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麵對童言無忌的寶貝,你是不是一個百問不倒的父母或師長?
巧妙的迴答,不僅可以化解當時的尷尬,也在潛移默化中,協助孩子建立得體的應對方式。韆萬彆忽略瞭孩子的問題,孩子就是在提問過程中逐漸認識瞭這個陌生世界的。
本書針對生命之初、成長探索、青春期的秘密三方麵,列舉33個孩子常問的尷尬問題為實例,從創新、科學和慧黠的角度,給父母和師長們最好的建議。
作者簡介
紀康寶
知名親子專傢,作品有“教孩子不用數到3”、“罵孩子不必大小聲”等暢銷書。
前言……003
捲一、生命之初……009
Q1:「我是從哪裏來的?」……010
Q2:「為什麼爸爸不能把我生齣來?」……015
Q3:「我怎麼會跑到你肚子裏去的?……021
Q4: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吃什麼、喝什麼呢?……026
Q5:「我怎麼記不起來我剛齣生時的樣子瞭呢?」……031
Q6:「爸爸媽媽的結婚照上為什麼沒有我呢?」……036
Q7:「什麼是試管嬰兒?」……040
Q8:「小阿姨怎麼生瞭兩個孩子?」……045
Q9:「弟弟為什麼整天都哭不停呢?」……050
Q10:「為什麼弟弟要包尿布呢?」……055
Q11:「為什麼弟弟沒有牙齒呢?」……059
捲二、成長探索……065
Q12:「我是誰?」……066
Q13:「我為什麼是男孩(女孩)?」……071
Q14:「我為什麼不能摸下麵?」……077
Q15:「我怎麼沒有小雞雞?」……083
Q16:「我是媽媽生的,為什麼卻長得像爸爸?」……087
Q17:「人為什麼要呼吸呢?」……092
Q18:「我為什麼長高瞭?」……097
Q19:「為什麼指甲長個不停?」……101
Q20:「我的牙齒為什麼會掉?」……105
Q21:「我為什麼不能再紮小辮子瞭?」……110
Q22:「這世界上會有兩個我嗎?」……116
Q23:「為什麼眉毛長不長?」……121
捲三、青春期的秘密……127
Q24:「我的聲音為什麼變得這麼難聽?」……128
Q25:「我為什麼會有月經呢?」……134
Q26:「我的咪咪為什麼會變大?」……139
Q27:「臉上為什麼會長痘痘?」……144
Q28:「我為什麼長不高?」……150
Q29:「什麼是夢遺啊?」……156
Q30:「我收到『情書』怎麼辦?」……161
Q31:「怎樣知道自己懷孕瞭?」……169
Q32:「你們為什麼總說我叛逆?」……175
Q33:「我現在為什麼這麼胖?」……181
孩子純真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他們常用一種超乎大人想像的態度觀察這個世界的大小事物,而且孩子老是「打破沙碢問到底」,總是喜歡問「為什麼」,但是有些「為什麼」通常得不到大人認真而閤理的解答。因為傢長們往往會覺得孩子的問題很傻,或是這些問題迴答起來,孩子無法理解,因而不屑於迴答;也可能有些父母由於工作、傢務太忙而感到精疲力竭,當孩子不停地嚮他們問「為什麼」時,就常用不耐煩的口吻對孩子說:「彆再煩我瞭,自己去旁邊玩」,或是「你沒看到我正在忙嗎?」等等,更多的父母則常常敷衍瞭事,隨隨便便給個答案即可。可是,身為傢長的你們是否想過,當孩子提齣的問題總是得不到及時、確切、閤理解釋的時候,他就會慢慢喪失提問的欲望,因而也逐漸喪失瞭一個個成長的最好時機,這是個非常嚴重的結果,傢長們切莫刻意或不經意地忽略這種情形。因此,建議傢長們應該認真麵對孩子的提問,並且要做到有問必答,這樣纔能激發孩子提問的興趣,而且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來擴大孩子的知識麵,豐富孩子的心靈,促進孩子智力的健康發展。
可是有的父母會想:「我當然想盡力迴答孩子所提的問題,可是孩子的問題太多、太復雜,有時甚至是一些稀奇古怪、異想天開,並且帶有突發性的問題,我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或是說不知道該如何迴答纔最閤理?」麵對傢長們的這種問題,我們特意編著瞭這套「如何迴答孩子的尷尬問題」,希望父母們在麵臨孩子的問題時,能不慌不忙、從容地給孩子一個最好的答案。
本書針對孩子成長的過程,將問題分為三大類,即生命之初、成長探索、青春期的祕密等三方麵,列舉齣極具代錶性而孩子常問的問題為實例,涉及範圍廣泛而全麵,甚至連當代父母普遍覺得難以啓齒的性教育話題和傢庭離異等問題都毫不避諱,而是以創新、科學、慧黠的說法給傢長們最好的建議,並指齣瞭生活中父母常見迴答的弊端和可能導緻的惡果,使父母能認識到以前許多製式的迴答原來正是扼殺孩子的原凶。相信傢長在看完本書後,一定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迴答孩子問題的滿意答案,更能教會傢長迴答孩子問題的技巧,幫助各位傢長成長為一位「問不倒」的父母,尤其是能讓傢長從中得到一些啓發,使親子間的對話能成為一種樂趣。
當然,在迴答問題的過程中,也許麵對你獨特的孩子,你的迴答纔是最好的。我們絕沒有要求你們一定要按照我們的思維來「正確地」迴答孩子們的所有問題。參照你孩子的年齡以及考慮到他們的發展趨嚮,你可以在我們提供建議的基礎上尋找自己的答案,你也應該自己決定採用什麼樣的形式來迴答你的孩子。我們的願望是:願每個孩子的疑問都能得到父母及時、確切、閤理的解釋。相信做到瞭這一點,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長的好時機,而我們也同樣相信,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也能在這一問一答的交流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對於我這樣一個新手媽媽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剛當媽沒多久,我就發現孩子看世界的角度跟大人完全不一樣,他們的好奇心是純粹的,但也常常會觸及一些我們覺得“不方便”的話題。比如,有一次在公園,我兒子看到一個坐著輪椅的小朋友,就直接問我:“媽媽,他為什麼不能走路?”我當時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迴答纔能既解釋清楚又不傷害到那個小朋友。幸好我及時買到瞭這本《如何迴答孩子的尷尬問題—成長篇》。書裏關於如何解釋身體差異和殘疾的章節,給我提供瞭非常好的思路。它強調要用“人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來開場,然後解釋各種身體情況都是自然存在的,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去生活。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反復強調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尊重差異的觀念。這比單純解釋一個生理現象更重要,它塑造的是孩子的品格。這本書真的讓我意識到,迴答孩子的尷尬問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引導。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手足無措的媽媽,而是能更有條理、更有智慧地陪伴孩子成長。
评分這本書真的太及時瞭!我兒子最近剛上小學,突然冒齣好多稀奇古怪的問題,有些真的讓我有點措手不及。像是“媽媽,為什麼男生和女生身體不一樣?”或者“為什麼有人看起來跟我們不一樣?”這些問題,我總不能敷衍過去,又怕迴答得太復雜反而讓他更睏惑。幸好有這本《如何迴答孩子的尷尬問題—成長篇》,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而且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解釋這些敏感話題的方法。我最喜歡的是它不是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教我如何引導孩子思考,讓他們自己去理解。比如,在談論身體差異時,它建議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很特彆”這個角度切入,然後慢慢引入男女生理構造的自然差異,強調健康和尊重。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既保護瞭孩子的純真,又滿足瞭他們的求知欲。而且,書裏還舉瞭很多實際的例子,讓我覺得很有共鳴,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個被孩子問題難倒的傢長。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更有信心去麵對孩子的各種“為什麼”瞭,不再是硬著頭皮,而是能帶著愛和智慧去溝通。
评分這本書真是太寫實瞭!我記得我兒子大概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在超市看到一個孕婦,就指著她肚子說:“媽媽,她肚子裏有小寶寶嗎?為什麼她肚子這麼大?”當時我就覺得挺尷尬的,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懷孕的過程。現在有瞭《如何迴答孩子的尷尬問題—成長篇》,我感覺自己終於有“武器”瞭。書裏關於“生命是怎麼來的”這個章節,用一種非常科學又溫和的方式講解瞭受孕和胎兒發育的過程,而且還考慮到瞭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提供瞭不同層級的解釋方法。我最欣賞的是,它鼓勵傢長們用開放的態度來談論這些話題,而不是迴避。這本書讓我明白,與其等到孩子從彆的地方聽到一些不準確甚至帶有誤導性的信息,不如我們自己主動、坦誠地和他們溝通。這不僅能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更能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性觀念和生命觀。這本書的內容涵蓋瞭從身體發育到生命誕生,再到社會關係等方方麵麵,真的非常全麵。
评分最近常常在想,我們小時候好像很少有這麼“暴露”的問題,或者說,那時候的資訊沒這麼發達,傢長大概也覺得有些事情“等他大瞭自然就懂瞭”。但現在時代不一樣瞭,孩子們接觸的資訊太廣瞭,加上他們天生就充滿瞭好奇心,遇到一些關於身體、性彆、社會差異的疑問,真的會讓傢長們招架不住。這本書《如何迴答孩子的尷尬問題—成長篇》正好填補瞭這個市場上的空白。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育兒理論書,更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又充滿耐心的“育兒軍師”在你身邊,隨時為你提供策略和指導。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如何處理孩子關於“死亡”、“生病”這些話題的章節。這些話題往往最能觸動傢長的內心,我們既希望孩子理解生命的無常,又不忍心讓他們過早承受悲傷。書裏提供的溝通技巧,比如用自然現象來比喻,或者強調生命的延續性,都非常巧妙。我嘗試著用書裏的一些方法去和我傢女兒聊,她雖然還是會有些疑惑,但明顯能感受到她情緒上的穩定,不再因為無法理解而感到恐懼。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育兒的另一種可能性,不再是“堵”,而是“疏”。
评分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傢長,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在傢庭教育中更好地與孩子溝通的工具。《如何迴答孩子的尷尬問題—成長篇》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幾年閱讀過的最實用、最有價值的一本育兒書籍。它不僅僅是提供“答案”,更是一種“方法論”。書中非常細緻地分析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尷尬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涉及身體、性彆、死亡、社會差異等敏感領域。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刀切的答案,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不同年齡段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如何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來調整溝通策略。例如,在處理孩子對“死亡”的疑問時,書中提供的不僅僅是安慰,更是如何引導孩子理解生命循環、珍惜當下,以及如何麵對失去。我尤其贊賞書中強調的“傾聽”和“共情”的重要性,它教導傢長如何真正理解孩子話語背後的需求和情感,而不是急於給齣自己的“標準答案”。這本書讓我反思瞭自己在過去的一些溝通方式,也為我今後如何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提供瞭明確的方嚮。它是一本值得所有傢長反復閱讀和實踐的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