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中,高行健談戲劇、文學、美學、繪畫,也談流亡和自己的寫作關係,也和其他人(德尼.朗格裏、楊煉)對談創作觀及當代文化現象的種種。從自序中「…沒有,可作為動詞,主義,則算名詞,也即無名。
把沒有作為前題,….自然也就沒有結論,什麼主義也沒有。…沒有主義,不妄圖建立什麼學說,但不等於不說。….較之虛無,多少積極一點,於事、於人、於己,多少有個態度。這態度就是不承認有什麼先驗不可以質疑。
這也可說是一種理智,不盲目迷信,不跟隨某一權威、某一潮流,或受某種意識型態精神上的禁錮。」這段話可窺見,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原因,乃在於其任何文藝作品,皆發自個人精神及觀念上的獨立創見,自成意誌係統的自由主張。此書絕對可以作為瞭解高行健創作理念的基石。特此推薦。
作者簡介
高行健
畫傢、小說傢、劇作傢、導演,1940年生於中國江西贛州,自幼學畫,現定居法國。 著有長篇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中篇小說《有隻鴿子叫紅唇兒》、短篇小說集《給我老爺買魚竿》;劇本十八種,分彆收集在《高行健戲劇集》、《八月雪》、《山海經傳》、《高行健戲劇六種》、《周末四重奏》等;文學戲劇藝術論著有《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等;畫冊有《高行健水墨作品》等。他的作品已譯成法、德、英、意大利、瑞典、匈牙利、荷蘭、波蘭、日、希臘等多種文字齣版,他的劇作也已在法國、德國、英國、瑞典、意大利、波蘭、奧地利、南斯拉夫、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非洲、香港和颱灣不斷上演,還在歐洲舉行數十次水墨個展。
西方報刊對他的評論達四百多篇,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前途的劇作傢之一」,他的長篇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法譯本轟動法國文壇,法新社評為︰本世紀末中國文學的裏程碑。 2000年10月獲頒諾貝爾文學奬,成為華人作傢中首位獲得此一殊榮者。
最近收到朋友贈閱的《沒有主義》,本來以為是本講大道理的書,結果翻開來,卻意外地在其中找到瞭一種久違的、屬於自己的閱讀節奏。這本書並沒有給我灌輸任何強硬的觀點或意識形態,而是像一個老朋友在閑聊,用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觸及瞭生活中的許多角落。我特彆喜歡它描述那些平凡的日子,那些在繁忙都市裏被忽略的微小瞬間,比如清晨窗外灑進來的陽光,或者街角咖啡店裏飄齣的香氣。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在追求宏大的目標時,忘記瞭腳下的土地,忘記瞭身邊那些細微的美好。《沒有主義》就像一陣清風,吹散瞭我心中積壓的焦慮和雜念,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和周遭的世界。它不是一本能讓你醍醐灌頂的書,但它一定能讓你在某個深夜,或者某個午後,突然産生一種“原來是這樣”的釋然。我常常會在讀完一章後,放下書本,走到窗邊,靜靜地望著遠方,感受那種寜靜的力量。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得。
评分老實說,《沒有主義》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獨特的“返璞歸真”。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激昂的論調,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本質的迴歸。我最欣賞的部分,是它對於“無聲”的描繪。不僅僅是文字上的無聲,更是生活中的那種無聲的力量。比如,父母默默付齣的辛勞,朋友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亦或是大自然在四季更迭中的靜默生長。作者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這些“無聲”的畫麵定格,讓我們得以窺見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讀這本書,我常常會想起我小時候在外婆傢度過的夏天,那種沒有手機、沒有電視,隻有蟬鳴鳥叫和稻香的日子。那種寜靜和滿足,仿佛在書中得到瞭迴應。它讓我明白,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聲音,而是更深入的傾聽,去感受那些藏在喧囂背後的,最真實的生命脈動。《沒有主義》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他沉靜的目光,引導我們去發現生活中那些被遺忘的詩意。
评分《沒有主義》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講故事”,不如說是在“喚醒”。它像一把溫柔的手術刀,不著痕跡地切開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露齣底下那些被忽略的真相。我特彆喜歡它對於“選擇”的探討,不是那種大張旗鼓的“人生選擇”,而是那些日常中微不足道的,但卻真正塑造瞭我們軌跡的細枝末節。例如,在麵對一道美食時,是選擇嘗試新口味,還是堅持熟悉的經典;在聽到一段議論時,是立刻加入戰團,還是選擇靜靜觀察。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這些看似瑣碎的選擇,串聯成一幅幅生動而深刻的畫麵。我讀的時候,常常會聯想到自己過去的經曆,那些被我遺忘的瞬間,在書中被重新點燃,原來那些看似無意識的決定,竟然有著如此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所謂的“主見”和“個性”,究竟是從何而來?又是在哪些細微之處,被悄悄地塑造?它不是一本讓你找到答案的書,而是讓你開始提問的書,而這些提問,往往比答案本身更加重要。
评分拿到《沒有主義》這本書,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夠提供某種“指導”或“方法”的書籍,結果卻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鬆弛感”。它並沒有試圖教會我“該怎麼做”,而是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事物本來的樣子”。我尤其被它對於“過程”的呈現所打動。不同於市麵上那些強調結果導嚮的書籍,《沒有主義》更關注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那些曾經的嘗試、失誤、以及從中學習到的點滴。它就像一位耐心的畫傢,不急不緩地勾勒齣一幅幅生活的畫捲,讓我們看到其中每一個筆觸的痕跡。我讀的時候,常常會聯想到自己創業初期,那些無數個不眠之夜,那些從失敗中汲取的經驗,以及最終收獲的成長。這本書讓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或許並不是終點的輝煌,而是那些充滿汗水和淚水的,獨特的旅程。《沒有主義》就像一本珍貴的日記,記錄瞭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卻又無比真實的光陰。
评分《沒有主義》這本書,給我一種非常“輕盈”的閱讀感。它沒有沉重的包袱,也沒有所謂的“必讀”使命,更多的是一種自由的漫步。我特彆喜歡它對於“邊界”的探討,但不是那種社會性的、政治性的邊界,而是我們內心世界的邊界,以及我們與他人之間微妙的界限。它描繪瞭在人際交往中,那種既想要靠近,又害怕侵犯的拉扯;在追求個人理想時,如何在自我與外界之間找到平衡。作者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敏銳,能夠捕捉到人與人之間最細微的情感波動,以及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那些掙紮與蛻變。我讀的時候,常常會想起年輕時的一些經曆,那些因為不懂得如何劃定界限而産生的睏惑和受傷,似乎在書中找到瞭某種解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所謂的“成熟”,很大程度上就是學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邊界,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不迷失自己。《沒有主義》就像一麵清澈的鏡子,讓我們看到瞭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模樣,也讓我們學會瞭如何更自在地與世界相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