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雖小,卻有著豐富的地理與人文景觀。然而人類對大自然的濫用、不尊重所帶來的災害,使傷亡及財産損失逐年增加,人們也開始意識到這已非單純的防治問題。其中更不乏因為相關單位對地質、生態及土地利用的認識不足,所造成的違規開發和錯誤政策。
作者簡介
王鑫,颱灣大學地質學係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赴荷蘭進修航空調查。返國後,潛心研究颱灣地區地形、地景、環境教育、自然保護等議題。先後獲新聞局金鼎奬及環保署、農委會、教育部等環境保護及自然保育奬。現任職颱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係教授,並擔任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計畫推動委員會委員,投入國傢建設相關的「水與綠建設計畫」及「觀光客倍增計畫」。
我愛颱灣!因為我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她是我的母親。
人的一生是由點點滴滴的故事編織而成。一幕幕的迴憶、一段段的思念,緊緊地抓緊瞭我們和生長的土地間的聯結。
年輕的時代裏,大地是我們活動的舞颱。我們到這兒玩,到那兒玩。逐漸地,在生命的畫闆上,註記瞭篇篇難忘的故事。這些正是建立鄉土感和鄉土愛的基礎。
愛她,就要親近她。大傢應該到處走透透,好好的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瞭解她,和她氣息相通,纔是真愛她。
颱灣的曆史中,充滿瞭故事。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交織成一整本的記錄。我們從環境中取得歡悅,如登山郊遊的美好經驗;我們從環境中見到汙染的悲傷。社會是多元的,有好、有壞。因此我們歡頌颱灣地形景觀之美時,也難忘那些過度開發造成的片片疤痕。開發一定要破壞環境嗎?我不懂。
破壞美好大自然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可是……經濟發展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
為瞭在自然保護和開發建設之間求取平衡,政府努力著。雖然成功的例子少見人說,失敗的卻常常見報。但是能不能成功,卻是全民意嚮的錶現。從反省著手、從教育做起,永遠是正確的。在潛移默化中,時代的洪流總會帶著無比的動量,緩緩地、持續地嚮前走。
鄉土是學習的開始,要立足颱灣,纔能放眼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席捲而來,但可韆萬彆忘瞭立定腳跟,否則必定迷失瞭自己,永陷於狂風暴浪之中。認識本土的自然環境,關懷鄉土發生的點點滴滴是必要的。
放眼世界是要看清楚自己在全世界裏的地位,需要擁有國際觀,但是有你參與的,絕大多數還是地方事務。因此開放胸懷,吸取全世界的營養;善用先進科技、建設傢鄉等,都是並行不悖的。不過,有一些事是不能變動的。
美好的傢園、青翠的山岡、清澈的溪流、可愛的人們……這些都是我們流血、流汗,打拚的終極目的。
《關懷鄉土大地:生態維護與資源保育的永續發展》這本書,我拿到手裏就覺得沉甸甸的,不僅僅是書本的重量,更像是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剛開始翻閱,就被其中對“鄉土”二字的深刻解讀所吸引。作者並非空泛地贊美田園風光,而是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瞭人與土地之間早已被現代文明漸漸淡忘的古老聯係。書中那些對傳統農耕智慧的娓娓道來,讓我仿佛看到瞭父輩祖輩們躬耕於斯的畫麵,他們敬畏土地,順應自然,在有限的資源中創造瞭生生不息的奇跡。這種“鄉土情結”的重塑,並非簡單的懷舊,而是為我們理解當下麵臨的生態危機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哲學基礎。我想,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環境保護的書,更是一次關於“迴傢”的啓示,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腳下這片土地的淵源,思考如何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依然保持那份對傢園的深情與尊重。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有瞭更具象、更有溫度的理解,它不再是冰冷的經濟指標,而是關乎我們世代子孫能否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根本。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尤其是在探討資源保育的部分。作者並沒有直接羅列枯燥的數據和政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復雜的議題變得觸手可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水資源的文章,它描述瞭一個曾經乾涸的村莊,如何通過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一點一滴地恢復水源,重新煥發生機。這種社區參與式的治理模式,讓我看到瞭普通人在生態保護中的巨大能量。書中還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利弊,比如森林、礦産、漁業等,並提齣瞭許多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思路。我尤其贊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循環利用”和“就地取材”的理念,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建議,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倡導。它鼓勵我們從自身做起,減少浪費,重拾那些被遺忘的樸素生活方式,讓資源的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而不是被短暫的利益所消耗。讀到這裏,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習慣,並思考如何將書中提到的原則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動容的是其中所蘊含的對未來的深切期盼。作者在結尾部分,並沒有以一種悲觀的姿態結束,而是描繪瞭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願景。他相信,隻要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和尊重自然,並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們就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書中通過一些前瞻性的思考,探討瞭技術創新在生態保護中的潛力,比如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智能農業的應用,以及生態修復技術的進步等。同時,作者也強調瞭教育和意識的提升在推動社會變革中的重要性。他呼籲我們每個人都成為“鄉土的守護者”,從自身做起,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並將這種理念傳遞給下一代。讀到這裏,我感到一股強烈的使命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接下來的生活充滿瞭新的思考和動力,也讓我對我們共同的未來充滿瞭信心。
评分《關懷鄉土大地》在生態維護方麵的論述,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尤其是在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解讀上。作者沒有停留在“保護瀕危物種”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生物多樣性對整個生態係統穩定性的關鍵作用,以及它與人類健康、文化傳承之間的微妙聯係。我被其中關於一個偏遠山區村民,如何利用傳統知識,成功保護瞭一片珍稀野生植物的案例所打動。這個故事讓我看到瞭知識的力量,以及當地居民在生態保護中的獨特貢獻。書中還探討瞭外來入侵物種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和社區的閤作來加以應對,這讓我對生態平衡的脆弱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的“生態係統服務”概念,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享受的乾淨空氣、水源,以及食物,都是大自然無私的饋贈,而這一切的維係,都離不開健康的生物多樣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為瞭保護那些可愛的動物和植物,更是為瞭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
评分整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具有學術深度,但又不失人文關懷。在討論永續發展方麵,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對立起來,而是試圖找到一條融閤的道路。書中對“綠色經濟”、“生態旅遊”等新興概念的探討,讓我看到瞭發展的新方嚮。我被其中一個關於某地區,如何通過發展特色農産品和鄉村旅遊,成功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保護瞭當地的自然環境的案例所吸引。這個案例展示瞭,通過閤理的規劃和創新的模式,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是可以並行不悖的。作者還深入分析瞭政策製定在推動永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提齣瞭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比如加強環境法規的執行,鼓勵綠色産業的發展,以及推動國際閤作等。這些建議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基於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洞察,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讀到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可持續發展”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環保,更是關於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同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