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緬懷祖先,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人類共有的性嚮。世界上無論那一個民族都不乏尋根溯源的例子;但是人類的社會活動是復雜的,他們在政治鬥爭中有時要抹殺這個傳統,以達到一時的政治目的,但在曆史的長河中那隻是短暫的一瞬,終不能改變民族的本性。
作者十四歲離開傢鄉在國共戰火下逃生:從大陸到颱灣、再到海外,畢生漂流異域,但對傢鄉的係念無時或已,念念要為他們的傢族寫一本一百年來的遭遇;一個傢族在大時代中的遭遇其實就是對這個時代的具體描述。自1977年起到大陸去探親訪舊不計其次數,黃三以悲天憫人的胸懷,樸實流暢的文筆,為我們敘述他們傢族的遭遇、為這個時代作瞭親身的見証。
作者在<自序>中引用其曾高祖恩彤公在五十歲時,在鹹豐元年(1851辛亥)第一次修訂《汶南黃氏世譜》的後序?說:「人活一百歲,也不過轉眼間的事。活著的時候辛辛苦苦、求名謀利、貽愛子孫;一兩代以後,湮沒荒草,再無人知道你的名字和來曆。為瞭淵遠流長、讓後人知道自己的來源,就要常修傢譜,數十年必修訂一次。」宣統三年(1911辛亥),一個甲子以後,再次重修的這份《汶南黃氏世譜》。
<自序>中再言:「1911年到現在九十年過去瞭,這中間在人類的曆史上發生瞭太多的事故和變遷:兩次世界大戰、日本侵華、國共內戰、新中國建立、東西冷戰、蘇聯解體、中國開放改革;這些變故和災難遠遠超過瞭前兩個世紀;在我們黃傢這一族之內就更是曆經大變,四方播遷。為瞭不忘祖先來源,我們這一代子孫應當在《世譜》的後麵填補一下這九十年來的空白。」所以作者於75歲高齡,努力用心的從遠在比利時的異鄉,在颱北齣版瞭這一本《汶南黃氏源流》。
在將圓瞭重修世譜的心願之際,作者補瞭<後記>:「本書多承秀威資訊公司數位齣版部協理李坤城先生大力而耐心地規劃,乃於短暫的期間推齣。兩岸三地海天遼闊,要把一個傢族的曆史變遷,尤其近世和現存親屬的支脈關係,逐一查證核實,在故鄉必須有人全力以赴,那就是堂侄黃漢昌,他風雨無阻,追根究底。筆者旅居歐洲,拜現代科技資訊之賜,兩岸三地通過網絡聯係、密切配閤,幸底於成。坤城先生處事嚴謹寬容,原稿一改再改,尤其是世係錶一再變動,他都不厭其煩,在此也感謝配閤製錶改稿的秀威資訊同仁,衷心感謝。黃三謹誌2005年12月六日於比京布魯賽爾」。
<扉頁之言>汶南就是汶水之南,汶水在山東境內泰山腳下,現今寜陽縣的北境;這一帶居民的祖先大都由山西洪洞遷來。我要敘述的是:寜陽縣添福莊黃傢的淵源。
作者簡介
黃三
原名黃誌鵬,山東省寜陽縣人。1931年生,少年時顛沛流離,十四歲入伍當兵,二十歲退役就學。做過法院書記官,法律係講師。1966年獲比利時魯汶大學奬金攻讀國際法,獲政研所碩士,任國際法中心研究員。1980年從商、創立黃氏汽車貿易公司,並在珠海創辦外資企業「新晶磨具工廠」,現已退休,安享晚年。黃氏興趣廣泛,尤愛運動、旅行,他的散文常見於國內外報刊。
前言 3
自序:縈繞心懷的黃氏傢譜 5
汶南黃氏世譜錶 12
第一章 汶南黃氏的源流 15
一、汶南黃氏的源流 17
二、先賢的行誼—黃氏傢族的傳統性格 18
三、從先人的行誼看當時社會現象 20
四、布衣入仕的典型—寜陽黃傢和濟寜孫氏 21
五、黃氏傢風 22
六、民國以來的黃氏傢族 24
七、麯阜逃難期間各傢的遭遇 25
八、天福莊的夕陽時期 28
十、亡命海外的兩支 29
十一、人民共和國治下的黃氏傢族 30
十二、重返傢園及開放改革 32
第二章 黃恩彤的誌業 37
一、為官
二、為民
三、為學
四、黃恩彤的評價
五、黃恩彤著作目錄
六、有關黃恩彤的學術評論
第三章 添福莊黃傢的親屬關係 69
一、與石傢集周傢
二、與大伯集崔傢
三、與葛石店張傢
四、與鄉尹曹傢
五、與濟寜孫傢
第四章 人物誌 75
一、祖輩(彥) 75
(一)黃彥恪
(二)黃彥威
(三)黃端 1929─1951 77
二、父輩(麟) 78
(一)大爺黃文麟
(二)父親黃禧麟 1900─1976
(三)族叔黃德麟 1905─195780
(四)族叔黃惠麟
(五)堂叔黃書麟
(六)我的母親 1900─1993
(七)大姑黃伯麟
(八)二姑黃淑麟
(九)三姑黃存 92
三、平輩(啓) 93
(一)堂兄黃啓福 1918─2002
(二)我的大哥啓祿 1920─1961 96
(三)我的二哥啓禎 1924─1960
(四)啓祥二哥 1925─1998
(五)黃泰大哥 1926─1999
(六)啓傑大哥 1929─1981
(七)黃崑大哥
(八)啓禛(作者)
(九)我的弟弟啓禮 1933─1996
(十)我的姐姐玉娟 1927─1952
(十一)我的六妹建華
(十一)我的幼妹玉英 1939─1952
第五章 事件誌 105
一、恩彤公信函的發現 105
二、奉叔父歸根記 105
三、重修傢譜遍訪親故(還鄉日記9月20日─10月14日2000年) 107
四、重修傢譜三訪親故(還鄉日記3月3日─3月31日2002年) 113
五、添福莊「黃氏德行碑」的重建 117
第六章 附錄─汶南黃氏世譜 119
後記 345
坦白說,《汶南黃氏源流》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超預期。作為一名對地方曆史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梳理某個特定區域傢族曆史的著作,而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的願望。書中對汶南黃氏的起源、播遷、繁衍以及與當地社會、文化融閤的過程進行瞭全麵而深入的論述。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黃氏傢族在教育、科舉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方麵的貢獻,這讓我看到瞭一個傢族如何通過自身努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書中還穿插瞭不少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傳記,使得閱讀過程充滿趣味性,而非枯燥的史料堆砌。這本書讓我對“根”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更加珍惜自己所處的時代,因為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無數先輩奮鬥和奉獻的結果。《汶南黃氏源流》不僅是一部傢族史,更是一部鮮活的地方史,它以小見大,展現瞭中國傳統社會傢族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之作。
评分讀完《汶南黃氏源流》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深深的震撼和敬畏。這本書的體量之大,內容之詳實,絕對超齣瞭我的想象。作者顯然花費瞭無數心血,將散落在各地、曆經歲月洗禮的珍貴史料一點一點地收集、整理、考證,最終匯集成冊。書中關於汶南黃氏各個時期的人物傳記、事跡記載,以及他們為傢族、為社會做齣的貢獻,都讓我深受感動。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傢族中那些默默無聞、卻對傢族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的普通人的描繪,這讓曆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煙火氣。書中對傳統傢族製度、教育理念以及婚喪嫁娶等民俗風情的細緻描繪,也讓我對古代社會的運作模式有瞭更直觀的瞭解。這本書不僅僅是黃氏子孫的“尋根寶典”,對於任何對中國古代社會、傢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學術著作。它讓我們看到瞭曆史的厚重,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因為這一切都凝聚著祖先們的智慧和汗水。
评分這是一部非常值得細細品讀的史書,它不僅僅是一份族譜的呈現,更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傢族史詩。《汶南黃氏源流》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刻的人文關懷,將汶南黃氏數百年來的發展變遷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曆史細節的挖掘和考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軼事,在作者的筆下卻被賦予瞭生命力,勾勒齣鮮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故事場景。書中對於傢族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的分析,也讓我對曆史的發展規律有瞭更深刻的體會。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眼見證瞭黃氏先輩們如何在亂世中求生存,在太平盛世中謀發展,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深謀遠慮的眼光,以及對傢族傳承的執著,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本書不僅是對過去的迴顧,更是對未來的啓示,它讓我們明白,傢族的榮耀和力量,源於每一位成員的共同努力和對傳統的尊重。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傢族曆史充滿瞭好奇,特彆是關於我們祖先的遷徙和發展。當我看到《汶南黃氏源流》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這可能是我一直尋找的答案。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僅從目錄和一些零散的章節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嚴謹和付齣。書中似乎詳細地梳理瞭黃氏傢族在汶南地區的起源、發展脈絡,以及各個分支的遷徙路徑和定居情況。我尤其期待看到關於早期先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開疆拓土、繁衍生息的記述,以及他們在這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和習俗。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傢譜和族譜不太瞭解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自己根源的窗口,也讓我對“傢”和“鄉愁”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傢族史,更是一部地方史,它承載著一代代人的記憶和故事,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尋那份跨越時空的傢族情懷。
评分《汶南黃氏源流》這本書,怎麼說呢,它真的填補瞭我的一些空白。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沒有對自己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總感覺心裏有點空落落的。這本書就像一塊拼圖,把關於我祖先的一些模糊的片段一點點地串聯起來。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黃氏傢族在汶南地區形成獨特的地理分布和經濟模式的部分。畢竟,生存環境對一個傢族的形成和發展有著至終的影響。我很好奇,在過去的歲月裏,他們是如何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又是如何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來發展壯大的?書中對於傢族內部的權力結構、經濟往來以及社會關係的描繪,也讓我對古代的宗族社會有瞭更深入的認識。有時候,我會翻到某個章節,看到一些熟悉的地名或者人物,心裏就會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我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我與遙遠的過去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種聯係讓我感到踏實和安心,也讓我對未來有瞭更強的歸屬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