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

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液晶顯示器
  • 顯示技術
  • 電子技術
  • 顯示原理
  • LCD
  • 驅動電路
  • 背光技術
  • 圖像顯示
  • 入門教程
  • 顯示器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這科技大幅躍進的時代,有許多因科技的進步而衍生齣的産品「液晶顯示器」便是其中一項熱門産品;本書詳實說明液晶顯示器的技術與發展,第一章介紹液晶顯示器技術的曆史;第二章介紹液晶顯示器的基礎原理,第三章介紹液晶顯示器驅動技術;第四章介紹液晶顯示器的動作模式與麵闆構成;第五章介紹液晶顯示器的改良技術;第六章介紹液晶顯示器的應用與將來展望,本書適閤私立大學、科大電子、光電工程係三、四年級之「液晶顯示器概論」、「液晶顯示器」課程使用。

電子産品設計與製造:從概念到量産的完整指南 書籍簡介 本書聚焦於現代電子産品的完整生命周期,涵蓋瞭從最初的産品概念構思、市場調研、技術選型、硬件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開發、結構與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到最終的大規模生産與質量控製等全流程。它旨在為電子工程師、産品經理、創業者以及對電子産品開發有深入興趣的學習者提供一套係統化、實踐性強的操作框架和深入的技術剖析。 第一部分:産品定義與市場驅動力 本部分深入探討如何將一個模糊的創新想法轉化為一個清晰、可執行的産品定義。 第一章:市場洞察與需求工程 本章首先剖析瞭當前電子産品市場的宏觀趨勢,例如物聯網(IoT)、邊緣計算、可穿戴設備以及可持續設計的影響。重點講解瞭如何進行競爭對手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不僅僅是對比規格參數,更要深入理解其用戶體驗(UX)的優劣。 用戶畫像與場景構建: 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如焦點小組、用戶訪談、數據分析)來構建精確的用戶畫像,並基於這些畫像設計齣高價值的使用場景。 需求分級與優先級排序: 引入質量功能展開(QFD)模型,幫助讀者將模糊的“用戶之聲”轉化為具體的、可測量的工程指標。區分基本需求、性能需求和興奮性需求。 概念驗證(PoC)策略: 討論瞭如何用最少的資源快速構建一個概念驗證原型,以驗證核心技術可行性和市場接受度,避免在錯誤的方嚮上投入過多資源。 第二章:係統級架構設計與技術選型 産品概念確定後,設計的第一步是建立高層級的係統架構。本章將電子産品視為一個復雜的交互係統。 功能劃分與模塊化: 如何科學地將係統功能分解為獨立的硬件模塊(如電源管理、主控單元、通信模塊、傳感器接口)和軟件層。強調模塊化設計在後期維護和升級中的重要性。 關鍵元器件選型哲學: 深入分析瞭處理器(MCU/MPU/SoC)選型、存儲器(Flash/RAM)架構、以及無綫通信協議(Wi-Fi, Bluetooth LE, 5G Sub-6GHz, LoRa)的選擇標準。選型不僅是性能的考量,更涉及到成本、功耗預算、長期供貨能力(EOL風險)和認證兼容性。 係統功耗預算與熱管理基礎: 電子産品設計中,功耗是核心約束之一。本章提供瞭從電池容量到待機電流的完整功耗預算建立方法,並引入基礎的熱設計原理,如導熱路徑分析和散熱器選型原則。 第二部分:硬件電路設計與實現 本部分是産品實現的核心,側重於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流程和高可靠性電路的實現技巧。 第三章:原理圖設計與設計規範 本章詳細闡述瞭專業級原理圖的設計流程,遠超基礎的元件連接。 分層設計與引用管理: 如何使用層次化原理圖來管理復雜係統,確保設計文檔的清晰性和可追溯性。 關鍵模塊的深入設計案例: 電源管理單元(PMU): 講解降壓/升壓(Buck/Boost)轉換器的拓撲選擇、環路補償設計,以及噪聲抑製技術,特彆是針對敏感模擬電路的隔離電源設計。 高速信號完整性(SI)考量: 介紹阻抗匹配、串擾抑製、過衝與下衝控製的基本規則,適用於DDR、USB 2.0/3.0等高速接口的設計初期考量。 模擬前端與ADC/DAC接口: 討論如何選擇閤適的放大器和濾波器,以優化信噪比(SNR)和有效位數(ENOB)。 第四章:PCB布局、布綫與製造準備 原理圖完成後,PCB設計決定瞭産品的物理性能和製造成本。 布局(Placement)的藝術與科學: 講解元件布局應遵循的原則,如關鍵信號流的最小化、熱源與敏感元件的隔離、以及連接器位置的優化。 高級布綫技術: 側重於多層闆的堆疊設計(Stack-up),盲埋孔(Blind/Buried Vias)的使用,以及差分信號對(Differential Pairs)的等長和蛇形走綫規範。 電磁兼容性(EMC/EMI)的硬件預防: 本章強調“設計即測試”的理念。講解如何通過地平麵設計、分割(Partitioning)、去耦電容的閤理放置和參考平麵選擇,從硬件層麵規避大部分的EMC問題。 可製造性設計(DFM)與可測試性設計(DFT): 確保設計能夠被有效製造和測試。包括最小綫寬/間距的遵守、足夠的元件可操作空間、以及測試點(Test Points)的預留。 第三部分:嵌入式軟件與固件開發 電子産品的功能實現依賴於底層軟件。本部分關注固件的可靠性、效率和可維護性。 第五章:底層固件開發與驅動架構 本章專注於微控製器(MCU)級彆的軟件開發實踐。 啓動流程與初始化: 深入解析硬件初始化順序,從上電復位(POR)到操作係統(如果使用RTOS)加載的過程。 實時操作係統(RTOS)的應用與選型: 比較FreeRTOS, Zephyr等主流RTOS的特性,重點講解任務管理、信號量、消息隊列等並發機製,以確保關鍵任務的實時性。 設備驅動的抽象層設計: 介紹如何構建硬件抽象層(HAL),使得上層應用代碼能夠獨立於特定的硬件平颱,增強代碼的可移植性。 第六章:通信協議棧與安全實踐 現代電子産品大多需要聯網,通信和安全是重中之重。 通信協議棧實現: 針對藍牙、TCP/IP協議棧,講解其在資源受限環境下的裁剪與優化方法。 OTA(空中下載)固件升級機製: 詳細介紹實現安全、可靠的固件升級流程,包括A/B分區策略、加密驗證和迴滾機製的設計。 嵌入式安全基礎: 涵蓋安全啓動(Secure Boot)、固件加密、密鑰存儲(如使用TEE或安全元件),以及防止物理側信道攻擊的基本措施。 第四部分:結構、製造與産品化 從PCB到最終成品,結構設計和生産流程是決定用戶體驗和成本的關鍵環節。 第七章:工業設計與結構工程 結構設計是美學、人體工程學與工程限製的平衡點。 人機工程學(Ergonomics)輸入: 如何將用戶操作習慣轉化為結構設計的約束條件,如按鍵反饋力、屏幕可視角度等。 注塑件與鈑金件的協同設計: 講解塑料件的拔模斜度、壁厚均勻性、加強筋設計,以及鈑金件的展開、摺彎公差要求。 公差分析與配閤: 介紹如何進行關鍵尺寸的公差鏈分析(Tolerance Stack-up Analysis),確保不同部件在批量生産後仍能完美裝配。 第八章:供應鏈管理與規模化生産 本章聚焦於如何將工程樣機(EVT/DVT)轉化為可靠的大規模量産(MP)。 元器件的生命周期管理(PLM): 如何通過分析供應商路綫圖,預先識彆並替代有停産風險的元件,確保産品數年的供貨穩定。 自動化測試與燒錄治具開發: 設計高效的生産測試(Final Test)係統,實現對功能、性能和安全參數的快速、全麵驗證。 生産質量控製(SQC): 引入統計過程控製(SPC)的概念,監控關鍵的製造參數,如焊接質量(AOI/SPI)和裝配良率,實現預防性質量管理。 本書不僅是技術的集閤,更是一套完整的電子産品從零到一的“方法論”。通過閱讀此書,讀者將能夠以係統、專業的視角駕馭復雜的電子産品開發項目,有效規避行業內常見的陷阱,並最終交付齣兼具創新性、可靠性和商業價值的優秀産品。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1章 液晶顯示器的曆史11.1 
液晶的發現和液晶顯示器的發明21.2 
液晶顯示器的發展3

第2章 液晶顯示器的基礎132.1 
液晶材料的基礎142.1.1 
液晶狀態142.1.2 
液晶分子282.1.3 
液晶物性402.2 
液晶顯示器麵闆的基本構造和動作原理622.2.1 
麵闆的基本構造與麵闆內的液晶分子配嚮622.2.2 
配嚮處理與液晶分子的界麵配嚮672.2.3 
由液晶分子配嚮變化的透過光強度開關692.3 
液晶顯示器的基本特性742.3.1 
閾值電壓特性742.3.2 
時間響應特性772.3.3 
光學特性802.4 
中間調顯示特性與全彩錶示的原理832.4.1 
中間調顯示832.4.2 
全彩顯示852.4.3 
畫質評價87

第3章 液晶顯示器驅動技術的基礎933.1 
各種驅動方式943.2 
被動(passive)驅動963.3 
主動驅動1003.3.1 
驅動原理1003.3.2 
極性反轉1023.3.3 
電壓保持特性1043.4 
主動元件1063.4.1 
薄膜電晶體1063.4.2 
薄膜二極體1103.5 
驅動單元及顯示器模組113

第四章 液晶顯示器的動作模式與麵闆構成1174.1 
各式各樣光學的方式1184.2 
透過型液晶顯示器1184.2.1 
TN模式1184.2.2 
STN模式1304.2.3 
IPS模式1364.2.4 
VA模式1484.3 
反射型液晶顯示器1544.4 
半透過型液晶顯示器1574.5 
投射型液晶顯示器158

第5章 液晶顯示器的改良技術1635.1 
低消耗電力化、低驅動電壓化1645.1.1 
光源部的低消耗電力化1645.1.2 
顯示麵闆部及驅動電路部的低電壓、低消耗電力化1665.2 
廣視野角化1675.2.1 
由光學補償或配嚮分割作TN模式液晶顯示器的廣視野角化1675.2.2 
於IPS模式液晶顯示器的配嚮分割構造1705.2.3 
於VA模式液晶顯示器配嚮分割構造1715.2.4 
於三種類廣視野角化液晶顯示器的色彩偏移1745.3 
高速響應化1785.4 
大型、高精細化182

第6章 液晶顯示器的應用與將來展望1856.1 
鍾錶、電子計算機1866.2 
手提型電腦、電子字典、文書處理機1896.3 
筆記型電腦1906.4 
桌上型個人電腦1926.5 
手機、個人資訊終端機1936.6 
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1956.7 
汽車用顯示器1976.8 
駕駛艙顯示器1986.9 
電視機2006.10 
立體顯示器2016.11 
電子紙張2026.12 
穿戴式顯示器、虛擬實境顯示器2036.13 

結 論205

專 欄 液晶顯示器的發明─引自Heilmeier*的自傳11
分子的不對稱性(Chirality)與螺鏇配嚮構造26
在液晶分子間作用的凡得瓦力的本質39
強介電性液晶的自發極化54
黏滯係數與動黏滯係數的單位56
一般光綫與異常光綫68
透明電極79
人類的視細胞與液晶92
幅頻率與場頻率96
配嚮處理膜用的聚閤物(polymer)高分子145
強介電性液晶的作動模式146
嚮列型(nematic)液晶的高速響應模式147
相位差膜153/4
波長闆與圓偏光155
盤狀液晶176
高分子液晶177
全書參考文獻209

索 引215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用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把原本應該很嚴肅的技術知識,變得活潑生動。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經常會引用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電影、動漫場景,來類比顯示技術的應用,比如某個場景的色彩對比度如何影響觀影體驗,或者某個動作場麵的流暢度跟刷新率有什麼關係。這種聯係生活的方式,讓閱讀過程變得非常輕鬆愉快,而且印象深刻。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響應時間”和“動態對比度”的解釋,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是在描述賽跑選手起跑的速度和連續奔跑的能力,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要點。而且,他還強調瞭不同技術參數之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的,這讓我對如何評價一款顯示器的整體性能,有瞭更全麵、更係統的認識。

评分

這本《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我隻能說,它完美地避開瞭那些讓人頭暈眼花的理論講解,轉而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帶你認識液晶顯示器的方方麵麵。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玩一個互動遊戲,每讀一頁,仿佛就解鎖瞭一個新的知識點,而且這個點還附帶瞭一個生動的“實景演示”。比如,書中關於液晶麵闆的偏光片和濾光片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它們是這樣工作的”,而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或者視覺化的圖示,讓你直觀地理解光綫的偏轉和顔色的生成。更妙的是,作者還時不時插入一些關於顯示器發展史的小故事,讓你瞭解到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技術,以及它們是如何一步步被淘汰或改進的,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豐富。我還發現,書裏對不同尺寸、不同應用場景的顯示器,比如電腦顯示器、電視機、手機屏幕等,都有很細緻的分析,這讓我對為什麼不同設備會有不同的顯示效果,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哇,拿到這本《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真的有點意外,本來以為會是那種很硬核、充斥著晦澀公式和專業術語的書。結果翻開之後,驚喜就沒停過!作者的文筆相當親切,就像是隔壁鄰居大叔跟你閑聊一樣,把那些原本聽起來“高大上”的技術,拆解得明明白白。舉個例子,講到像素點的時候,不是直接甩給你一個“RGB子像素陣列”,而是用生動的比喻,好像在描繪一幅微小的馬賽剋畫,每個小方塊都有自己的顔色構成。還有關於背光技術的部分,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我們看到的屏幕發光,背後有這麼多門道,從早期的CCFL到現在的LED,每一步的演進都充滿瞭智慧和創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裏用瞭很多實際生活的例子,比如對比手機屏幕在陽光下的顯示效果,或者為什麼電視機畫麵會有顆粒感,這些都讓我覺得學到的東西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真切切能用得上、看得見的知識。總的來說,這本書真的做到瞭“入門”二字,即使你對電子技術完全沒概念,也能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走進液晶顯示器的奇妙世界。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拿到《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的時候,心裏是打鼓的,怕內容太枯燥,會睡著。但真的開始讀瞭之後,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靈活,就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教你他的看傢本領,而且他會根據你的理解能力,調整講解的深度和廣度。最讓我覺得“哇塞”的部分,是關於色彩校準和色域的部分。以前我隻覺得屏幕顔色“好看”就行,讀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這背後有這麼一套科學的體係,從標準的色彩空間,到各種測試圖的意義,作者都講得清清楚楚。他還分享瞭一些簡單的傢庭DIY色彩調整方法,雖然沒能達到專業級彆,但足以讓我對自傢顯示器的色彩錶現有個大緻的瞭解和改善。而且,書中對一些常見的顯示器問題,比如“壞點”、“拖影”、“可視角度”等,都給齣瞭非常專業的解釋和一些基礎的排查思路,這對我這個普通消費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评分

這本書《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我得說,它真的是給像我這樣對技術不太感冒的讀者,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平實,沒有故弄玄虛,更沒有那些聽不懂的行業黑話。他就像一個老朋友,耐心地跟你講一件事情,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然後層層遞進。最讓我驚艷的是,書中關於“麵闆類型”的講解,從早期的TN、VA到現在的IPS,作者不僅僅是列齣它們的優缺點,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它們在分子結構和工作原理上的根本差異,讓你真正理解為什麼它們會有不同的顯示效果。他還專門闢瞭一個章節,討論瞭“未來顯示技術”的展望,雖然篇幅不長,但充滿瞭想象力和前瞻性,讓我對接下來的顯示技術發展充滿瞭期待。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技術知識的普及,更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對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