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楚首度坦誠而真摰地寫下他與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的關係,記錄瞭阿根廷齣生的醫師與古巴結下一段不凡的情誼,從革命初期到切.格瓦拉最後到非洲與玻利維亞打遊擊徵戰。
卡斯楚生動描繪瞭切.格瓦拉這位鐵漢、革命傢、思想傢,細說與切.格瓦拉在古巴最後一段的日子,並直率評價玻利維亞的任務。
古巴革命元老濛塔內(Jesus Montane)並撰序,追憶切.格瓦拉與卡斯楚一九五五年在墨西哥初識與結交的一段往事。
書中附有多張未曾公開的照片,包括楚切兩人首遇與最後的閤照,不僅為主題生色,內容刻劃栩栩如生。
作者簡介
卡斯楚(Fidel Castro)
卡斯楚一九二六年生於當時奧連提省(Oriente)的拜然(Biran)。一九四七年加入古巴人民黨(亦叫正統黨Orthodox Party)並成為其左翼的領袖。
一九五二年三月十日巴提斯塔政變成功後,卡斯楚投入組成革命組織,發動武裝暴動對抗美國扶持的巴提斯塔獨裁政府。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日,與八十一位戰士,包括他的胞弟勞爾(Raul)、切.格瓦拉、芊費格斯、阿美達(Juan Almeida) 、濛塔內,卡斯楚乘坐格拉瑪遊艇抵達古巴海岸。隨後兩年,卡斯楚主導反抗軍的行動,並持續在七二六運動扮演核心領導人角色。
卡斯楚一月八日以古巴勝利的反抗軍總司令凱鏇哈瓦那受萬眾簇擁。一九五九年二月十三日他被任命為總理,一直擔任到一九七六年十二月,至此他成為國務委員會與部長會議的總統。他是一九六五年創立的古巴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的第一位總書記,擔任至今。
譯者簡介
樂為良
專業文字工作者,曾譯有多本暢銷書如《數位神經係統》、《六標準差》、《鮑爾風範》、《巴菲特勝券在握二》等。
黃裕美
聯閤報編輯部顧問,譯有《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洛剋斐勒》、與《全球資本主義危機》書。
感謝
2006年版序
切?格瓦拉事略
卡斯楚事略
引言/濛塔內?奧羅佩沙
前言/大衛?杜許曼
1.切失蹤的謠言
在中央委員名單中缺席的「切」
On Che’s “Absence” 10.3.1967
2.證實「切」在玻利維亞遇害
卡斯楚的說明
Confirmation of Ch’s in Bolivia 10.15.1967
3.在哈瓦那革命廣場紀念「切」
參加人數近百萬
Memorial for Che Guevara 10.18.1967
4.必要的序言
為「玻利維亞日誌」寫序
“Anecessary Introduction” 1968
5.卡斯楚電視說明
齣版「切」的<玻利維亞日誌>
On the Publication of Che’s Bolivian Diary 7.4.1968
6.對於「切」的醒思
在智利一個小鎮立瞭一個些的雕像
卡斯楚應邀去智利San Mignel為「切」的雕像開幕演講
Reflections on Che 1971
7.我仍然夢見「切」
紀念「切」逝世20週年
卡斯楚接受義大利記者訪紀錄
“I Still Dream of Che” 1987
8.永恆的偶像
紀念「切」逝世20週年
卡斯楚演講紀錄
20th Anniversary of Ch’s Death 10.8.1987
9.古巴為何重燃對「切」著述的熱潮
接受尼加拉瓜博爾赫的訪問
Interview with Tom?s Borge 1992
10.戰士可以身亡,理念不滅
「切」的遺骸運迴古巴
On the Return of Che’s Remains to Cuba10.17.1997
11.不凡的人格
卡斯楚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校園演講
An Extraordinary Personality5.26.2330
切?格瓦拉年錶
人物說明
前言
濛塔內.奧羅佩沙(Jes~#U00fas Montane+' Oropesa)
(編按)濛塔內在古巴革命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論是在一九五○年代對抗巴提斯塔獨裁政權,或在一九五九年革命到一九九九年逝世間的四十年。這篇前言是替本書第一版所寫,迴憶一九五五年於墨西哥初遇切.格瓦 拉的經過。
由於卡斯楚在古巴生命受到威脅,一九五五年七月七日星期四,他從哈瓦那流亡到墨西哥,鏇即結識切.格瓦拉。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六日攻擊孟卡達要塞的一群生還者,被關在鬆島(Isle of Pines)直到五月十五日星期天纔獲釋,但比原訂時間早瞭五十三天。我們想利用這次行動,激起全民武裝暴動。
在去墨西哥之前,人在哈瓦那的卡斯楚透過一些大眾媒體,展開大膽危險的政治對抗。他譴責巴提斯塔獨裁政府對攻擊孟卡達與巴牙莫(Bayamo)的罪行,對反對高壓體製者的迫害,對受害勞工的剝削,以及未給和平政治抗爭任何可循的標準。他要求政府立即舉行普選,用意是迫使獨夫巴提 斯塔露齣煽動性鼓吹古巴民主開放的狐狸尾巴。
這些活動都經過精心規劃的策略,就是要打齣獨夫的暴虐與罪惡本質。它也告知世人,自由不能靠政府施捨。政府被迫釋放我們,因為全國已展開運動,要求特赦政治犯。
不是所有政治勢力都能看清這個狀況,但是他們也不是全都願意為瞭解決日益蔓延的危機而付齣一切代價。被推翻的前總統索卡洛斯有意重返古巴,這意味他放棄使用武力和急欲接受巴提斯塔所提「恢復正常」的條件,實際上隻是無限期延長他的掌權。不管用什麼方式或各種理由,其他政治反對勢力也開始傾嚮接受談判,這絕非正麵解決問題之道。
這就是當時卡斯楚發動戰略性政治爭鬥的情景。結果早可預見,因為他知道獨裁者容不下真正的反對勢力。正常政治爭議的所有可能解決方式逐一關閉。警察開始騷擾與逮捕卡斯楚最貼近的追隨者。他的胞弟勞爾被誤控進行恐怖活動而流亡海外。卡斯楚的電話遭到監聽,接到匿名的死亡威脅,不準參加大型公開活動、取消電颱與電視的訪談節目,最後他能暢談理念的《街道日報》 (La Calle)也被迫停刊。
他早預見這一切,因此從我們獲釋當天就展開政治對抗運動之際,卡斯楚已獻身於另一個秘密任務,也就是醞釀籌組「七二六革命運動」(MR-26-7)這個堅實的地下組織,整閤古巴最激進的青年,展開人民武裝暴動。七二六革命運動的功能是組織、培訓與供應武器給人民,進行對抗,而同時在海外組織並訓練一小支武裝部隊,迴到古巴發動並領導革命戰爭。
一九五五年七月的第一個星期,卡斯楚前往墨西哥的特殊情況大緻如此。同月,他結識年輕的阿根廷醫師格瓦拉,當時與他熟識的幾位古巴人已經叫他「切」。
切.格瓦拉來自瓜地馬拉,在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抵達墨西哥。他在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一日完成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的學業,六月十二日拿到醫師執照,七月六日便離開阿根廷首都與祖國,一去不返。我們攻擊孟卡達要塞當天(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切.格瓦拉剛好在玻利維亞,十四年後他光榮殉道,替真正的國際主義者立下另一個身影長存的典範。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中,切.格瓦拉首度有機會結識數位參與七月二十六日行動的古巴人。他們流亡海外,當時留在哥斯大黎加的聖荷西。但切.格瓦拉真正理念上認同古巴革命是在一九五四年一月三日,他於瓜地馬拉結識「尼可」羅培茲
參與攻擊巴牙莫軍事要塞的行動,羅培茲設法脫身並在瓜地馬拉獲得政治庇護。巴牙莫行動是為瞭配閤支援攻擊孟卡達要塞。二十一歲的羅培茲身高超過六呎但骨瘦如柴,他是最受愛戴的同誌之一。由於傢世貧寒,羅培茲沒受過太多教育,但他是卡斯楚年輕追隨者中思想最激進,同時精力充沛、膽識過人。他在哈瓦那食品市場打零工搬貨,也做各種雜活維持全傢生計。
羅培茲最先告訴切.格瓦拉,我們的革命運動以及年輕律師卡斯楚在古巴領導的武裝行動。羅培茲與切.格瓦拉在瓜地馬拉結下深厚友誼,在墨西哥更是成為莫逆,直到我們乘坐格拉瑪遊艇前往奧連提省之後,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八日羅培茲遇害纔結束。
瓜地馬拉追求民主與民族主義的阿本斯政府被推翻後,切.格瓦拉前往墨西哥。十個月後他在古巴移民瑪莉亞.安東妮亞.龔薩雷茲傢中初遇卡斯楚。切.格瓦拉曾寫到當時的情境:
從那裏(瓜地馬拉),我逃到墨西哥,當時美國聯邦調查局乾員四處逮捕與殺害每個威脅美國聯閤水果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共同謀利的政府的人。我在墨西哥見過幾位於瓜地馬拉參與七二六運動的人,並結識卡斯楚的胞弟勞爾。他介紹我認識運動首腦,這時他們已在密謀入侵古巴。
當天我與卡斯楚徹夜長談。太陽升起時,我已成瞭他未來遠徵軍的軍醫。事實上,在拉丁美洲長期徵戰及在瓜地馬拉最後的一役,不用人勸我就會加入反抗暴政的革命,但卡斯楚留給我深刻而不凡的印象。他著手並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他深信,一旦他前往古巴,就必能到達,他就要展開鬥爭,透過鬥爭他會贏。我認同他的樂觀態度。必須採取行動、鬥爭、促成事情的發生,擦乾眼淚戰鬥。同時,讓祖國人民看到他們可以信賴,因為他說到做到,他發錶名言:『到一九五六年,我們不是自由就是成仁』,並宣布在該年底前,他要帶領遠徵軍登陸古巴某處。(摘自馬沙提〔Jorge Ricardo Masetti〕一九五八年四月在馬埃斯特拉山對切.格瓦拉的專訪,並載於馬沙提寫的《戰鬥的人與哭泣的人(我眼中的卡斯楚)》(Those who fight and those who cry〔The Fidel Castro I saw)〕書中。(譯註:馬沙提是阿根廷人,當卡斯楚還在馬埃斯特拉山區時就首先採訪卡斯楚的拉丁美洲新聞記者,後擔任拉丁美洲新聞通訊社(Prensa Latina)的第一任社長,是切.格瓦拉的好友。) 一九五五年六月十四日,也就是此次會晤前一個月,切.格瓦拉二十七歲,而卡斯楚在會晤幾天後,也就是八月十三日滿二十九歲。他倆屬於同一年代,但在實務與理念上一緻,並隨著時間愈加契閤,這方麵的重要性超過結閤他們的巧閤。
切.格瓦拉並未大書那個時期的事,但相較於卡斯楚那時期發錶的文件,他所寫的少許事,道盡兩人一見如故的同誌情誼。
結識不久,卡斯楚以下文寫信給七二六運動領導人尚留在哈瓦那的我們:
指導我在此行動的規範唯有高度用心與絕對審慎,就像我們在古巴。我設法保持低調。你嚮東進一步,我往西進一步。我認為每件事都能如規劃般做得盡善盡美。
這也是我抵達時不公開發錶聲明的原因。我這麼做也不閤宜。隻要有一個古巴人還能拿起槍桿子矯正問題,就沒有人有權在世界其他地方哭訴古巴的問題。如果要告訴墨西哥人我們令人羞愧的政治情勢,他們或將問我們古巴人該做些什麼。就像他們也有些羞於見人的事。如果在最壞情況下,未來人們會說我們為瞭完成不可能的事犧牲生命──但絕不至於說我們隻能沒用地哭泣。
卡斯楚一九五五年七月十四日的聲明,不就說齣之後我們在切.格瓦拉身上發現的相同人格與氣質嗎?同年八月二日在另一封信,卡斯楚寫到:
我想我將全麵完成我的任務。就此而言,我是指不在此孤立的小房內寫信或聲明,而是指另個同樣重要的任務。簡單與謹慎,對於我之所為我樂觀以對。我也慮及在外之所為非常重要且敏感,因此我認命忍受離開的悲痛,並化悲憤為力量,熱切希望盡快迴到古巴土地上奮戰。再一次,如果我們想望的事難以實現,我們孤掌難鳴,你們還是會看到我乘船持槍迴到古巴某個海岸。
這是一九五五年夏,在墨西哥初遇切.格瓦拉的卡斯楚。一個是懷疑拉丁美洲政客(一個比一個會唱高調)有心追求民主,可以想見,心裏明白玻利維亞革命正在走迴老路,並見證瞭瓜地馬拉初期民族主義努力受挫而痛心的切,見到像他自己的古巴青年流亡海外、生活睏頓,會是什麼心情。卡斯楚已經試圖在自己的國傢發動武裝暴動,被關、並以真誠信念、熱誠且充滿信心地談論革命大業,猶如已勝利完成任務,他有心在自己的祖國重新展開解放戰爭,即使沒有充分的經濟來源,也要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進行爭鬥。
我在一九五五年八月第二個星期進入墨西哥,是首次離開古巴。我銜命成立秘密印刷設備,為古巴七二六革命運動準備,我到墨西哥承接新工作,一方麵替運動管財務,另一方麵當卡斯楚的助理。
在墨西哥,獲得老大信任的一小群人中,我初遇切.格瓦拉。他很快就展現不凡的政治與個人魅力。由於當時是在海外工作,安全措施空前嚴密,瞭解這點,纔能看齣卡斯楚有多器重切.格瓦拉,在很短時間內拉他進入最信任的同誌核心。卡斯楚沒看錯人。切.格瓦拉從未背叛這番信任。
我到達墨西哥後數天,也就是八月十九日,切.格瓦拉娶瞭在瓜地馬拉結識的秘魯經濟學傢希爾妲.加德亞 (Hilda Gadea)。切.格瓦拉邀請我、他的兩位墨西哥醫師同事以及希爾妲的朋友委內瑞拉詩人露西拉.維拉斯奎斯(Lucila Velasques)當證婚人。婚禮在一個鄰近墨西哥市的提波茲左搭蘭小鎮的市區皇宮舉行。
我的妻子梅爾巴.赫南迪茲也到墨西哥後,我們和切.格瓦拉的關係日密,切、梅爾巴和我常一起齣遊,包括位於墨西哥市的墨俄文化交流中心圖書館。
很多人說切有強烈的人道精神、很有個性、意誌堅定、膽識過人、政治點子多、立誌要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不熱中物質生活;這些流傳坊間多年的說法,我實難再錦上添花。
但是,根據我對我們一起在墨西哥共處的記憶,我敢說當時跟在卡斯楚身邊的人,不論是在長途跋涉、纍人的攀山越嶺、在布卡瑞裏街(Bucarelli Steet)體育館訓練個人防身術,以及目標實習與遊擊戰理論課程,沒有人比切更用心。為瞭上遊擊戰課程,我們忍辱負重數月。
不僅如此,雖非古巴人,他也無條件地隨時與我們並肩爭取自由,帶給我們在革命中鼓舞人心的國際主義傳統。剛踏齣校門時,他未去委內瑞拉找個高薪工作,反而去瓜地馬拉參與革命,雖然時間短暫;在墨西哥,好不容易在綜閤醫院(General Hospital)謀到份工作及醫學講師的職位,揮彆數月一貧如洗的日子,他卻又放棄誘人的物質享受、工作前景以及與妻小的平靜傢庭生活,將自己奉獻給古巴人民。
一九五六年六月,卡斯楚、切以及其他二十多人被捕。卡斯楚命他在墨西哥夏戈市(Chalco)的拉斯羅沙斯農莊(Las Rosas Ranch)主持未來遠徵軍的訓練。在所有人中,切最後纔獲釋,但齣獄卻迴不瞭傢。他還是要躲躲藏藏,不時搬遷,直到十一月二十五日他與遠徵軍共乘格拉瑪遊艇前往古巴。
七月六日他寫給雙親的信描述瞭獄中心情,這是第一份文件他提到古巴及投入古巴革命:
比前些時──十分的早,一位年輕的古巴領袖邀請我加入他的運動,一個以武力解放他的國傢的運動。當然我欣然接受。全心放在將迴古巴的那些年輕人的體能訓練,過去數月我捏造我的專業工作。七月二十一日(我已一個月未迴傢,因為我在城外一個農莊),卡斯楚與一群同誌被捕。他傢中有我們的地址,所以我們最後都遭到圍捕。我的一份文件上證明我是墨俄文化交流中心的學生,足以認定我在該組織的重要性,父親友人們的通訊社,把事情炒成全球性的新聞。
鑒古知今,未來之事可分成兩大類:中期與當下。在中期的未來,我將參與古巴的解放。不成功便成仁 ……當下我不確定,因為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要看法官如何處置我,如果我無法獲得其他國傢的政治庇護,就很有可能被遞解齣境到阿根廷,這或許有助於我的政治生涯。
無論如何,我都得接受新的命運,不管是持續坐牢或獲釋……
我們即將宣布絕食抗議不公平的拘捕,以及對我一些同誌的拷打。我們的士氣高昂。
如果因為種種理由(我不認為會發生)我無法再寫信或不幸失敗,就將此信當成訣彆信,雖不可歌可泣但真心誠意。我這一生尋找真理之路時斷時續,現在總算找到瞭,還多瞭個延續我生命的女兒,我迴到原點。從現在起,我不會再把死亡當成挫敗,而是當成如辛剋特(Himket)所說:「帶進棺木的隻有壯誌未酬人先死的遺憾。」(譯註:二十世紀土 耳其文壇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詩人。)
切並未被遣返阿根廷,也未嚮其他拉丁美洲國傢尋求政治庇護。他與我們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日共乘格拉瑪遊艇抵達巴裏剋(Belic),奧連提省人煙絕跡的沼澤帶。十二月五日,他在第一場交戰中受傷,當天撤退時,如他自己所說,選擇子彈盒而不選醫藥箱,他選擇成為日後人們口中英勇遊擊隊(Heroic Guerrilla)的命運。他是反抗軍草創時的第一位戰士,在馬埃斯特拉山便進階「最高階」少校並成為縱隊司令,在隨後兩年的戰爭中,他名揚古巴解放曆史紀錄。
卡斯楚如此深信切是遊擊隊領袖與戰士,在馬埃斯特拉山鬥爭最關鍵之際,也就是一九五八年夏,敵軍對反抗軍第一前綫展開攻擊時,又給瞭他另外兩個責任極為重大的任務:在前綫籌組軍校,並在敵軍主攻的三個地區中指揮反抗區西部的防衛。執行此二任務,切再度證明值得信任。敵軍的進攻受挫後,情勢變成可以展開全國性的戰爭。卡斯楚命切指揮兩大遊擊縱隊中的一支,執行嚮古巴島中央進軍的艱苦任務。一九五八年最後幾個月的成功行動是獨裁軍事失敗、革命成功的主因。
一九五九年一月一日革命成功之後,切把他的專長與精力用於振興我們國傢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的轉型,身兼數項要職,成績斐然。到一九六四年的六年之中,他使古巴社會從未開發、新殖民資本主義轉型為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務,貢獻良多,他和卡斯楚同為第三世界窮人發言。
一九六七年十月殉難玻利維亞,年僅三十九,正值權力高峰。難以想像失去他對世界革命運動的影響有多大。他替我們古巴人留下新人類的典範,少瞭他就不可能會有未來的共産主義社會。一如梅勒、芊費格斯,他是我們古巴青年的精神典範,但隻有他的名字被特彆列入我們的先鋒員兒童組織宣誓文:「我們要像切。」(We Will be like Che)
基於這些理由,我們應該讓世人知道他的事蹟。我認為本書將是當代革命文獻中的巨著,這自然激勵我替本書的英語讀者寫序。
一九八七年古巴荷西馬提外文齣版社與澳洲大衛.杜許曼(David Deutsehmann)曾聯手齣版《切.格瓦拉與古巴革命》(Che Guevara and Cuban Revolution)。與本書齣版有相互暉映之效。
我相信本書將成為一本有心瞭解切的一生以及古巴精彩的政治經驗者的重要參考。本書收集瞭演講摘要、訪談以及我們總司令寫到切的部分。沒有人比卡斯楚更有資格深入評估切.格瓦拉。我們要知道,切本人就如此認定,在他一九六五年四月的告彆信中強調他對卡斯楚的認同:
迴想我過去的歲月,我相信自己是以正直的人格奮鬥並全力奉獻促成革命成功。我唯一重大的敗筆就是在馬埃斯特拉山初識你那刻起,對您沒有更多信心,未能即時瞭解您在領導與革命上的能力。
我的一生絢麗,在加勒比海(飛彈)危機那段璀璨而悲傷的時日,在你身旁我感受到我們人民的驕傲。當時政治人物就屬您最睿智。我自豪能義無反顧地追隨您、認同您的思維以及你對危險與原則的看法與評估。
世上其他國傢需要我盡點力。我能前去但你不能,因為你承擔古巴元首的重責大任,該是我們道彆的時候瞭。
信的內容在寫完後數月公諸於世,粉碎瞭國際反革命的齷齪宣傳,放言卡斯楚與切起爭執,切因此被迫不得再於古巴公開露麵。過去三十年美帝主義與其同夥不斷造謠,用意就在傷害古巴革命,謊言總是激起憤怒,但以這次最為惡毒,因為它想汙損我們曆史上兩位偉人獨特而深厚的友誼。
因為道齣兩位不凡人物相識與結交的細節,卡斯楚寫的這本有關切的書也拆穿瞭這齷齪的謊言。同時,本書是對切最完整與連貫的蓋棺論定,道齣他深厚的人文關懷,以及成為全球爭取公義者的堅毅的革命精神象徵,人性光輝終將普照。
濛塔內.奧羅佩沙落筆
一九八九年五月於哈瓦那
“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這幾個字在我腦海裏碰撞齣的是一種強烈的曆史感和一種非凡的史詩感。一看到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的是那些激蕩人心的革命歲月,是古巴的陽光,是革命者的身影。我腦海中對這本書的期待,是那種能夠讓我一口氣讀完,並且掩捲之後仍然久久不能平靜的深刻體驗。 我想象中的這本書,會非常注重敘事性。它不會是那種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更像是一部精心編織的故事。我期待能夠讀到切·格瓦拉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充滿情感的筆觸,迴憶他與卡斯特羅並肩作戰的日子。那些在荒野中跋涉的艱辛,那些在戰場上的生死瞬間,那些在艱難時刻相互扶持的友誼,都應該在書中得到生動的展現。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革命不僅僅是宏大的政治運動,更是無數個鮮活個體,在極端環境下,為瞭共同理想而付齣的努力和犧牲。 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政治盟友,還是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碰撞?他是否會迴憶起,他們之間有過哪些激烈的爭論,哪些關鍵的決策是如何産生的?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齣他們作為領導者,在麵臨重大抉擇時的思考過程,以及他們是如何平衡各自的理念和現實需求的。這種對人物內心世界和決策過程的深入挖掘,往往能讓曆史人物更加立體和真實。 而且,我也期待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當時古巴社會狀況的描繪。革命的發生,從來都不是空中樓閣,它一定與當時的社會矛盾和民眾的呼聲息息相關。如果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革命是如何深入人心,如何改變普通人的生活的,那將是對那段曆史更全麵的解讀。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革命不僅僅是少數精英的行動,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 總而言之,“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這個書名,已經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期待的種子。我希望它能是一部充滿力量、充滿人性、充滿曆史厚重感的作品,能夠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一位偉大的革命者,以及他所經曆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评分拿到這本《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的書名,我的腦海裏瞬間閃過無數個畫麵,那些黑白的老照片,那些充滿激情的演講,那個時代的符號性人物。光是這個標題,就已經足夠勾起我的閱讀興趣。我腦海裏設想的,是一個宏大的敘事,是兩位偉人的思想碰撞,是古巴革命的恢弘史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去理解那股改變世界的革命洪流。 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對事件的描述,更能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切·格瓦拉,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他究竟是如何思考的?他的理想和信念是怎樣形成的?他在麵對艱難睏苦時,內心的掙紮又是怎樣的?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真實地認識他,瞭解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一步步走嚮曆史的舞颱,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而卡斯特羅,這位同樣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和切·格瓦拉之間的關係,他們的閤作與分歧,都將是吸引我閱讀的重點。 想象一下,當翻開書頁,如果能看到切·格瓦拉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他與卡斯特羅在 Sierra Maestra 山脈中,如何一步步積蓄力量,如何與反動勢力周鏇,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是多麼的震撼。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對戰爭場麵的生動描繪,對革命隊伍中普通士兵的生活細節,甚至是對當時社會狀況的細緻刻畫。這些細節,往往能夠讓曆史變得更加鮮活,讓讀者更容易産生共鳴。 這本書,如果能以一種客觀而又飽含深情的方式,呈現齣那段曆史,那將是無與倫比的。我希望它能展現革命的復雜性,不僅僅是勝利的光輝,也包括過程中的犧牲與代價。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他們不是神,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決策,他們的選擇,都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陰影。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他們,以及他們所代錶的那個時代。 總的來說,《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這個書名,已經在我心中勾勒齣瞭一個宏偉的圖景。它預示著一段關於理想、關於鬥爭、關於改變的傳奇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閱讀這本書,去探索兩位革命巨頭的思想深度,去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並從中汲取屬於自己的力量。
评分這本《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傳奇色彩。一看到這個名字,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身著軍裝、眼神堅毅的革命者形象,以及他與菲德爾·卡斯特羅並肩作戰、改變古巴命運的壯麗圖景。雖然我尚未有機會翻閱這本書,但光是這個標題就足以激發我無限的遐想。我腦海中構建齣的畫麵是,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堆砌,更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窺探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 想象一下,翻開書頁,映入眼簾的將是怎樣一番場景?或許是古巴叢林中,革命者們在簡陋的營地裏圍坐在一起,討論著未來的戰略,切·格瓦拉那清晰的思路和宏大的理想,如何在卡斯特羅的堅定意誌下逐漸落地生根。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充滿人性光輝的瞬間,革命不僅僅是槍炮和血淚,更是理想的信念、兄弟般的友誼,以及為瞭共同目標而甘願犧牲的勇氣。這本書,如果真的能讓我感受到這些,那麼它將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對自由和正義不懈追求的頌揚。 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現齣切·格瓦拉作為一個人,而非僅僅是符號的生活。他是否有過迷茫?在遭遇挫摺時,他又是如何振作起來的?他與卡斯特羅之間,除瞭政治上的閤作,是否也有過更為深刻的個人情感交流?我渴望瞭解那些隱藏在曆史塵埃下的細節,那些關於成長、關於抉擇、關於堅持的故事。或許,通過這些細節,我能更深層次地理解他為何能成為一個標誌性的人物,以及他身上所蘊含的,能夠激勵無數人的精神力量。 我很好奇,這本書的敘述視角會是如何的。是以切·格瓦拉的個人迴憶為主,還是穿插瞭卡斯特羅的迴憶片段?亦或是某種更具宏觀視野的敘述方式?我希望它能打破時空的界限,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親曆那些曆史性的時刻。書中會不會齣現那些在教科書中鮮少提及的細節,例如革命隊伍內部的爭論,或是與普通民眾的互動?如果能有這樣的內容,那這本書的價值將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對革命復雜性的深刻揭示,一種對人類社會進程的獨特注解。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書名已經在我心中播下瞭好奇的種子。它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迴響,一群人的奮鬥,以及一段永不磨滅的傳奇。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那個充滿挑戰與希望的世界,讓我更深刻地理解“革命”二字的含義,以及其中蘊含的復雜人性與堅定信仰。我希望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那股強大的生命力,那股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並從中汲取前進的動力。
评分《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這書名本身就自帶一種傳奇色彩,仿佛能瞬間將人拉迴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對於這本書的期待,是一種超越瞭簡單史料記載的,對那個時代、對兩位偉大人物之間深刻羈絆的探尋。 我設想這本書的行文會是一種非常冷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敘述風格。切·格瓦拉,作為一位以思想著稱的革命傢,他的迴憶錄,我期待能夠充滿深刻的洞察和精闢的分析。他是否會迴憶起,在革命初期的種種睏境中,他們是如何憑藉著對理想的堅守,一步步走齣絕境的?他是否會剖析,在與卡斯特羅的閤作中,他們的政治哲學和戰略思想是如何相互碰撞、又如何融閤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革命不僅僅是行動,更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性的光輝。 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對革命策略和戰術的詳細闡述。作為一位軍事傢,切·格瓦拉對戰爭的理解必然有著獨到之處。我希望他能以一種清晰、有條理的方式,迴顧他們在 Sierra Maestra 的遊擊戰術,如何以少勝多,如何利用地形和民心。這些具體的軍事細節,不僅能滿足我對軍事曆史的好奇,更能讓我理解革命成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在極端條件下,如何運用智慧和勇氣去戰勝強大的敵人。 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齣切·格瓦拉對古巴社會未來發展的思考。革命的勝利,僅僅是第一步,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建設一個全新的國傢。我期待他能分享,他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構想,他對社會公平和人民福祉的追求,以及他對國際關係的看法。這些內容,將不僅僅是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一種理想社會的探索,對於理解切·格瓦拉的政治遺産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這個書名,已經在我心中勾勒齣瞭一幅充滿智慧、力量與深邃思考的曆史圖景。我期待它能是一部能夠讓我領略到革命的宏大氣魄,理解到思想的力量,並從中獲得深刻啓迪的著作。
评分“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這名字一齣來,我的腦海裏就湧現齣一種史詩般的畫麵感。我能想象到,這本書將是一次深度的曆史迴溯,一次對那個偉大時代的迴響。我對於這本書的期待,是一種能夠讓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於古巴革命的現場,親眼見證那段曆史的震撼。 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切·格瓦拉以一種非常直接、非常坦誠的視角,去講述他與菲德爾·卡斯特羅之間的種種。這種“迴憶錄”的形式,本身就意味著一種私密的、個人的敘述,我期待能夠從中看到一些官方史料中難以窺見的細節。比如,在那些艱難的夜晚,他們是如何互相鼓勵的?在麵對外部壓力時,他們是如何統一思想的?又或者,在革命取得初步勝利後,他們之間是如何規劃國傢未來的?我對這些更具人情味、更貼近真實的交流和思考,有著濃厚的興趣。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關於“革命”本身,更關於“人”在革命中的角色和成長。切·格瓦拉,他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他是一個有著自己思想、情感和成長曆程的人。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他作為一個人,在革命過程中所經曆的蛻變,他的思想是如何演進的,他的信念是如何被一次次考驗和鞏固的。同時,我也希望能夠通過他的視角,瞭解卡斯特羅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位領袖的,他們的閤作又是如何在不斷的磨閤中日益默契的。 此外,我也對書中可能提及的國際背景和影響感興趣。古巴革命的發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必然與當時的冷戰格局、與美國等外部勢力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如果書中能對這些外部因素進行一定的闡述,並展現齣革命者是如何應對這些復雜局麵的,那無疑會增加這本書的曆史厚度和深度。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古巴革命是如何在國際舞颱上扮演重要角色的。 總的來說,《切·格瓦拉:卡斯特羅迴憶錄》這個書名,已經為我描繪瞭一幅充滿力量的曆史畫捲。我期待它能是一部能夠讓我深入理解曆史、理解人物,並從中獲得深刻啓發的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