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颱灣檔案匯編》係列共八冊,收錄自明嘉靖26年(1547)至清康熙22年(1683)清帝國領有颱灣以前,有關颱灣本島及鄰近海域的公文史料。
《明清颱灣檔案匯編》資料來源以已刊文獻為主,蒐集範圍及於各種明清檔案匯編、方誌、碑刻以及文集等,其他如書信、議論以及具社會規範作用之公文,原則上不在收錄之列。
檔案文件之編排按時間順序,由前而後依序排比。每件都盡量註記確切年月日,以便徵引查核。若年月日無法確認者,則以有限的綫索將文件編排於同朝、同年、同月之末。
作者簡介
李文良,國立颱灣大學曆史學博士,明清颱灣檔案匯編委員會負責人。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東吳大學等地,目前任職於國立颱灣大學曆史學係。
颱灣位居西太平洋鍊狀島嶼之中,地當大陸海洋相接之處,潮流匯集,物産富饒;島嶼之上,高山崇嶺,連綿起伏,森林茂密,生態多元而復雜。原住民之外,四百年來,漢族、荷蘭、西班牙、日本人相繼入居,多元的文化激盪之下,鑄造齣特殊的社會結構,形成閤而不同的在地文化與新生族群。從世界文明的角度來看,颱灣地當東西交會的十字路口上,曆史發展與文化變遷相當具有特色,確實引人注目,但是也正因為族群的復雜、政權的快速更迭,使得颱灣主體性的顯現以及休戚與共一體感的凝聚,格外睏難。因此,如何透過喚起、塑造集體記憶來確認彼此的連帶感與主體意識,便成為颱灣重要的文化建設工程。
近年來,颱灣史的研究熱潮,一天比一天高漲,然而,作為最底層磐石的史料整輯,卻沒有多大進展,即使有勉力為之者,也都隻侷限一隅,無法通觀全局,做全麵而持續的整理匯編工作。反觀西方國傢如德意誌、荷蘭諸國,或是東洋之日本,莫不傾國傢之力,蒐求宇內天壤之國傢史料,並以專傢整理編集供作國民之公共文化曆史資産。此所以文建會決心以國傢之力,立足先賢已成就的基礎之上,繼續蒐羅整輯,匯聚刊行颱灣相關史料,編集齣版《颱灣史料集成》,但即使如此,相較東西洋諸國,也已晚瞭百年以上。
《颱灣史料集成》是文建會所推動的一項長期性颱灣曆史資料徵集、整理、齣版計畫。目的在收集海內外所典藏之颱灣曆史相關史料,並委請學者專傢整理校勘,齣版供國人使用。這種為重建颱灣曆史所做的奠基工作,正是國傢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因此初期將先以明清時期之政府檔案、方誌的整理為起步,日後再逐步整閤、擴充及於古契約、私人文集、筆記、書信……等,這些史料將持續蒐集到二十世紀的部分,資料來源亦不限於颱灣公傢所藏,舉凡私人所有、海外所見者,也將竭力網羅,使臻於完整。
「史者,人群之龜鑑。」雖亡國之人,仍謂「國可滅,而史不可滅」,何況正當整裝待發的美麗寶島颱灣!「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是為之序。
《明清颱灣檔案匯編第壹輯[1-8冊](附颱灣史料集成提要)》這套書,我真是抱持著非常復雜的心情來寫下這份感受。首先,光是翻開第一冊,那種厚重感和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我一直對明清時期颱灣的曆史發展頗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官方記錄下的點點滴滴,往往蘊藏著最真實、最原初的時代脈絡。這套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當年官員的奏摺、府縣的文告、以及各種官方諭令,字裏行間透露齣當時社會治理的邏輯、經濟發展的重點,甚至是邊疆管理的挑戰。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墾荒、賦稅、海防的記載,它們勾勒齣當時颱灣作為前沿地帶的艱辛與機遇。讀著這些泛黃的紙頁,我仿佛能聽到當年碼頭上船帆的呼嘯,看到農人揮汗如雨耕耘土地的場景,感受到官府在穩定地方、發展生産上的種種考量。這不僅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鮮活的曆史碎片,需要讀者去細心拼湊,纔能還原齣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
评分說實話,在拿到《明清颱灣檔案匯編第壹輯[1-8冊](附颱灣史料集成提要)》之前,我對明清時期的颱灣曆史,腦海中多半是模糊的印象。但通過閱讀這套書,我的視野被徹底打開瞭。我特彆關注其中關於海防體係建設以及與荷蘭、西班牙殖民者之間互動的記載。這些檔案詳細記錄瞭當時官府在修建炮颱、調派兵力、巡邏海域等方麵的舉措,同時也穿插著一些與外國勢力的交涉、甚至衝突的記錄。這些內容為我理解颱灣在當時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中的位置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能從中感受到明清王朝在麵對外部壓力時的猶豫與掙紮,也能看到颱灣作為戰略要地的復雜性。讀著這些檔案,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年代。
评分我一直認為,對於曆史研究來說,一手史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清颱灣檔案匯編第壹輯[1-8冊](附颱灣史料集成提要)》的齣現,對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以往想要接觸這些原始檔案,要麼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在海量的館藏中搜尋,要麼隻能依賴二手研究成果,多少會失之毫厘,謬以韆裏。而這套書將如此多的珍貴檔案匯編一處,並且清晰地按照捲冊進行分類,極大地降低瞭研究的門檻。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海疆貿易和民間糾紛的記載,這些細節往往能反映齣最真實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活動。例如,一些關於海盜侵擾的奏報,既能展現當時海防的嚴峻,也能側麵反映齣海洋貿易的繁榮。再比如,那些關於土地權屬、鄰裏爭端的判例文書,則能窺見基層社會的運作模式和法律意識的萌芽。這些內容,對於理解颱灣社會由多元力量匯聚、逐步形成獨特文化的過程,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自從收到《明清颱灣檔案匯編第壹輯[1-8冊](附颱灣史料集成提要)》這套書後,我幾乎是愛不釋手。其中的內容之豐富,足以讓我沉浸其中數月。我一直對明清時期颱灣的原住民政策和漢人移民的社會組織形態深感興趣,而這套匯編恰恰提供瞭大量的原始文本來支持我的研究。我花瞭很多時間仔細研讀那些關於原住民部落的記載,瞭解官府是如何對待、管理這些族群的,其中既有恩威並施,也有衝突對抗,真實地展現瞭殖民者與原住民之間復雜的關係。同時,關於移民社群的建立、會館的運作、以及各種民間契約的樣本,也讓我對當時漢人移民如何適應新環境、建立社會秩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些檔案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承載著無數生命故事和曆史印記的寶貴載體,讓我能夠更立體地感知那個時代。
评分我對《明清颱灣檔案匯編第壹輯[1-8冊](附颱灣史料集成提要)》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對知識渴求的滿足。我一直對明清時期颱灣的經濟發展,特彆是農業、漁業和對外貿易等方麵的細節很感興趣。這套匯編裏關於農田開墾、水利設施修建、賦稅徵收製度的記錄,清晰地展示瞭當時颱灣經濟的基石。同時,我也發現瞭一些關於漁業資源的開發、以及各種商品在颱灣島內外的流通情況的記載,這些都為我理解颱灣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其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海關、港口管理的文書,這讓我得以窺見當時颱灣在海上貿易中的角色以及官府在這方麵的管控措施。總而言之,這套書滿足瞭我對颱灣經濟發展脈絡的深入探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