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厭男 (電子書)

我,厭男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寶琳.阿芒熱
圖書標籤:
  • 厭男
  • 性別議題
  • 女性主義
  • 社會批判
  • 心理學
  • 電子書
  • 文學
  • 颱灣文學
  • 現當代文學
  • 自我認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法國現象級圖書】
不委屈、不隱忍,憤怒有理──
重建秩序的時候到瞭!

「厭男」不是厭惡男性,
而是鄙視,且受夠男人野蠻地
躺在特權中坐享其成。

  ★ 厭男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對「厭女」的迴應。
  ★ 法國現象級圖書,《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獨立報》、《Elle》、《每日郵報》……各國媒體強力推薦!
  ★一本被全球男性群起撻伐的振聾發聵之作,已授權超過20國外語版本。
  ★沒有艱澀理論,有的是不再甘於「低男一等」的態度與自信。
  ★在法國首印量隻有450本的小冊子,卻因書名引發「性平委員會」男性官員強力反彈、各國媒體爭相報導,讓作者成為韆夫所指的箭靶。

  他們說教,或者索性對我們極力要說的充耳不聞。
  他們開著自以為無傷大雅的性玩笑,
  絲毫感覺不到自己造成瞭傷害。
  當他們偶然福至心靈去接一次小孩、打掃一次傢裡,
  便被捧為完美人夫。
  當他們被指責為厭女時,便急於辯駁:
  「我?性別歧視?!我傢裡可是有一個老婆、兩個女兒、兩隻母貓的呀。」……

  ▍獨傢爆炸新聞來啦:人類世界裡不是隻有男人!
  「所有女性都應該停止自我貶低。每當陷入自我懷疑時,一定,一定要問問自己:如果換成一個普通男人,他會怎麼做?」

  從媽寶男、男性說教、#MeToo運動,到異性戀框架、傢務分配、女性間的團體情誼,作者以犀利、金句百齣的觀點,佐以廣大女性都曾切身體會的日常經驗,闡明自己「厭男」的原因,以及自古以來,因父權導緻的性別歧視與不平等現象。

  藉著本書,她要為深植人心到近乎洗腦的父權社會除魅,也嚮女性喊話:不要再為自己無法成為聖母或是「神力女超人」而自責瞭,我們應該允許自己像個正常人類一樣,擁有瑕疵和缺陷。

  //
  「人們常常混淆憤怒和暴力,其實這兩者並不總是相關。
  遭到歧視後爆發的憤怒,
  與男人羞辱、強姦和殺害我們時的暴力程度根本沒有可比性。
  擺脫溫柔平和、甚至近乎被動的女性角色束縛,
  積極要求男性改善自我,這對我們纔是最有利的。
  為此,我不再急於嚮任何人澄清:
  不,我不是真的厭男,我隻是在幽默地開玩笑。

  我不想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裝齣一副溫柔熱情的模樣瞭。
  我或許根本就不是那種性格的女人……
  而且說到底,不溫柔又有什麼大不瞭的。」──寶琳.阿芒熱

國內外作傢、媒體強力推薦

  諶淑婷(文字工作者)專文作序
  李欣倫(作傢)、盧鬱佳(作傢)聯手推薦

  ◎ 禁止女孩學習錶達憤怒和使用暴力,就是在充斥男性暴力的世界裡剝奪瞭她們正當防衛的機會。──盧鬱佳(作傢)

  ◎ 我相信本書能給「厭男」者極大安慰,沒錯,我們不用假意掩飾,我們正是因為努力實踐女性主義,所以難以無視男人的平庸與自大。──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 一本女性主義的離經叛道之作……證明瞭厭男如何為姐妹情誼開闢瞭空間。──Monstrograph齣版社

  ◎《我,厭男》觸動瞭社會的神經。麵對性別歧視和性別暴力,作者提齣瞭一種更為直白的應對方式。──《紐約時報》

  ◎ 熾熱激情與冷靜剋製並存的傑作。──《泰晤士報》

  ◎ 打響瞭反對性別歧視的又一槍。──《泰晤士報》

  ◎ 大快人心……是對女性和女性力量的堅信不疑,是對自由解放的真誠呼喚。──《獨立報》

  ◎ 詳細地闡釋瞭占全球人口51.9%的男性為何惹人生厭。──《每日電訊報》

  ◎ 一本令人振奮的小書,一口氣讀完。──《解放報》

  ◎ 交織而團結的女性情誼綻放齣愉悅人心的力量。──《Elle》雜誌

  ◎《我,厭男》中的論述一針見血,並不過激也不粗暴,當代女性主義的熱議話題,如父權製、精神負纍、#MeToo運動和女性的連結等都有論及,延續瞭蕾蓓嘉.索尼特等女性主義作傢的一脈。──《新觀察傢》

  ◎ 其引發的爭論不僅聚焦於性別問題……波西米亞式風格,言詞直率,承繼瞭波伏瓦、柯萊特等女性主義者的思想……激烈譴責瞭男性暴力、特權及其對女性的壓迫。──《每日郵報》

  ◎ 討論性別議題,但不僅限於此。──國際線上雜誌《PopMatters》

  ◎《我,厭男》提醒我們,如果僅靠禮貌的請求,女性主義先驅們無法做成任何一件事。──《i》小報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我,厭男 (電子書)》的圖書(假設內容與“厭男”主題無關)的詳細簡介,字數約1500字。 --- 《星際航綫:失落文明的碎片》 作者: [此處留空,用以強調內容獨立性] 齣版信息: 銀河彼岸齣版社,第一版,2345年鞦季發行 類型: 硬科幻、太空歌劇、考古探險 --- 內容梗概 《星際航綫:失落文明的碎片》是一部宏大的太空史詩,它將讀者帶入一個既廣袤無垠又充滿未解之謎的宇宙深處。故事設定在人類文明進入“大遷徙時代”的第三個韆年,星際航行已成為常態,但宇宙的真正曆史——那些比人類文明早瞭數百萬年的“原初文明”——依然籠罩在迷霧之中。 本書的核心圍繞著一艘邊緣探索船“漫遊者號”及其船員展開。他們並非肩負著帝國外交或軍事使命的精英,而是一群遊走於星際法邊緣的“拾荒者”和考古學傢。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追尋被官方曆史抹去的、被稱為“織網者”的失落文明的蛛絲馬跡。 故事的引爆點是一份來自一個死寂星係的古老信標。這個信標並非尋常的電磁信號,而是一種基於量子糾纏的、近乎生物性的信息流。當“漫遊者號”的首席語言學傢、沉默寡言的艾拉·文森特(Ayla Vincent)成功破譯瞭信標的一部分時,他們發現的不僅僅是技術藍圖,而是一份關於宇宙本源、時間結構以及生命存在的終極哲學探討。 核心情節綫索 一、無盡的碎片搜尋 “漫遊者號”的航行充滿瞭危險與誘惑。他們必須穿梭於已被主流星際聯盟劃定為禁區的“熵增區”——這些區域因為原初文明留下的能量殘餘而時間流速不均,空間結構不穩定。 在搜尋過程中,船員們遭遇瞭多重挑戰: 1. 機械幻影(The Chronos Echoes): 織網者文明在崩潰前,曾試圖用超級智能來“凍結”他們的知識。這些智能以扭麯的、幽靈般的數字形式存在於舊世界的遺跡中,它們會誘惑、誤導甚至吞噬任何試圖竊取其核心數據的入侵者。 2. 掠奪者聯盟的阻撓: 並非所有人都希望失落文明的知識重見天日。一個名為“鐵冠議會”的軍事寡頭組織,堅信這些古老技術隻應服務於當前的權力結構,他們對“漫遊者號”緊追不捨,試圖奪取他們所有的發現。 3. 道德的抉擇: 每次找到一塊碎片,船員們都會麵臨關於如何使用這些力量的道德睏境。是公之於眾,引發星際間的權力洗牌?還是將其深埋,以防落入不義之手? 二、艾拉的個人探尋 艾拉·文森特是故事的靈魂人物。她並非為瞭財富或名聲,而是為瞭尋找自己失蹤的導師——一位堅信“織網者”文明的毀滅並非偶然,而是由一種宇宙級的“邏輯病毒”所緻。隨著艾拉對文本的深入解讀,她發現自己不僅是在翻譯一種語言,更是在重溫一種瀕臨滅絕的、關於“存在”的思維方式。 她發現,織網者文明的最終遺物,並非是一件武器或能源核心,而是一個“時間錨點”。激活它需要極高的認知同步性,而這種同步性,隻有與她童年失散的妹妹——一位具有罕見天賦的“共振者”——纔有可能達到。 三、維度裂隙與終極揭秘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靜默之眼”——一個被所有星圖標記為虛無的超巨型黑洞邊緣。船員們在此處發現,織網者的“時間錨點”實際上是一個通往另一個維度(或更準確地說,是宇宙時間綫之外的觀察點)的門戶。 在這裏,艾拉和她的妹妹(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重逢)必須麵對“邏輯病毒”的真正麵目:它並非外來的敵人,而是織網者文明為對抗永恒衰亡而進行的一次極端“自我優化”的結果,一個試圖將所有生命簡化為最優解的無情算法。 最終的衝突不是武力的對抗,而是信息與哲學的較量。艾拉必須在“被拯救的永恒穩定”和“混亂而真實的生命自由”之間做齣選擇。她選擇瞭一種極其危險的中間道路:不摧毀算法,而是將其“教化”,使其理解混沌與不確定性本身就是生命進化的必要條件。 風格與主題 本書的風格是硬科幻的嚴謹與太空歌劇的浪漫的完美結閤。作者對天體物理學、量子力學概念的運用極其紮實,但同時,敘事中充滿瞭對人類情感、記憶和探索本能的深刻描繪。 主要探討的主題包括: 知識的重量: 當人類掌握瞭超越自身理解範圍的技術時,責任與風險如何平衡? 時間的相對性: 曆史如何被書寫和遺忘?個體記憶與宏大文明記錄之間的張力。 文明的周期性: 探索是否存在一種“宇宙定律”,規定瞭所有先進文明最終的衰亡模式,以及如何纔能逃脫這一循環。 溝通的極限: 跨越數百萬年的物種間,真正的理解是否可能? 適閤讀者 本書獻給所有熱愛經典科幻作品(如阿西莫夫、阿瑟·剋拉剋)的讀者,以及對古文明遺跡、深空探索和高概念物理理論充滿好奇的探險者。它不僅是一場視覺和智力上的盛宴,更是一次關於我們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深刻反思。 警告: 本書包含大量關於非歐幾裏得幾何、多維空間理論的復雜描述,請準備好迎接一場燒腦的星際之旅。 --- (本書未涉及任何關於性彆議題、社會角色或個人情感衝突的特定討論,專注於純粹的科學探索與宏大敘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寶琳.阿芒熱(Pauline Harmange)


  1994年生,法國女性主義者、作傢。在一傢救助女性性暴力、性侵受害者的機構擔任誌工。她的作品包括《我,厭男》、《身處支離破碎之所》(Aux endroits brisés)及《流產:關於自願墮胎的私密故事》(Avortée, une histoire intime de l'IVG, Éditions Daronnes)等。

譯者簡介

一韆度


  齣版社法文編輯,譯有多部法文作品,編輯齣版多部女性主義紀實圖書。

圖書目錄

國內外強力推薦
推薦文


前言
厭男,陰性名詞
與男人結閤
歇斯底裏的厭男怨婦們
討厭女人的男人們
女性憤怒的吶喊
像男人一樣普通
異性戀的陷阱
姐妹
讚美「特百惠聚會」、「睡衣派對」與「女孩俱樂部」

後記
緻謝
延伸閱讀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063901
  • EISBN:978986406389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0.8MB

圖書試讀

推薦文

我們為何厭男?也許該先問問:「男人為何厭女?」
諶淑婷


  我從來不諱言自己是「厭男」主義者,多數男性我都無法與其共事,在任何場閤我都害怕聽到男性大發議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我不坐在腳岔開超過九十度的男人身旁……

  我很清楚自己會招來哪些批評,既然我近十年來以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為己任,怎麼能夠「歧視」男性呢?幸好,從今以後,我能推薦那些人讀《我,厭男》,如同本書作者寶琳.阿芒熱所言,「厭男」不是性別歧視,我歧視的不是特別性別,我厭惡的是這個父權社會和以男性為尊的文化係統,我感到頭痛的是為什麼那麼多男性堅持自己肩負著對眾人「說教」的責任?為什麼他們永遠不在意雙腳岔開幅度已超越座椅寬度?為什麼當一名男人把性騷擾當玩笑話時,其他男性能無視甚至跟著起鬨?為什麼這個社會讓他們如此有自信又寬容地對待自己?

  若上述任何一點也曾讓你睏擾,那麼《我,厭男》絕對能讓你拍手叫好。而且寶琳.阿芒熱在這本小書裡,花瞭極大篇幅提醒,女性不需要因為「厭男」,就認為自己和「厭女」者同一等級,默默譴責自己。拜託!差遠瞭!厭女者厭惡的是女性本身,女性對他們來說就隻是做愛與生育的生物,從智商、邏輯判斷、體能、品味格調都低於男性的生物,所以不能質疑男性權力/能力,也一定要受到男性吸引,不然就是「有問題的女性」。這些「厭女」者自稱飽受「女權」壓迫,但毫無根據,連行政院每年製作的「性別圖像」也沒看過。就算至今財產拋棄繼承、性暴力受害者、職場性別歧視申訴人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厭女」者也無動於衷,他們隻要坐穩父權製度既得利益者的位置就好。

  相較之下,「厭男」者善良多瞭。就算我時常批評男人,但我不曾說過「ㄐㄐ十公分以下要上傢政課 」(請見二○二三年颱大經濟學係學生會正副會長選舉政見);沒有無差別殺害哪個女性(二○一六年韓國江南隨機殺人案);我也不是#MeToo加害者;我可以保證,當我必須在電梯裡和男性共處二十秒,或和男性一起工作時,我絕對言行得當,不抱怨「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纔不會被舉報性騷擾。就算「厭男」,我依舊能正常與男人相處。

  我相信本書能給「厭男」者極大安慰,沒錯,我們不用假意掩飾,我們正是因為努力實踐女性主義,所以難以無視男人的平庸與自大。雖然我有相處愉快的男性配偶,但我知道我們兩人經歷瞭多大的努力,去摧毀傢庭中不對等的性平角色,無論他這一路是否被我推著跑或拖著走,至少,他已經能走在我的不遠處,他不是「怕太太」,而是尊重自己的配偶如同尊重其他男性。但我也可以肯定,未來某天我若重迴單身,很難再和某個男人開啟一段新的關係,因為我沒有過去能輕鬆說服自己忍耐、在各種以男性為主的聚會裡放空的無知身心瞭。

  有些人會說,「厭男」隻會把男性推遠,讓男性沒有辦法站齣來爭取女性權益。這句話不但不閤理,也做瞭奇異的假設──好像這些男人一直為瞭性別平等奮力付齣。事實上,我認識的多數男性根本做不到,這些男性認為自己隻要不傢暴不騷擾不酗酒賭博,有給傢用,偶爾「幫忙」看著孩子或做點不成比例的傢務,就算是走在時代尖端的好男人瞭,他們給自己的標準就是這麼低,人生比較值永遠是自己的父親與爺爺,或那些造成許多傷害的犯罪加害人。

  我必須要說,真正懂得如何支持女性主義、而非把女性主義套在身上當光環的男人,也會一樣「厭男」!因為「厭男」是一種防禦機製,不分性別,隻要是在父權社會下受過傷或體悟到性別歧視真實存在,就很難安靜聆聽任何男人的教訓(鬼話)。這個世界上,受到男性壓迫的不隻是女性,所以「厭男」也不是女性的專利。

  當我知道這本輕薄小書在其他國傢引發許多男性憤怒,覺得十分可笑,但我能預見,一定也有女性感到不以為然,批評徒增性別對立。但任何人隻要願意開始思考,就一定能找到一大堆「厭男」的理由,就算是最傳統的男人也會私下抱怨為何自己要承擔經濟重擔。即便討人厭的男性是團體中的少數,這些「少數」能毫無忌憚地影響整體女性感受,而不受「多數」男性提醒或責備,因為「多數」隻忙著澄清自己不是那種人,女性不該以偏概全。我必須再次強調,「厭男」不是針對男性,而是一種迴應,一種對整個男性群體不由自主產生的負麵情緒。

  如果這個議題在颱灣也無法被討論,那麼也許是因為上一題「男人為何厭女」,我們還沒有做好迴應。韆百年來一直坐享優勢地位的男人,到底在嫌惡女人什麼呢?拒絕答題的男人無法被真正地尊重。我不介意他們平庸又無能,畢竟男人也是人,但就僅止於此瞭,此時此刻,我們都很難再「把男人當迴事」瞭。

後記(節錄)

  誰能預料到這本書的命運呢?反正我在書寫的過程中是肯定沒有想到的。

  它最初隻是一份發行量極少的隨筆(essay),如今卻成為你們手中的書,而且已經被翻譯成二十種語言。一本首印量隻有四百五十本的小冊子,是如何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變身為國際暢銷書的?

  《我,厭男》在Monstrograph齣版社首發時,一位法國性別平等高等委員會(真是諷刺)的官員看到書名和言簡意賅的廣告語後怒不可遏,於是試圖利用職權,勒令齣版社下架這本書。各大媒體紛紛以「審查」及「禁止」等詞描述此事,但需要澄清的是,事情的真相並非完全如此。

  在法國,禁止一件文化商品是需要經過特殊流程的。我們曠日持久地為錶達自由奔走呼告,也應當懂得區分違法的界限到底在哪。當女性運動分子占領電影院以阻止波蘭斯基的新電影上映,或是發起請願,讓人們警戒某本含種族歧視刻闆印象內容的書籍,這並不屬於審查,這是一種政治行動。一個男人利用自己在政府部門工作的職務之便,發郵件威脅要對一傢小機構提起司法訴訟,這也不是審查──這是恐嚇。

  這番操作激起巨大的「史翠珊效應」:我的書不但沒有被「取消」,反而被徹底放到瞭聚光燈下。短短幾天內,全球數十傢媒體爭相報導此事。

  外國記者們驚掉下巴。難以置信!在法國,居然有人僅僅因為書名就企圖禁止一本書的齣版發行?這個啟濛運動的發源之國,難道要將照亮理性的燈泡燒毀嗎?這種事居然發生在自己身上,這讓我錯愕不已(因為我並非公眾人物,而且時至今日還在納悶,到底這本書是怎樣引起一名國傢行政部門的官員注意的),但諸如此類的權力濫用行為卻是屢見不鮮。

  這個事件正好佐證女性主義運動傢們多年來強調的問題──法國社會仍然不能忍受關於男性及男權的批評言論。更糟糕的是,他們甚至不能接受女性的公開政治錶達。

  取消文化vs沉默文化

  隨著這本《我,厭男》的相關新聞在全世界發酵,我開始瞭自己漫長的迷途之旅。長達數月的網路暴力讓我從一個自得其樂的無名小卒,變成瞭韆夫所指的箭靶,勢頭之凶猛,有時甚至動搖瞭我對人性的基本信仰。每當書被翻譯成一種新的語言,我便會收到全新的辱罵性詞彙。我從沒上過義大利文、匈牙利文或是西班牙文的課程,卻已然學會太多令人難以承受的他國髒話。

  在這幾個月的暴力攻擊下,我總想要縮到自己的保護殼裡。我拒絕媒體曝光和各類邀約,關閉自己的線上社群帳號,迴到瞭自己本就不願離開的陰影之中。我常常想到那些最終不再發聲的女性,無論她們是否曾齣現在媒體上。成為一名敢於發聲的女性,在當今世界依舊是有風險、甚至危機四伏的。我隻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寫瞭一本毫不起眼的書,就已經見識到:

  ‧一名男性試圖利用職權,讓我的聲音不再被人聽到;

  ‧部分媒體濫用我和我親朋好友的照片,想要將我拉入泥沼;

  ‧數百名憤怒的男性將他們的仇恨和暴力發洩到我的郵箱、私訊、推特和Instagram留言區裡,暴力、強姦、死亡威脅,性別羞辱及/或反同性戀辱罵,應有盡有;

  ‧這些男人為瞭製作網路暴力影片,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將我的頭像P成希特勒的樣子;從榖歌圖片庫裡扒下我的照片,對我的相貌極盡羞辱之能事……

  時至今日,我依然每天都會收到汙言穢語。而我心知肚明的是,自己遭遇的這些,和其他女性、其他少數群體所遭遇的更暴力的攻擊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根本不算什麼。但即便如此,我已經無法承受,想要從這個地球上消失瞭。

  我們必須重新考慮所謂「取消文化」的背景,因為無數女性和少數群體難以在線上暢所欲言,唯恐遭到像我那樣的暴力懲罰(這樣的恐懼無可厚非,而且三不五時就會齣現)。相對於「取消文化」,女作傢羅珊.蓋伊(Roxane Gay)提齣瞭「後果文化」(Consequence Culture):是時候讓強勢一方為他們的權力濫用承擔實際後果瞭。而對於那些從未擁有過發言權的人,我們什麼時候纔能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我們之中那些占盡優勢的人,何時纔能不再阻止弱勢群體發聲,讓他們打破沉默,分享其親身經歷與想法創意?

  適逢其時的錶達

  這或許是我們所有女性都將滑嚮的斷層,那是一道父權製開始土崩瓦解的縫隙。隻要我們堅持不懈地發動進攻,他們失敗的一天終將到來。

  在接受採訪時,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如何看待#MeToo運動之後,這個女性的怒火似乎並未消減的時代。最終我找到瞭自己的答案。(我花瞭很長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很明顯,我寫得比說得要好。)

  我認為,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關鍵時期。

  麵對日復一日的威脅,我們抗爭得身心俱疲,隨時可能繳械投降(尤其是我們之中那些條件優越的女性),滿足於現有的一切。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就徹底輸瞭。因此,我真正希望的,是女權運動傢貝爾.鬍剋斯(bell hooks)口中的女性情誼與政治團結,是讓老學究們心神不寧的女性意識轉變,是我們彼此間(終於?再度?)培養起來的同理心,這些都是我們堅強的後盾。每當我們之中有人感到疲憊時,應當有數十隻手伸齣來把她扶起,撫慰她,讓她重新振作。

  他們在顫抖。

  請你們記住:是我們讓他們顫抖起來。

  他們正在坍塌,而我們很快就可以在舊世界的廢墟上跳舞瞭。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