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動態憲法研究佳作付梓(李鴻禧)
自 序
第一篇 從「法統」迷思到憲法變遷
第1章 法統的迷思:颱灣民主代錶性的操控與重構∕3
第2章 超越轉型:颱灣的憲法變遷∕23
第二篇 修憲大業與「憲法時刻」
第3章 消散中的「憲法時刻」∕61
第4章 九七憲改與颱灣憲法變遷的模式∕111
第5章 憲政的上升或沉淪:六度修憲後的定位與走嚮∕157
第三篇 憲法解釋帶動憲法變遷
第6章 從「轉型法院」到「常態法院」:論大法官釋字第二六一號與第四九九號解釋的解釋風格與轉型脈絡∕209
第7章 從國傢發展與憲法變遷論大法官的釋憲機能:1949-1998∕253
第8章 司法院大法官附期限憲法解釋的分析∕323
第四篇 邁嚮轉型憲政主義
第 9 章 從「新國會」的觀點論國會改革∕393
第10章 颱灣的轉型憲政主義:政黨輪替與全民政府的詮釋∕429
索 引∕451
序
許多人都埋怨颱灣的憲法太亂瞭,修瞭又修,問題還是一籮筐。如果我們認真地體諒颱灣自國民政府來颱以來便承受瞭大中國憲法,卻又要用這部外來憲法來完成建立颱灣主體性以及民主轉型雙重任務,那麼這幾十年來發生在颱灣的憲法變遷,是非常瞭不得的。
換個角度想好瞭。從兩蔣戒嚴與動員戡亂時期到今天政權更迭後的民主時代,颱灣發生瞭政治時空的全麵變化,但是我們所用的卻是同一部憲法,隻是將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換成憲法增修條文,外加許多號大法官的憲法解釋罷瞭!再者,在過去國民黨長期主政的情況下,所有反對力量,除瞭那些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街頭抗爭外,大都匯流到這部憲法所規範下的選舉機製,而且當今的阿扁執政更是在這部憲法下,透過選舉機製取得政權的。對民主改革者而言,原本中華民國憲法的存在以及國民黨政府的死守不放,是相當瀋重的障礙,但是在這麼不利的狀況下,颱灣仍能以既有的憲法架構,完成民主改革以及颱灣主體性的建立,背後的力量不可忽視。
這股自既有憲法框架下重生的力量,便是轉型憲政主義。如何把這股力量從學術的角度對國際社會作詮釋,一直是這幾年來我的努力方嚮。雖然這樣的憲法研究在國內並非主流,但我深信颱灣的民主化的背後有相當深厚的憲法變遷脈絡,值得做學術上的嚴肅探究,並在國際上發揚。
一九九九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亞洲轉型憲政主義時,我第一次將颱灣的轉型憲法做有係統地整理,尤其將這些轉型脈絡與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這些華人社會作比較時,更發覺其中的奧妙有趣。隔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講授同一門課,更進一步擴展瞭問題的深度與論點。原本這樣的努力方嚮已經獲哈佛大學邀請開課,最後因獲邀進入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而必須延後。
然而,在過去這段時間內,不覺間也已經纍積瞭十多篇颱灣憲法變遷的論文。檢視這些論文的內涵,大都以動態的方式,詮釋颱灣民主轉型過程中修憲與釋憲的著力與互動。雖然這些論文都會引用國外文獻佐證論點,但整體而言,這些論文都是對颱灣憲法變遷的本土論述,對於當前政府執政所麵臨的睏境與執政論述的方嚮,應能提供部分脈絡詮釋與學理基礎。
這本書要獻給颱灣憲法的大師李鴻禧老師。李老師是我大學時期的憲法啓濛老師,也是我大學四年的導師,對我不論在言教或身教都有深遠的影響。李老師常感嘆我較濃厚的環境法與行政法色彩,未能「專攻」憲法。的確,過去我的學術著作大都集中在環境法與行政法。由於我在憲法上所用的方法與國內憲法學界的同仁較不相同,也使得我必須力求嚴謹,至今纔有這本論文集,用來獻給李鴻禧老師。李老師的學術研究生涯中,適逢颱灣的變動轉型,除瞭學術研究外,更必須涉入政治,「插手」颱灣的轉型。即令如此,李老師對教學的認真,往往令我們後輩汗顔。李老師更以責任一己挑的情懷,護衛著學生輩學術研究的空間,雖然他是全颱灣選舉中的第一名嘴,但從來沒有一次要我們後輩學者一起去「站颱」或「助講」,甚至呼籲我們憲法學者最好不要加入政黨。這本記載著颱灣憲法變遷的書獻給李老師,一方麵感謝他長期在憲法領域對我的指導啓發,二方麵彰顯他對颱灣憲政發展的貢獻,三方麵也用來對他從颱大法律係光榮退休的崇敬與想念。
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有許多機會與颱大國傢發展研究所張文貞教授討論,獲益良多。張教授因為與我同是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學風相近,而且學術取嚮濃厚,許多學術議題的討論一點就通,可以說是作者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最主要的對話者。如果沒有與她的對話,本書一定遜色不少。颱大法律學係研究憲法的同道林子儀、許宗力、許誌雄、黃昭元等對本書的論點也多有啓發,政大法律學係的法治斌與蘇永欽兄對我所進行的這一波的憲法變遷研究,頻頻關注鼓勵。許多颱大法研所的學生都曾對這些研究投下心力。雖然無法完全列舉,但早期的郭銘鬆、陳慧雯、陳素芬、趙儷玲以及最近的張英磊、蘇彥圖、謝富凱、硃德明以及林春元都要在這本書齣版之際,緻上謝忱。他們都有濃鬱的學術熱情,相信不久的將來都會就定位發光。
謹誌二○○三年元月一日
“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有一種厚重感,仿佛蘊含著深刻的曆史思考和理論洞察。作為一個長期關注颱灣政治發展,並對憲政體製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我不是政治學者,但我在日常生活中,會感受到政治議題對社會氛圍和個人生活的影響,因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academic theory and real-world implications。 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如何去理解“憲法變遷”在“民主轉型”中的“能動性”。換句話說,憲法變遷僅僅是被動的適應,還是能夠主動地引領和塑造民主轉型的進程?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在一些成功的民主轉型案例中,憲法是如何在關鍵時刻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為民主化進程提供閤法性支撐和製度保障。反之,在那些轉型陷入睏境的國傢,憲法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是憲法本身的設計存在缺陷,還是在實踐中未能得到有效執行?我特彆想看到作者如何分析憲法解釋權在民主轉型中的作用,以及司法獨立性在保障憲法尊嚴和維護民主秩序中的關鍵地位。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什麼樣的憲法設計”更有利於民主穩定和長期發展的經驗?
评分看到“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個書名,我立刻想到的是,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權力”與“法治”之間的關係。我是一名對公民權利和政治參與非常關注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憲法是如何在保障公民權利和限製政府權力之間找到平衡的。 我最期待書中能夠探討的是,“憲法變遷”是如何影響“權力結構”的,以及“權力結構”又是如何反作用於“憲法變遷”的。例如,在一些民主轉型初期,往往會齣現權力真空或者權力濫用的情況,憲法是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發揮“穩定器”的作用?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在不同國傢,憲法是如何通過程序正義、權力分立等原則,來約束公權力,防止專製復闢。同時,我也想知道,當現有的憲法框架無法適應社會變遷時,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憲法變遷”?是應該進行全麵的“製憲”,還是通過漸進式的“修憲”?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中國大陸等非西方語境下的“民主轉型”和“憲法變遷”的可能性探討?
评分看到“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個書名,我第一反應是,“這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因為“民主轉型”本身就是一個復雜且充滿變數的議題,而“憲法變遷”又涉及到法律、政治、社會等多個層麵。我平時閱讀的範圍比較廣,喜歡那些能夠提供新穎觀點,同時又不會過於晦澀難懂的書籍。所以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在我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供一些深度和廣度上的拓展。 我特彆想瞭解的是,在不同的民主轉型模式下,“憲法變遷”的路徑和特點有何差異。例如,是漸進式改革,還是突發性革命?是自上而下的設計,還是自下而上的推動?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憲法變遷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尤其是我非常關注書中是否會觸及“製憲權”和“修憲權”之間的張力,以及在民主轉型初期,如何平衡穩定性和改革性的關係。此外,我也想知道,在許多轉型國傢,少數族裔的權利、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是如何通過憲法變遷來迴應和保障的。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構建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憲政框架的思考?
评分當我看到“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些過往的畫麵,那些關於曆史變革和政治辯論的碎片。我是一名對颱灣近幾十年的政治發展頗感興趣的讀者,尤其關注那些塑造我們社會走嚮的關鍵節點。所以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麵,更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能夠“勾連”現實的洞見。 我最想從這本書中瞭解的,是“憲法變遷”的“內涵”和“外延”到底有多廣。是僅僅指條文的修改,還是包括瞭憲法精神的演進,甚至憲法解釋權在實踐中的變化?例如,颱灣在解嚴之後,憲法所承載的意義和功能,是否也發生瞭深刻的改變?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在民主轉型的浪潮中,憲法如何從一個被高度管製和限製的符號,逐漸轉化為保障公民權利、約束公權力的活的有機體。此外,我也想知道,這種“變遷”是自上而下的,還是更多地源於社會自發的推動?書中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展示普通民眾如何通過參與公共討論、推動修憲議程,來影響憲法的走嚮,從而讓“憲法變遷”不再是政治精英的專屬話題,而是與每一個公民息息相關。
评分說實話,“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個書名,一開始讓我覺得有些距離感。我是一名普通上班族,平時忙於工作和生活,對於政治學或法學的理論框架,並沒有太多的涉獵。我更關心的是,這些宏大的概念如何體現在我們 everyday life 中,如何影響到我的生活,以及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走嚮。所以,當我拿起這本書時,我內心深處抱著一種期待,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更貼近現實、更有溫度的方式來解讀這些議題。 我尤其希望書中能看到一些關於“失敗的轉型”或“停滯的民主”的案例分析,並且深入探討其背後的原因。畢竟,並非所有的民主轉型都能順利進行,許多國傢在經曆民主化的陣痛後,反而陷入瞭政治不穩定甚至倒退的睏境。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對這些“負麵案例”的剖析,為我們提供一些警示,讓我們能夠更清醒地認識到民主轉型過程中的挑戰和風險。同時,我也想知道,在這些轉型受挫的例子中,憲法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是憲法本身存在缺陷,還是在實踐中未能得到有效執行?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幫助我們理解,是什麼樣的憲法框架和製度設計,纔更有可能支撐起一個穩定而可持續的民主。
评分拿到“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本書,我內心是充滿好奇的。作為一個長期關注颱灣社會變遷的普通公民,我常常會思考,我們社會中的許多變化,究竟是如何發生的?而憲法,這個看似遙遠的概念,在其中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些復雜的問題。 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探討,“憲法變遷”的過程,是否總伴隨著“衝突”與“妥協”。例如,在民主轉型過程中,不同政治力量、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在憲法議題上的博弈,是如何展開的?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分析,颱灣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有哪些關鍵性的憲法爭議,以及這些爭議是如何被解決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不同利益相關者是如何通過協商、談判,甚至對抗,來推動或阻礙憲法的變遷。此外,我也對“憲法解釋”在轉型時期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好奇,是如何通過司法解釋,來適應社會變遷,從而賦予憲法新的生命力的。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民主轉型中,處理好“統一”與“多元”關係的思考?
评分“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瞭許多關於國傢命運和製度構建的深刻問題。我是一名對國際政治和比較政治學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但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跳齣純粹的學術理論,提供一些能夠引發我進行跨國比較和反思的視角。 我最想從這本書中瞭解的,是“憲法變遷”在不同“民主轉型模式”下的“差異性”和“普遍性”。也就是說,在那些經曆民主化的國傢,其憲法變遷的路徑和結果,有哪些是普遍適用的規律,又有哪些是具有獨特性的錶現?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對不同國傢憲法變遷案例的深度剖析,並從中提煉齣一些值得藉鑒的經驗和教訓。例如,在一些國傢,憲法變遷是如何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步進行的?在另一些國傢,憲法變遷又是如何成為解決社會矛盾和政治危機的關鍵機製?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討論,在後威權時代,如何通過憲法變遷來彌閤社會分裂,重建國傢認同。
评分“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個書名,老實說,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集,充斥著晦澀的法律條文和曆史事件的羅列。我平時對政治學和法學不是特彆深入,總覺得這類主題離我的生活有點遠,或者說,離我作為普通民眾的生活軌跡稍顯疏離。但架不住身邊一些朋友強烈推薦,加上最近颱灣政壇和社會思潮的一些變化,讓我覺得或許是時候去觸碰一下這些“大問題”瞭,也想看看這本書究竟是怎樣一種視角來解讀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否在繁雜的理論和史實中,提煉齣一些能夠引發我深刻思考的洞見。比如,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憲法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它僅僅是製度的框架,還是具有更深層次的生命力,能夠引導社會走嚮更加成熟和穩定的民主?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生動的案例分析,不隻是羅列世界各地的轉型經驗,而是能夠將這些經驗與颱灣自身的曆史經驗進行對話,甚至對比。例如,當我們談論“憲法變遷”時,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修憲的次數,還是憲法精神的深化?是法律條文的修改,還是權力結構的重塑?這些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讓我不再將憲法僅僅視為一張紙,而是能夠感受到它在塑造我們社會結構和公民權利過程中的動態力量。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有點擔心它會過於“理論化”,讀起來會很吃力。畢竟,“民主轉型”和“憲法變遷”這兩個詞組閤在一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厚重的學術著作,充滿各種專有名詞和復雜的理論模型。我平時閱讀的習慣,更偏嚮於那些能夠引起共鳴、引發思考,同時又不至於過於艱澀的讀物。所以,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相對通俗易懂的方式來闡述這些宏大的議題。 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能夠探討民主轉型過程中,那些“非正式製度”和“社會文化”扮演的角色。我們知道,一個國傢的民主化進程,往往不僅僅取決於憲法條文的製定和修改,更與民眾的民主素養、社會各界的協商能力,以及長期的社會信任的建立息息相關。我希望這本書能跳齣純粹的製度分析,去觸及更深層次的社會土壤,看看憲法變遷是如何與社會文化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塑造的。例如,颱灣在民主化過程中,民間力量的崛起、公民社會的蓬勃發展,對於憲法的演進和民主實踐起到瞭怎樣的推動作用?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這些“軟實力”在轉型中的關鍵作用,讓我對民主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憲法條文的層麵。
评分“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這個書名聽起來就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觸及瞭社會發展中最根本的一些問題。我是一名對社會科學和曆史比較感興趣的讀者,也曾閱讀過一些關於民主化和政治製度的書籍。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更深入、更具洞察力的分析,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 我最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的是,“憲法變遷”與“民主轉型”之間是否存在一種“互為主體性”的關係。也就是說,憲法變遷不僅僅是民主轉型的一個結果,是否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反過來塑造和引導民主轉型的方嚮?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生動的案例,說明在哪些情況下,憲法的創新和演進能夠為民主化進程注入新的活力,甚至打破僵局。反之,在哪些情況下,僵化的憲法條文又可能成為民主發展的阻礙。我特彆想知道,在政治動蕩或社會轉型時期,憲法是如何被重新解釋、重塑,甚至被挑戰的?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不確定性中,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的思考,同時又不失改革的勇氣和魄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