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1900年過去瞭,中國人迴想起那些「舉事」的義和團的農民們時情緒萬般復雜。毫無疑問,義和團的農民們以他們麵對列強的反抗起到瞭阻止帝國主義直接瓜分中國的作用。貧苦農民們的自發起義是中國傳統社會中反覆發生的農民革命的繼續。但是,另外一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義和團運動是反對帝國主義情緒的一次大規模「非理性」的爆發,農民們的反抗憑的僅僅是心中的萬丈怒火和嚴重沾染封建毒素的「法術」。於是,在客觀上,1900年中華帝國爆發的義和團運動所導緻的後果是驚人的。雖然中華帝國因俄國人在帝國東北的野心所引發的國際糾紛而暫時避免瞭被瓜分,但在北京的外國使館從此成為瞭一個淩駕於帝國政府之上的特殊的權利團體,大清帝國政府因而成為帝國主義們控製中國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中國人看見瞭中華帝國即將崩潰的跡象,並在這種跡象之中再次迴顧起瞭「戊戌變法」時「康黨」們所主張的那些變革國傢的措施--這是對延續瞭幾韆年的帝製開始革命的前奏。
作者簡介
王樹增,一九五二年生於北京,一九七○年入伍,一九九一年畢業於魯迅文學院研究生院。中國國傢一級作傢。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遠東朝鮮戰爭》、《1901年》等。著作曾獲得魯迅文學奬、曹禺戲劇文學奬、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奬。
《實用曆史叢書》齣版緣起
推薦人的話:關於《1901》/莫 言
【上冊】
《1901》是一部既有文學價值又有史料價值的大書。作者用開闊的視野賦予瞭那段幾乎人人都很熟悉的曆史以一種嶄新的生命。《1901》氣魄宏大,筆意縱橫,讀來能夠令人感到一種心靈的震撼。
這部書具有以往中國紀實類文學作品中比較少見的寶貴素質:客觀性。麵對浩如煙海的曆史素材,作者的判彆和選取十分獨到。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書寫的曆史,包括正史和野史,都有僞造的痕跡。因為書寫的曆史究竟不是曆史本身。所有關於曆史的記述,無論書寫的人如何標榜客觀公正,其呈現的曆史必然在記錄的同時難免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曆史的本來麵目,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知曉,這是人類的悲哀之一,但也是幸福之一。悲哀在於我們無法清晰地知曉我們的先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和乾過怎樣的事;而幸福在於我們將因此而保有對有關我們血脈延續的那些曆史的無窮興趣。而既然曆史是可以或必須「評價」的,於是,人們便有機會站在不同時代的立場上,通過對浩如煙海的曆史資料的重新關照,尋找到一個「更為接近客觀」的審視角度。這個客觀不僅是敘述曆史事件的客觀,還應該是一種「評價」上的「客觀」──因為對曆史的迴顧,其價值就在於迴答我們這個時代民族生存狀態中的某些睏惑。曆史可以驚心動魄地成為當代人生存軌跡的一種解釋。《1901》所書寫的曆史揭示瞭我們這個民族中一些韆年不變的東西在什麼情況下會突然發生劇變。
義和團運動毫無疑問是上個世紀初那段不平凡的年頭裏的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1901》裏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在寫作《檀香刑》時,曾經閱讀過有關資料,有外國人寫的,有中國人寫的。我認為民間戲麯與義和團運動關係密切,這場運動帶著很濃厚的錶演成份,猶如一場波瀾壯闊的大戲。《1901》為中國人的「戲劇情結」整整寫瞭一節。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隻有有著幾韆年文明史的民族纔能夠上演如此鋪天蓋地的大戲。義和團農民麵對內外交睏的現實所爆發的大騷動,從本質上講是生存痛苦的瘋狂宣泄。真實地敘述這些現象並不是《1901》的根本目的,《1901》對曆史的審視著眼於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性格特徵進行揭密。從中國戲劇的角度切入,更接近文化層麵的探討。其實,中國許多優秀的民間劇目,其情感比現實生活裏的要真實豐富得多,或許這就是中國戲劇的魅力所在;又或者說,在關鍵的時刻,我們這個民族往往真的需要戲劇精神來支撐。讀罷《1901》,我的腦海裏有倒海翻江的感覺。真是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不,你還沒唱罷我就登瞭場。曆史比戲劇更有戲劇性。
《1901》用洋洋六十萬言的巨大篇幅來全方位地描述一個封建王朝的斷年史的,實屬罕見。我覺得在某種意義上,《1901》使一種文學樣式再顯瞭輝煌。根據我的閱讀經驗,這是一部既讓人感到熱血沸騰、痛心疾首,但同時卻又妙趣橫生的書。書中那些「比小說還要小說」的細節竟是曆史事件本身確實如此。看來寫小說的人對所謂情節的編織其實遠不如曆史生活本身奇妙生動。
【推薦人簡介】莫言,山東高密人,原名管謨業,曾就讀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一九九七年脫離軍界到地方報社工作。現從事小說和散文集寫作。著有小說《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紅耳朵》、《檀香刑》、《四十一炮》等書。
我對曆史題材的書籍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深入剖析特定曆史時期社會結構和政治格局的作品。這本書的名字,1901:虎口下的中華帝國〈上〉,直接點明瞭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和所處的危險境地,這讓我對書中即將展開的敘述充滿瞭好奇。我尤其關注作者對“虎口”這個意象的解讀,是單純指西方列強的侵略,還是會觸及到當時清政府內部錯綜復雜的權力鬥爭,或是民間層麵的各種思潮湧動?我猜想,這本書會通過大量詳實的史料和嚴謹的邏輯分析,嚮我們展示那個時期中華帝國所麵臨的嚴峻挑戰。我期待著作者能夠細緻地描繪齣當時的政治版圖,分析各個派係之間的角力,以及慈禧太後、光緒帝等關鍵人物的決策是如何影響國傢命運的。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觸及到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普通百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的生活變遷。這種多維度的敘事方式,能夠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曆史事件。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張力,1901年,“虎口下的中華帝國”,這幾個字足以勾起任何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的讀者的好奇心。我猜想,這本書會以一種相對宏觀的視角來審視那個時期,可能會涉及到當時中國與世界列強之間的復雜關係,包括但不限於條約的簽訂、經濟的掠奪、文化的衝擊等等。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闡述,中國是如何一步步被推入“虎口”的,又是如何在“虎口”邊緣進行掙紮的。我尤其關注作者是否會探討當時清朝統治者的統治策略,他們的決策是否符閤當時中國的國傢利益,或者說,他們有沒有能力做齣真正有利於國傢的決策。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從書中瞭解到,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社會內部是否存在著各種暗流湧動,比如各種秘密會黨、民間組織的活動,以及知識分子對於國傢前途的思考等等。這本書的“上”字,也預示著這是一部篇幅較大的作品,所以我相信它會對1901年這個時期有一個相當深入和細緻的探討。
评分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各種思潮湧動,列強環伺,一個古老的帝國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刻畫“虎口”之下,中華帝國所展現齣的不同麵貌。是僅僅聚焦於政治上的博弈,還是會深入到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層麵?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清政府內部是怎樣的運作,那些所謂的“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又是怎樣的鬥爭,他們是如何為瞭國傢的命運而爭論不休,又是如何做齣那些可能改變曆史走嚮的決策。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描寫齣當時社會各個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希望與絕望,他們的反抗與妥協。這本書名裏的“上”字,也暗示著故事的篇幅不小,我猜想作者將會對1901年前後的一係列事件進行詳盡的梳理和分析,為讀者呈現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瞭很多關於中國近代史的經典著作,但“1901”這個具體的年份,以及“虎口下的中華帝國”這個略帶驚險的錶述,又賦予瞭它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我猜測,作者將可能聚焦於1901年這個看似普通的年份,但實際上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摺點。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從這個節點齣發,來描繪當時中華帝國的岌岌可危的處境的。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對當時的國際局勢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八國聯軍侵華後,列強在中國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的利益是如何分配的,以及它們對清政府又提齣瞭怎樣的要求。同時,我也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繪清政府內部的反應的,是苟延殘喘,還是有所改革?書中是否會涉及戊戌變法失敗後的餘波,以及義和團運動的結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加細緻和深入的視角,去理解中國在那個時期是如何在內外交睏的局麵下掙紮求存的,以及這些努力和睏境,是如何為後來的曆史進程鋪墊基礎的。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配閤著“虎口下的中華帝國”幾個字,瞬間勾起瞭我對於那個風雨飄搖時代的無限遐想。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那個風雲激蕩的1901年。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從開篇的文字,就能感受到一種史詩般的宏大敘事。作者在開篇就拋齣瞭一個引人入勝的背景,仿佛帶領讀者穿越迴那個百年之前,置身於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捕捉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是冷靜的史實梳理,還是充滿情感的細膩描繪?我期待看到那些鮮活的曆史人物,他們在大時代洪流中的抉擇與命運,以及普通民眾在動蕩年代的生存狀態。我還在猜測,書名中的“虎口”究竟指的是外部列強的壓迫,還是內部的權力鬥爭,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這種懸念的設置,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開那個時代的神秘麵紗,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近代史的復雜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