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玩界吹起瞭「三國熱」,這股復古風尤其在青少年之間,蔚為流行。拜電玩之賜,原本不喜讀文言書的年輕人,也成瞭愛道古談今的三國通。然而,不管要在遊戲中獨霸一方,還是想汲取前人智慧,成為人生戰場上的真英雄,閱讀「原典」與「文本」是瞭解三國的不二法門。引領現代人輕鬆掌握三國的精髓,便是本書的終極目標。《三國群英》描述二十二位英雄豪傑,包括忠義武勇的代錶人物關羽、粗中有細的萬人敵張飛、人格完美的武將趙雲、八百騎大破孫權的名將張遼、令人颳目相看的呂濛、料必中策必成的陸遜、赤壁獻策大破曹操的黃蓋、不屈死義的烈將龐德……,以及他們的驍勇善戰,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簡介
李安石
於1952年生於颱灣颱南。成年以後,本於愛書一念,投入齣版事業達二十年。從編者做到老闆,不能說不喜歡這個行業,但逐漸認識到自己很難成為成功的經營者。於是退而專心讀書、埋首寫作。
雅好文學,古今多少痛快淋灕之文豈能錯過?喜愛曆史,往昔多少頂天立地之人豈容忽視?但願人長久,僅以一枝禿筆寫齣個人自傢對這些嶔崎磊落人物的一些體會,來與相識、未識的朋友相互切磋。
其它著作:
老大老二老三 (大秦齣版)
多空緻勝30大戰略一、二集 (大秦齣版)
你能懂的孫子兵法 (商周齣版)
與孫子兵法同步思考 (商周齣版)
諸葛亮兵法 (商周齣版)
(代總序) 三國史中有我師
(序)
一、呂布 三國第一勇將
二、關羽 中國忠義武勇的代錶性人物
三、張飛 粗中有細的萬人敵
四、趙雲 人格完美的武將典範
五、薑維 壯誌難酬的蜀漢最後大將
六、王平 最有謀略的文盲大將
七、張遼 以八百騎大破孫權十萬軍的曹魏第一名將
八、張郃 第一個戰勝諸葛亮的名將
九、徐晃 勝關羽解樊城之危
十、於禁 嚴人寬己晚節不保的二臣
十一、龐德 力拒關羽不屈死義的烈將
十二、曹仁 愈挫愈勇的曹傢第一悍將
十三、鄧艾 第一個改變三國版圖的悲劇英雄
十四、鍾會 機關算盡太聰明
十五、許褚與典韋 勇士戰士死士
十六、呂濛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專傢
十七、陸遜 夷陵大戰的全勝英雄
十八、陸抗 東吳晚期的中流砥柱
十九、甘寜 快意恩仇的血性漢子
二十、周泰與淩統 捨身救主的忠烈勇將
二十一、賀齊 進擊山越,為東吳開疆闢土的英雄
二十二、步騭、呂岱與陸胤 拓地嶺南的東吳三將
二十三、黃蓋 赤壁獻策大破曹操的英雄
〈代總序〉
三國史中有我師 李安石
中國是個史學極發達的國傢,史書汗牛充棟,其中,陳壽的《三國誌》和《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列為最好、最重要的「四史」。
在漫長的四韆年中國曆史中,曾經走過成韆上萬,在各個領域引領過風騷的奇纔異能之士,其中,有三個最為人所熟知,韆百年來普受億萬人尊仰的人物:孔子、關公與孔明,而後兩人,就是三國人物。
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三國史為期甚短,嚴格而言,不過六十年(從公元二二○年曹丕代漢建魏,到公元二八○年晉滅吳為止︶。即使最廣義的三國史,也不過九十六年(從公元一八四年黃巾之亂起算︶。
不僅時間短,三國也是中國曆史上人口最少的時代。在公元一五七年(東漢桓帝永壽三年︶時,全中國還有五韆六百四十八萬人,到瞭三國時,魏、吳、蜀加起來,不過一韆三百一十四萬人。短短六十幾年時間,人口遽減瞭四韆多萬,最大的原因,就是戰爭與飢荒。換句話說,在廣義的三國時代裏,整個中國,大都處在極度動盪不安之中。然而,以一個隻有一韆多萬的人口,一百年不到的朝代,三國卻是中國曆史上最引人注目、最受人重視的時代。非但如此,其受喜愛的程度,甚至超過瞭最有創造力的春鞦、戰國。
除瞭關公、孔明的奇幻魅力,以及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國是個在人纔方麵百花齊放的偉大時代。
清代史學大傢趙翼在《二十二史劄記》中說道:
「人纔莫盛於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
旨哉斯言,一語道破瞭三國時期在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特點。
事實上,就政治、軍事、經濟、文學、德行、智略……等各方麵而言,三國無不奇纔輩齣;抑有進者,在勇士、義士、烈士、智士、高士、奇士、國士……方麵,三國更是集一時之盛,而其質之精、量之多,在整個中國曆史上,更是少見。
以政治精英而言,曹操、劉備、孫權,都是能得人心,盡人力,纔足以開基立業,能足以安邦定國,並引領過一時風騷的大略奇纔。曹、劉都是白手起傢的曠代英雄;前者掃平瞭群雄,結束瞭天下紛亂的局麵,統一瞭北方。後者入據荊、益,建構瞭足以與魏、吳雙強相抗衡的蜀漢。孫權雖有些父兄餘蔭,但卻能以一個後生晚輩,全力經營江東,坐斷東南戰未休,力抗曹、劉這兩個老江湖。
弔詭的是,曆史給瞭這三雄縱橫馳騁的舞颱,卻又讓他們彼此互為競爭對手,也因為三人旗鼓相當,誰也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終三人之世,僅能維持三足鼎立之勢而已,而這正也是三國之所以精彩、動人乃至偉大的最重要原因。
細數一下曆史,從沒齣現一個像三國這樣,三個一流雄纔相爭的局麵,不妨檢視一下幾個最偉大的開基立業之主,是如何取得天下的?
秦始皇固為霸纔,但到底是憑藉幾代人、數百年的經營,纔得以獨大的一強對六弱,順勢摧枯拉朽地掃滅瞭六國;劉邦文不能提筆為文,武不能上馬馳騁,但他命大福大,不但幾度幸運地死裏逃生,上天還特彆眷顧地給瞭他韓信、張良、蕭何三大曠代奇纔,以四對一地挑戰有勇無略而又頻頻失機的孤傢寡人項羽;李世民雖極有智略,但對手李密、蕭銑、王世充、竇建德……等,雖也能擁兵暫成一方之霸,但一來德不足以服人,二來纔亦不足以盡人,充其量不過是二、三流角色,根本不足以當世民一擊;趙匡胤更是曆史幸運兒,身處「時無英雄」的亂世,隨便搞個陳橋兵變,就黃袍加身。而他麵對的,不是柴傢孤兒寡母,就是李筠、李重進、李煜、劉鋹這些純粹陪走過場的龍套,當然取天下易如反掌瞭。
三國之所以精彩,關鍵就在於曹、劉、孫三雄從無到有的聚眾用士、開疆闢土的過程,以及彼此間奇謀迭齣,高來高去的明爭暗鬥。其間的過程決非獅子對兔子的一麵倒戲碼,而是龍與虎間的高手大對決。
除瞭曹、劉、孫之外,諸葛亮和關羽更是把三國的曆史知名度推嚮高峰的兩大關鍵人物。前者以其完美的道德形象與全麵性的纔學知名,早已成為智慧的象徵;後者則因忠義勇武,成為中國武將的代錶│號稱武聖。少瞭這兩人,即使有曹、劉、孫三雄,三國也將失色不少。
就軍事將纔而言,除瞭戰國之外,曆史上,很少在同一時間內,同時齣現過這麼多指揮若定,能在談笑間將檣櫓灰飛煙滅的疆場英雄。
周瑜在赤壁大戰中,以三萬兵大破當時的超強曹操的數十萬大軍,為天下三分奠定瞭基礎,早成瞭傳頌韆古的風流人物;呂濛則用兵如神,屢屢不戰而屈人之兵,終為東吳奪取瞭荊州,讓孫權的江東霸業,更形穩固;陸遜則最能料敵相敵,緻人而不緻於人,在夷陵大戰中,將劉備殺得全軍覆沒,使蜀漢由盛轉衰;陸抗曾以一敵四,破平步闡之亂,並以一身之力,頂住西晉壓力,延後瞭東吳國祚八年;張郃不但勇略兼備,更是第一個打敗諸葛亮的曹魏名將;司馬懿最善於審時度勢,因事製宜,曾全麵地主宰瞭新城、遼東兩場戰役;鄧艾則擅長齣其不意,終以奇兵滅蜀,成為打翻三國拼圖的第一人。
在文學大傢方麵,曹操的文纔,在曆代帝王中,獨步韆古,光一首(短歌行),就足以讓他和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流詩人比肩瞭;曹丕是曆史上第一位文學理論傢;曹植是文思最敏捷的天纔;以王粲為首的建安七纔子,則曾文領風騷。
搞經濟的高手方麵,諸葛亮讓蜀漢物阜民豐,社會安定;棗祗、任峻建置屯田,基本上解決瞭睏擾曹魏已久的糧食問題;徐邈為涼州刺史時,把嚮來苦乏糧榖的涼州,治理得傢傢豐足,倉庫盈溢;杜畿則是讓河東百姓安居飽足,倉廩充實的天下第一太守。
在智略奇纔方麵,簡直是三國的特産。和軍事將纔一樣,除瞭戰國之外,曆史上,從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同時齣現過這麼多總明絕頂且富於奇謀偉略的人傑。最具代錶性者,自然是諸葛亮,此外還有:龐統、法正、沮授、田豐、周瑜、魯肅、呂濛、陸遜、陸抗、荀彧、荀攸、劉曄、郭嘉、賈詡、蔣濟、程昱、司馬懿……,其中任何一人,都是足以為國師的大纔。
然而,三國之所以動人,之所以偉大,還不僅於此,在那個艱難混亂的時代,三國人更是器宇軒昂,經常步履從容地以生命為大是大非與真理情義背書,充分展現瞭最高的道德、最純的誌節、最堅定的勇氣、最動人的義氣、最具縱深的智略乃至於最悍猛的勇武,不斷地創造典範,不斷地寫下傳奇,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引人入勝的三國史!
三國人物的全麵性,尤其令人津津樂道!
論勇將: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張遼、曹仁、甘寜、文鴦……,都是萬人敵。
論勇士:許褚與典韋是最具代錶性的人物,即使麵對烏獲、孟賁,也不遑多讓。
論義士:有陳容、太史慈、淩統、陸胤、是儀、嚴顔、東吳四壯士……。
論烈士:有臧洪、龐德、閻溫、傅彤、程畿……。
論高士:有管寜、邴原、田疇、王修、袁渙、張範……。
論奇士:有蓋勛、陳登、賈詡、虞翻、嵇康、華佗……。
論國士:有諸葛亮、龐統、荀彧、荀攸、周瑜、魯肅、呂濛、陸遜、陸抗……。
然而,三國之所以精彩、動人,不僅是這些留名青史的颱麵上人物,連最底層的小百姓、小士卒乃至於深閨中的婦女,也頻有佳作。不僅如此,在整個三國時代,除瞭董卓、孫皓、李傕、郭汜、呂壹……等少數人之外,幾乎沒有罪不容誅的大奸大惡,讓人不禁對三國時人普遍的高格調與大格局,驚嘆不已。
曹魏名臣賈逵,早年代理河東郡絳邑長時,袁譚部將郭援來攻河東,所經城邑皆下,隻有賈逵堅守不動,郭援請來援兵強攻,絳縣將潰,城中父老與郭援約言,不傷害賈逵即降。城破後,郭援知道賈逵富於聲名,想任他為將,左右人強引賈逵叩頭領受,賈逵怒斥拒絕,郭援一怒,要殺賈逵,絳縣吏民知道後,爬上城頭大吼:
「負約殺我賢君,寜與之俱死!」
連郭援左右都被賈逵感動,紛紛為之緩頰,郭援不得已,隻好暫時放過賈逵,把他關入大牢,擇日開刀。
賈逵在牢中對守衛感嘆道:
「難道這裏沒有好漢嗎?為什麼讓義士屈死於此!」
有個叫祝公道的人,與賈逵非親非故,聽到賈逵這話,憐惜他因義受難,半夜裏劫獄,把賈逵放走。
郭援破敗後,賈逵纔訪知恩人姓名。後來,祝公道犯法當斬,賈逵力救不得,遂為他服喪,以錶謝意。
杜畿在擔任河東太守期間,政績傑齣,極得民心。曹操徵漢中時,河東郡負責派五韆人運糧,受召的郡民都彼此互勉道:
「人生總有一死,但不能辜負我們府君。」
全程竟無一人逃亡,順利地把糧秣運抵漢中。
吳主孫皓,是個大暴君,上颱不久,便把東吳搞得民盡國竭。有一次,居然還自不量力的親率大軍,並帶上太後、皇後及後宮數韆人,打算北伐西晉,路上碰到大雪,道壞難行,孫皓竟下令全副武裝的士兵,每百人拉一車,當場纍死、凍死瞭許多人,兵士們都憤怒地揚言:
「如果碰到敵人,一定倒戈。」
孫皓一聽,怕瞭,這纔迴師。
公元二五七年(魏甘露二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反,相持一年後,兵敗被殺,手下親信數百人被俘,個個自動排列,聲言「為諸葛公死,無恨」,魏軍每殺一人,就問降不降?降即不殺,但沒有一個人屈服,最後全部被斬。
東吳丹楊太守孫翊,為部屬媯覽、戴員所殺,媯、戴並打算以丹楊郡投曹魏。
孫翊夫人徐氏,雖身陷危境,卻能運用智謀,連絡瞭幾個孫翊舊將,設計殺瞭媯、戴二賊,不但為夫報瞭仇,還保全瞭丹楊郡。
所謂「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三國人物之精彩,由此可見矣!
事實上,論三國英雄,說三國之史,三天三夜也講不完。筆者和多數人一樣,在少年時期,就讀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當時,就曾為書中的故事與人物所著迷。隨著年紀漸長,閱讀日廣,慢慢地對書中許多不閤邏輯且幾近神話的情節如:關羽斬華雄、諸葛亮草船藉箭、藉東風、三氣周公瑾、既生瑜何生亮……;以及曹操、周瑜、魯肅等人的真實麵相……産生懷疑。於是轉嚮陳壽的《三國誌》正史求答案,發現《三國演義》中諸多不符史實之處,尤其對關羽、諸葛亮、劉備揄揚過度,而對曹操、周瑜、魯肅……等又極盡扭麯醜化之能事;事實上,諸葛亮誠然智謀超群,纔德兼備,基本品質接近「聖人」,但也決非無所不能的神人;關、劉的確是中國曆史上一流的英雄俊傑,一樣也非完璧無瑕;更離譜的是,把曹操寫成大奸大惡的大黑臉,周瑜則是個鼠肚雞腸,老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的無纔無德的庸夫俗子,魯肅則成瞭個呆頭呆腦的好好先生。然而,真實的曹操,非常人性化,有其陰暗麵,更有其光明麵。曹操的陰暗麵,在於不容邊讓、屠徐州、殺楊修、崔琰……等;但他的光明麵,更值得讓人稱道,光看他對待關羽、陳宮、臧霸、張綉……這些敵人,乃至於徐翕、畢諶、魏……等叛徒的大度雍容,就充分錶現齣他是個具有大格局、大器度的大政治傢,他的纔略,即使麵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但毫不遜色,在文學創作及學識方麵,更遠非這四大帝王所能及,隻是運氣不佳,碰上瞭劉、孫這兩個強勁的對手(劉、孫亦當如是︶,纔讓他始終難圓統一天下的美夢。
周瑜是中國曆史上少見的可人兒,幾乎集閤瞭所有優點於一身,不但是個風流倜儻的美男子,而且能文│極懂音律,更能武│用兵如神。更難得的是,雖有大功、居高位,卻不恃纔傲物,不盛氣淩人,對主上忠心耿耿,對部屬大度寬容,連原先很不服他的老將程普,也不免口服心服地贊道: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赤壁大戰時,若少瞭他,曹操早已統一天下,哪還有什麼「三國演義」!
魯肅則是東吳第一號大戰略傢,生性慷慨,喜解人患又勇武。他初見孫權,就為東吳建立瞭日後建國綱領│拋開不可復興的漢室,先求鼎足江東,觀天下之變,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建立漢高帝之業。不僅提升瞭孫權的眼界,更放大瞭東吳的格局,其戰略高度,直追諸葛亮的(隆中對),和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近年來,拜電玩之賜,三國故事,頗風靡於一時,但電玩大都本於《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當作小說看則可,當作曆史來讀則極不宜,鑑於正史未暇讀、未易讀,筆者遂決定以陳壽的《三國誌》為基礎,編寫一係列的三國故事,除瞭提供一個從正史的角度認識真正的三國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寫齣個人自傢對曆史上頂天立地、嶔崎磊落人物的一些體會,來與相識、未識的朋友互相切磋。
公元一六六四年(清康熙三年︶,亡明遺老張煌言(蒼水︶抗清失敗後,不久被俘,檻車解送杭州,路過傢鄉鄞縣,在與親友訣彆時,寫下瞭一首動人的(甲辰八月辭故裏)詩作:
國亡傢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嶽傢祠。
慚將素手分三席,敢為丹心藉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對於一個有誌節的士大夫而言,麵對國亡傢破,隻有以於謙、嶽飛為師,一死報國而已!
對於一個世亂道亡的時代,所最欠缺、所最應師法的則是:什麼是是非?什麼是情義?什麼是格調?什麼是格局?什麼是智謀?什麼是勇氣?而就這幾點而言,三國史中有我師存焉!
序
李安石
三國的疆場英雄之多,可比美戰國時代,而其知名度之高,堪稱中國曆史上第一。
原因有二:
一、三國是個戰爭頻率最高的時代,平均每一年兩仗,有「市場」就有「供應」,三國戰將因此應運而生,而且量多質亦精。
二、三國曹、劉、孫三雄,都是曆史上第一流的開基立業之主,三人的共同特性,都是擅於用人,趙翼在《二十二史劄記》裏說:
「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
雖然方式各異,但效果則一,三國疆場英雄因而奇纔迭齣。
在勇將方麵,以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為代錶。
呂布是三國時期,個人武藝最高強的武將,不但武功高,人也長得極漂亮,號稱「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菟」。然而,呂布的角色,不僅是武將,而且還是曾稱霸一方的割據群雄之一,在三國人物中,是最具有戲劇性的角色之一。
關羽是中國曆史上武將的代錶性人物。也是勇武、忠義的象徵,曾經單槍匹馬於萬軍中斬殺悍將顔良,建立瞭萬人敵的威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想遷都,以避其鋒,是他生平的功業巔峰,由於驍勇善戰以及對劉備忠心耿耿,而普受世人尊仰,使他和孔子、諸葛亮並駕齊驅,成為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三個中國人之一。
張飛則以「猛」著稱,生平代錶作有二:在當陽長阪以一身力抗曹操五韆大軍,一聲怒吼,嚇走瞭曹軍。其二是在攻益州時,義釋劉璋大將嚴顔,這個故事後來被文天祥寫入︿正氣歌﹀這個韆古名篇中。
趙雲的武功不在上述三人之下,但沒有這三人的缺點,呂布有藝而無行、無識;關羽恃纔傲物、盛氣淩人;張飛則過於粗猛。整體而言,趙雲幾乎是一個沒有缺點的人,他忠心、勇武、不好色、不貪財、有膽略、公忠體國,敢於對劉備抗顔直諫,堪稱武將典範。
呂、關、張、趙都具萬夫不當之勇,不但名震於三國,更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勇將,也因此,在本書中占有瞭相當的篇幅。
然而,三國的勇將中,還有一個長期被忽略的人物│曹魏五良將之首│張遼。
事實上,論勇悍,張遼不但不遜於上述四人,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呢!張遼生平最重要的功業,就是曾在閤肥保衛戰中,以八百兵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幾乎創下瞭曆史上以寡勝眾的最懸殊紀錄。張遼式的爭戰,並不特彆講求兵法,他的打法和西楚霸王項羽頗相似│純以氣勢取勝,但以結果論而言,張遼似乎又略勝項羽一籌,因為他從未吃過敗仗,讓人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天纔型勇將。
在運籌帷幄,決勝韆裏的統帥方麵,第一號人物自然是赤壁大戰的英雄周瑜,但因已編入《三國奇士與國士》中,此處不贅。
除周瑜外,三國最優秀、最會用兵的名將,莫過於陸遜、陸抗父子與呂濛瞭。
陸遜幾乎是三國中,除瞭曹操和諸葛亮之外,最有纔智的人瞭!他最擅長的是,料敵相敵,緻人而不緻於人,夷陵大戰中,麵對來犯的具有絕對人數優勢的劉備大軍,他採取「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之策,讓劉備深入吳境數百裏,等到敵人求戰不得戰,軍心因而怠惰時,猝不及防地展開攻擊,將劉備殺得全軍覆沒。劉備縱橫一世,連曹操、孫權都拿他莫可奈何,卻被陸遜一戰送進瞭曆史,蜀漢也因此由盛轉衰,陸遜的本事之大,由是可知。
陸抗是陸遜之子,虎父生虎子,陸抗的用兵之能,絲毫不遜乃父。步闡之亂中,陸抗麵對包括西晉第一名將羊祜在內的四路強敵,圍點打援,輕鬆地擊退敵軍,順利平定瞭亂事,這場「西陵之戰」是三國打得最漂亮的戰役之一。陸抗的能耐,嚇壞瞭西晉,因而不敢再來犯,早該滅亡的東吳,因為陸抗的一柱擎天,又多撐瞭八年。
呂濛的用兵之能,隻能以「神」字形容,他是最懂得「上兵伐謀」的偉大兵傢,經常可以不動刀槍,就「不戰而屈人之兵」,東吳之能取得荊州,他是首功。先是以信招降,再以說客剖析利害禍福,就輕鬆地拿下荊州三郡,後來又聲東擊西地以心理戰術孤立關羽,最後將關羽擒殺,順利奪取瞭蜀屬荊州,所花的代價最少,取得的收獲卻最多,曆史上,能如此用兵如呂濛者實在太少瞭!
提綱挈領地介紹本書中幾個最重要的角色,其中詳情與其他人物,則有待讀者們自行「探索」,人物一樣精彩,故事也一樣動人。
最後,特彆說明一點,本書中提到的許多戰役過程、詳情都在《三國戰役》一書中,讀者們閱讀本書時,不妨和《三國戰役》一起配閤著看,將更能抓住精彩的要點。
每次看到“三國”這兩個字,我的腦海裏就會立刻浮現齣無數經典的畫麵和人物。這本書取名為《三國群英》,聽起來就充滿瞭故事性,讓人忍不住想知道裏麵到底藏著哪些鮮活的生命。我一直覺得,三國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它的復雜性和層次感。不是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而是各種力量的拉扯,各種價值觀的碰撞。我好奇作者在處理這些“群英”時,會如何展現他們的多麵性?會不會有齣人意料的轉摺,或者對一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做齣顛覆性的解讀?例如,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忽略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個大時代裏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們的命運又如何?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一個更立體、更生動的“三國”世界,讓我不僅僅看到那些名留青史的大人物,更能感受到那個時代每個普通人的悲歡離閤。《三國群英》,聽起來就像是在描繪一幅波瀾壯闊的群像畫,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评分”分隔。 剛拿到《三國群英》這本書,我整個人就好像穿越迴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瞭。封麵設計很有意思,一種古樸又不失力量感的感覺,讓我迫不及待想翻開一探究竟。我一直都對那個群雄逐鹿的時代很著迷,總覺得那裏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挖掘、去思考的東西。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很有畫麵感,讓人聯想到那些在曆史舞颱上叱吒風雲、各有其誌的人物。不知道裏麵會不會深入描寫他們的生平事跡,還是更側重於某種策略、某種精神的探討?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去處理這些耳熟能詳的角色,會不會賦予他們一些新的解讀,或者在他們的互動中展現齣人性的復雜與光輝?讀曆史類的書籍,最怕的就是流水賬式的敘述,希望這本書能有自己獨特的切入點,能讓我看到不一樣的“三國”。有時候,一本好書就像一位老友,能帶你走進另一個世界,分享他的見聞和感悟。我很期待《三國群英》能帶給我這樣的驚喜。
评分收到!這幾段評價會從不同颱灣讀者的角度齣發,嘗試模仿不同的閱讀體驗和錶達習慣,內容上則圍繞《三國群英》這本書本身可能引發的聯想和討論,避免直接評價書中內容,每段約300字,並用“
评分最近常常在想,三國這個時代,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這麼多人為之傾倒,經久不衰?《三國群英》這個書名,又再一次將我的思緒拉迴到那個紛爭的年代。我總覺得,三國之所以經典,不僅僅是因為那些蕩氣迴腸的戰役,更是因為它背後所摺射齣的人性、政治、智慧的較量。在那個亂世,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信念、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有忠誠,有背叛,有謀略,有犧牲。這本書,會不會就是在探討這些層麵?我個人比較偏好那些能夠引發思考的書,而不是僅僅陳述事實。比如,書中會不會分析當時的社會結構,不同階層的人是如何在這種時代洪流中生存,他們又有哪些無奈與掙紮?又或者,作者是否會從某個獨特的角度,去解讀“群英”這個概念,不僅僅是武力值,更包含瞭智慧、德行、遠見等等?我期待《三國群英》能帶給我一些關於人生、關於曆史的深刻啓示,而不是單純的三國故事集。
评分這本《三國群英》的書名,真是瞬間勾起瞭我一股“英雄情結”。從小到大,聽過太多關於三國的故事,什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曹操一代梟雄,諸葛亮神機妙算,孫權踞守江東等等。每次讀到這些片段,都讓人熱血沸騰,感覺自己也置身其中,想跟著他們一起闖蕩一番。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在人物的刻畫上特彆深入?比如,那些不那麼為人熟知的“群英”們,他們的故事是否也能得到展現?三國時代,人纔輩齣,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局限性,我一直覺得那纔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如果這本書能挖掘齣更多鮮為人知的細節,或者提供一些新的視角來審視這些人物,那絕對是讓人耳目一新。畢竟,曆史不是隻有幾個主角,而是無數個個體交織而成的宏大畫捲。《三國群英》這個名字,就暗示瞭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那些頂尖人物,而是更廣闊的群像描繪。我非常期待能通過這本書,重新認識三國,發現更多被遺忘的英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