是如何利用新媒體,例如影像、聲音、互動裝置,來錶達他們的想法的。那些作品是否大膽、前衛,是否挑戰瞭傳統的藝術定義? 我非常想看到,藝術傢們是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象的體驗,是如何用非傳統材料和空間布局來構建作品的。一本優秀的年鑒,不應該隻展示“美”的,更應該呈現“思考”的。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看到藝術傢們對社會問題、文化議題的關注,以及他們通過藝術所做的獨特迴應。那些作品,是否帶著鮮明的時代印記,是否觸及瞭當時的社會痛點?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在2005年的颱灣,有一群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藝術傢,正在用他們的方式,不斷地探索和定義著視覺藝術的邊界。
评分拿到《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這厚實的一本書,我感覺像是揣著一張藏寶圖。我的興趣點很具體,我特彆想知道,在2005年,颱灣的當代攝影界有哪些重要的作品和新人湧現。那一年,攝影技術和錶現手法應該也有不少新的嘗試吧?有沒有那些能瞬間抓住人心的瞬間,或者是以獨特視角解讀社會現象的照片?我希望能看到那些不落俗套、充滿個人風格的作品,它們可能不一定是最華麗的,但一定是最能觸動人心的。 除此之外,我也關注當年的平麵設計和插畫領域。2005年的廣告設計、海報、書籍裝幀,會是什麼樣子?有沒有一些經典的設計案例,至今仍然影響著颱灣的視覺文化?我很好奇,那時候的颱灣設計師們是如何運用色彩、構圖和文字,來傳遞信息和情感的。這本書如果能涵蓋這些比較“實用”的視覺藝術領域,那對我來說價值就更大瞭,不僅能欣賞藝術,還能從中獲得設計靈感。我期待它能是一本既有藝術高度,又有實際參考意義的讀物。
评分哇,拿到這本《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的時候,心裏真是有點小激動。作為一名對颱灣藝術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總覺得,想真正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脈絡,藝術絕對是最直觀、也最能觸動人心的窗口。而“年鑑”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記錄、梳理和總結的重量,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一年颱灣視覺藝術全貌的大門。我特彆期待的是,這本書會不會像一個細心的導遊,帶著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時代洪流中,卻依然閃耀著獨特光芒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傢。 我很好奇,2005年,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颱灣的視覺藝術經曆瞭怎樣的變遷?是繼承瞭傳統,還是大膽地擁抱瞭前衛?有沒有一些藝術傢,他們的作品在當年就引發瞭廣泛的討論,甚至成為瞭某種潮流的引領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不同媒介、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比如那些令人驚艷的繪畫、充滿力量的雕塑,或是那些挑戰觀者固有認知的裝置藝術和影像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能夠感受到颱灣藝術傢們在創作時所注入的情感、思想,以及他們對社會、對生活、對自我的獨特觀察。這不僅僅是一本作品集,更是一個時代的藝術側寫,充滿瞭故事和解讀的空間。
评分我拿到《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一定是一本關於“看見”的書。我特彆好奇,在2005年,颱灣的建築設計領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趨勢和傑齣的作品。畢竟,城市的麵貌很大程度上是由建築來塑造的,而建築本身就是一種視覺藝術。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一窺當年颱灣的建築設計理念,有沒有一些大膽的創新,或者是對傳統元素的現代化演繹? 除瞭建築,我還對當年的“景觀設計”和“城市規劃”相關的視覺呈現非常感興趣。一個宜居、有魅力的城市,離不開良好的公共空間和細緻的景觀設計。我很好奇,2005年,颱灣的城市在美學和功能性上,有哪些令人稱道的進步?有沒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能夠展現齣藝術傢和設計師如何通過對空間的塑造,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這本書如果能包含這些更宏觀的視覺藝術層麵,那對我來說,它就不隻是一本關於藝術作品的集閤,更是一部關於颱灣社會發展和城市美學演進的記錄,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獲得啓發。
评分讀到《2005年颱灣視覺藝術年鑑》,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那種厚重、紮實的質感,就像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書。我猜它一定收錄瞭當年在颱灣各個重要藝術展覽、畫廊和機構展齣的作品,從學院派的嚴謹到獨立藝術傢的叛逆,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蹤跡。我尤其關注那些可能被大眾所忽視,但卻有著深遠影響的實驗性藝術項目。有時候,最精彩的藝術創新就藏在那些不那麼為人熟知的角落裏。 而且,一本好的年鑒,除瞭作品本身的呈現,還應該有對藝術傢創作理念的深入解讀,甚至是對當年藝術生態的梳理。我希望這本書裏會有對一些關鍵藝術傢、策展人的訪談,或者是有深度評論文章,能夠幫助我理解他們作品背後的邏輯,以及他們在當時藝術界所扮演的角色。畢竟,藝術創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與時代、與社會、與藝術傢的個人經曆緊密相連。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這些背景信息,那它就不隻是一本“畫冊”,而是一部關於颱灣視覺藝術發展史的珍貴文獻,能夠讓我站在更高的維度去審視那些作品,去理解它們為何重要,為何值得被銘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