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颱灣史研究漸成顯學,即使因語言問題造成鮮少人瞭解的荷據時期,也吸引瞭不少學者投入研究的行列。前衛齣版社有鑑於荷據時期是颱灣史上重要的關鍵,因此齣版瞭由甘為霖(W. M. Campbell)根據荷蘭史料譯成英文的《荷據下的福爾摩莎》(Formosa Under The Dutch)的中文譯本。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英譯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福爾摩莎概述,第二部分是福爾摩莎教會工作摘記,第三部分是中國徵服福爾摩莎。第三部分係甘為霖根據《被遺忘的的福爾摩莎》翻譯而成,此部分中華書局曾於1955年譯成中文齣版。前衛版《荷據下的福爾摩莎》精譯的是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英文版,是甘為霖在1903年於倫敦齣版,事隔一百年之後,颱灣終於有瞭中文譯本,在這一百年來,颱灣曆史幾度改寫,如今,荷據時期的史料纔與颱灣這塊土地的人民相見,可說為颱灣史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史料。
作者簡介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蘇格蘭人,由英國長老教會選派至颱灣宣教。1871年底抵達府城,隨即巡訪全颱。日本據颱,甘為霖說服總督官辦盲校,即今颱南啓聰學校現址。於是停辦訓瞽堂,潛心著述。除英譯本書外,還以配以英文和荷文,整理1650年倪但理所譯的《新港語馬太福音》和維爾崔希1661年編的《虎尾壟基督教教導》兩書。1913年編成《廈門音新字典》名著。1915年7月日本政府頒給他「勛五等雙光旭章」,以錶揚他創設盲人教育機關之功績,9月加拿大多倫多剋納斯神學院頒給他名譽博士學位,錶揚他在曆史、語言及宣教方麵的貢獻。1917年迴英國,除中間兩年迴國外,在颱宣教44年。1921年逝世,享年81歲。
譯者簡介
李雄揮,1950年生,颱南縣學甲鎮人。颱東師範畢業,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係學士、碩士,美國康乃狄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中、小學教師,現為國立颱東師範學院(今年8月升格颱東大學)初等教育學係教授。主修颱灣教育史、教育哲學、邏輯學、日本史。著有《重修颱灣省通誌文教誌》之學校教育篇及教育行政篇清以前部分、《颱東縣史文教編》、《哲學概論》(五南)等。
颱灣史的研究,已引發海內外曆史學者的重視。尤其這本書是經由甘為霖牧師蒐集史料,根據荷蘭國傢檔案編譯而成,值得颱灣人民追憶三百多年前的曆史情境。
老實說,我一直對這段遙遠的曆史缺乏清晰的認知,《荷據下的福爾摩莎》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認知上的空白。作者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一段相對陌生的曆史呈現在我眼前。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當時社會風貌的描繪,從港口的繁忙景象到原住民村落的生活點滴,都充滿瞭濃鬱的時代氣息。書中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也相當有見地,引發瞭我對曆史真相的進一步思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颱灣的早期發展,有瞭一個更加全麵和深刻的理解。
评分《荷據下的福爾摩莎》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發現之旅”。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字裏行間流淌著對曆史的敬畏和對人性的洞察。我被書中描繪的場景深深吸引,仿佛能聞到海風的味道,看到遠方駛來的帆影。書中對於不同族群之間關係的描寫,也十分細膩,既有衝突與矛盾,也有交流與融閤,這種復雜而真實的呈現,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是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書,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過去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類選擇與命運的深刻探討。
评分這真是一本讓人欲罷不能的書!《荷據下的福爾摩莎》的情節跌宕起伏,就像在看一部精心編排的史詩劇。我被書中對權謀鬥爭的描寫所吸引,荷蘭官員之間的明爭暗鬥,他們如何與不同勢力周鏇,如何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鞏固自己的統治,都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同時,書中也穿插瞭許多關於早期殖民地生活的片段,那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們的睏境與希望,也讓我感受到瞭曆史的溫度。作者的敘事技巧高超,將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曆史事件梳理得井井有條,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
评分我必須說,《荷據下的福爾摩莎》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於我以往認知的角度來審視這段曆史。它不僅僅是冰冷的史實堆砌,更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情感的溫度。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捕捉,例如當時荷蘭人使用的船隻、服飾、飲食習慣,乃至他們與當地人交流時遇到的語言障礙和文化衝擊,都描繪得細緻入微,仿佛置身其中。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荷蘭人塑造為純粹的侵略者,而是展現瞭他們復雜的動機和在殖民過程中所經曆的掙紮與適應,這種多維度的敘事,讓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和引人深思。
评分這本《荷據下的福爾摩莎》就像一本被時間遺忘的老照片,翻開它,我仿佛穿越瞭幾個世紀,親眼目睹瞭那段被遺忘的颱灣曆史。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信手拈來都是一段段生動有趣的描繪。書中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颱灣設立據點、進行殖民統治的細節刻畫得入木三分,從貿易往來到權力博弈,再到與原住民的互動,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讀著讀著,我會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牽動,那些遠渡重洋而來的商人、士兵,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原住民,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抗爭,都化作文字,在我腦海中鮮活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